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兩岸關係的演變與展望


兩岸關係的演變與展望

主講人:劉盛良

壹、兩岸關係的演變
自從國民政府退守台灣,中共在大陸成立新政權以來,台海兩岸關係的發展,可分為下列幾個階段:
一、軍事衝突時期:1949~1978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臺後,與大陸雙方軍事衝突不斷,包括:金門古寧頭大捷和金門八二三砲戰等,國民政府最後終能固守臺澎金馬。
二、相互對峙時期:1979~1987
1979年初,大陸提出「和平統一祖國」與「三通」(通郵、通航、通商)主張;台灣則提出「三不政策」(不妥協、不談判、不接觸),及「三 民主義統一中國」主張。但因雙方缺乏互信,兩岸仍陷於相互對峙的局面。
三、民間交流時期:1987~迄今
()1987年,臺灣宣布解除戒嚴,開放人民赴大陸探親,結束兩岸長期的隔絕狀態。1991年更宣告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不再將中共視為叛亂組織,於是兩岸間展開人員來往、經貿交流、文教交流等活動。
()1999年,李登輝前總統宣稱臺灣與大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2002年陳水扁前總統又提出臺灣與大陸是「一邊一國」,大陸認為臺灣有意更明確走向「一中一臺」的臺獨路線,於是兩岸陷入僵局。
()20085月,馬英九總統上台,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雙方共同確認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開闢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兩岸關係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1.扭轉了台海緊張動盪局面,保持了台海和平穩定。
2.兩岸雙方建立起政治互信,實現了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面。2015117日,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中共中央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新加坡舉行的會面,也是海峽兩岸1949政治分立66年以來,雙方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象徵兩岸史上最大突破。
3.向世界表明,兩岸雙方可以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通過和平方式,在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中逐步解決政治分歧,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4.兩岸協商取得積極成果。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海協會」與「海基會」重啟中斷近10年的制度性協商機制,舉行了11次商談,簽署了23項合作協定,解決了許多關乎兩岸同胞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
5.經濟合作成果豐碩。兩岸簽署並實施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兩岸經濟合作擴大深入,相互投資貿易快速增長。近年來兩岸貿易額增至1,90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大陸已是臺灣最大交易夥伴、出口市場和順差來源地。
6.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領域交流更加密切。兩岸人員往來激增,2015年以來超過1000萬人次;大陸居民赴台旅遊達350萬人次。兩岸文化、教育、宗教、青年、婦女等各領域交流蓬勃發展。
()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台之後,堅不承認「九二共識」,使得兩岸關係倒退形成「冷和」狀態。
貳、兩岸關係未來的展望
展望未來兩岸之間如果仍然沒有『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勢必將從「冷和平」走向「冷對抗」,甚至不排除「熱對抗」的可能。兩岸關係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和相當的危險性」著實令人憂心忡忡。
客家文化源遠流長,贛州即是客家文化的搖籃,兩岸的客家鄉親本來就是同根同源,同文同種,血脈相通,都是炎黃子孫,所謂「千支萬脈根相同」,為了兩岸的和平發展、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家應該團結起來,不分彼此,心手相連,相互支援,共同打造中華民族幸福美滿的生活家園。
「前人種樹萬條根,世界客家一條心」


14A級的央行總裁─彭淮南


14A級的央行總裁─彭淮南

江彥震

美國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從2000年第一次給予彭淮南總裁A級評等,再加上從2005年至2017年,共累積14度蟬聯A級的成績,因此被臺灣媒體譽為「14A總裁」,這是現在世界各國中央銀行總裁之中,唯一僅有如此傑出成就的中央銀行總裁。
在公眾場合,彭淮南幾乎都是穿著一套深藍色西裝,據說這是國內外銀行家認為最能代表金融專業的顏色,一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金邊眼鏡,手上戴的是近三十年的手錶;說起話來三句不離貨幣政策、新台幣匯率、物價和國內景氣問題,言語直爽坦率,引用大量數據佐證。經常在大安公園及陽明山健走運動。平常最喜歡吃的是青菜、水果以及新竹米粉和貢丸。彭淮南說,能活下去就好!
彭淮南係民國28(1939)12日出生在新竹市的客家人,父親彭金土是新竹市蟹仔埔人,結婚後便搬離生活不易的蟹仔埔,到新竹州廳(新竹縣政府前身)當工友,扶養六名女兒、三名兒子,彭淮南排行老七,從小生活清苦,童年時期打赤腳上學。母親彭李招當年醃醬瓜給小孩配飯,自己只以醬瓜汁配飯渡過窮苦童年,只有過年時才可以吃到一些肉乾。父母還兼賣素料,貼補家用。
彭淮南新竹高商畢業後,一邊上班一邊準備大學聯考,還得幫忙家裡做小生意。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考上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現國立臺北大學)經濟學系。中興大學畢業後,進入台灣銀行國外部工作,並因此結識妻子賴洋珠。1971年,彭淮南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取得經濟學碩士學位後,即返回臺灣,在當時任職台灣銀行的東吳大學教授潘志奇的推薦下,進入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
1986年,升任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處長,進入中央銀行決策圈。往後他歷任中央銀行外匯局局長(1989)、中央銀行副總裁(1994)、中央信託局理事主席及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董事長(1995)1998年中央銀行總裁許遠東不幸在華航大園空難中喪生,彭淮南臨危授命由李登輝總統提名接任中央銀行總裁一職。
彭淮南深受歷任四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倚重迄今,是目前內閣部會在位最久的政務官。沒有亮眼的學歷、顯赫的家世,是全球少數出身基層的央行總裁,卻能14度獲得《全球金融》A級總裁最高評價,也在金融海嘯後,得到最多掌聲。大家很難想像央行總裁彭淮南扣除房子之後一生的積蓄卻不到七百萬元,而他同時還是全中華民國掌管超過新台幣九兆元外匯存底的金融最高首長。
天下雜誌曾針對1000CEO對於總統、四院院長及財經首長滿意度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央行總裁彭淮南的滿意度最高,高達94.6%,也是唯一位滿意度超過6成的政府官員。畢竟一做就是10餘年,也是民眾最熟悉的政府官員。當然,他能擄獲一般民眾及企業CEO的心絕不是靠做得久,還要有口碑才行。一提到彭淮南,大家想到的是他「快、狠、準」的政策執行力,不僅在匯率、利率政策上沒有話說,有「匯市殺手」之稱的他,只要動口不用動手,就能讓炒匯熱錢不敢輕舉妄動,有一次熱錢炒匯就是如此,央行連續兩天說重話,新台幣匯率波動即趨緩。
除了匯率之外,彭總裁在抑制房市過熱上,也同樣快、狠、準,找房貸龍頭銀行董事長開會,市場立刻風聲鶴唳,營建股應聲下跌;更曾直接點名,鄉林建設在士林官邸的推案在報上說「每坪三百萬、一戶要價七億多」後,彭淮南便透過各種管道,多方進行瞭解,但據查發現,根本就是炒作。對於銀行收取帳戶管理費、房貸降息速度不如央行降息快,彭總裁也總是衝第一,找銀行喝咖啡,銀行馬上配合辦理。
彭淮南以數字和實務下決策。全年無休,農曆年也在為國家賺錢,為了專心掌握利率、匯率,彭淮南幾乎拒絕所有誘惑,嚴守紀律。他是極少數全年無休的政府官員,扣掉出國開會,他幾乎天天進辦公室,包括農曆年假期。因為國際金融市場農曆年不放假,這段時間如果有行情,外匯存底操作一下,就可以幫國家賺錢。「他很喜歡幫國家賺錢,賺到錢,他就會很開心。」
客家人的生活習性一向都是勤儉而刻苦耐勞,彭淮南也不例外,公務員朝九晚五,但彭淮南不只如此,他朝八晚六,晚上6點不一定走得了,早上8點一定到辦公室。工作上全心投入,但回到家裡,彭淮南和夫人之間的相處卻十分和協。他對夫人常常多是「動口不動手」,夫人總是把食物送到他的嘴裏,為他作體貼入微的服務。
雖然已高齡近八十,卻依然孜孜不倦掌理國家三千四百億美元的外匯存底與攸關經濟榮枯的貨幣政策。父親是工友、出身寒微的新竹客家子弟,如今卻成為歷經四任總統、任職長達十九年的央行總裁,堪稱是當今台灣最有權力的財經領袖,他在央行四十五年,固然備受肯定與栽培,卻也曾飽嘗誘惑、挑戰與排擠。
為了要讓元首對國際金融情勢安心,彭淮南一直有寫報告的習慣,包括國際收支,及各國金融、經濟情勢,直接送到總統府。因為沒有讓總統感受到太多的「意外」,一切都在掌握中,深受「老闆」的信任,到2017年這一任央行總裁任期結束,他將是台灣任期最長的央行總裁。
翻開 2016 年的財產申報書,彭淮南只有短短 3 頁。他和另一半賴洋珠的財產,只有位於麗水街住了 35 年、40 多坪老公寓及 900 多萬元存款,還有他擔任中國商銀董事長期間,用黃金存摺買下的黃金,市價 1 萬多元。夫妻的薪水都拿來栽培兩個兒子出國念書。雖然在金華街有一百多坪的總裁官邸可住,但彭淮南還是堅持住自己的舊房子,因為搬家很麻煩,尤其愛讀書的彭淮南,書房必須經常整理,否則國外原文書、資料、報紙、雜誌一定滿到書房門口。
彭淮南的生活相當簡單,而且用一般人的標準來看,可以說是「相當無聊」。他每天在大安森林公園健走一小時,十多年如一日,除非雨下太大,否則他一定出門運動,但是,「他運動是為了健康,而不是喜歡運動。」他不喜歡浪費時間,所以會花很多時間的高爾夫,他不喜歡。要花時間欣賞音樂,就更耐不住。生活簡單,除了工作就是讀書,很硬的原文經濟理論書籍,他百看不厭,更希望員工

和他一樣嚴以律己。
他要求同仁辦公桌整齊清潔,不該放的不要放,該有的一定要有,紀律嚴明。因為相信數字、相信科學,讓他在專業上有堅持、不放棄。而不求利、不受利誘則來自長達四十多年的一貫道信仰。追隨一貫道,不畏批評謹守目標,贏得人民信任。他的座右銘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出自孔子的名言,意思是人要像天一樣運行不止,努力不懈。
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基德蘭(Finn E. Kydland)研究發現,央行貨幣政策需要有「一致性」與「連續性」,中央銀行若決定了目標,就要持續往這個目標前進,不能夠朝令夕改。十多年來立場從未改變的彭淮南,之所以贏得人民信任,就在這「一以貫之」的堅持之中。[20171227]

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


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

江彥震

洪秀全係清末革命領袖,建立太平天國,稱天王,1853年以江寧府(今南京)為首都,勢力直捲江南富庶一帶,撼動清廷稅收來源。1864年病逝,太平天國旋即滅亡。革命初期深受基督教教義影響,為一大特色。太平天國政權推行極端的經濟和民權改革,史家毀譽參半。
洪秀全,清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181411)出生於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福源水村的客家人,後來移居到官祿布村。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又名洪日。在1837年大病痊癒後,聲稱夢見天父著白袍於夢境賜寶刀璽印給他。天父指他名須避諱,必須用全(全拆字為人王,有自稱君王之意)代替火字(火字乃犯「爺火華」,即今譯之耶和華名諱),又說他有三種改名方法。一是隱匿,自稱洪秀;二是新創,自稱洪全;三也可以使用不犯諱的名字,叫洪秀全,因而得名。洪秀全這個名字後來在其建立“拜上帝教”時,既成為一個聯絡暗語,又是一個政治讖語。其姓“洪”由“三八二十一”組成,這個“三八二十一”就是“拜上帝教”的聯絡暗語、立會之號。其名“秀全”兩字是由“禾”、“乃”、“人”、“王”組成,因“禾”字與“我”字讀音相近,而讀作“我乃人王”,也就是說,洪秀全是上帝派來的領袖。
洪秀全祖先居於今日江蘇,其祖先洪皓是南宋的名臣,與當時的岳飛都是同期的愛國民族英雄,而後南遷閩南,又遷居廣東,在廣州府花縣落腳。洪秀全父親洪鏡揚,母親王氏。洪秀全生於耕讀世家,從小聰明自負,7歲起在村中私塾上學,熟讀四書五經及其它一些古籍。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府試都失敗落選,第三次在廣州落選後已經是25歲了,受此打擊回家以後重病一場,一度昏迷,他本人說病中幻覺有一老人對他說: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間來斬妖除魔。從此洪秀全言語沉默,舉止怪異。
此時洪秀全並不甘心於考試的失敗,在6年後的1843年春天再一次參加了廣州的府試,結果還是以落選告終。這時洪秀全翻閱以前在廣州應試時收到的基督徒梁發的《勸世良言》一書,把書中內容與自己以前大病時的幻覺對比,自認為受上帝之命下凡誅妖,自認上帝的幼子,耶穌的幼弟,並稱上帝耶和華為「天父」,稱耶穌為「天兄」,一氣拋開了孔孟之書,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的教義,索性把家裡的孔子牌位換成了上帝的牌位。雖然未曾讀過《聖經》,洪秀全卻開始逢人便宣傳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義,稱之為「拜上帝會」。洪秀全說:「人心太壞,政治腐敗,天下將有大災大難,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難。入教之人,無論男女尊貴一律平等,男曰兄弟,女曰姊妹。」洪秀全的「拜上帝會」在教義上模仿基督宗教,太平天國的十誡叫十款天條。洪秀全吸取早期基督教義中的平等思想,但因其受封建思想影響較大創立的拜上帝會仍舊有著十分嚴格的等級制度。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張建立遠古“天下為公”盛世。
洪秀全最初在廣州附近傳教,但未取得很大成功。1844年洪秀全和馮雲山轉至廣西一帶傳教,洪不久便返回廣東,馮留下發展,在當地的信徒日增。1845年至1846年間,在家鄉的洪秀全寫下《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百正歌》等作品。1847年初,洪秀全來到傳教士羅孝全在廣州的禮拜堂學習了幾個月,曾要求受洗,但羅孝全不同意洪秀全對以前大病時所見「異象」的見解,並認為洪秀全對教義的認識不足夠,拒絕為他施洗。洪秀全4個月後離開。洪其後再到廣西會合馮雲山,在馮雲山的協助下,於道光二十七年間(1847)在廣西桂平建立了“拜上帝會”,吸收了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等2000人為會員。並陸續制訂拜上帝會的規條及儀式。洪秀全的拜上帝會與地方政府的矛盾日漸加深,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決定反清,加緊準備。會眾在下半年間陸續前來金田團營,在18511月正式宣佈起義,揭竿而起。
1851111日在廣西桂平的金田村舉行起義,建號太平天國,洪秀全稱天王;9月攻克永安後,分封東、西、南、北、翼諸王,各王均受東王楊秀清節制;1852年太平軍離開廣西,1853年攻佔南京,改名天京並定都在此,正式建立了與清廷對峙的農民政權。洪秀全一面派出軍隊西征北伐,一面頒布《天朝田畝制度》等政策法規,試圖達到「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太平天國舉行第一次考試時,有史以來特為婦女參加考試設立女科,拔取了女狀元、女進士等,把婦女地位推上歷史頂峰。
定都天京後,洪秀全主張把四書五經列為禁書,東王楊秀清不同意,借「天父下凡」迫洪秀全讓步,洪只好同意四書五經在修改後可以刊印流傳,然而直至太平天國滅亡仍未曾刊行。後來洪秀全又修改《聖經》,按照政治上的需要及個人喜惡改動內容,在太平天國內頒行。在當時的清朝許多國民由於抽鴉片而體質虛弱,難於戒除煙癮,導致白銀大量外流,國庫虛空,民生困苦。洪秀全通過制定嚴厲的刑罰來禁止鴉片的買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主權原則上,洪秀全對清朝簽訂的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一概不認可。
1856年(咸豐六年)6月,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向榮在89日死後,其死訊不久便傳入天京,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天國形勢大好,另有圖謀,以“天父下凡為由迫天王封他為“萬歲”。天王洪秀全與東王楊秀清的矛盾日漸加深。北王韋昌輝在這時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偽作不忍。洪秀全知道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及頂天燕秦日綱對東王不滿,後來東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圖。1856年,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頂天燕秦日綱剷除東王。韋昌輝在91日到天京,與秦日綱在夜間入城,2日淩晨突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人被誅,史稱“天京事變”。翼王石達開抵達天京後,責備韋昌輝濫殺,二人不歡而散,石達開當夜逃出城外,韋昌輝其後盡殺翼王府中石達開的家屬。石達開從安慶起兵,聲討韋昌輝,此時在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持石達開。東王、北王與燕王先後被誅。韋昌輝濫殺無辜激起民憤,天王下令“合朝同心”,將韋昌輝處死,首級送石達開。事變後,洪秀全追封楊秀清為“傳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將自己的第五子過繼給楊秀清,將其被害之日定為“東王升天節”。要臣民們“代代莫須忘”。
翼王石達開在天京主政一段時間,為洪秀全所忌,洪秀全封自己的親兄弟洪仁發、洪仁達為王,以牽制石達開,引起石達開不滿。1857年石達開受猜忌帶領大軍負氣出走,脫離天王指揮。自天京事變及翼王出走後,洪秀全雖然掌握了朝政大權,太平天國卻開始走下坡。
186112月間,英國海軍提督何伯與參贊巴夏禮到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以事成後平分中國為條件,協助太平天國打敗清朝。洪秀全態度堅決,斷然拒絕英國人的建議,在維護國土完整和主權方面,態度明確和堅定。英國人見無法從太平天國那裡獲得利益便轉而支持清朝。清朝為鎮壓太平軍於是勾結洋人,出賣國家利益。
洪秀全重用陳玉成、李秀成諸後起良將,自兼軍師,又採取減賦和加強宗教宣傳等措施,渡過難關。清軍開始進迫天京,在陳玉成和李秀成等人支撐下,太平軍在數年間擋住了清軍的多次攻勢。1859年族弟洪仁玕抵達天京,洪秀全大喜,封仁玕為軍師、干王,名義上總理天國朝政,卻不肯把軍事權力交給他。由於洪仁玕未有立功而封王,洪秀全怕其他人不服,再次封異姓為王。
1862年,陳玉成英勇就義後,曾國荃率湘軍又進逼雨花臺圍困南京城,形勢急轉直下,天京附近據點逐一陷落。洪秀全晚年,思想保守,陷入了宗教迷信。李秀成知道天京難以久守,向洪秀全建議放棄天京,轉戰中原,被洪秀全拒絕。面對困境,洪秀全沒有採取適當的對策,卻向將士宣稱將有天兵下凡,驅走清兵。
18643月,天京遭到包圍後,城內糧食不足,洪秀全帶頭吃「甜露」(草團)充飢,因而致病。186461日(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病逝天京。一說為服毒自盡。洪秀全死後屍體被秘密葬在天王府的後花園內。遺命其子洪天貴繼位。六月十六日(719日),南京陷敵,太平天國滅亡。
1864730日,天京陷落之後,湘軍總兵熊登武得到一個天王府黃姓宮女告密,在她的指引下,曾國荃派人從天王府的大殿內挖出了洪秀全的屍體。81日,曾國藩斷然下達了最嚴厲的懲處方式:「戮屍,舉烈火而焚之!」於是洪秀全的屍體再次被拖了出來,被刀戮火焚。隨後,曾國藩根據湘軍將領李臣典的建議,命人把骨灰和以火藥,裝入炮彈,然後接連發射出去,目的是要讓洪秀全徹底灰飛煙滅,陰魂無歸,更可以使太平軍的舊部失去了精神象徵。
所著詩文及詔旨、文告等多收入《太平天國》(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之一)及《太平天國史料》等書中。根據洪氏世系編修的家譜,名為《萬派朝宗》記載了從金田起義前後一直追溯遠祖自江浙南遷到廣東的過程,洪氏於漢代、三國時世居彭城郡下邳(今江蘇邳縣),西晉永嘉之亂中南遷京口(今鎮江),晉安帝時續遷新安郡遂安縣(今杭州市淳安縣),此後在各種戰亂中,輾轉經由江西、福建而入廣東。洪秀全其祖先洪皓是南宋時期的名臣,洪皓曾孫洪璞出任福建泉州府晉江縣縣尉,舉家遷到泉州。元朝末年社會動盪,唯嶺南較安定,洪璞的第十世孫洪貴生從福建遷往廣東潮州府海陽縣(今日潮安縣)的布心。所以洪貴生是洪氏遷入廣東的始祖。洪秀全便是洪氏遷入廣東後的第十六世孫,也即是遷到花縣官祿布後的第六代。
太平天國運動,之所以能成為幾千年來中國農民起義的最高峰,是與他的巨大貢獻分不開的。乃至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願作洪秀全第二,即可見其對後世的深遠影響。太平天國是在清政府當局聯合外國勢力聯合絞殺之下失敗的。在太平天國政局粗安之後,洪卻日益追求享樂,沉湎酒色。除一再大興土木興建天王府與大選秀女入宮外,僅傾力於埋頭撰寫自我神化的宗教著作,軍國大計一概推諉東王楊秀清全權處置。但作為太平天國運動的最高領導人,洪秀全的嚴重錯誤也是不可忽視的。洪秀全的錯誤主要在於:
一、定都天京後,封建意識與日俱增,等級觀念、享樂思想尤其突出,嚴刑酷法,倒行逆施。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簡出,嚴重脫離將士群眾。在太平天國革命政權向一個新的封建王朝政權蛻變的過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別惡劣的帶頭作用。思想作風上的質變,使其愈往後,完全變為一個封建帝王。天京內訌就是領導集團內部這種封建思想發展的必然結果。
二、太平天國後期,為防大權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線而“用人唯親”,形成一個排斥異姓的洪氏集團,使得後期政治日益腐敗,給太平天國內部帶來致命危機。石達開是太平軍最優秀的統帥,所部又是太平軍精銳。他德才兼備,深得全體軍民擁戴,天京內訌之後,他是唯一能團結群眾輔佐洪秀全重振國勢的人選。然而,洪秀全猜忌他,用安、福二王挾制和排擠他。因此,石達開出走,致使太平天囯出現分裂局面。其後,陳玉成、李秀成打破江北大營、江南大營,京圍一解,洪秀全立刻大封王爵,造成後期天國朝政混亂、吏治敗壞、軍事削弱的局面。
三、洪秀全在內訌之後,更是任人唯親。首先是他哥哥洪仁發、洪仁達,分別封為安王、福王,讓兩個老哥掌權,壓制、監視石達開。之後洪秀全迫於眾人反對,不得已取消兩個昏庸兄長的王爵,還是對洪仁發、洪仁達言聽計從,後改封為信王、勇王,一直干預朝政,最受洪秀全信任。天京危急之時,洪秀全更是明確宣佈,朝政由洪仁達執掌。前面說過的洪仁玕,是洪秀全堂弟。因為本家人可靠,又不像兩個老哥那樣粗鄙,就立馬三級飛升。洪仁玕雖然只會紙上談兵,而且戰敗犯罪,還是委以重任。堂兄洪仁政,也無功勞和戰敗犯罪,換個官做,後又封恤王。親侄族侄十餘人,一概封王。洪秀全外甥幼西王蕭有和,很受洪秀全喜歡,洪臨死前不久,封他為前臺發命者。
18533月太平軍佔領南京,原來那些主要為鼓動造反,宣傳救世主下凡,控制官兵思想言行的檔、條規不夠用了,於是頒佈了由洪秀全撰寫或主持寫成的《天朝田畝制度》。20世紀讚美它的專家,總是在"有田同耕,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26個字上面大做文章,甚至稱之為"偉大的反封建綱領"。其實呢,且不說它根本沒有實行,單從這個檔全文來看,那26個字不過是些門面話。實際內容綜合起來,就是要將佔領區農村改造成兵、農、教合一的社會。以洪氏的歪理來統一思想,以太平軍的小頭目做領導,讓農民成為戰時打仗、平時勞動的工具。農民除了連口糧都不夠的"接新穀"外,其他收穫一概上交,也就是"耕田奉上",讓"功勳等臣,世食天祿"。這是對底層百姓勞動成果的剝奪。
同時,太平軍明確規定"舊時一切歪例盡除",破除一切社會風俗、信仰、道德,男女老幼都必須在軍事化的建制中,接受洪氏這一套的灌輸,徹底工具化。其目的,就是要建立和鞏固洪氏的寶塔式統治和剝奪。
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的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其疆域最廣闊之時曾占有中國半壁江山。因此它有著當時時代的顯著特征。另一方面,洪秀全在這次起義假借了當時從西方宗教傳入的新興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鮮。這可能與當時老百姓希望求變的思想有關。
太平天國的理論綱領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覺世訓》、《原道醒世訓》等幾本書之內。然而,很出奇地,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雖然聲稱結合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農民平均主義,但他其實對基督徒一無所知。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源於當時的中國籍傳教士梁發所寫的《勸世良言》。後來有外國傳教士知道了這件事,試圖向他講述聖經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為異端。不過,洪秀全這些非基督教亦非儒家的“三及第”思想,對於當時處於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群眾有著很大的號召力。[20160110]

逐漸走入歷史的「美濃菸葉文化」


逐漸走入歷史的「美濃菸葉文化」

江彥震

當年人們一踏入美濃境內,視線馬上就被一畝畝綠油油的菸葉所吸引,菸田交錯著檳榔樹延伸到山腳下,映著朱瓦菸樓,交織成一幅田園風景畫。菸樓是美濃財富的象徵,鎮內一千多座菸樓,薰出了全省四分之一的菸葉產量,當地特殊的客家風情,也形塑出美濃菸葉鮮明的自然人文景觀。菸田不只是美濃的經濟作物,也是美濃的文化地景,更是海內外美濃遊子的鄉愁。透過傳播媒體渲染印象,美濃與菸葉幾乎是畫上等號。
菸葉大規模種植是由日據殖民政府自1939年引進,形成四大菸區:台中、嘉義、花蓮、屏東,其中屏東菸區就包括美濃,至此菸葉與美濃的發展脣齒相依。
美濃由殖民時代庄長林恩貴協助日人引入推廣,最著名的林春雨家族擁有十棟菸樓,種菸面積超過五十多甲,成為地方人士公認具代表性的菸草大王。林家後人回憶當年種菸的盛況,家族裡光是吃飯就要開上五、六桌,成為地方人士至今津津樂道的趣談。
1969年全台種菸面積逼近一萬兩千公頃,是最多的一年。而美濃菸葉發展的高峰期是1976年,當時美濃種菸面積超過兩千公頃、菸農戶數一千八百戶,都居全台之冠,佔四分之一。雖然種菸的收入相比其他作物,例如美濃相鄰的蕉城旗山,種菸收入未必比種香蕉更豐厚,然而種菸有政府的保證價格收購,沒有市場的風險,也讓菸農有了「種田的公務員」的封號。而旗山、美濃這一對隔著楠梓仙溪對望的小鎮可以說是旗美地區的雙核心,一個「蕉城」、一個「菸城」,從族群、文化、農作物各有擅場、但也免不了互別苗頭。
旗山、美濃這兩個小鎮,從比較兩地的政治人物選舉得票、青年俊材頭角崢嶸,一路比到誰家農民、作物風光。香蕉外銷日本產業風光之時,旗山蕉農衣服沾上香蕉油走入銀行,經理都得親自出來接待。當年的旗山人,譏笑美濃人窮到吃不起香蕉,只能吃香蕉皮。
爾後風水輪流轉,旗山金蕉事件之後,香蕉價格一落千丈,美濃人倚靠菸葉種作,換成美濃人揶揄旗山人窮到只能吃香蕉。菸葉經濟作為美濃農民的自我認同與驕傲感,確切輝煌過好一段時間。
當時菸葉是美濃最重要的經濟作物,而美濃的特殊環境與客家農民團結一致的精神使得菸葉曾經成為美濃最重要的經濟命脈,一棟棟的菸樓聳立在純樸的美濃小鎮中。那時美濃客家小孩讀書的經費都是由菸葉得來的,因為小孩可以無後顧之憂的讀書,所以美濃出了很多碩士、博士,博士之多冠全台,因而美濃素有「博士鎮」的美名。農家子弟教育完全拜菸葉之賜,過去美濃農村普遍認為「菸葉是教育之母」。
菸葉種作、燻烤程序繁複、是非常勞力密集的產業。菸農們透過家族、請工、交工等供應所需勞動力,依照家族、鄰里關係組建交(換)工網絡,一個又一個菸農小組將美濃綿密的地方宗族社會網絡強化起來。
每年中秋節以後,有一群特別的農人,臉上還來不及掛上秋收的喜悅,就又要下田工作了。田地旁的一處小角落,有三條二十多公尺長的白色紗龍,紗龍底下藏著,一片嬌柔翠綠的幼苗,不過將它放進嘴裡,卻是苦辣不已。它就是菸草,收成經過加工調配後,就成為癮君子爭相追逐的對象。現在,在台灣,可是還有將近兩千戶的農家,在每年的秋天到隔年春天,都要靠它討生活。 假植,就是把長大的菸苗,一棵一棵種到穴盤內,這種方法,可以統一管理、控制品質、提高幼苗存活率,雖然會耗費更多人工,但是菸農們,還是想盡辦法互相合作、節省勞力成本。在美濃這樣的勞力合作,叫做「交工」,到現在已經延續了一甲子。
原本純樸保守的美濃客家聚落,也因為這種綿密的社會連帶感,一方面提供穩定的社會關係,但也可能反過頭來更強化原本早已穩固的宗族夥房觀念。
美濃代表性作家鍾理和就是美濃風土文化的產物。鍾理和之子、作家鍾鐵民曾提到:「美濃送給鍾理和的就是強烈的宗族文化,逼得鍾理和從美濃出走。源自於對壓抑個人性格發展的社會集體意識的反抗,文學成為鍾理和反抗宿命的道路,造就了鍾理和父子艱辛卻不凡的一生」。而鍾理和與鍾鐵民兩代作家,都曾經寫過關於菸樓的故事。
在鍾理和作品〈菸樓〉筆下的菸農兩代窮苦,滿心盼望著透過種菸鹹魚翻身,興建屬於自己的菸樓,象徵著經濟與身分地位的確立,所以抽中菸牌(種菸許可證),宛如抽中大獎一般狂喜。而在鍾鐵民筆下〈菸田〉故事的菸農,則是被菸田勞作束綁的農民,雖然有外出闖蕩的雄心,最終仍敵不過家族包袱、傳統觀念約束,選擇留在故鄉繼續在菸田事業裡日復一日的勞作。
美濃人戲稱菸葉叫做「冤業」(客語);菸葉上的露水會「醉人」,這是因為葉片散出的尼古丁更會讓人頭昏腦脹;而菸田裡工作的婦女包覆的密不透風,則是菸葉內的焦油會沾得人頭上黏黏的。菸農的後生一代經常盤旋在腦海裡的一個念頭,就是該留在家鄉傳承菸草耕作、還是外出都市開創一番新事業?
但是,1987年開始,台灣為尋求加入GATT開放菸酒進口導致國產菸銷量大跌,為配合市場開放而減少菸田契作面積,曾經數次引發菸農走上街頭抗爭。為解決政治壓力,政府允諾配套措施,輔導菸農轉作,保證收購的調適期一延再延。待2002年台灣加入WTO,公賣局改制民營化成立菸酒公司,乘勢回收菸牌,設下落日條款並逐年減少種菸面積。如今雖然說菸業衰弱,全台只剩下600多甲菸田,美濃仍種280甲,還是佔去三分之一強,仍然是台灣菸業第一重鎮。
美濃菸葉退場時,或許有些老菸農會感到不捨與不安,然而隨著菸業衰退,各種「冬季裡作」繽紛上場之後,農民要求「保證契作」制度延壽的力道逐年減弱。冬季裡作指的是在春、秋兩季稻作中間的冬季作物,美濃傳統冬作便是菸葉,然而在菸葉退場,隨著美濃冬季作物白玉蘿蔔、橙蜜番茄、玉女番茄、毛豆一個接著一個作物打出知名度,填補菸業經濟的空缺,冬季作物似蔚為熱潮。
這一種擺脫仰賴政府保證價格收購的菸業經濟,以農民自主決定要種什麼,對農民而言是一種「解放」。所謂的「解放」或可以理解為,此社會文化的變遷,對家族成員來說,更是提供個人選擇從家族集體中加以解脫的出路。所謂的解脫,也是因為菸業象徵一種令人費解地,半強迫式自我剝削與整個家族無分年長老幼的集體勞動參與。唯有考試升學這一等事情具有特權,可以免去工作勞動之苦。而今,冬季裡作展現的多樣性且維持生態平衡與分擔風險,保持相對穩定收入的作物文化,逐漸提供年輕人返鄉務農的一條道路。
但是菸城特殊風貌之一的「菸樓」代表菸葉滄桑歷史與菸農奮鬥歷程,美濃有數百座菸樓將因此成為地方特殊景觀,雖然菸葉的光輝與生命終結,但菸樓成為昨日產業的見證,更換為觀光文化價值以延續菸葉時代的光芒。[20170310]

金融家變黑手–卓永財


金融家變黑手–卓永財

江彥震

卓永財,1942年出生於新竹縣竹北市的佃農家庭,是家裡十個兄弟姊妹的老么,家境貧窮,大哥還被日軍徵召到菲律賓當軍伕。淡江大學會計系畢業後,跨海攻讀舊金山大學管理學,獲碩士學位。經由公職考試,通過財務金融人員普通考試、乙等特考與高等特考及格。進入交通銀行工作,勤奮努力,逐次晉升,終至主任秘書的職位。服務公職期間,分別獲得財政部優秀金融人員、行政院三等服務獎章等的獎勵。
1985年初,受命輔導財務陷入危機的公司完成重整任務後,不久即離開交通銀行,自己成立企管顧問公司,事實上,他一直在探尋真正跨入企業經營的機會。因緣際會,靠著過去在交通銀行時所寫,狂賣十多萬本的《外匯實務》,賺得的近兩千萬版稅,買下做滾珠螺桿的何豐精密公司。其實卓永財曾想買下做汽車齒輪的公司等,但都沒談成。受限於何豐從建廠時就埋下許多難以補救的錯誤,使得產能無法擴大、產品品質很難拉高,卓永財因而於1989年另外成立一家上銀科技公司,做一樣的產品,但從建廠規劃開始改革,打出世界第一家拿到ISO認證的滾珠螺桿廠,搶下不少訂單。待上銀獲利之後,就將二家公司合併,成為今天的「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因而,卓永財從「金融家」變「黑手」,成為全球化企業之創辦人─上銀科技公司董事長。「上銀科技」現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機械零組件廠商,全球第三大「精密滾珠螺桿」及「線性傳動」元件廠,其研發中心遍布台灣、日本、德國、俄國與以色列,以HIWIN品牌行銷全球。卓永財也順理成章的被推為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卓永財鼓勵創新,並以身作則,榮獲經濟部『國家創新發明獎個人金牌獎』。歷年來曾榮獲經濟部『工業精銳獎』、『產業創新傑出獎』、『國家發明獎法人組金牌獎』等殊榮,並連續11年榮獲『台灣金、銀質獎』。事業有成的卓永財獎勵並激發青年學子的創意創新,熱心公益回饋社會,因此他也是台灣深具影響力的企業領袖之一。
俗話說「天助自助」。1993年,有一次天上掉下來的機會要給卓永財。卓永財的德國客戶問他,德國有家擁有四十年歷史的滾珠螺桿廠Holzer公司倒閉了,有沒有興趣去看看?卓永財跑了兩趟,敏銳的生意鼻又嗅到商機,發現Holzer有項上銀欠缺、卻能因此降低製造成本的技術,所以第三次再到德國,卓永財就帶了四個幹部一起去評估。但當時德國破產管理人的特助卻不讓他們進入工廠,只是冷冷地說了句,「台灣怎麼可能來買公司,台灣只會copy還有偷技術。」氣炸的卓永財衝著這句話,硬是和另一家德國公司合力將Holzer買下。過去意外旅程中的累積,全在這次用上了。對銀行運作的了解、在企管顧問公司鑽研併購的成果,讓卓永財買下這家四十年的老公司,只花了新台幣七百多萬元而已。
他獨自一人和德國的銀行團談判,提交計劃說服銀行團,也一面威脅,若以德國的不景氣來看,要等到法院拍賣,可能銀行團一毛錢也拿不到。「如果不是以我對併購及對銀行的了解,可能要多花六千萬,因為庫存、半成品、設備等都得要計算,」卓永財中氣十足地大聲說。同樣的,「企業重整高手」卓永財讓這家公司在第二年就賺錢,震撼德國的產業界,卓永財以及上銀的自有品牌「HIWIN」,還多次成為德國電視報導的主角。
1997年,卓永財創辦大銀微系統。同時,卓永財董事長並帶領著團隊開發多項專利,多年來一直是經濟部智財局法人專利的百大企業,為國內企業家之典範。2014年上銀科技榮獲Forbes「創新成長最快的公司」全球排名第50名,亦被美國ROBO-STOX 全球機器人與自動化指數型股票基金,評選為前19名領頭羊之一。
上銀科技專注於傳動控制與系統科技的研發與製造,為全球第二大線性傳動控制與系統科技領導品牌。主要產品如滾珠螺桿、線性滑軌、工業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具備高速化、高精度、複合化、生活化、環保化之特性,廣泛應用於生技醫療、半導體、光電產業、智慧自動化、環保節能產業、精密工具機與交通運輸工業等。
如今,HIWIN已是台灣最大的關鍵零組件製造廠、世界傳動控制產品三大領導品牌之一,也是全球唯一具有最完整系列傳動與控制產品的廠牌;其堅強的研發團隊持續不斷創新,不但使國內關鍵性零組件不再受制於德國、日本;也迫使國外同業降低對台灣供應價格50-60%,大幅節省台灣企業成本,對精密機械產業升級有卓著的貢獻。最重要的是,HIWIN產品代表了台灣有能力研發製造高精密、高科技的工業產品。20096月,上銀科技在台灣掛牌上市,2010年,卓永財領導的HIWIN集團﹝包括上銀科技與大銀微系統﹞成為台灣機械業第一家超越新台幣百億元營收的廠牌。
上銀在4年內躍居世界第一,其客戶全是全球第一流品牌。憑藉的,就是當時最匱乏的條件:「技術」。鮮少人看過這種控制移動與定位的關鍵組件,但製造iPhone的機台、Google太陽能電廠的追日系統,還有台積電的自動機器人,裡面都有上銀的產品。應用之廣,「從人工受精,到半導體、面板設備、最夯的聚光型太陽能電池,再大到軍事用途的飛彈彈道定位,只要需要分毫不差的精密儀器,從開心手術到搬運棺木,每一種設備都用得上上銀的產品。」活力過人的上銀董事長卓永財,最愛這樣介紹自己:「我們貫穿生老病死!」
卓永財創業時誰都不會想到會有這樣的成果。任職銀行的他,因接手陷入危機的企業,意外投身這技術密集的產業。且不論台灣的水平遠遠落後日本、德國,更糟糕的是,當時馬虎邋遢的職場文化,不但無法要求「精密」,還會故意在工作時遮住監視器,以免打混摸魚的劣行被主管發現。
對卓永財來說,他的人生充滿著意外,他從一位金融家竟然變成黑手,但他的個性卻是「做什麼就要像什麼」。卓永財的人生可不是規劃出來的,走了第一步路才知道可以走到第二步路,他說「生涯規劃」是騙人。大學念會計統計的卓永財,原本立志當會計師,然而到了人生中段卻來個大轉向。1983年,交通銀行總經理賈斯葆請當時擔任主任秘書的卓永財,去輔導財務陷入危機的台灣最大螺帽廠三星五金。卓永財在三星五金駐廠一年,完成重整任務:「三星五金僅雇用四分之一的員工,產量就達到過去的三倍。」
身高超過180公分,雖然已經七十多歲的卓永財,長了一頭的灰髮,卻沒有一點駝背或老態,仍然挺著筆直的身子全球跑透透,他一下子人在俄羅斯參加電子自動化展,一下子要到德國,再隔一星期又要飛到日本。有著強烈使命感的他,在搶訂單之餘,還雄心勃勃想要順便宣揚一下國威,因為他說「愈多台灣廠商被人家肯定,這個國家才有希望」,「我們就是要做世界第一,才會受尊重,要創新,解決產業問題,才能從在後追趕做到並駕齊驅,然後慢慢脫穎而出。」現在上銀最大的競爭對手、日本THK的社長,每次到任何國際大展的會場,一定會先到上銀的攤位來打探軍情。
顛覆了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經典名言:「不要把心力放在改進缺點上。」卓永財沒有選擇走捷徑,拚盡全力和自己的弱點對決。卓永財始終記得,最初,他向老東家交通銀行貸款,昔日同事質疑「銀行出身的怎麼可能懂得技術」,他只好向利息高達18%的租賃公司融資;然而當時,來台設廠的外商卻輕易拿到交銀5%利率優惠貸款,但4年後卻宣告倒閉,機械設備還被上銀收購。
為兩句髒話,睡工廠20年的卓永財,曾說:「方向對了,魅力有一天會被看到」。果然在70歲的年齡,鎂光燈聚焦在他身上。他整整熬了21個年頭才等到。這是一個銀行家投入黑手窟的傳奇故事,貧寒客家農村出身的他曾在交通銀行任職18年,對外匯購併並不陌生,就在整頓三星五金時,他看到了一個簡單的螺絲帽,他心想:「只要把這螺絲帽做到全世界,就可以賺大錢,於是年近半百的他決定轉戰『黑手』領域」,誰知這條路極其艱辛,若非他能把腰彎的跟黑手一樣低, 那麼他是熬不過來的。讓這個充滿書卷氣的卓永財破例在日記上寫 “兩句髒話”,他因為不懂技術,所以比別人更投入,至今他已連續20年睡在10坪大的工廠宿舍,自己洗內衣褲,打掃房間,連早餐都自己煮,每天都工作到半夜12點,這樣的全力以赴,果然創造了精彩的「上銀傳奇」。
臥虎藏龍的台中工業區,總是流傳著許多本土小廠,拚成全球產業龍頭的傳奇;但如果要論過程的曲折、漫長,則非上銀科技莫屬。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46歲,才從銀行業轉戰製造業。雖然經營得還算順利,主力產品「滾珠螺桿」在4年後就開始獲利,他卻又把錢投入研發新產品「線性滑軌」,導致公司有好一段時間都在平損邊緣掙扎,曾經一年增資4次。別人嫌報酬率低,他就自己出錢;為了領先,為了技術,他啟動全球購併,德國、英國、以色列等地都有研發中心。默默累積20年的能量,終於迸發。2008年,上銀股票一上市就登上機電股王;接下來全球瘋iPhone,大家才發現原來生產iPhone的精密機械當中,也有上銀的產品。2012年,它更成為世界第二大傳動系統廠。
卓永財相當熱衷於研發,研發的產品還獲得國家「精品獎」及「專利權」。創新日常化,打好硬底子 卓永財常用「十年鑄一劍」來形容上銀;而這把使他得以後發先至的名劍,就是創新。「那是一種『天生無可救藥的使命感』和『一種油煎火燎的急迫感』!」卓永財引用前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的話,來表明決心。從創業第一天起,他的目標就是「世界第一」。然而,要突破德國、日本對手的專利封鎖,半路出家的上銀就只剩「創新」這條出路,即使賠錢,也非做不可。
另一個原因是,精密機械的產業特性是「進入不難,做好很難」,如果基礎不夠堅實,稍有差池錯誤,產品就全部報廢。「大陸做不好,就是因為沒有建立起做這種產品的『文化』,」卓永財要塑造的文化,就是把創新當成「日常事物」,持之以恆地做。也因此,上銀已連續十年名列經濟部智財局專利排行前百大,與其他科技公司相比毫不遜色。
這麼多新點子,到底從哪裡來?「從顧客、甚至『顧客的顧客』角度去思考,創新的idea就會出來!」卓永財的廠房裡有一座僅容4人的迷你電梯。這座電梯是用滾珠螺桿,取代傳統電梯的馬達與齒輪,所需空間小、安全性高,價格更只有30萬。「如果透天厝裝一台,行動不便的老人就不用住在潮濕陰暗的一樓了!」卓永財解釋,在這個案例中,客戶是電梯商,客戶的客戶則是家庭;了解家庭生活的習慣,再改善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創新應用就出現了。
若把創新的文化分成兩種,一種是由經營者帶動創新,如蘋果(Apple);另一種是以制度鼓勵創新,如3M。上銀則是兩者兼具。為了讓在組織內深植創新的DNA,卓永財過去都會親自評估針對營運創新的「提案改善」,直到公司規模大了之後,才改由主管負責。然而,即使遭否決的提案多達上千件,他卻堅持要再親自過濾一次,以免遺珠之憾。「這是值得投入的時間,就是要培養不斷思考的文化!」此外,為鼓勵員工創新,上銀的創新獎金也給得大方。員工除了在拿到專利時會有一筆獎金之外,公司每年還會檢視「對營業額貢獻最大」的專利,並讓提出者依比例分紅,曾有員工累計領取高達七、八百萬元的獎金。如上一年,上銀的營收突破新台幣100億;但卓永財心中,卻早已畫好邁向500億、1000億元的創新藍圖。「企業就是要不斷研發、創新,才能往前走!」關於企業成長之道,他自信的下了定論。
時刻抱持危機感,永遠站在第一線為了觀察趨勢、迅速執行,卓永財堅持站在第一線,親自出席所有重要展覽與研討會。相較之下,對手只派中階主管出席,還嘲笑他:「公司沒人喔?怎麼是老闆自己來?」卓永財反駁,因為格局和資歷限制,中階主管洞察力有限,即使看到趨勢,也難以促成共識。「做決策的人,不面對第一線的震撼,怎麼訂10年策略?等著看下屬寫的報告,都不知道已經過了多久!」也因此,舉凡對未來有重要影響的創新計畫,他都親自監督。
他回憶,當上銀決定開發線性滑軌產品時,市場上已有3家競爭者;由於市場很小,對手都在全速搶攻專利。充滿危機感的卓永財嫌主管動作慢,於是親自督軍,不但迅速量產,還因此拿到國家發明「個人金牌獎」。這個布局,使上銀成為唯一能整合「滾珠螺桿」與「線性滑軌」技術的公司,也是超越日本對手的關鍵。2012年開始,日本規定所有30層以上建築都要裝設減震設備。過去日本同業都用滾珠螺桿,加速需10秒,始終無法有效抑制災害;但使用上銀的線性馬達,可以1秒瞬間發動。
儘管如此,卓永財還是很謙虛的自稱,「他的能力不夠、條件也不好,差別是,我不會怨天尤人。我不足的地方太多,不比別人更努力,怎麼超越?」領導大師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就曾經說過:「成為領導者的第一步,就是認清環境的現狀。」卓永財從台中一家搖搖欲墜的事業起步,在世界地圖上正確定位自己,雖然一開始從遙遠的邊陲起步,最後,終究走到世界的中心。
景氣好轉金融業、科技業大舉徵才。當年要徵1500人的工具機大廠上銀,董事長卓永財感嘆,即使平均年薪80萬到120萬,缺人還是缺得一蹋糊塗。「72%人的年薪,現場操作員大概是在80萬到120萬之間,平均月薪高達七萬塊,還是找不到人。」卓永財認為,教育制度和產業界脫節是一大關鍵。而且為了要挑好的黑手,卓永財還說,不論是主管還是作業員,通通都要測試,用筷子夾鋼珠,考驗手力和耐心。「用筷子夾那個很難夾,鋼珠是圓的,你就可以看到很多人,第一時間夾不好,可是第二次、第三次,第三次就夾得很好,就上道了,所以你可以看得到他應變能力、反應能力。」
總體來講,台灣企業還是比人差,只有不斷upgrade、走向世界前端、走向高價,才有生存的機會。一台工具機器上億元,傳動出問題,整台機器都完蛋,滾珠螺桿這種產品太關鍵了,低價沒人會買!也因為這樣,大部分的客戶都會指定滾珠螺桿的品牌,例如Google在加州的太陽能電廠需要10萬支滾珠螺桿,全部指定用上銀;這些滾珠螺桿要裝在追蹤系統上,這部分有4個供應商,其中1個就是上銀集團的大銀微系統。
談到品牌,卓永財認為台灣國家品牌弱,靠國際研發布局補強,但落後國家去購併先進國家,失敗的機率很大。道理很簡單,台灣整體比德國落後,我講的話,德國人會相信嗎?所以台灣去買先進國家企業,成功機率就少了50%
我曾當著施振榮(宏碁創辦人)的面說,「微笑曲線」(Smiling Curve)裡漏掉了國家形象。講品牌,不能忽略國家形象,但「台灣」卻不是一個太高級的品牌,所有台灣企業都背負著這個包袱。之前明基併西門子失敗,便是低估了落後國家購併先進國家的難度;此外,當時西門子負責生產的員工還很多,裁員有困難。之前上銀想購併一家俄國公司,只有40幾個加工員都不敢裁,因為會影響國際形象。
此外,經營者也要有全球人才觀。例如,我要以色列公司做線性馬達,做出來之後,我要他們改做較低階的伺服馬達;但他們卻覺得大材小用,認為讓台灣就可以做了。我只好據實告訴他們,台灣只要一做出來,人才馬上被中國大陸挖走,花了半年才說服。經營者要有國際觀,只是財大氣粗沒有用,因為如果不布局國際研發,在台灣就只能做量產。日本有個企業要技轉到台灣,但台灣老闆指派幹部處理,自己沒有涉入,結果9個幹部全被挖去上海!
卓永財的管理講義 1.經營者要持續學習,否則有再多人才都不會用。 2.提早布局,現在的成果,十年前就要開始準備。 3.要知道自己的位置,才能知道跟對手差多遠。4.不做研發、只拚量產,會失去長期競爭力。 5.創業不能想「我有錢就會成功」,而要想「我的產品有沒有競爭力?」 [2017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