大導演─楊德昌
《世客網》[2007.7.2]
江彥震
楊德昌(Edward Yang)台灣著名導演、編劇、製片人。祖籍廣東省梅縣人,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十一月六日出生在上海,後遷居台灣,在台北成長,五十四年(1965年)在台北建國中學畢業,五十八年(1969年)畢業於新竹國立交通大學控制工程學系。後赴美國,1974年在佛羅里達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之後在南加州大學學習電影並成為導演。
楊德昌將西方電影理論與中國傳統電影美學相結合,創造出具有鮮明台灣鄉土特色的民族電影,展現紀實、雋永、樸素的藝術風格,為80年代台灣新電影贏得了世界榮譽。他的電影主要描寫台北城市生活及社會型態轉變中,華人中產階級的感情生活,運鏡筆觸細膩,與侯孝賢(亦是廣東梅縣人)的鄉土電影形成鮮明對比。
他在國際影展裏面的得獎資歷豐富,算是影展的常客,最新所主導的片子《一一》更為他在腦中構思十年的精典作品,畢業於南加大電影學院的他,曾與主導《海上花》《悲情城市》的導演侯孝賢並列齊名,為台灣新浪潮的代言人,回顧楊導的電影,他擅於反映現今無論是文化、歷史各種的現象!
楊德昌的電影作品有:1982年《光陰的故事》第二段『指望』、1983年《海灘的一天》、1985年《青梅竹馬》(與朱天文、侯孝賢合作)、1986年《恐怖份子》(與小野合作)、1991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4年《獨立時代》(與閻鴻亞合作)、1996年《麻將》、 2000年《一一》、2007年《追風》中斷拍攝。電視劇作品有:1981年《浮萍》(台視綜合劇場「十一個女人」系列)。MV作品有:1986年《成人遊戲》(蔡琴音樂錄影帶,與侯孝賢合作)。
有關對楊德昌的研究有:黃建業,《楊德昌電影研究》,台北:遠流,1994。張世倫,2001,台灣「新電影」論述形構之歷史分析(1965~2000)。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德昌電影內容的簡介: 《一一 A One and a Two (2000)》,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從孩子到老人,從出生到死亡,從婚禮到葬禮,各個年齡,各種儀式,各種情感,整部影片紀實性地記錄了不斷變化著的真實人生。麻將 Mahjong (1996),本片是第一部將台北市作為國際城市舞臺來發展故事的台灣電影。編導利用四個叛逆青年組成“犯罪四人幫"騙財騙色的情節,呈現出以金錢利益挂帥的台北社會荒謬可笑的一面,批判性強烈。故事頗為迂迴起伏,編導楊德昌對台北這個冒險家樂園的貪婪人性有相當深入的刻劃。
獨立時代 A Confucian Confusion (1994),這是一部浮生繪式的作品。台北十多名白領、藝術家、大款輪番出場,排名不分先後,同學、同事、同黨,官場、情場、商場,婚姻、愛情、同居,政治、娛樂、文藝……紛紛上演著不算故事的故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 (1991) ,可能是楊德昌最好的作品之一,描述青春激揚而又沮喪的生活,很寫實。楊德昌導演說:“《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不是一個單純的謀殺案件,促成殺人事件的是整個環境,兇手是整個環境,甚至小明自己都是兇手。”
恐怖分子 The Terrorizers (1986),台灣“城市電影”中出類撥萃之作,楊德昌以極精確的電影語言和複雜的結構將一段“現代都市噩夢”表現得驚心動魄,映象經營出色,象徵的運用亦可圈可點,在形式與內容上的結合上具有“後現代電影"的特色。青梅竹馬 Taipei Story (1985),本片是楊德昌導演對台北市文化的個人觀察,雖有點取樣偏頗,但不乏一針見血的時代批判,是台灣新電影的代表作之一。是了解八十年代台灣的一部重要參考作品。
海灘的一天 That Day, on the Beach (1983),旅居奧地利的鋼琴家譚蔚菁,在歸國演奏時,與友人佳莉重逢,在一家咖啡廳裏,兩個女人聊著往事;當年蔚菁與醫學院的學長佳森相戀,她和他妹妹佳莉也成好友,但大家卻因戀情無結果而分離。.過了十多年,佳莉已從高中生,變成了歷經愛情、婚姻、婚變的成熟女人。在這個相逢的午後,佳莉向蔚菁細數自己的故事,讓她一輩子永遠難忘的一天,發生在海灘邊……。
光陰的故事 In Our Time (1982),本片為四段式,全部都是20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80年代的台灣故事。四段分別以小學、中學、大學、社會人為主角,訴說了時間中有成長帶來的喜悅,也有因為歲月的流逝所帶來的無力感。由四位新導演所合拍的《光陰的故事》是台灣新電影運動的序曲。
楊得昌在電影界的榮譽無數,曾受多項國際性影展,電影獎提名並獲獎,獲獎項目如下:1983年編導《海灘的一天》獲1985年金馬獎最佳作品、最佳編劇提名,並獲美國休斯敦國際影展評審團推薦金牌獎、第二十八屆亞太電影展最佳攝影獎。1985年編導《青梅竹馬》,獲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家協會獎。
1986年編導《恐怖分子》獲第二十三屆台灣金馬獎最佳作品獎和第四十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國際影評人獎和英國電影協會最具創意和想像力獎、第32屆亞太電影節最佳編劇獎。1987年,《恐怖份子》獲最佳電影劇本獎。
1991年編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獲第二十八屆台灣金馬獎最佳作品獎、最佳編劇獎,並獲最佳導演提名。同時獲第三十六屆亞太電影節最佳作品獎、第十三屆南特三大洲最佳導演獎、第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92年新加坡國際早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1994年編導《獨立時代》獲第三十一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編劇獎和最佳導演、最佳作品提名,被評為1994台灣十大華語片之一。1994年,《獨立時代》獲金棕櫚獎提名;1996年,《麻將》獲柏林影展,Alfred Bauer Award - Honorable Mention獎;2000年,康城影展《一一》獲金熊獎提名、最佳導演;《一一》亦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1年,《一一》獲金棕櫚獎提名、芝加哥電影評論協會獎、協會獎(CFCA Award)。其餘還有法國凱薩獎、歐洲電影、金馬獎、新加坡影展、東京影展、溫哥華影展等多項大獎。[2007.6.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