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吊橋之鄉─內灣

吊橋之鄉─內灣
江彥震
內灣風景區是新竹縣八景之一,地處頭前溪上游,油羅溪北岸,也是台灣鐵路內灣支線的終點,內灣線是台灣僅存的四條支線鐵路之一,往來新竹與內灣之間,小火車一路穿梭在青山綠水之間,沿途盡是純樸的鄉村景觀,內灣到尖石之間的路段,沿溪公路上行,清澈的溪水,翠綠的林野似人間仙境。從公路俯視寬敞的河床,橫懸著五座吊橋,因此內灣的吊橋景觀名聞遐邇。隸屬於新竹縣橫山鄉的內灣,除了具有歷史價值的鐵道,車站,老街外,村前流經的內灣溪更以優美景緻和溪魚聞名,亦是假日垂釣,泛舟,烤肉和露營的好去處。
內灣居民以客家族群的聚落為主,內灣四面環山,而街道也成了進出盛產林木及礦產的尖石山區的最主要道路,也因此於50年代曾為內灣帶來許多的人潮,以中正路的街道為主向外發展至光復路、大同路、和平街、中山街及廣濟路等都曾是絡繹不絕的人潮,然而隨著林業及礦業的產業沒落,內灣的盛況也由嘈雜歸於平靜。
台灣鐵路內灣支線原本並未通車至內灣,但隨著時代變遷及內灣的產業蓬勃發展,以致使內灣在民國四十年才有火車通行。火車站保有50~60年代的建築風格,並保留有-「通車紀念碑」供後人憑念其鐵道開拓的艱辛歷程。
風景區內的廣濟宮、火車站、戲院、北角吊橋是充滿懷舊的景點。首要遊憩重點為油羅溪,溪寬約100公尺,吊橋下的溪畔淺處可抓蝦、摸蟹;深處可游泳;沙灘處可烤肉、露營,是假日郊遊絕佳去處。
日據時代,日軍於今日新竹空軍基地設立基地,官兵擔心家屬居住在機場附近易成轟炸目標,故將家屬遷往郊區安置,即現今之內灣。家屬在內灣遍植櫻花,花季時渲染得村子一片紅粉,因而獲得「櫻花部落」之美名。
和平街是原旅社聚集區之街道,又名「櫻花街道」,當時因設於和平街路底的武中眼科醫院醫術頗受好評,聲名遠播,加上當時未有公車往來,又因病患激增,日本人野崎氏認有利可圖故建立了能收容約六十名病患近似旅館的「宿泊庭」在此街上。於是和平街遂成「旅館街」。
此外,內灣的傳統街屋也是獨特的景觀,它代表著其歷史時空的意義,因是盛產林業的尖石地區主要連外道路,因此房屋多以紅磚砌柱及地基,再加以木板材料作為屋身、門窗及屋頂,另以合板瓦或日式文化瓦覆蓋於屋頂。其傳統街屋的騎樓空間也具有三大的特色:一、為供居民串門子話家常之用的各式材質所做的椅凳;二、為居民生活所需的各式材質所做的洗衣板、洗手台及水龍頭;三、為處處可見家家戶戶種植各式各樣的園藝盆栽,而大部份以藥用植物、料理用的辛香料植物居多,隨處可見當地重視生活與樸素實用的民風氣息。
經濟部商業司自民國84(1995)起陸續推動「形象商圈」及「商店街」計畫,而內灣地區也於8991年三年期間,籌組了「內灣形象商圈管理推動委員會」,以內灣老街為主軸,並搭配擁有鐵道四大支線之一的內灣線的優勢,開始改善商業經營環境。
內灣老街,除了傳統街屋建築外,還有那漫畫家劉興欽筆下親切大嬸婆與阿三哥、淘氣機器人等,也在街道的兩旁歡迎著遊客的到來;來此一遊千萬不要錯過本地的名產哦!如野薑花肉粽、紫玉菜包、客家擂茶、擂茶冰沙、客家麻糬等,如果沒有親身品嚐一下,回去可會後悔唷。
油羅溪自古以清澈的水、豐富魚蝦與渾圓雅石使內灣享有「內灣垂釣」的封號而馳名全省。溪谷卵石灘淺極具戲水消暑之遊憩價值,溪上更有「內灣吊橋」與「攀龍吊橋」之景,景色美不勝收。庄頭伯公廟位於中正路與光復路之交叉口處,因位處內灣橋旁故又稱:橋頭伯公廟。伯公,為客家用語,即是一般人所稱土地公的意思。廟旁設有另一座小型廟宇為有應公廟,祭祀供奉當地無主的孤魂亡靈。兩廟前設有廣場、涼亭、假山水池並廣植各種四季花卉園藝植物,是居民們日常聚會閒話家常的活動場所。
內灣以中正路的街道為主,因「內灣形象商圈建設工程計劃」展開城鄉風貌的綠美化工作,並以「形象商圈」視覺形象塑造為主要計劃工作。輔以「CIS識別店招」的建立與商業服務機制的運行,期望使內灣村的經濟活動能開創新的活力使傳統產業文化得以傳續其精神。在本區內可處處感受到具有鄉土文化創意的「街道家具」的設置與「CIS識別店招」的建立,並配合商店服務禮貌的實施及各項別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與富有人情味的各項商業服務。
內灣戲院是楊盛泉於民國三十五年所籌建,是一間深具歷史意義的日式建築物。主人因一方面經營山場,一方面經營製腦,故十分懂得山林粗重勞動工人的休閒需要,因此才在當時僅一千餘人的小村落營造名聞遐邇的內灣戲院。內灣戲院的前身為楊家主人經營的山場之「料坪」(即:停放林木材料的場所),而其早期以前料坪旁邊的三角折坡上還有「火鋸寮」(為新竹最早的火力鋸木廠),今仍可見其殘存的紅磚牆基。內灣戲院是由當時的竹東水泥名匠范進發所營建,建築主柱以清水紅磚砌作後再以砂漿粉光,屋架則採用日式大跨距木造組合工法,屋身則以當時極具奢侈的建材「板財」構成牆、屋頂版及門窗、欄杆及室內家具等。屋頂在覆蓋日式文化黑瓦,整體外觀又以二樓木造閣樓最迷人,戲院內部為因應多功能使用狀況,舞台也設計得特別深,也因此為後來演出歌舞表演而名噪一時。隨著產業蕭條,戲院也跟著歇業,因古風猶存,近年經業主花費巨資修整後,戲院搖身一變成為懷舊、復古為主題的客家美食餐廳,並放映古老影片,重現當年熱鬧氣氛。
火車地磅站,位於內灣鐵路支線的末端路段。亦是早期「煤礦」產業興盛時期的所興建的設施。民國44年即設立此站,係為了來自尖石麥樹仁地區的煤礦經「貨車地磅站」過磅後,再轉運至「鐵路貨車」時所需的一道「過磅」手續而興建。藉由過磅可管制運送載量以維護火車運行載物的行車安全。
警察局派出所,位於內灣車站上方,鄰近內灣國民小學,是一棟具有建築之美的日式木造建築。目前仍有警員駐守服務。其建築以磚造平房為架構,屋頂覆以「日式文化瓦」,造型精簡而深具內涵,是內灣地區難得一見的日式建築精典之作。目前,派出所旁有數株桂花樹,其樹齡約有五六十年且樹型優美常綻開芳香,是極具典藏與欣賞價值的珍貴花木。
內灣國民小學佔地寬廣,校園內花木扶疏、高大林木成蔭、景色怡人;由於緊臨內灣車站,因此校園設施皆有配合進出校園的設計,如:地下道、護欄、圍牆…..等,與一般學校景觀不同,極具獨特性。
木馬道遺址,民國20~30年代,日本政府進行煤礦試採因而發現了內山有適合提煉焦炭的煤礦脈線與豐富的林木資源,因此開創了內灣繼「製腦」後的「伐木、採礦」的產業文化時代。而「木馬」就是當時內灣墾民以「伐木」為主要產業時期所普遍使用的一種「運材工具」。墾民利用「木馬」將木料綁捆於上,藉由堅硬材質的櫟木或赤柯為橫木軌道的「木馬道」,藉以拖行「木馬」以使木料能運送至村內的各處「料坪」而暫存、販售或加工。
內灣支線的火車,在早期為「蒸汽型火車」;每當駛入內灣後均會再度倒車進入「加水站」以補充蒸汽鍋內的水量,如此才能藉使火力加熱後能產生大量的蒸汽以帶動火車的運轉。
攀龍吊橋位於內灣村西方橫跨油羅溪,吊橋於溪兩岸設置兩座吊索橋架基墩,入口處巨石林木渾然天成、景觀頗具優雅:橋全長80公尺,寬約1.1公尺,僅可供人員通行,亦是通往「南窩」與「南坪」的捷徑,亦可通往「內灣吊橋」與「北角吊橋」。
九芎坪隧道,係屬台灣鐵路內灣支線的隧道之一,穿越隧道後往內灣方向時,因鐵道兩旁林木參天形同天然「綠色隧道」頗富景觀美感,故自昔日至今即享有盛名。
內灣吊橋位於內灣村東方橫跨油羅溪,吊橋於溪中設有兩座吊索橋架基墩,造型極具美感,橋全長約147公尺,寬約2.6公尺,可供人車通行,是通往「南坪」的捷徑,亦可通往「蟠龍吊橋」與「北角吊橋」。
日據時代的內灣除了產竹木、木炭、煤礦、石灰岩盛名之外,其中「武中眼科醫院」亦屬一項「特產」。當時與台北「管原眼科醫院」及台中「沙鹿陳眼科」,是名震台灣無人不知的三大著名眼科醫院之一。醫院由日本九州人「武中」氏主持,其名不詳;據說武中醫生原開業於今關西馬武督一帶,因地屬偏遠、交通不便、住診者少、生活都成問題,故於民國3~4年間遷居內灣,隨後其醫術頗受好評、聲名遠播,即使在內灣山中開業,遠地患者求診者仍舊接踵而至、絡繹不絕。當時亦盛傳「武中當行好運時,鹽水也可醫治人」,傳說是:「因病患過多又交通不便以致藥品補給不足,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煮鹽水應急也醫治好許多患者的眼疾。」耆老亦說:因內灣當時林中巨木茂盛所以冬暖夏涼、水質清澈、空氣澄靜,病患來此住上二三天,也會好三分。又說:武中醫師的開刀技術非常高明,也是其成名的原因。目前其舊址中還尚存一株體態高大而近百年歷史的台灣側柏,亦屬台灣罕見之最古老的側柏之一,因在住家後院發現不易,但其枝葉生長茂盛也可看出其樹的珍貴的地方。
內灣天主堂,本名:「聖母升天堂」,簡稱:「內灣聖堂」。於民國44年由雷德文神父開教,後由范賓神父出力較多,是本堂創立者。當時,內灣聖堂設於今廟坪下方陳振雲先生住宅處,為日據時代之「南河瘧疾防治所」址。因內灣煤礦開採熱烈、外來人口遽增、高危險性的營生行業使人的精神生活特別受到重視,於是人們便在新的宗教上得到精神信仰的寄託。民國52年,木匠大師陳振雲先生受邀前來內灣和天主堂建築師潘修士合作,興建天主堂於現址。原來教堂前身曾為製材所,故新聖堂就利用舊屋拆卸下的屋架檐樑再生使用。民國54年,新聖堂落成啟用。民國66年,范賓神父離開人世。直到民國70年內灣天主堂回歸九讚頭天主堂兼管。
內灣因當時林木業發達,因此由台灣省林務局在此設立「內灣檢查站」,以就近管制內灣地區的林木採伐事宜。站內亦有國外引進欲推廣之樹種如:柚木、脂胭木等之試種植物,後因伐木產業為煤礦產業的興起所取代後,該站的業務執行也告中斷,至今徒留遺蹟讓遊客去憑弔。
廣濟宮,是目前村內居民的宗教信仰中心,其源自民國八年因地處偏遠且惡疫流行及長年遭受生蕃猛獸危害,庄民乃奉迎褒忠義民爺於今大同路尾之民宅設廟,名曰:和平宮。民國十七年,因人口遽增且轄區居民原敬奉橫山沙坑三原宮,因山路崎嶇祭拜不便,庄民決定於今天主堂現址興建較具規模之廟宇,且更名曰:「廣濟宮」,除了原已恭奉之褒忠義爺外並增加供奉三官大帝、開漳聖王、天上聖母。民國二十六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推行皇民化運動,致使該廣濟宮諸神明遭受廢棄。民國三十五年,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後,一因聚落逐漸上遷,二因日據時期將舊廟改做它用已毀其神聖性,故擇定現址遷建復原。民國七十一年,因其建築經歷了四十寒暑的風雨侵蝕而有頹圮之虞,故由當地有心人士所組籌建委員會予以整修改建至今。
漫畫家劉興欽是內灣人,他筆下膾炙人口的大嬸婆、阿三哥等漫畫人物為號召,矗立在內灣火車站後側。「劉興欽漫畫暨發明展覽館」館內設有劉興欽漫畫區,珍藏漫畫作品近六十冊。劉興欽是漫畫家也是發明家,如丁字型冷熱水龍頭、語言自學機、音樂演奏鞋等,都是他精心設計的發明,多在館內展示。並設有親子互動區,適合全家人共同體驗。
今天的內灣前來休憩旅遊的客人絡繹不絕,星期假日更是人潮洶湧。內灣除了透過形象商圈建設工程計劃加以綠美化外,漫畫家劉興欽等熱心人士對客家文化產業的創意,開創出傳統產業新的價值,帶動了內灣的經濟動能與活力,讓傳統客家文化得以再造、新生、延續、繁榮,其對家鄉的努力與奉獻功不可沒,值得其他亟待開發地區,熱愛鄉土人士參考效法。[96.1.22]

全球劉氏相聚在星洲

全球劉氏相聚在星洲
世界劉氏宗親第五屆聯誼大會暨新加坡劉氏總會復興六十周年慶,於二○○六年十一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新加坡舉行,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劉氏宗親代表數千人參加,在歡迎晚宴上冠蓋雲集熱鬧非凡。大會由世界劉氏第五屆聯誼大會主席劉國華主持,並以新加坡西北區監理會市長,武吉班社區國會議員張和賓博士為主賓。
世界客屬總會理事長劉盛良所率領的星泰組織聯誼參訪團亦參加了此次盛會。參訪團的團員有立法委員劉盛良、李明憲、吳松柏、謝文政、陳明真、周守訓及世界客屬總會副理事長張錦輝、理事劉秀珍、文宣部主任江彥震、中華民國龍岡親義總會秘書長劉東隆、台北市六堆客家會總幹事邱思明、外交部國會聯絡組長朱瑞園等。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八日是世界劉氏宗親最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是劉氏得姓四千多年來,第一次召開世界劉氏宗親聯誼大會,也開啟了劉氏歷史的新頁。自此以後,每兩年都在世界各地召開一次聯誼大會,為劉氏宗親的大團結及各領域的合作與發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世界劉氏大會是由馬來西亞柔佛州劉氏公會發起召開,有來自香港、台灣、新加坡、印尼、泰國、美國、加拿大、中國大陸及馬來西亞全國各地共四十多單位,一千多名代表出席。大會公推丹斯里劉南輝為第一屆會長,並成立秘書處負責草擬章程、會徽、會旗、印章及策劃各項工作之進行。同時出版特刊以誌其盛,這是世劉活動的第一部文獻。
第二屆世劉大會於一九九九年十月廿四日至廿七日,在漢高祖的家鄉江蘇省徐州市(古稱彭城)南郊賓館召開,由中華劉氏宗親總會主辦,推劉景秀為第二屆大會主席,劉忠新為秘書長。由於世劉大會第一次在中國大陸召開,引起了全國各省市縣劉氏宗親的熱烈響應,大陸各地紛紛成立劉氏組織,並以研究劉氏文化漢劉文化龍文化姓氏文化等形式,或以整理編修族譜等方式展開活動,為劉氏活動掀起了高潮。
第三屆世劉大會,二○○一年正是千禧年,十一月一日至四日,泰國曼谷迎來了世界各地劉氏宗親三千多人,齊集在曼谷眉特國際會展中心,共敘親情同睦宗誼。劉暹有任此次大會主席。此次大會的規模和場面較過去更為盛大壯觀,泰國皇室詩琳通公主亦為大會親筆題詞漢室之光,泰國總理塔信的代表亦蒞會發表演講。
第四屆世劉大會於2004年五月廿六日至卅日在平頂山市舉行,由平頂山市劉氏宗親聯誼會主辦。這次大會以聯誼、尋根、合作發展為主題,獲得當地政府大力的支持,不論在人力、財力、物力及文化資源方面都給予全面配合。來自海內外數千位劉氏宗親代表及當地近五萬觀眾見證了大會開幕儀式。中華全國僑聯副主席林其珍、河南省副省長賈連朝、大陸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黃崢、平頂山市委書記鄧永儉、副書記喬新國都出席開幕式並發表講話。大會由魯山縣委書記世劉第四屆大會執行主席劉全新主持。大會特別聘請北京中央電視台負責安排大型文娛晚會,邀請大陸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呂繼宏、香港張明敏、台灣周杰倫等數十位歌星,在龍情鄉戀的文藝晚會中表演精彩節目,主持人則由鼎鼎大名中央電視的朱軍先生和周濤小姐擔綱。五月廿七日海內外代表們乘坐六十多部遊覽車,浩浩蕩蕩從平頂山出發到魯山縣昭平台水庫風景區祭拜始祖累公。所謂:「帝冑血裔濃於水,世界劉氏大團圓」。
第六屆世劉大會將於二○○八年在陜西西安舉行。而新加坡劉氏總會則緣起於一九三○年代初期,旅星劉氏宗親為敦睦宗誼守望相助,在劉木榮等宗親聯合發起組織彭城公會,暫租小坡吉寧丹巷樓上。會務迅速發展,入會宗親越來越多,舊會址不敷使用,乃於一九三五年遷址吉靈街九十九號樓上,不久會員大會通過,將彭城公會改稱劉氏公會。日軍南侵,星馬淪陷公會活動被迫停止。戰後即一九四六年復興劉氏公會會務活動,一九四七年,為擴展會務籌購會所,終於購下大坡乞力街(當店巷)廿五號設置為新會所,並於一九四九年舉行盛大開幕儀式。後來,各屬宗親紀念祖地先人之關係乃有客屬劉氏公會、揭陽桂林劉氏公會及劉隴同鄉會三宗團先後成立。劉氏公會於一九五一年由會員大會通過,易名為劉氏總會,並於二○○六年主辦世界劉氏宗親第五屆聯誼大會,同時慶祝本會復興六十周年紀念。
新加坡客屬劉氏公會的前身是彭城堂春清祭會,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現今劉氏公會係延伸彭城堂所創立,於一九五一年一月二日正式註冊為宗親會館。第一會所設在賽逸阿威路四十號,幾年後會員日漸增加,會所空間不足,遂於一九七一年籌款自購會所於加冕路六號,最後又轉購如今的芽籠廿四巷A18號為現今會所。會務蒸蒸日上,於二○○二年正月慶祝五十周年金禧紀念。[2006.11.26]

立法院長王金平序

立法院長王金平序
世界客屬總會劉盛良會長是本院相當有人緣的委員,處處與人為善,不論是什麼黨派的委員,都能與人交好,互有往來。在其率團出國參訪的團員中,不乏各黨派的委員;其子女的婚宴,本院全體委員亦大多前往參與幾少缺席者。
盛良兄擔任立委的年資僅次於本人是最資深的委員之一,問政成績亮麗而勤快,對政府施政的質詢總能一針見血,鞭辟入裏,見解精湛而獨到;對官員的監督雖嚴卻不苛責,常常點到為止,與人空間。
本人及大多數委員對客家法案多很支持,2000年通過「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設置條例」,讓「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得以順利成立。之後,對「客家委員會」所提出的預算也多抱持鼓勵的態度,照案通過的多,稍作刪減的情形極少。
盛良兄擔任「世界客屬總會」理事長期間,對客家事務的經營非常投入,每年都固定舉辦「世界和平會議」、「世界客屬、龍岡城市領袖會議」,如今已有二十多個國家、地區、城市的客屬及龍岡領袖前來台北聚會,報告當地僑情,促進文化交流與聯誼,建立共識,團結鄉親。
盛良兄還以國會議員和「世客」理事長身分連續八年率團到日本,參加大阪及東京客家崇正公會聯合年會,並主持日華議員懇談會,與日本國會議員交流,推動台灣居民到日本免簽證及台日汽車駕照互惠承認方案,終獲實現。讓國人年省簽證費二十多億元。
盛良兄八年「世客」理事長任內,不但對客家權益的爭取、族群的團結和諧付出極大的努力,更對國家社會貢獻卓著,特此表示崇敬之意。
王金平
988

立委劉盛良等泰馬訪視團蒞臨曼谷

立委劉盛良等泰馬訪視團蒞臨曼谷
[2006-08-28 11:49:50]  泰國《世界日報》

【本報記者李永正報導】由民進黨、國民黨立法委員聯合組成的「中華民國立法院外交及僑務委員會泰馬訪視團」25日蒞臨曼谷,席不暇暖,晚間與泰國上議院10名議員餐敘,商討相關旅泰台商投資諸項權益事宜,取得應有的進展。
本次訪視團由團長,世界客屬總會總顧問、立法院外交委員會召集人謝文政,世界客屬總會理事長、立法委員劉盛良,榮譽團長,海基金董事長、立法委員前行政院長張俊雄,世界客屬總會總顧問、立法委員朱鳳芝,世界客屬總會副理事長、婦幼多媒體集團總裁,世界客屬總會婦女顧問張俊雄委員夫人朱阿英,世界客屬總會婦女會主委劉盛良委員夫人曾景鳳,第廿一屆懇親大會執行秘書劉東隆。龍岡親義總會秘書長趙炳南。外交部資訊組長黎倩儀。一行11人組成。
其行程安排十分緊湊。26日中午抵達泰國客家總會獲該會理事長泰華僑界著名僑領賴錦廷,副理事長:曾海東,張盛財,熊金麟,葉仁華,陳善宗,鄧玉清,副總幹事陳偉榮,豐順會館副主席徐恆星,副總幹事葉碧英,客屬商會副理事長鄧幹勳,大埔會館理事長劉集良,興寧會館理事長張添盛,曼谷惠州會館理事長徐祥財。並有鄧子亮會長及夫人張雯惠率領的台灣客家同鄉會:前會長葉金銘,副會長陳展祥,劉泳賢,葉仁康,吳振光,徐哲金。理事:楊來富,湯家德,總幹事:李順欽。及梅縣會館理事長陳炬耀等,熱烈歡迎,賴錦廷理事長介紹泰國客家總會現狀,特別提到與泰國台灣客家同鄉會的關係,親如手足,守望相助。
台灣訪視團長謝文政表明此行目的:今年10月在台北舉行的世界客家同鄉會,希望泰國客家總會能組團赴台共襄盛舉。前行政院長張俊雄盛贊客家人的精誠團結,指出,台灣之所以創造經濟奇蹟,其原因正在於廣大客家人團結一心拼經濟。世界客屬總會理事長劉盛良號召泰國客家人大力支持台北即將召開的世界客總大會。泰國台灣客家同鄉會鄧子亮會長感謝賴錦廷理事長胸襟開闊,對兄弟會幫助多多。
賓主相見歡,有說不完的家鄉話,直到下午2時許,因兼程趕往拉加邦台商李淵汀「聯勝皮包廠」參觀才揮手告別。放在李淵汀董事長巨大寬敞辦公室內,當年任行政院長的張俊雄先生那張頒給李淵汀海外青年凱模獎後2人的合影。十分引人注目,同時引發一系列南進政策的聯想。這也正是泰國台商總會之所以安排訪問「聯勝」的原因所在。
是日晚,駐泰台北辦事處為盡地主之宜,假長榮桂冠設宴款待訪問團及台商代表,僑團首長。鄭代表參加6家華文報「九一」記者會,分身乏術,委吳副代表代為主持,為使訪視團瞭解僑胞心,有意將代表團分插各座席,賓主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氣氛溫馨,晚930分,鄭代表蒞臨會場,這位被台商及僑胞視為大家長的鄭代表,為大會帶來更為輕鬆氛圍,開啟了卡拉OK的歡歌熱潮。

永遠與總會同行的溫送珍

永遠與總會同行的溫送珍
劉盛良  世界客屬總會理事長、立法委員
客家大老溫送珍先生,人稱大善人,是世界客屬總會的元老、創始會員,也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榮譽會員之一。溫大老國小畢業之後即從苗栗南庄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台北城,起初落腳南昌街,以當學徒來換取三餐溫飽。然而,他少懷大志,對陌生的花花世界充滿著好奇和研究興趣,始終秉持父母的教誨,和與生俱來的客家精神,認真學習,追根究底,無論從事那一種行業,都全力以赴,務必追求圓滿。
溫大老有感於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受到許多人的幫助,在日常生活的周遭處處遇到貴人,使得異鄉的遊子不但能順利的在台北落地生根,還創造一番非凡的事業,因此,他並沒忘記過去幫助過他的人,他一直抱持著感恩的心希望能對社會有所回饋,在稍有一點成就,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即盡可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世界客屬總會籌備草創之時,會址即設在南昌街,正好位在溫大老住宅的對門,當時溫先生年輕熱忱又具有身為客家人一份子的使命感,積極投入籌備工作,為總會的成立奉獻良多。總會為酬謝溫大老的付出,並借重其聲望,曾經敦聘他為「世界客屬第二次懇親大會」秘書、「世界客屬第七次懇親大會」籌備委員會委員,他也當選過總會第二屆駐會理事。溫大老與夫人溫黃細喜女士鶼鰈情深,平時熱心公益,樂善好施,對本會的會務亦多所贊助,本會特頒夫婦兩人榮譽會員證書各一張,此為創會以來難得殊榮。
溫大老這次出書,必然對其過去善行義施有所回顧,其金玉良言和行為準則,足堪吾輩日常生活之借鏡,書出之日料必大為暢銷,洛陽為之紙貴。

民進黨與阿扁分手吧!

民進黨與阿扁分手吧!
江彥震 台灣時事評論員
正當民進黨渡過22周年黨慶之際,國民黨的民調一路往下掉,民進黨和主席蔡英文的民調卻沒有因而向上彈升,主要是民眾在扁案與民進黨牽扯中,看不到民進黨的希望與未來。
前立委李文忠呼籲黨主席蔡英文應在黨慶時發表「向扁告別」宣言,二次在野的民進黨應該「民生優先於主權」,用人民的眼睛看事情。李文忠坦言,陳水扁做為民進黨十年的領袖,不可能全盤否定。蔡英文在黨慶時可發表「向扁告別」宣言,對陳水扁功過持平論斷,並適時聲援扁的法律權益;但不贊同扁家不面對司法偵訊的行徑,在道德層面應更嚴正譴責,因陳水扁已嚴重違背民進黨「清廉、勤政、愛鄉土」價值。
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亦坦言,如果沒有務實理性面對兩岸問題,他不認為民進黨有重返執政的機會。許信良說,過去八年執政和扁家貪腐都是民進黨的負債,扁現在所有的掙扎都會傷害民進黨,最好的作法就是坦白認罪,前總統坐牢整個社會都痛苦,判刑後可能會有特赦的聲音。
李文忠說,應站在中下階層角度,在每個具體議題上實踐民進黨的立場。他呼籲,民進黨應站在人民角度看事情,「反應社會不滿,而不只是反應深綠不滿」。蔡英文和民進黨揚言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將發動遊行,李文忠反問,若陳雲林來台促進貨運包機、直航、大陸觀光客等談判,不也符合民進黨的主張嗎?
許信良也痛批,扁把民進黨變成一人政黨,這是不可原諒的罪過,摧毀民進黨的根基。「民進黨要勇敢抗拒,拒絕陳水扁把民進黨拖下去」,許信良呼籲黨主席蔡英文應該在黨慶時宣示:「民進黨任何事都和陳水扁無關,用不著扁來建議」。許信良也說,馬政府太快失去民心,讓民進黨沒有反省力量,成為蔡英文最大的困境。
許信良直言,民進黨無法務實理性面對兩岸問題,以為批判馬英九就可以。如此將重犯過去錯誤,如果民進黨不調整兩岸思維,兩岸問題勢必成為國民黨的專利,民進黨不會有重新執政的機會。他建議,兩岸必須更大幅開放,例如陸資來台投資房地產與股市、全面開放陸客來台比照香港模式等;藍綠領導者都必須以世界趨勢看兩岸問題,就像歐盟,「兩岸經濟一國是必然趨勢」。
從世界的歷史上看,除了日本以外,幾乎所有的國家都經過政黨輪替及再輪替,台灣亦不例外,在野黨只要發奮圖強,甚至調整政黨策略、選舉戰略、戰術,還是有再上台一天。但是,民進黨的問題,卻面臨一位身陷弊案的前總統;當扁案錯綜複雜、牽連甚廣的洗錢、貪腐細節逐漸暴光之後,民進黨仍然無法與扁作乾淨利落的「切割」,深刻反省。而陳幸妤痛罵,「民進黨誰沒拿過我爸的錢」時,民進黨四大天王及重量級人士幾乎沒有人有所反應,全部都噤聲不語。
  究阿扁過去八年來的領導,其實就是以「共犯結構」的架構來箝制民進黨,把民進黨本土、清廉的價值掏空殆盡。將政黨運作成為個人的工具,為所欲為;殊不知卻使背負多少台灣人民期待民主進步希望的民進黨,陷入難以脫困的深淵,讓台灣人民痛澈心扉而惋惜不已。
我們認為民進黨應趁此機會找回人民期待的主流價值,進入一個「沒有阿扁」的時代。重新體認民進黨陽光、清廉、本土的價值。民進黨若無法終結扁案,陳水扁雖然不能直接操控民進黨,還是會繼續糾纏民進黨。

1999
5月,許信良失去民進黨總統提名機會宣佈退黨時,其宣言最後一句話:「同志們,我們在此分手,因為我要繼續往前走。」謹將此句珍言獻給民進黨,「阿扁讓我們分手吧,因為我們要繼續往前走。」作為民進黨22歲的生日賀禮。[970928]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民進黨搞「永久豁免權」的「現代帝制」

民進黨搞「永久豁免權」的「現代帝制」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於「國務機要費」案開庭審理的前一天,提出「釋憲」申請案。民進黨團認為「憲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之「總統刑事豁免權」,應包括除內亂或外患罪外,凡於其任內因執行「總統」職務所觸犯之其他犯罪,均應永遠予以豁免。即強調「總統」在任期間,不受偵察、訊問及作證等程序上暫時豁免外,還進一步主張「總統」「就其任期內行為」,於卸任後亦不受刑事訴究的「實體上永久豁免權」。此無異形同在搞「現代帝制」。
「憲法」第五十二條所規定之「總統」豁免權,究其實質意義應該是指,「總統」如犯內亂或外患罪,非經罷免或解職,亦得受刑事上之訴究。此「訴究」當然包括「偵察」、「起訴」、「審判」在內。但「總統」如犯內亂或外患以外之罪,雖非經罷免或解職,不受刑事上之訴究,但只要經罷免或解職,亦得受刑事上之訴究。此時之「訴究」當然也包括「偵察」、「起訴」、「審判」在內。
縱使依據大法官釋字三八八號解釋,認為就立法的目的解釋,「總統」不受刑事上之「訴究」,係指不受「偵察」、「起訴」、「審判」,亦僅限於其犯內亂外患以外之罪,且未經罷免或解職者,才不受刑事上之「訴究」,絕無所謂「永久刑事豁免權」,更無所謂「程序豁免」與「實體豁免」之分。
然而,「就其任期內行為」與「職務上的行為」之間卻存在著很大差異,而且「總統」實際上所擁有的「職務上行為」遠大於「憲法」和法律所明文賦予的範圍,而「實體上永久豁免權」究是指「就其任期內行為」還是「職務上的行為」?又有一番爭議。因此其提出「釋憲」之申請,無非是想要藉大法官解釋之舉,以盡量阻擋將來發動「訴」的可能性。「總統」豁免權本僅明確的指刑事上豁免權而已,但民進黨竟有意連民事上的「訴」也讓「總統」得以豁免,似乎深恐自己將來也成為被要求「轉型正義」的對象。
從整個「國務機要費」案的發展經過來看陳水扁「總統」的態度,一開始即說「起訴涉案就下台」,後來改為「一審有罪就下台」,再到提出「釋憲案」、對「憲法」和法律構成要件一日一解,要求「停止審判」等動作頻頻,無所不用其極的使出各種招式,說穿了其目的就是要全力阻撓司法審理的進行。過去阿扁自許尊重司法,在頭目津貼案中親自出庭花蓮地檢署作證,並以此沾沾自喜,大肆宣傳。可是,等到自己貪污被起訴了卻又提「釋憲案」和要求停止審判,一路走來,始終不停在「變」與「騙」,讓人民全看在眼裡,只有加深民眾對執政當局誠信和守法的質疑。難怪檢察官張熙懷有「不會傳訊不說實話的人」的驚人之語,分明是指阿扁的善變與謊話連篇。[2006-12-19]

民主紀念館卻糟蹋民主

民主紀念館卻糟蹋民主
《愛客網》[2007.12.6]
江彥震
今天台灣為了「大中至正」這四個字吵得沸沸洋洋,民進黨主張把大中至正這四個字改成自由廣場,而北市府不准執政黨拆,雙方派出大批警力,為這四個字劍拔弩張,互相對峙。還演變成民眾開車撞傷記者群的不幸事件。
中正紀念堂是為了紀念先總統蔣公而建,民進黨執政要改為台灣民主紀念館不管是中正紀念堂,還是台灣民主紀念館這只是一種名稱,教育部為了要更換大「中至正」四個大字,忙著跟北市府鬥法,大家質疑教育部有時間處理意識形態的政治問題,卻沒有把當務之急的教育問題處理好,應有所為而不為,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浪費社會資源。
究竟「大中至正」的意義為何?釋義為「極為公正,不偏不倚」。其出處則是源於明朝王守仁(王陽明)「傳習錄」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載,處困養靜,精一之功,固已超入聖域,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剛好跟先總統 蔣中正名字一樣,不知道是先命名,在找出處,還是巧合已不可考了。
中正紀念堂建於民國六十六年 由秦孝儀奉命興建。那「大中至正」這個四個字的字體採用歐陽體,是由書法家楊家麟靠鐵絲綁麻繩,再用紅土寫上大中至正。因趕著鑄銅字,現場沒筆沒墨,楊家麟先是把紙貼在立著的三夾板上,再用棍子、鐵絲綁著麻繩,沾紅土和水來寫,重得拿不住,寫得一頭一臉。且紅土水一直往下流,連秦孝儀等人都幫著修,楊家麟說:「因此,我寫得不太好。」後來楊家麟再次應邀寫「大忠門」、「大孝門」,有時間用大毛筆好好地寫,「我是滿意的。」
台北市政府為阻擋教育部拆卸中正紀念堂的「大中至正」牌匾,提起假處分。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審理認為,行政院文建會與北市文化局各有指定國定或市定古蹟的權限,且依法不得對行政處分提出假處分,1130裁定市府敗訴。但裁定書中也指出,市府文化局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將中正紀念堂定為暫定古蹟,文化局依法得執行管理維護、修復古蹟等公權力,若有毀損的犯罪行為,不待向法院提出假處分的聲請,「可逕行逮捕現行犯」,或依相關法律規定究辦。
行政法院指出,文化資產保存法舊施行細則曾規定,國定古蹟高於市定古蹟,但舊施行細則現已被廢除,新法並未規定國定古蹟優於市定古蹟的效力,目前也沒有任何法規規定市府指定古蹟後,得以排除中央機關的國定古蹟管理權。
也就是說,市府文化局和文建會對於古蹟的指定與管理,各自有權限,而國定古蹟與市定古蹟也沒有誰優先的位階問題。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長李永萍表示,假處分被駁回與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行事是兩件事;目前文化局與文建會均為中正紀念堂主管機關,只要未經文化局同意,任何人施工拆除「大中至正」牌匾都屬違法,將移送法辦。
此外,中正紀念堂更名工程標案,30日晚完成決標,得標廠商應於128完成。教育部長杜正勝指出,「我們會按照既定工作去做」。三項標案包括正門牌樓更名,將「大中至正」字體拿下,兩面掛上「自由廣場」字體;主牌匾更名工程,將「中正紀念堂」字體取下,換上「台灣民主紀念館」;還有「自由廣場」兩面、「台灣民主紀念館」等15個新鑄字體製作。
在號稱民主多元化的台灣,竟容不下一個中正紀念堂。一紙行政命令,草草率率搭個鷹架,民主紀念館就這麼掛牌了,揭牌時完全沒有歡欣鼓舞,反倒是館內館外圍著拒馬蛇籠,群眾衝突一觸即發,中央與北市府的過招正方興未艾。這就是台灣的民主經驗?執政當局要紀念、彰顯的竟然就是這種可恥的民主!?
    如果一座好好的中正紀念堂,長期被臨時鷹架包圍著,不同立場的群眾隨時瀕臨衝突,原有的休憩空間化身政治鬥場,甚至結局如何還會受到選舉結果的影響,請問這是在頌揚民主,還是在糟蹋民主呢?如果要讓這個公共空間擁有更多的民主色彩,何不選擇依循正規的民主機制運作呢? [961206]

外國人眼中的「客家人」

外國人眼中的「客家人」
江彥震
一般人刻板印象中的「客家人」,是勤勞節儉,刻苦耐勞,並具有堅忍不拔的「硬頸精神」。但是在外國人眼中的「客家人」又是如何?
日本過去一直蓄意併吞中國,所以對中國有最深入的研究。日本人山口縣造寫了一本書叫作《客家與中國革命》,其中有一段對客家的評語是這樣寫的:
「客家是中國最優秀的民族,他們原有一種自信與自傲之氣質,使其能自北方胡騎之下,遷到南方,因此,他們的愛國心,比任何一族為強,是永遠不會被征服的。其後又受到海洋交通環境之影響,養成一種島國人民之熱血與精神…翻開數百年之中國歷史,沒有一次政治變動,是與客家人無關的。其中最顯著的例子,當推洪秀全所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幾乎全部參加革命的將領,都是客家人。其次是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除了其本人乃客家的後裔以外,其他主要助手,亦有許多是客家人。可以說,沒有客家,便沒有中國革命,換言之,客家的精神,是中國的革命精神…」
美國傳教士羅伯史密斯,在客家地區居住多年,著有《中國客家》一書,書中有段評語:「客家婦女,真是我們見到的任一族的婦女中之最值得讚嘆的了,在客家中,幾乎可以說,一切稍為粗重的工作,都是屬於婦女的責任。你如果是初到客家地方住居的話,一定會感到極大的驚訝,因為你將看到市鎮上做買賣的,車站及碼頭上的苦力,在鄉村中耕種田地的,上深山去砍柴的,乃至建築房屋時的粗工,灰窯瓦窯裏的工人,幾乎全是女人。她們做這些工作,不僅是能力上可以勝任,而且在精神上亦非常愉快,因為她們不是受壓迫的,反之,她們是主動的。原來客家因山多田少的關係,大部份男子壯丁,都到南洋去謀生,或是到軍政界去服務了,在家中多數只有老年人或幼小的孩子,因此,婦女在家中,便成主幹,這情形初初看去,與原始的民族社會,真是一模一樣,而實則大大不同。
客家婦女,對於她們的丈夫,都是非常尊敬和服從的,單就這點來說,與原始社會,便有很大的差異,換句話說,即男子仍就是一家之長。客家婦女,除了刻苦耐勞和尊敬丈夫以外,她們的聰穎熱情和在文化上的進步,也是很使我們羨慕,因為需要勞動,所以客家婦女,自有歷史以來,都無纏足這一種陋習,她們的迷信程度,也遠不及其它地方的婦女。她們的向神祈禱,多是以敬重祖宗為動機。比較客家的男子來,婦女所受的教育,機會是很少的,但她們多數很聰穎,當她們在山中砍柴草時,常常是一面勞動,一面唱她們自己所創造和喜愛的山歌,而且一問一答,應對如流,有些會唱歌的男子,便會唱起含有愛情詞句的山歌,向女方挑逗,往往因此成就良緣。現在這種特殊風格的客家山歌,在東方民俗學中,已佔有重要地位了。
美國人韓廷敦,是現代人文地理學權威教授,歷年主持《美國地理學會雜誌》刊物,並曾特約客家問題專家羅香林教授撰寫客家文章多篇,著有《自然淘汰與中華民族性》一書,其中有一段評語為:「有數約百萬以上的客家人,因從事貿易而居留於南洋群島及歐美各國,客家的名稱,英文是『 HAKKA 』,在人類學上已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客家人的重要特性,就是能夠刻苦耐勞和團結,惟其如此,故在工作上常佔優勢。因為他們能團結,故能以少數外地人的身份,在當地生存和繁衍。客家人很注重武技,每一個市鎮都有練武習藝的團體。他們所以要注重武藝,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自衛,因為客家轉徙萬里,沿途難免受到搶奪。」
英國侵略中國的時間最久,對中國研究的時間也最長最深入,對中國的瞭解當然也最深刻。英國人愛德爾著《客家人種誌略》、《客家歷史綱要》兩書綜合評語云:「客家人是剛柔相濟,既剛毅又仁愛的民族,而客家婦女,更是中國最優秀的勞動婦女的典型。客家民族是牛乳上的乳酪,這光輝,至少有百分之七十是應該屬於客家婦女的。」
美國傳教士肯貝爾,在廣東梅縣傳教數十年之久,著有《客家源流與遷徙》一書,其中部份評語節錄如下:「客家人可以從其他華人中,於語言上、習慣上辨別之。概括言之,婦女不纏足,通常體健而軒昂,惟其如此,故能過其戶外生活。鄉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更能勇敢自主,彼等備具全世界山居者愛好自由之特性。
美國天主教神父拜爾德爾,在嘉應州傳教多年,著有《客話易通》與《客話淺說》兩書,其序文中有如下評語:「客家祖先之歷經變亂,流離轉徙,老弱已淘汰,存者均屬少壯,此乃中華民族中之精華,有如牛乳中之乳酪一般。彼等將其刻苦耐勞等優良經驗,傳與子孫,因此,現在客家人,均具有一種聰穎堅強之特性,求知慾亦因之隨時發達。吾人觀於各地大中學校之學生成績,客家學生常列優等,進而獲選公費留學歐美日本者,更佔較大之百分比,由此可知客家教育之特別發達,因由於其環境壓迫使燃,而客家人之優良傳統,且又聰穎好學,亦其重要原因也!」
英國傳教士堅根倍爾,在中國傳教數十年,曾獲「中國通」之譽。他在汕頭英國人召集之宗教會議中,有如下一段之演講詞:「客家人比城裏人勇敢,富有獨立力行的氣慨,渴愛自由。滿州人入主中國,客家人降服最遲,其後且曾屢次起兵反抗,第一次乃距今稍久之太平天國革命,第二次是這世紀中新近的事,即辛亥革命是也。」
英國人巴素博士,為研究南洋漢族淵源掌故之權威學者,著有《馬來亞華僑史》。該書第五章「馬來各邦華僑」中,亦有數段關於客家開闢各礦之記載,其評語云:「客家僑民,素來被認為是具有急進與獨立見解的聲譽的民族。」
英國人史錄國,為世界著名人種學家,著有《中國東部和廣東的人種》,其書中之評語:「客家地區教育最為發達,客人有刻苦勤勞種種優點。」,「中國最衛生、勤勞和進化的民族,就是客家人。」
以上即是外國人以第三者的立場就近觀察客家人的心得與評語,其觀點相當客觀,極具參考價值,值得學者專家及執政當局作為研究與施政之參考文獻。

四川震災引關注 國是論壇劉盛良捐百萬籲援助

四川震災引關注 國是論壇劉盛良捐百萬籲援助
[張貼時間:2008/5/16 下午 01:09]   資料來源:《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林怡君台北十六日電)四川震災引發朝野共同關心,立法院國是論壇立委各抒己見。中國國民黨籍立委孔文吉呼籲新政府應將協助四川重建作為國政重要項目,國民黨籍立委劉盛良也說將捐出新台幣一百萬元賑災。民進黨籍立委余天則表示,希望大家放下黨派及仇恨心理,協助四川震災。
國民黨籍立委郭素春表示,四川發生震災,應不分種族族群、不分你我,伸出援手,政府出錢救助是基於人道精神,不知道為何有人要持不同意,政府若少貪一點這些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呼籲民間也一起響應救助四川震災。
孔文吉說,天府之國變成人間煉獄,台灣財團企業已經捐出新台幣二十五億元,以同胞愛關心四川,政院也盼國人捐出一日所得,希望國人可響應政院政策,並呼籲下週國民黨重新執政,總統當選人馬英九應將協助四川重建當作未來國政重要項目。
劉盛良表示,希望立院同仁至少捐出一日所得,協助四川重建、發揮愛心,他將從一年所得中撥出一百萬元捐助四川震災。
國民黨籍立委李乙廷也說,四川震災,台灣人感同身受,九二一大地震後,台灣有處理大型災難的寶貴經驗,而民進黨政府在執政最後幾天,「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也動支第二預備金救助四川,呼籲政權交替後,新政府應盡快成立災害物資調度中心。
余天說,政院已經撥第二預備金援助四川,很多人贊同,也有很多人反對,但他個人認為應該要幫助四川震災,呼籲暫時先放下黨派、仇恨心理,發揮人與人間的同情心、有錢出錢。
民進黨籍立委管碧玲表示,四川震災及緬甸風災前後發生,但兩個政府的反應則是天壤之別,中國在進步,已經知道要聽人民聲音,而台灣也需要增加國際觀,對中國做再多都不嫌多,但台灣更應自詡為亞洲一份子,對緬甸應要做更多。[970516]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臺灣歌謠的先驅─鄧雨賢

臺灣歌謠的先驅─鄧雨賢
江彥震
居住在臺灣的人對於《望春風》、《雨夜花》、《四季紅》、《月夜愁》的旋律無不耳熟能詳,並帶有幾分懷舊的情懷。這些歌曲都出自臺灣歌謠之父,音樂家鄧雨賢的創作。
公元1895年,因中日甲午戰爭滿清戰敗,將臺灣割地給日本作為殖民地。在日本統治的五十年間,日人雖建立起地方基礎建設及教育制度,但始終逃脫不開統治者與被殖民者的枷鎖,在日本高壓統治及奴化政策下,臺灣人民過著次等公民的生活,透過鄧雨賢的音符,安慰了無數當時在日本統治下被摧殘的心靈。
在鄧雨賢百年誕辰時,臺灣郵政新竹郵局為感念他對臺灣的特殊貢獻特別發行「鄧雨賢百年誕辰紀念郵票」;彰化高中也將學校的「音樂館」命名為「雨賢館」,希望代代的年輕學子們能永遠記得這位台灣音樂界的奇葩「鄧雨賢」。
鄧雨賢是1906721出生在桃園縣龍潭鄉的客家人,鄧氏家族於清朝嘉慶年間,由廣東梅縣渡海來臺,經過幾度遷徙才在龍潭落腳。鄧雨賢祖父輩的九個兄弟,三個是秀才,在當時有「一門三秀才」之稱,但家傳有「不當官、不行醫」的祖訓,所以長輩皆以教育鄉民為職志,他的父親任教於龍潭龍元宮公學校,後應聘為臺灣總督府的漢老師,於是全家遷至台北,才三歲的鄧雨賢開始接觸福佬人,所以在他的母語之外又多學了一種語言「福佬話」。
1919年,鄧雨賢考進台北師範學校(即今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個性內向的鄧雨賢在重視音樂教育的師範學校,終日悠遊在音樂天地裏,他對小提琴、鋼琴、曼陀林等各項樂器的造詣,都是在此階段培養出來的。鄧雨賢對音樂非常投入,據說他吃飯時習慣用竹筷敲碗邊尋找節拍,上廁所時也會哼著腦中的旋律。1925年,從台北師範學校畢業後,進入日新公學校任教,在他擔任教師期間,每月領到薪水,第一件事就是去買有關音樂、樂理書籍研讀。1926年,奉父母之命和鍾有妹女士結婚,次年長子鄧仁輔出生。
鄧雨賢在日新公學校任教四年之後,24歲時辭去教職,秉持著對音樂的執著,隻身負笈日本東京音樂學院深造,研習作曲理論,27歲開始作曲。1931年,由日本學成歸國,苦於當時的社會環境並不適於臺灣歌謠的發表,為了家庭生活,遂進入台中地方法院任通譯官。
1930年代,日本統治臺灣已近四十年了,這時政治、經濟、文化依舊掌握在日本人手中,而臺灣因為日本投入大量現代化建設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在1932年由中國大陸上海引進了一部無聲默片電影,片名為《桃花泣血記》,片商為達宣傳效果,特製作一曲與電影同名的歌曲,由當時最有名的辯士(早期電影為無聲,由電影解說員在旁講解)詹天馬作詞,王雲峰作曲,在電影上映的同時,請樂隊沿著大街小巷吹奏,使得人人都能隨口哼上幾句,同時由日籍的博野正次郎所創辦的「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哥倫比亞)將這首歌灌錄成黑膠唱盤,成為台灣第一首閩南語流行歌曲,在1932年期間閩南語創作歌曲《桃花泣血記》風靡全台,唱片公司紛紛出版閩南語創作新歌。當時鄧雨賢在文聲唱片創作一首《大稻埕進行曲》引起古倫美亞的注意,1933年鄧雨賢在古倫美亞唱片公司文藝部長陳君玉的力邀之下進入該公司任職「專任作曲」。
擔任專任作曲的鄧雨賢不久就展現他的才華,當年即發表由周添旺作詞、鄧雨賢作曲的《雨夜花》、雨夜花描寫的是一位女性感嘆自已的身世,此曲旋律婉轉優美,彷彿訴盡內心苦楚,何嚐不是臺灣人民的心聲。李臨秋作詞、鄧雨賢作曲的《望春風》,詞曲輕快、清純,歌名充滿了對生命的期許,對應整個臺灣曲折坎坷的歷史,無不帶來快樂及希望。奠定在臺灣本土音樂歌壇的地位,締造了臺灣歌謠第一次的創作高峰,幾乎臺灣經典傳世的閩南語歌曲都是在此時一一出現,例如《月夜愁》、《四季紅》、《跳舞時代》、《橋上美人》等。當時他和蘇桐、王雲峰、邱再福並稱為當代閩南語流行歌壇作曲的「四大金剛」。
鄧雨賢也積極採集傳統民謠和戲曲作為寫作的素材,將這些曲調融入作品中,所以他的創作歌曲充滿了臺灣味,同時他又在臺灣傳統的五聲階之外,將西方七聲音階的等音巧妙應用,擴展了臺灣音樂的領域,這些歌曲兼具傳統與創新,因而能夠歷久彌新。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於焉展開,臺灣在日本侵華政策下,改採皇民化運動,企圖把「日本國民精神」滲透到臺灣人民的生活中,不但閩南話、客家話全面禁止使用,連歌仔戲、閩南語歌謠、客家歌謠也一律遭到禁止。同時日本政府為了召集臺灣人民前去南洋當軍夫,將《望春風》、《雨夜花》、《月夜愁》等流行歌曲改填日語歌詞成為《大地在召喚》、《榮譽的軍夫》、《軍夫之妻》,此舉不但使得詞曲創作慘遭壓抑,更進一步扼殺了臺灣歌謠的創作自由,最後完全被日本軍歌所取代。身材高瘦、律已甚嚴的鄧雨賢,是個極力追求完美的人,他有才華、有理想,卻無力扞格大時代的變局。
1939年,太平洋戰爭炮火猛烈,盟軍的轟炸機頻頻空襲臺灣,整個局勢動盪不安,在這樣的背景下,鄧雨賢不願違背心意去創作「響應時局」的宣傳歌曲,只得辭去古倫美亞唱片的工作,而且在戰爭時期,民眾也無心欣賞音樂,唱片業的生意大受影響,不得已離開臺北音樂界,帶著家人回到到故鄉新竹縣芎林鄉,於芎林國小重拾教鞭。由於對音樂的癡情,即使在鄉間,鄧雨賢還是醉心致力於音樂教育的工作,期間也曾以筆名「唐崎夜雨」寫歌,並曾不得已改日本姓氏為「東田曉雨」。
理想被扼殺的鄧雨賢便一直鬱鬱寡歡,1944612,這位「臺灣歌曲奇葩」因肺病與心臟病的併發症而齎志以歿,享年三十九歲,和西方音樂大師孟德爾松.福斯特同壽。是年,二次世界大戰尚未結束。鄧雨賢的一生就像流星般,劃過天際,雖然短暫卻炫爛滿天。留下無盡的嘆惜與不捨,讓人永遠懷念。鄧雨賢這一生總共發表了超過五十首歌曲,不斷啟發後人對臺灣歌謠的創作靈感,堪稱為「臺灣歌謠之父」,這也是客家人對臺灣的重大貢獻之一,令客家人引以為榮。[2007.12.31]



鄧雨賢主要創作歌曲一覽表
曲   名
作詞者
完成時間
附     註
大稻埕進行曲
 
1932
 
一個紅蛋
李臨秋
1932
上海中影主題曲
望春風
李臨秋
1933
日軍改為「大地在召喚」
月夜愁
周添旺
1933
日軍改為「軍伕之妻」 
雨夜花
周添旺
1934
日軍改為「榮譽的軍伕」
春宵吟
周添旺
1934
 
單思調
周添旺
1934
 
閒花嘆
李臨秋
1934
 
想要彈同調
君玉
1934
 
文明女
君玉
1934
 
不滅的情
周添旺
1934
 
情炎的愛
君玉
1934
 
老青春
林清月
1934
 
不願煞
李臨秋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