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0日 星期六

馬政府「外交休兵」政策獲得大陸善意的「背書」

馬政府「外交休兵」政策獲得大陸善意的「背書」
江彥震  台灣時事評論員
台灣總統府日前宣佈,馬英九總統已敦請前副總統連戰出任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經濟領袖會議的領袖代表。本年度「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承辦國秘魯,同意馬英九委派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以「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會」董事長的名義,出席本年度的「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連戰是「APEC」成立以來,台灣地區出席其非正式領袖會議的最高層級的「元首代表」,這是台灣地區「外交」領域的重大突破,也是彰顯了馬英九「外交休兵」政策獲得了大陸善意背書。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楊毅表示這一安排「既遵循了APEC以往的慣例和框架,又體現了兩岸關係當前的改善和積極發展,我樂觀其成」。不過,幾乎是十月底前必須公佈的「最後時刻」才宣佈代表人選,顯然大陸也是經過了一番反覆推敲、衡量利弊得失。其中問題的癥結,是在於「APEC以往的慣例和框架」,亦即「雅爾圖模式」。但「兩岸關係當前的改善和積極發展」則是當前更重要因素之後,北京方面自然「樂觀其成」了。
1993年「APEC」在美國西雅圖所舉行的非正式領袖會議後,台灣始終謹守「西雅圖模式」派出「部長級經濟官員」代表台灣最高領導人出席會議的模式。陳水扁總統曾指派卸任「副總統」李元簇與會,企圖突破「西雅圖模式」,終致功敗垂成。
今年520後,由承認「一中」原則及「九二共識」的馬英九執政,兩岸關係迅速從緊繃轉驅緩和。海峽兩會恢復進行談判並簽署了多項協議,兩岸周未包機、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等協議得以順利實施。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將如期訪問台灣並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進行第二次「陳江會談」,並將簽署四項協議,兩岸的天空呈現一片熱絡。尤其是馬政府推動「外交休兵」政策所表現出來的誠意,更為落實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有關「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提供了有利的氛圍條件。
連戰曾以中國國民黨主席身分,跨海登陸進行「和平之旅」,並與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總書記胡錦濤進行會談,建構了「國共平台」,連戰與胡錦濤的交情自是非比尋常,而且連戰個人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執著與反對「台獨」的堅決態度,當然受到北京的歡迎。此次由連戰來承擔「突破」的使命,公認是最適當的人選。
另一方面,馬英九推出「外交休兵」政策後,就一直受到民進黨的攻擊,指責並未能得到北京的善意回應,並進而指責馬英九「出賣主權」。這個指責連同「毒奶粉事件」,就成了民進黨發動「1025」大遊行「嗆中嗆馬」,及意圖阻撓陳雲林訪台的藉口。而大陸同意由連戰代表馬英九出席「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就是為馬英九的「外交休兵」政策「背書」。大陸同意連戰出席「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將使得民進黨失著力點。也使到第二次「陳江會」能夠順利進行。還可因而將馬英九與連戰的關係拉近,促使府院黨的關係和順融洽。
連戰出席「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顯示著「胡連會共同願景」中的「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議題,將要正式展開。由此,馬英九所企盼的在明年五月間台灣地區能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世界衛生大會」,或許也將會今次「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代表人選的安排那樣,能夠水到渠成。


消費券是手段非目的

消費券是手段非目的
江彥震  台灣時事評論員
台灣政府為刺激經濟,於農曆新年前(元月18日)發放消費券,每人三千六百元新台幣「大紅包」,令全島民眾笑逐顏開。昨早消費券一開派立即引爆商家「爭奪戰」,全島消費「熱翻天」,猶如嘉年華。警方也有意外收穫,至少十通緝犯因領消費券被逮個正著。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表示,這次發放消費券效果可望超出預期,由於消費券使用高峰期在第1季,第1季過後就會展開經濟效益評估。若857億元只做1次性消費,效果約1倍,若有2次、3次消費,就有1倍以上的乘數效果。倘若多數人都像馬英九總統一樣拿200元消費券作1,000元消費,加乘效果相當可觀。
新聞局長蘇俊賓說,原來預期消費券可對經濟成長貢獻0.64個百分點,若能帶動經濟效益超過預期目標,甚至是貢獻度達1個百分點以上,就可考慮二次發放消費券。陳添枝則持保守態度表示,第1季由於景氣太低迷,大家信心不足,採取發放消費券是非常手段,是否要發放第二次消費券,宜仔細審慎評估,「不一定效果很大,就一定要再做第二次」,因為消費券是消費,不是投資。
反對者認為,每位國民發放3,600元消費券,目的在促進消費拉抬景氣,但增加政府的負債829億元,將轉嫁到全體納稅人身上。不公平的稅制讓富人避、逃稅負與承擔國家巨額債務,消費券不過是提前消費的窮人互助券,全民都成了卡債族,這怎會是德政?
社運工作者簡錫堦就說,台灣稅制不公平的主因緣於富人繳稅太少,薪資所得者負擔了綜所稅的75%,富人過度且重複免稅,造成政府嚴重稅收不足。每年財政赤字以20003000億元累積,致使國家債務沉重,如今又大方發放消費券,將加速國家破產,債留子孫的苦難提早到來。
馬政府高度寄望靠發放消費券拚經濟,證交所董事長薛琦卻說,消費券很好玩,但用完後又怎樣?台灣的問題不是傷風感冒,吃吃藥、休息一下就好;消費券的八百億,倒不如放在失業勞工教育上,甚至開啟博弈產業,都會有不錯的效果。他指出,消費券的八百億,可以放在失業勞工的再教育上啊,甚至像這種錢,花個一、兩千億,「無限制」都沒關係;又例如危橋那麼多,幹嘛要等一、兩年才能修啊,可以馬上做好;再比如說大型計畫,像桃園的航空城,也可加快進行;再像是博弈條款,不一定只在澎湖進行嘛,本島也可以啊。
平心而論,消費券並不是一個解決經濟問題的治本良方。這是不能常態性的操作的方式。然而在景氣低迷無法提振消費的情形下,在短期內卻不失一個比較激烈立效性的手段。現在各國政府也都有在利用各種措施挽救經濟,促進消費。本次台灣政府發放消費券的主要目的是要擴大內需市場,在全球不景氣投資意願低迷的時刻,政府擴大內需的確是必要的手段,但是消費券如何運用卻具有關鍵性的效果差異。如果大家全數投入購買島內廠商生產的產品,可以暫時性穩定台灣的經濟,否則,發放消費券所能發揮的效果仍然有限,反而幫忙到島外的經濟了。
除了刺激島內消費外,政府更需要鼓勵台灣內外民間投資意願,研擬台灣投資最有利的條件,並且協助台灣最有競爭力的產業到國外投資諸如直營量販店或與當地華僑合資行銷,使台灣高品質產品(Made in Taiwan)能以最有利的行銷管道打進全球各地的市場,還要擴大國外的出口市場才能真正解決台灣經濟問題。
總而言之,政府發放消費券應屬正確而必要的措施和手段之一,做總比不做好。反對者毫無作為的紙上談兵,將無助於台灣經濟的改善,更不利於挽救失業勞工,和弱勢團體。

馬英九“新三不”絕非消極不作為

馬英九新三不絕非消極不作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22 09:45:37

江彥震:馬英九所提的策略不是威脅現狀的零和遊戲,而是活路模式
  中評社香港122日電(作者 江彥震 台灣時事評論員)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日前與國際戰略專家座談重申兩岸政策的三不原則,以呼應前次所提出的活路外交,擁抱全球的外交政策主張。馬英九的新三不兩岸政策,不僅與蔣經時代提出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三不政策,已有時代變遷的差異,也與陳水扁推動入聯公投等被美方和中國大陸解讀為傾向台獨的主張,明顯不同。
  馬英九表示在不統、不獨、不武這三不之下,給他八年執政,台灣必然能有一百年的和平繁榮。他否認這是消極作為,反而能藉此解決台灣因為兩岸問題而引發的所有爭議。他稱,如總統大選當選且連任,八年內,不會跟大陸討論兩岸統一問題。且將尋求與大陸簽訂綜合的經濟合作協定、兩岸和平協定,以及爭取國際空間,他希望將來兩岸不要兵戎相見,可以共存共榮。
  馬英九所提的六大破立主張,第三點在兩岸關係方面,他表示,堅持對等尊嚴,兩岸共存共榮,就是不統、不獨、不武。他說,不統就是八年內不會跟大陸討論兩岸統一問題;不獨,即不會支持台灣獨立;不武,反對任何以非和平方式來解決兩岸問題的方案,也就是維持中華民國台灣現狀的主張,因此任何政策都會符合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方向,他希望,兩岸共存共榮,不要發生戰爭。
  對於馬英九所提不統、不獨、不武新三不,謝長廷回應稱,不獨的定義是指台灣非主權國家,還是已成獨立國家?馬英九選總統卻不敢說台灣是國家。謝長廷宣稱,應堅持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的價值,台灣的未來才能有清楚目標,不統、不獨、不武的宣示缺乏理想性。
  謝長廷又宣稱,馬英九說新三不可確保台灣百年和平,但台灣面臨的武力威脅,非操之在己,責任也不在台灣,若台灣無意武力攻大陸,中國不放棄武力攻台,有何意義?他說,連大陸領導人也不敢說台海和平一百年,關鍵在於兩岸間缺乏強者妥協制度,處理國家安全問題要有智慧,不能隨便亮底牌,以當前的國家定位與兩岸關係看馬英九新三不,這樣的宣示毫無意義。
  但是,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則認為,無論北京或美國都會對馬英九的共存共榮政策感到滿意,馬英九的提議具有維持現狀概念,和過去以追求兩岸和平穩定為目標的中程協議互動架構,十分類似。而無論馬英九或謝長廷當選總統,只要採行溫和的兩岸政策,北京都應採取具體行動回應,才是明智之舉。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張五岳亦指出,兩岸簽不簽得成和平協定,要看北京臉色。他說:馬英九的承諾,對美國、日本等國際社會,乃至擔心台獨的中國,以及台灣各族群,都是最大公約數,打的是安全牌,目的在穩定兩岸因素。
  馬英九進一步指出,三不只是國民黨和他本人長久以來的立場,並非新主張,但三不原則卻在過去十多年被兩岸政府破壞,具體事例包括:1996飛彈危機、中國大陸近年擴充軍力、試圖促使美國接受中國統一、民進黨政府一連串制憲、正名,追求法理台獨。他認為,中國大陸的作為不僅沒拉近兩岸距離,反而把主張獨立的候選人送入總統府,也讓國際對中國大陸戒心不減;民進黨的作為不僅讓台灣政經及社會全面惡化,也破壞重要的台美關係。
  馬英九稱,他相信三不將獲中國大陸接受,因為對岸近年已將重心由促統轉變為防獨,對岸捨三不而他求,難逃再度挫敗命運,在三不之下,兩岸可以重建關係、搬開美中關係的大石,將資源放在其他迫切問題上。
  事實上,三不也符合台灣維持現狀的多數民意,在三不之下重建政經社會,台灣必能彌補八年所失。馬英九所提的策略不是威脅現狀的零和遊戲,而是活路模式三不絕非消極不作為,反而在三不原則下,可以就經濟、和平、國際空間等議題與對岸展開談判,尤其談和平問題時,要求對岸先撤除瞄準台灣的飛彈,進而達成更多其他兩岸相關事項。(作者 江彥震 台灣時事評論員)

馬英九勝選後人民對兩岸關係的期望

馬英九勝選後人民對兩岸關係的期望
崇正導報》[97.03.31]
江彥震 臺灣特派員
這次台灣總統大選主張不統、不獨、不武新三不和主打兩岸共同市場的馬蕭勝選之後,「台美關係」、「台中關係」兩條線應可維持平衡,兩岸敵對情況將不會再發生,展望未來兩岸朝向和平穩定發展令人期待。馬英九提出五要,主張在九二共識前提下,和大陸恢復協商;希望大陸撤除對台導彈,和臺灣簽署和平協定,從中間建立互信機制,結束兩岸敵對狀態;擴展對大陸經貿關係,建立共同市場;和大陸研究,增加台灣國際空間,不是以零和遊戲做基礎,而是以務實主義;希望擴大和大陸文化與教育關係,尤其是年輕人交流。
「兩岸共同市場」就是「一個大中華市場」,未來這個市場除了台灣與中國大陸,再加港澳兩地,兩岸四地一起在WTO 的架構規範下,追求進一步的經濟整合。兩岸共同市場一個前提三步到位:一個前提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三步包括:一、三通直航,兩岸經貿正常化;二、簽訂經貿互惠協定;三、關稅同盟與貨幣同盟。兩岸先把政治歧異放一邊,就如同一九九二年兩岸對「一中」內容無法達成共識,決定以「各自表述」的方式暫時擱置爭議,在這個基礎上,平等而務實地追求經濟合作。
過去八年台灣的民生問題一路走下坡路,現在也影響到台灣核心問題就是兩岸,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作為應該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能操之在我的措施方面包括鬆綁百分之四十投資上限、開放銀行赴大陸設分行、陸資來台投資不動產等,比較會有具體進展;至於開放觀光、客貨運包機和直航、共同打擊犯罪等必須積極與對岸協商。
當前最優先議題就是兩岸三通,兩岸三通的技術性問題都談得差不多了,目前主要的問題在雙方名稱的簽署。以直航為例,「國內航線」、「國際航線」或「兩岸航線」不僅攸關主權的政治性議題,涉及的第五、第七航權也事關雙方的利益,預計雙方對此還將有一場角力。
政府對於三通的態度應以開放為原則,管制為例外,其效應應該是「短空長多」,短期內可能出現電子業大幅增加投資大陸,造成台灣產業空洞化的疑慮,但兩岸資金、人員的自由流通,可望使更多的台商資金回流,推動台灣經濟自由化。「跑得既快」或「回來更多」,勢必成為三通後最值得關注的現象。
為了在馬蕭勝選之後能讓台灣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我們認為馬團隊在就職之前應該立即著手展開規劃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放寬小三通及大三通假日包機相關配套措施,以期迎接其正面效應避免負面衝擊,讓大批大陸觀光客首先帶起台灣經濟的發動機。
由於「直航」對台灣總體經濟的影響,有利當然也有弊。「直航」使運輸距離及時間縮短,成本減少,可以禆益企業經營及總體資源運用效率,符合自由市場運作法則,對經濟應屬正面影響。但是,兩岸經濟問題因大陸與台灣在制度上的差異、經濟規模的差距,以及大陸政策干預等等因素,故存在各種失衡現象及不確定因素,不能適用簡單的市場運作法則及一般經濟評估。在開放「直航」及相關的經貿往來後,若不能矯正失衡問題及排除變數,則很可能擴大對國內產業衝擊,加速資金、技術、人才流向大陸,並導致經濟成長減緩及失業問題的惡化。
「直航」及「三通」對台灣經濟長期發展的利弊得失,關鍵在於能否擴大其正面的影響,並減少其負面的衝擊,這又繫於台灣能否提升國際化程度,全面改善投資環境及生活品質,加強經濟吸引力,強化台灣生產基地,並促使資源進出的平衡流動,從而才能吸引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國際資金及高級人才進入台灣,確保台灣經濟的領先優勢;反之,若台灣不能創造本身的經濟吸引力,則「直航」將使資源加速流向中國大陸,造成「邊陲化」的結果。因此,推動「直航」須具備客觀條件並有完整的配套,其推動時機,在於國內是否做好充分準備,以及是否能夠透過談判創造有利的條件。

擴大交流與合作為和平協議紮下基礎

擴大交流與合作為和平協議紮下基礎
江彥震 台灣時事評論員
金門縣愛心基金會董事長許金龍先生攝影作品的『思親』詩句:『浯江溪畔望海天,南北太武脈相連;兩門幾多相思苦,咫尺天涯盼團圓』。廈門中華文化聯誼會會長彭一萬先生所吟的『門字歌』:『廈門望金門,金門望廈門;兩地都是門,本是一家門,長年關大門,同胞難入門;何時齊開門,骨肉迎進門』。金、廈兩地人民聽來也不免感慨萬千,不勝唏噓!
八二三砲戰五十週年,馬英九總統日前搭乘空軍一號專機到金門出席紀念大會,以「從殺戮戰場到和平廣場」為題發表金門談話。馬定調下階段的兩岸政策主軸是「深耕和平思維,強化自衛實力」,將持續擴大交流與合作,為和平協議紮下基礎,但在同時,台灣仍要強化自衛實力,以國民生產毛額的三%做為國防預算的立場不會改變。
馬英九指出,行政院已責成經建會配合兩岸新情勢及小三通全面正常化,通盤檢討規劃金門中長期經濟建設,結合金門,豐富的觀光、人文、資源及產業基礎,活化地方經濟。至於金門當地民眾關切的金廈通水及興建金嶝大橋議題,馬也將首度表態,認為都可以討論評估。馬總統的態度也回應了中常委廖萬隆在中常會上的主張與建議。
據了解,馬總統談話的目的是在為下階段的開放政策取得國內的「共識」。奧運結束後,兩會重啟協商重點仍以經貿為主,府方正在評估,下半年可能首度在台灣舉行的「國共論壇」,將不排除嘗試納入「和平」議題的可能,一旦國共召開前所未有的「兩岸和平論壇」,屆時撤飛彈議題將端上檯面。
八二三砲戰五十週年紀念活動因台風影響推遲一天舉行,活動中馬英九表示:近年有一些鄉親提到的廈金通水以及興建大橋的構想,也都可以討論評估。金門島距離中國南方福建省廈門市大嶝島只有8.6公里,是台灣西北地區最前方的島嶼,1958823開始的44天時間裏,中國大陸和台灣曾在這裏展開了大規模炮戰。
金門島居民此前一直要求政府修建連接這兩個地方的和平大橋,但當局一直反應冷淡並主張說:離台灣本島太遠,離廈門很近,隨時可能會被大陸奪走。但是,如果中國大陸支持這一和平大橋修建計劃並使其成為現實,中國大陸和台灣就將迎來通過一座橋連接兩岸的劃時代的和平與和解轉機。
馬總統先後到西園五龍山聽取金門縣政府所作連接兩岸金嶝大橋興建工程可行性研究簡報、視察水頭碼頭、金門縣政府和尚義機場等地,除了釋出開放大陸旅客小三通落地簽或一次多簽、年底前完成兩岸通水、建橋評估外,並十分關心發展觀光。
馬英九總統,期許應做好觀光遊憩改善,尤其是開發戰地資源,發揮特色,把過去五十年因軍事延遲發展,能夠通通撈回來,大家一起努力把負債變成資產。他指出,碉堡、坑道等戰地資源,都是金門對觀光客有吸引力的地方,全世界找不到坑道如此多的島嶼,任何坑道及背後的歷史故事,都是無價之寶,應該要好好發揮,保有吸引力,大陸旅美藝術家蔡國強即是到金門辦碉堡藝術節活動。他舉馬祖為例指出,馬祖北海坑道可讓登陸艇直接駛進去,做好了不打仗,如果是拍電影當警匪槍戰場景太好了,想像力有很多可以發揮,還有過去鐵堡內有1918年製造水冷式五○機槍,為骨董武器,後來搬走了,十分可惜。
馬總統說,金門在戰時是最前線,但兩岸關係也是最前線,如何把全世界砲擊最密集的地方,一百五十多平方公里落了四十七萬多發砲彈,平均每平方公里三千多發的世界記錄,這樣的金門,將其從二十世紀的殺戮戰場變成二十一世紀的和平廣場,讓這些在金門成仁的軍民在天之靈能夠安息,看到和平、看到繁榮,這才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金門也應朝此方向來發展。
從這方向來看,很多問題其考慮點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八二三砲戰五十周年紀念,對於歷盡劫波的金門民眾而言,這一頁又一頁的歷史傷痕,彷彿揮之不去的創傷和血痕,無奈卻又引人傷懷;究竟何時才能讓金門由撫慰而昇華,由昇華繼而奮起,在兩岸和平對話的新紀元中,重燃新生與發展的契機?其實要讓金門大步邁進,需要的不過就是「補強」、「鬆綁」二者而已。換言之,只要政府多傾聽金門的聲音,補強法規,減少限制,便可創造誘因、釋放民間活力,讓金門憑藉自身的地緣優勢和發展條件,創造未來。

臺灣前中央銀行總裁謝森中

臺灣前中央銀行總裁謝森中
江彥震
「鬆中帶緊、緊中帶鬆」這句貨幣政策鬆緊帶理論,是臺灣前中央銀行總裁謝森中的名言。而其一口客家腔調的國語令全體國人印象特別深刻。謝森中總裁有一次在立法院答詢時,因有些立法委員聽不懂他客家口音濃重的國語,要求他要用國語回答,他說:「我說的就是標準的國語,我的學生都聽得懂,你們怎麼聽不懂?」
謝森中是一位農經博士,亦是臺灣著名經濟學家、銀行家。1949年接任公職後,歷任要職,對台灣經濟奇蹟的貢獻良多,尤其在擔任中央銀行總裁期間,對促使台灣經濟,金融自由化,以及規劃成為亞洲金融中心,殫精竭慮,不遺餘力。
謝森中擔任央行總裁期間,「鬆緊帶哲學」名聞遐邇,當時的謝總裁認為貨幣政策的實施就該應用這種彈性方式,於是當臺灣政經環境一有風吹草動時,央行總是特別熱鬧,因為總會有因應的貨幣政策提出,而當時謝總裁也光明磊落勇敢的闡明政策且歡迎各界的質疑和挑戰。
謝森中,1919年出生於廣東省梅縣,從梅縣東山高級中學畢業後,於1939年考入中央大學農業經濟系,1943年畢業後即考入中大研究院攻讀農業經濟兩年,1945年獲碩士學位後留校任講師幫助講授農業經濟學的課。1947年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深造,1949年獲農業經濟學博士後回國。先在臺灣大學及中興大學任教,並在臺灣的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任農經組長及秘書長。1959年與李登輝合著《臺灣農業發展的經濟分析》-〈投入產出及生產力之研究〉。
1965年應聘赴菲律賓國立大學任客座教授,同時任亞洲開發銀行投資計畫審核處處長。1981年回臺灣任“行政院經濟計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83年後調任臺灣交通銀行董事長及中央銀行理事。1989年起任臺灣的中央銀行總裁,五年屆滿任顧問,並任臺灣最大民營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顧問、臺灣“工業銀行”董事長、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以及時報文教基金會、徐元智文教基金會、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的董事長。
50年代臺灣因人口增加,糧食需求量增大,糧田向南發展,使甘蔗種植處於不利地位,爭地十分激烈。謝森中以“臺灣之糖米競爭”為題,以線型設計方法,運用產業經濟學及投入產出資料,研究這一糖米競爭,受到學術界及務實人士的重視。在農復會任職期間,又與人組成農民研究調查團對台農業經濟建設提出許多建議,為促成臺灣經濟起飛打下厚實基礎。在擔任世界性開發金融機構亞洲開發銀行投資計畫審核處處長15年間,主要任務為負責審核及評估各項申請的投資及貸款計畫,提出報告供董事會批准。在此期間又主辦了亞洲農業調查計畫,組織一個由亞洲及世界各國的專家參與的亞洲農業調查的團隊,訪問各國,撰就一本《亞洲農業調查》報告,既供該行各會員國農業發展計畫及投資方案的參考,又對亞洲發展的創舉很有價值。
任職中央銀行總裁的5年間,謝森中主管貨幣政策及全台金融銀行業務,並管理運用約900億美元外匯存底,注意物價趨勢及通貨膨脹趨勢,協助經濟發展。此外推動金融自由化及國際化,建立臺北外幣拆放市場,開放遠期外匯市場,准許各銀行增設海外分支機搆;“中央銀行”本身也倡設紐約、倫敦兩個國際金融中心的辦事處,和國際金融掛鈎,倡辦新種外匯業務,並以“央行”的外匯存底適當存放到“央行”的海外分行,增加其信用度和業務量,並可信貸外匯給臺灣企業家以計畫型貨款做投資併購之用。種種措施企圖使臺北發展成為亞洲金融中心。
中央銀行任期內,他還兼任亞洲開發銀行理事,經常參加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世界金融中心的年會、專案會議、高級會議等,以擴展其專業活動範圍。還以觀察員身分參加國際清算銀行的年會,開展業務關係。謝森中還與洪都拉斯的“中美洲開發銀行”,倫敦的“歐洲復興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以及美國、日本歐洲的大銀行發生業務來往;並與其國際金融領袖交往。由於以上活動及其鉅款外匯存底,建立了與世界金融交流的制度,提高了在金融界的地位。
謝森中以其在金融、教育等方面的成就與貢獻,曾榮獲明尼蘇達大學的傑出校友獎章,洪都拉斯總統頒贈特授總統大勳章,加拿大總商會頒贈特別商務獎章;中美洲尼加拉瓜總統查莫洛夫人頒贈特授大勳章多項獎章。
謝森中的夫人謝延禧畢業於中央大學教育系,他們都感恩中大母校的教育,認為略有成就都是母校的恩惠,曾二度一起回訪母校,參加兩岸學術交流。
謝森中於2004424晚上九時病逝於美國洛杉磯美以美醫院,享年八十四歲。謝森中的小兒子到戶政機關辦理除籍手續時,竟然意外發現他多了一位「大姐」,經過查證後,才知在戶籍上登記「長女」身分的謝女士,原本為謝森中胞兄的家中女幫傭,謝兄因戰事先行來台,後來遷到新加坡僑居,但因謝女後來無法入境星國,謝兄商請謝森中暫時將謝女留在家中居住,並代辦謝女的戶籍登記。未料,戶政單位在辦理設籍手續時,錯誤將謝女登報是謝森中的「長女」,數十年來並不知悉,一直到謝森中過世,家屬在辦理死亡除籍時,驚訝發現這位意外的長女。但是謝女因為多年前已經過世,按照遺產法規定,謝森中過世後,其配偶和子女享有繼承優先權,依法謝女得以繼承部份財產,不過由於謝女過世,謝的一對兒女因此成為法定繼承遺產權人。不過後來經過血緣鑑定,證明雙方並無親屬關係,這起遺產糾紛才得以順利解決。
梅縣的客家鄉親謝森中先生之所以能對臺灣的經濟作出卓越的貢獻,得力於謝先生曾在國外著名大學學習和研究經濟18年,奠定了其堅實的理論基礎,在海內外金融、經濟界的領導和管理部門工作50年,深諳實際問題,因而能審時度勢地在長遠發展規劃的前提下解決當前實際問題,推動臺灣的經濟起飛。


2015年5月29日 星期五

鎢鋼王國創辦人─廖萬隆

鎢鋼王國創辦人─廖萬隆
江彥震
有“世界鎢鋼大王”之稱的廖萬隆,管理科學碩士,春保鎢鋼集團總裁,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中華兩岸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廈門市榮譽市民。
廖萬隆,1948年出生在台灣省雲林縣二崙鄉,一個貧苦的農家,祖籍漳州詔安客家人。早年曾隨父親到台北打拚,學習過中醫,當過電子公司小職員,後來才走上創業之途。他與妻子共同設立一個小型的螺絲工廠,進口螺絲機械與模具,惟當時台湾所需之鎢鋼模具,幾乎被日、美業者所壟斷,他看出此乃絕佳創業機會。於是他開始籌劃創辦鎢鋼事業,由於他為人熱忱,好交朋友,一個日本廠商協助他在台灣設廠並傳授技術,幸運的又獲得蔣經國先生的「青年創業貸款」四十萬元。1973年在淡水成立了春保鎢鋼公司,他的事業從此開始起步,後來,被評為台灣“青年創業楷模”。
由於生產技術尚未達到國際水準,於是他花了五年時間與日商建立關係,並說服日人以技術授權方式協助其生產作業,因之使業積一路衝破八億元;但台灣的市場逐漸已呈現飽和,所以又只得設法拓展國際市場。
 1985年,事業已有所成的廖萬隆,見到了大陸領導人鄧小平。廖萬隆向鄧小平提出,中國大陸的鎢產量佔全球儲量的75%,但出口的都是原始鎢礦,日本和歐美人把出口鎢礦精深加工後,再以幾十倍的價格賣回中國。聽到這裏,鄧小平很有感觸,他當即提出,希望廖萬隆能來大陸投資辦廠,改變這種面貌。
      
帶著鄧小平的囑托,廖萬隆從1987年就來大陸考察投資,成為上世紀80年代最早來大陸投資的台商之一。他以在台灣辦廠的經驗,結合大陸的鎢礦資源,經過艱苦創業,終于改變了大陸僅出口原礦的局面。
選擇杏林設廠,也印證了廖萬隆獨到的眼光。他說,當時來廈門投資的台商大多把廠辦在湖裏工業區,但他卻看上了剛剛成立的杏林台商投資區。他認為,自己的工廠要長期投資和發展,要有一定規模的土地,有著完善的水、電等配套設施,杏林都具備這些條件,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證明了他的遠見。
他次第在江西赣州豐沛之鎢礦區,取得設立冶煉廠、廈門設立精煉廠、再串聯下游他已擁有的鎢鋼模具技術,建立起一條龍的生產基地;至2000年一條全球罕見,将近一千公里的生產線就此成形,也使春保營收已突破一百二十億元,而「春保鎢鋼集團」也成為大陸著名的台資企業,員工超過三萬人。
廖萬隆在大陸的創業史,和在台灣一樣艱辛。當年,他戴頂草帽、穿條短褲,就親自上陣指揮建廠。工作之餘,他喜歡站在身後荒涼的工地上留影,如今,這些背景都已變成了他的“鎢鋼王國”。
在政府方面,區委、區政府為企業提供了全方位服務,認真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因而,周圍的環境越來越好,配套越來越完善。如今,以杏林為總部的春保鎢鋼在大陸已有六家分廠,事業如日中天,廖萬隆也獲得了“鎢鋼大王”的稱號。
如今,廖萬隆自豪地宣布,我的員工,我的技術與產品,能與世界頂極產品競爭。在大陸生產的春保鎢鋼,演繹了20年的鎢鋼神話,也完成了鄧小平先生的心願。
廖萬隆就其創業的心得給有意在大陸創業的台商提出建言,他說:「企業做生意就是要自負盈虧,政府營造一些好的條件給你,然後你就要面對競爭,用心經營,各憑本事。一些台商在大陸發展不好,回到台灣怨天尤人,卻從不反省自己,這些少數人的聲音不能代表廣大台商的心聲,要知道,再好的政策,也要靠你自己去經營啊。從我的經驗看,台商要在大陸成功,必須要有“四本”,即“本尊到位”,無論工廠大小,一定要本人在場,直到工廠完全制度化,規範化;“要做本業”,做本行,不要做你不熟悉的產業;“要有本錢”,否則無法做生意;“要憑本事”,做人要誠懇,同時做生意也要回饋地方,不能太驕傲。」
廖萬隆將成功經驗總結為廖八條,包括在台商中廣為流傳的,本人、本業、本錢、本事“四本原則”,不強出頭、不強求、不觸及敏感的“三不準則”,以及謙卑、感恩的處事態度“一共識”。不依照這幾條辦的企業,多半都是半路折兵而歸。足見其過人的經營哲學。
廖萬隆說:「沒有蔣經國設立的創業貸款,我不可能貸到40萬元新台幣,走上創業之路,沒有鄧小平主張改革開放,我不可能搭上大陸發展的快車,成就“鎢鋼王國”的事業。大陸給我們商機,我們自己也要爭氣。所以我一年有三百天在大陸,現在在江西有礦廠,在漳州有冶煉廠,在廈門有中下游生產廠。」
春保成立三十年以來,創造了傲人的成績。今天,春保已在鎢鋼產業中獨樹一幟。從仲鎢酸銨到碳化鎢,從硬質合金再到各種精密模具,實現了產業的縱向一體化。“質量安定、卓越的生產能力以及為客戶提供最具競爭力的價格”是春保鎢鋼集團始終堅持的核心理念。
春保的成功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擁有三大立足點:第一、不斷從歐洲和日本引進先進的技術;第二、運用亞洲市場三十年經驗,特別是來自日本和台灣市場的銷售經驗;第三、在中國大陸建立生產基地,就近獲取豐富的鎢礦資源。正因擁有這三方面的優勢,能夠持續為客戶提供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案。同時,必能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
三十幾年來,春保鎢鋼集團已成世界第三大鎢鋼集團,並成功的促進民族工業快速發展。廖萬隆說,鎢鋼產品一定要開發下游產品,不斷對產品進行深加工。打造現代精品,不能只開發上游鎢鋼產品,因為上游產品是原材料,長期開發挖掘現有的資源是賣祖宗作法,只會阻礙我們民族工業的發展。我要對鎢鋼進行深加工,並開發中、下游精品,把鎢品深加工的主動權永遠掌握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中。目前,企業主要依靠國內外新技術和設備,研究中、下游精品,為民族工業的再度崛起做出自己的努力,方才對我們的子孫後代有所交代。
目前台灣適逢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急需海外台商返台挹注。春保鎢鋼集團,近年來對外一直保持低調,私底下動作卻很積極。2008年政黨輪替前,廖萬隆即已搶先回台投下50億台幣在台灣擴建廠房,買土地,令人側目。在馬政府上台前兩年,2006年廖萬隆就看好未來台灣政經環境會有大轉變,積極回台投資。為了擴充位在台北縣五股工業區的鎢鋼廠房,就已先砸下15億購買設備。因此,廖萬隆敢大聲說:「講台商回流,我是真正的“鮭魚一號”!」
除了鎢鋼本業之外,他還大舉攻城掠地,為未來跨向服務業、物流業作奠基的準備。在新竹科學園區附近的寶山水庫旁,砸下10多億元購置上百甲的土地。所謂企業家就是能在事前看出未來的趨勢,廖萬龍看好直航、大陸客來台的商機,在機場捷運林口站附近買下兩塊地,面積有10,0006,000,準備未來開發物流中心及飯店之用。看準就買,下手的動作快速、準確,他說:「等陸資來,你還有機會嗎?」就這樣,這兩三年來前前後後已經投下近50億台幣。
目前廖萬隆是所有國民黨中常委中唯一的台商,為台商代言是他無可推拖的使命,為了參加每週三的中常會議,專程從廈門走小三通回來,在會議上直言不諱,砲聲隆隆,雖然至今效果並不顯著,仍要繼續扮演「唐吉訶德」。
儘管廖萬隆號稱鮭魚一號,近年來已返台大筆投資,但他並沒有因而縮減大陸的營運,相反卻繼續擴張其經營規模,今年64,春保鎢鋼集團即與贛州市政府簽訂了框架協議,合作建設鎢產業園區,聯合在贛州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鎢產業基地,並初步確定今年九月正式啟動園區建設。
根據協議內容,贛州與台灣春保鎢鋼集團將在贛州共同建設以高品質硬質合金為主的鎢加工業,引進一批國內外先進的鎢製品加工企業,共同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鎢產業園區。贛州將為春保鎢鋼集團提供12平方公里的工業用地,並在有關政策方面給予最大優惠;贛州確保該集團的鎢礦資源優惠供應,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投資贛州鎢深加工產業,逐步整合的鎢礦山資源向鎢產業園區配置。
具有30多年的歷史的春保鎢鋼集團,在鎢鋼生產技術、市場、管理等諸多方面卓有建樹,與贛州政府簽約之後,未來的發展將如虎添翼,極具行業優勢和產品強勁的市場競爭力,魚躍世界鎢鋼業的鰲頭將指日可待。[980816]



鮭魚一號,佈局兩岸

鮭魚一號,佈局兩岸
江彥震
有世界鎢鋼大王之稱的春保鎢鋼集團總裁,中國國民黨中常委廖萬隆表示,約有七、八成的台商都有回台長住的想法,因為「台灣的路邊攤,要比大陸的大魚大肉好吃。」離開家鄉數十年的台商,大多像廖萬隆一樣,認為故鄉台灣才是全世界最美好的地方。
目前台灣適逢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急需海外台商返台挹注,但廖萬隆認為,要更多的台商回流,還需要更多的誘因。像旺旺這樣轟轟烈烈的回來並不多,他說,「像旺旺這樣,只如下一場大雨,對台灣還不夠,要有很多毛毛雨,積少成多。」
春保鎢鋼集團,近年來對外一直保持低調,私底下動作卻很積極。2008年政黨輪替前,廖萬隆即已搶先回台投下50億台幣在台灣擴建廠房,買土地,令人側目。在馬政府上台前兩年,2006年廖萬隆就看好未來台灣政經環境會有大轉變,積極回台投資。為了擴充位在台北縣五股工業區的鎢鋼廠房,就已先砸下15億購買設備。因此,廖萬隆敢大聲說:「講台商回流,我是真正的“鮭魚一號”!」
除了鎢鋼本業之外,他還大舉攻城掠地,為未來跨向服務業、物流業作奠基的準備。在新竹科學園區附近的寶山水庫旁,砸下10多億元購置上百甲的土地。所謂企業家就是能在事前看出未來的趨勢,廖萬龍看好直航、大陸客來台的商機,在機場捷運林口站附近買下兩塊地,面積有10,0006,000,準備未來開發物流中心及飯店之用。看準就買,下手的動作快速、準確,他說:「等陸資來,你還有機會嗎?」就這樣,這兩三年來前前後後已經投下近50億台幣。
廖萬隆說,其實,像他一樣起心動念回台灣落葉歸根的台商不在少數,因為以前大陸到處是黃金,現在則到處是陷阱,台商去大陸已邁向第三個十年,進入街頭巷戰階段。許多腰纏萬貫的鮭魚,滿手的銀子不知往何處去?廖萬隆卻有他宏偉的規畫,除了讓本業更上一層樓之外,更滿懷雄心壯志進攻服務業。其他台商一時找不到投資的方向,只好往股市、豪宅跑。
目前廖萬隆是所有國民黨中常委中唯一的台商,為台商代言是他無可推拖的使命,為了參加每週三的中常會議,專程從廈門走小三通回來,在會議上直言不諱,砲聲隆隆,可惜至今效果並不顯著,官員們似乎好官自我為之。
他認為國民黨政府對台商的照顧仍然不夠,令人很不滿意。廖萬隆指出,政府要拿出誠意來,除了稅率優惠,態度還要更積極。大陸一路開綠燈給台商走,台灣卻照著紅燈停,綠燈行的老規矩做,實在是差很多。
政府現在做的,只有海基會照三節招待台商吃吃喝喝,再唱唱歌;愛台十二建設的招商說明,也只是發發通告,沒來參加的不管,有來參加的也不追蹤。廖萬隆認為,應該是經濟部出來,派專人服務,一個盯一個,要細到每個縣,每一種產業,各別開座談會,仔細了解台商的需求,好好回應。
雖然廖萬隆號稱鮭魚一號,近年來已返台大筆投資,但他並沒有因而縮減大陸的營運,相反卻繼續擴張其經營規模,今年64,春保鎢鋼集團即與贛州市政府簽訂了框架協議,合作建設鎢產業園區,聯合在贛州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鎢產業基地,並初步確定今年九月正式啟動園區建設。
根據協議內容,贛州與台灣春保鎢鋼集團將在贛州共同建設以高品質硬質合金為主的鎢加工業,引進一批國內外先進的鎢製品加工企業,共同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鎢產業園區。贛州將為春保鎢鋼集團提供12平方公里的工業用地,並在有關政策方面給予最大優惠;贛州確保該集團的鎢礦資源優惠供應,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投資贛州鎢深加工產業,逐步整合的鎢礦山資源向鎢產業園區配置。
春保鎢鋼集團具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在鎢鋼生產技術、市場、管理等諸多方面卓有建樹,與贛州政府簽約之後,未來的發展將如虎添翼,極具行業優勢和產品強勁的市場競爭力,魚躍世界鎢鋼業的鰲頭將指日可待。[980605]

敬致:鶯歌鎮客屬鄉親會

敬致:鶯歌鎮客屬鄉親會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如果沒有政府及民間力量的輔助,台灣客家人使用客語能力,平均每年流失約1.1%,推估20年後,能流利使用客語者僅剩下17.9%;而40年後會講客語的客家人將可能低於1%,亦即客語將完全消失殆盡。令有識之士憂心忡忡,亟思挽救之道。
鶯歌鎮的客家鄉賢早已預見於此,八年前即由劉泉水等前輩籌組“鶯歌鎮客屬鄉親會”,希望能以社團組織的能量力挽客家文化斷層的危機,其精神令敬佩。
慶祥兄擔任理事長兩年以來,在既有基礎之上,全力投入辦理各項民俗才藝活動,增設胡琴班、舞蹈班,舉辦郊遊參訪等活動,加強鄉親情感與鄉誼的聯繫,營造適當的客語環境,讓鄉親有更多使用母語的機會。范理事長的用心與貢獻值得大家肯定,期待東隆兄接任理事長之後繼續為鶯歌客屬會奉獻。
鴻池身為客家女婿,對客家問題特別關心,客家政策尤其是鴻池問政的重點。在立法院總是聯合其他客籍委員督促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積極推動客家政策,在鴻池等窮追不捨的關切下,今年客委會的預算就成長了33%,超過原先設定的目標。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將建立「客語薪傳師」制度,賦予具備客家語言、文學、歌謠及戲劇等專長之人員,認定專業資格後,並頒發客語薪傳師證書,作為傳習客家語言文化之證明,除彰顯其榮銜外,更可據以開班傳習。各客家社團應可利用此一資源加以運用,對於客家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必將有所助益。
另外,我們希望在桃竹苗客家族群的重要區域,亦即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未來能進一步推動客語成為「公事語言」,在公事場合客語與國語均可使用,將有助於客家語言及文化的保存。
鴻池將與大家共同為客家美好的未來奮鬥打拚。促進台灣不同的文化共存共榮,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習相互尊重、包容、欣賞與和諧。
林鴻池
989


硬頸精神

硬頸精神
劉盛良
一般人一提到「客家人」,就說客家人具有「硬頸精神」,顯示「硬頸精神」普遍成為各族群對客家人,以及客家人對自我的概念認知。不過有人認為「硬頸精神」不妥,因為客家人罵人「硬頸」或「硬殼」是指一個人脖子很硬,堅持己見,聽不下別人的建言與指導,直挺挺的硬衝,不知變通,不但難以成事,甚至壞事。
其實「硬頸精神」可以說是「擇善固執」的精神,也是「客家精神」的核心價值。只要認為是對的事情,就要堅持下去,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非達目的決不終止,永不放棄,不成功便成仁。就像國父孫中山先生為了救國救民,矢志推翻專制腐敗的滿清政府,雖然經過九次失敗,第十次終於成功。這就是硬頸精神。
「客家人」,千百年來不斷的自中國大陸中原地區向南遷徙墾拓,挑戰惡劣的大自然環境尋求生活環境的改善與安定,長期下來鍛鍊出堅忍的毅力與硬頸的精神,才能繼續生存繁衍。漂泊的生活也促使了客家人團結自保,性格傾向於內聚、保守、封閉,一直到今天仍然保存著自己的傳統精神、文化禮俗和語言,十分的節儉和固執。艱困的生活使得客家人養成了所謂的「硬頸精神」,換句話說,就是刻苦耐勞、勤奮、努力、獨立奮鬥、不屈不撓等精神特質。
為了國家民族的生存與發展,客家人充分展現了具有族群特色的「硬頸精神」,在史冊上寫下許許多多英勇、壯烈、可歌可泣、有血有淚、可圈可點輝煌事蹟,讓我們後代子孫以身客家人為榮、為傲。
客家人發揚「硬頸精神」的史蹟斑斑可,僅列舉數例藉以說明「硬頸精神」的可貴。宋朝末年輔佐宋帝抗元,堅拒投降的文天祥,在獄中寫下永垂千古的「正氣歌」,成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典範之一。
臺灣抗日烈士羅福星被捕後雖遭嚴刑逼供,但大義凜然,寧死不屈。他在獄中慷慨陳詞:「為憂國憂民,斃而埋屍臺灣,永為臺民紀念虎死留皮,人死留名,古今英雄同此志氣」,並從容賦詩:「殺頭宛如風吹帽,敢在世上逞英雄」,顯示出視死如歸的英雄本色。次年三月三日,羅福星被處死,在絞刑台上從容就義,當時年僅二十九歲。不但臺北忠烈祠樹立了羅福星烈士牌位和銅像;在苗栗大湖,當地民眾籌資興建昭忠祠、塔,藉以追思憑吊先烈。1986年,在羅福星百歲誕辰紀念日前夕,政府特別發行紀念郵票,以緬懷這位為臺灣人民英勇獻身的英雄。
中國大陸鄧小平在第三次復出時,已經七十五歲了,年逾古稀。他仍不改他那十年一慣的頑強作風,不改他那大膽創新的思想方式,不改他那堅定不移的信念。他的信念,就是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集中古今中外一切所長,闖出一條中國式的發展道路。要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要讓中國強盛起來。在「文化大革命」的一片廢墟之上,帶領中國開始走向改革開放的光明大道,開始一次新的革命,開始了一個新的紀元。
鄧小平像一個工程設計師,為中國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發展藍圖,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他的帶領下,中國一步一步的摸索,一步一步向前走。世人評論,廿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鄧小平之功不可沒。他的自請退休,更讓中國廢除封建的終身制,讓年輕人來接班換代。果然今日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大國崛起傲視群倫。
以客家人自居的馬英九總統在臺灣遭遇50年來最大的「八八水災」侵襲後,始終堅持對總統權力的自我節制,拒絕發布緊急命令,依法執法,雖然受到各界強烈批判,絲毫不改初衷。這應該客家人「硬頸精神」的充分表現。
他在台北市長任內因特別費遭到起訴,於二審宣判無罪時說,我一生清廉自持,竟被檢察官以涉嫌「貪污」起訴,至今仍深感不平。而最不能接受的是,檢察官在偵查中竟扭曲多位證人的供述,製作不實的偵訊筆錄並據以起訴我;同時,對同性質的案件,又採取寬嚴不一的認定標準,顯然有虧職守;而檢察系統又遲遲不統一各地檢署的不同見解,放任司法與社會資源虛耗,同樣未盡本分。
即便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我仍保持對自己清白的信心以及對法院公正的期待,每一次都平靜、坦然地出庭應訊。客家諺語說:「山高難遮日」,比喻真相總會大白。現在,台北地方法院及台灣高等法院前後六位承審法官一致確認我的清白,充分顯示檢察官的不當起訴,及無理由的上訴。為了台灣的未來,我們要更沈著冷靜地面對將來更多嚴酷的挑戰。讓我們一起努力,建立一個真正公平正義、清廉乾淨的法治國家。
馬總統過去在法務部長任內,有一次遇到警察大學的一位馬教授,談起他家祖先的牌位上寫的是「扶風堂」,巧的是馬英九家裡的祖先牌位上正好也是寫著「扶風堂」,所以,引起馬部長很大的好奇心,乃於十幾年前親自隨馬教授前往位於苗栗縣通霄鎮的馬家庄祭祖,當他親眼目睹祖宗牌上寫著「陜西扶風堂」時,不由被震住了,真是既驚又喜,內心澎湃不已,原來他們是同一個祖先。
從此馬主席就自己定下了每年大年初二返回馬家庄祭祖的規矩,至今未曾改變。從馬總統的堅持充分展現客家人的「硬頸精神」,其「慎終追遠」的行為,更是中華固有的文化傳統美德。
總而言之,艱困的生活使得客家人養成了所謂的「硬頸精神」,換句話說,就是刻苦耐勞、勤奮、努力、獨立拚鬥、不屈不撓等精神特質。這也是中華文化的特色與精華所在。

馬總統肯定世客對兩岸和平的貢獻

馬總統肯定世客對兩岸和平的貢獻
江彥震
總統馬英九於200985日上午,出席世界客屬總會舉辦的“2009世界和平大會”開幕典禮;世客總會長,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世客會長劉盛良立委、理事長邱鏡淳立委、副理事長呂學樟立委、行政院客委會主委黃玉振及副主委劉東隆、鍾萬梅等人出席與會。
開幕式由劉盛良會長主持,劉會長致詞表示感謝馬總統於百忙中撥冗蒞會。這是馬英九就任總統之後首次參加世界客屬總會的活動,給予客家鄉親極大的鼓舞;尤其在馬英九剛當選國民黨主席之際,別具意義。
馬總統致詞對於「世界客屬總會」長期以來在傳承客家語言及文化所做的努力表示稱許,並允諾政府會持續關注客家文化,促進多樣性文化的發展,讓下一代在相互尊重、包容的多元文化中成長。
總統首先以客家話向現場來自10個國家的客家鄉親問候,總統表示,「世界客屬總會」自民國63年成立以來,在總會長「伯公」的努力下,致力於客家文化、語言的保存,對客家事務有重大貢獻,是一個凝聚力相當強的組織。
總統指出,總會自2005年以來,每年舉辦「世界和平大會」,探討醫療、人權等不同議題,已逐漸建立權威性,今年特別以「兩岸及世界和平」為主題,邀請海內外專家探討和平相關的議題。總統說,去年他就任總統後,在吳伯雄主席的大力協助下逐漸拓展兩岸關係,吳主席赴大陸和中共領導人會面,使得兩岸間凍結10年的制度化協商得以恢復;去年6月中旬,雙邊展開第一次協商,決定兩岸週末包機通航,以及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的協議,至今,兩岸簽訂了9項協議及達成1個共識,不僅降低兩岸緊張關係,也讓60年來的台海局勢從過去的殺戮戰場變成和平繁榮的大道。
總統表示,兩岸關係的發展與今天「世界和平大會」的主題一致,台灣在世界上扮演「和平締造者」的角色,不僅讓東亞地區的國家鬆了一口氣,包括遠在紐澳、北美、歐洲的國家都有同樣感受。總統強調,我們一方面促進兩岸和平發展,一方面也將兩岸和解的作為延伸到國際社會,他3次出訪中南美洲友邦,向國外友人及僑胞說明「活路外交」政策時,一再強調會繼續維持和邦交國的邦誼,不但會維持既有的合作計畫,條件允許的狀況下更會加以擴大;他也很明確的向友邦說明不反對友邦和大陸發展非官方經貿關係的立場,因為當台灣和大陸的貿易額已達到1300億美元,阻止我們的邦交國從事同樣的努力,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而我們的政策與做法也獲得各國正面的反應。
總統說,他在擔任台北市長任內是最早成立客家委員會的地方首長,2000年總統大選時,所有候選人都跟著提出成立客家委員會的政見;2年前他競選總統時提出增加客家委員會預算的政見,希望在4年內達到倍增的目標,今年客委會的預算就成長了33%,超過原先設定的目標,而其他的政見也正逐項落實中。
總統進一步指出,多樣性是生物存活重要的因素,聯合國就訂有「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希望確保多樣性種群的生存與發展。總統說,文化亦是如此,一個國家若有多樣性文化,對國家的發展絕對是正數,台灣很幸運能夠擁有不同文化,我們應該全力促進不同文化的發展,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習相互尊重、包容、欣賞與協和。
總統表示,目前全世界客家語言正快速流失中,語言學家統計,20002005年間,平均每一年就流失100萬客家人口,這一點值得我們高度警覺,若不儘快保存,客家語言會流失的更快。總統強調,身為客家人,一定要教導下一代說客家話;不說客家話,就沒有客家文化。同時,他也希望將台灣打造成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推動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他說,電影「1895」感動了許多人,但也有很多年輕一代不瞭解這段歷史,尤其,桃竹苗是台灣客家族群的重要區域,也是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希望未來能進一步推動客語成為「公事語言」,在公事場合均可使用,將有助於客家語言及文化的保存。
最後,總統再次以客語向所有與會者表示,他雖然客家話講得不是最好,不過,他用心認真學習客語,有機會就時常講客家話,希望大家能夠團結一心,為客家族群的未來共同打拼。
總會長吳伯雄,肯定馬英九總統的客家話,越說越好,除了語言之外,要凝聚客家意識,發揚客家文化。吳伯雄:「他用實際的行動來表示對客家文化的重視,對客家語言的重視,不但身教,而且言教,我相信這是保存客家文化,最好的示範」。而同時,除了客家文化的傳承意義之外,吳伯雄也認為人類最希望的和平,在兩岸議題上,就是釋出善意、和平協商,達到最好的經濟整合,製造雙贏的局面。
和平論壇首先由胡為真主講,「歐亞區域化與世界和平」。胡為真曾任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駐德意志、新加坡特派代表等職。胡為真談及2004.5. 1是歐盟由15國變成25國的日子,東歐的波蘭、捷克等加入歐盟,前一日他看見國與國的柵欄被橋樑取代,人民彼此間在邊界,自由往來走動、享受著煙火歡慶、與各國美食,從世仇到密友的德法兩國是歐盟的主要推手。各國官員之間的友誼、互助,共同以茁壯歐盟為職志。世仇也能平等、合作。
禮運大同篇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選賢與能就是民主法治,講信修睦就是誠信、和平;也就是說,我國在幾千年即以世界和平為理想目標。
劉勝祥主講,「醫衛健康,迎向和平」。劉勝祥,日名重光雅廣,苗栗縣西湖鄉人,台灣中山醫科大學畢業,日本岩手醫科大學博士,美國威斯汀大學生化學博士,日本君津山手綜合病院院長。
劉勝祥一開場即以愉悅的心情祝賀台灣今年獲准以觀察員的身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因為醫療沒有國境,隨時能到達每個需要醫療的國家是非常重要的。我在這裡要鄭重的呼籲台灣的政府,應該要積極推動兩岸醫學交流活動。因為未來是Computer時代,是生物科技的時代。而醫學最講究的就是相互觀摩,學習,交流才能求進步,諸如國際高血壓、癌症會議、國際護士會議等等活動都應該要派人去參加,對其他國家的醫療技術與現況深入了解,以作為我們未來擬定研究方向與目標的重要參考。我一直盼望台灣的醫療科技能迎頭趕上美、日,不要老是落在美國、日本的後面。



 美國南方大學社會學院院長郭定五博士破題,從戰爭談起。國際社會是無所謂中央,即無政府狀態;當霸主不斷擴張版圖、維護自身地位,直到所需資源無法得到完全滿足時,弱點漸行曝露。 於是,次強的國家出面挑戰,作領導權爭奪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代理人戰爭(韓戰、越戰),美、蘇兩國並沒有直接衝突,否則難保沒有第三次世界大戰。 從波斯灣戰爭,讓人看到無論勝負,戰爭的結局是沒有贏家的。
        1992年美蘇軍事競爭、蘇聯解體;使得中國反思馬列主義與計劃經濟,當中國更弦易轍成為東協、G20、金磚四國… 的成員,每年以高於9%30年來不斷成長,2040年中國GDP將大於美國。 從國際現實來看,國家與國家間的利益糾結,中國「和平發展」取代敏感的字眼「崛起」… 新興勢力興起,乃肇因於五項因素︰經濟、科技、人民團結、文化創新與對世界的吸引力。 郭定五博士精湛的演說獲得滿堂彩,「現在… 讓我先喝一口水。」 聽眾也聽成講詞,因為大家都太認真聽講… 群起哄然,繼而鼓掌。
        廣州中山大學副校長陳春聲說:「國父創立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即在中山大學大禮堂舉行。」 主題云《人文教育與文化傳承》分三角度切入 
1.
在全球化的時代,人文教育對民族多元化的傳承,負有更重要的責任。 2. 與自然科學教育比較,人文教育對培養人的價值觀和道德,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 3. 人文教育必須重視深厚的本土學術傳統。
        有趣的是,人文教育的成功與否? 難以憑斷,卻是須透由最優秀的人文學者的生活來體現; 諸如至今人們津津樂道的胡適之先生、錢穆先生、林語堂先生(筆者加上的)… 等等,理由是人文學科源自於人性最深層面上非理性的需求。 哲學、宗教、文學、歷史、藝術等學科的最初萌芽,都可追溯到混沌初開時原始人的日常生活,反映的是人的本性而非功利的目的… (註:很像現在筆者追求的生活)。
        投資理財的外商協理說:「數十分鐘,台北、上海直航」老外屬意在大直置產,不是為了基隆河岸的景觀。協理說:「又不是黃埔江(看頭有限)!」他的老外朋友轉身看著松山機場:「這是Peace dividend ~ 一日生活圈。 真不知道你們台灣人,擔心什麼(針對股市… 投資)?!」
        世界和平, 「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同發展」。 回到老祖宗的訓示,《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歐盟能,我們有什麼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