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怡保開埠功臣–姚德勝

怡保開埠功臣–姚德勝
江彥震
姚德勝又名克明,字峻修。是近代著名馬來西亞企業家,也是馬來西亞霹靂州怡保新街場的主要開拓者,愛國華僑實業家、慈善家、興學育才宣導者。被譽為梅州八賢之一。
清咸豐十一年(1859),姚德勝出生在廣東省平遠縣大柘鄉高甸村父親姚日秀(芝庭),母親林氏,係世代以務農為生的客家人。姚德勝幼年家貧,中途輟學,有兄弟三人,他居長,從小就懷有遠大志向,與普通小孩子不同。父親叫他牧牛,幾個月的時間他就能想辦法把牛養得又肥又壯。在家鄉的勞動把他鍛煉得膀大腰圓、身強力壯。以後父親帶他到離鄉60里外的江西尋烏、門嶺一帶,肩挑販運米糧,回家賣,但整天汗流浹背,也不過賺得數十文錢,不堪一家一日糊口。他想,做這種生意,是沒有什麼前途的,總覺得鄉間沒有什麼事情適合他做,內心苦悶彷徨!
19歲那年,有一天,他聽熱柘水客余宗二說,到南洋去有機會發到大財。他心中大喜,即回家收拾簡單行囊,告別父母,隨同水客余宗二,由家鄉壩頭坐小民船,順流而下,經蕉嶺縣新鋪、梅縣淞口而至潮州府汕頭,轉乘船到香港。其時尚無輪船,乘夾板舟,由香港經過1400海浬之七洲洋,到達新加坡。再由新加坡轉到馬來西亞芙蓉埠,由老水客介紹在一家錫礦場當雇工。俗話說:「英雄不怕出身低」,他欣然參加礦工隊伍幹苦力活。
姚德勝初入礦場,樣樣生疏,只能拿一份最低的每月七八元的工資,做一些搬運泥土、推送礦車等粗重的工作。他年輕,身體好,力氣大,工效高,得到礦主的信任,工資逐步增加,除供自己伙食零用之外,還可以積蓄一點。只一年時間,就把老水客們墊付的旅費還清了。他雖是做一個工人,卻留意考察採礦各部門的工作和公司的組織以及錫礦的精煉、外銷等問題,又打聽到怡保埠的錫業更為發達,前途更大,工人待遇也好些,乃離開芙蓉埠,托朋友介紹,到達怡保某礦場,擔任工頭職務。又過了兩年,手中有一些積蓄,就不再為人當雇工,而改業當小販。
做小販,經常深入鄉村,和當地土人交易,學會了一口馬來土話,和馬來族人,也混得很熟。不久,他開了一間「德和號雜貨商店」,經營雜貨生意,由小販一變而為老闆。他很會做生意,又誠實無欺,所以營業額蒸蒸日上,賺了不少錢。怡保是著名的錫礦蘊藏地,他對於開礦,已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除做生意之外,又開始向錫礦業投資,買礦山,雇工開採,成為華僑經營礦業的先進。有一次,他開得「錫米倉」(蘊藏錫礦含量極豐的礦床),轟動了霹靂全邦,真是「一舉成名天下知」,他就成為大財主了。人們尊稱他為「姚百萬」。
姚德勝開礦成功之後,更向各方發展。他繼續利用資本,收買礦地,共達數千英畝之多,並採用新式機器,裝水管,引入礦場十里外的河流,用水力開發,產量大大增加。單水力裝備一項,就值當時銀圓50餘萬元,規模之大,可以想見。他又和當地富商鄭貴陸佑組設公司,承辦霹靂、森美蘭各邦的酒稅和典當稅,也是有利可圖。
這時,姚德勝管理礦務各廠、場,兼辦酒稅、典當稅,統轄幾十個機構,指揮數千名員工,有條不紊,使得上上下下心悅誠服,這才充分發揮了他的才幹。
姚德勝一方面經營自己的工商業,一方面為當地謀公益。
怡保因為錫業發達,前去謀生的華僑,一天天增加,工、商各業隨之繁榮。為聯絡僑胞感情,發展僑胞事業,姚德勝首先捐出鉅款,創建「霹靂嘉應會館」、「中華總商會」、「礦務農商總局」,又為教育僑胞子女,創建「霹靂育才小學、中學」,又資助「應新、明德」兩所學校。當時的怡保市,還是舊式市場,範圍狹小,市容衛生很差。當地政府為擴大市區、改進市政,乃規劃了一片新市區。但因地處偏僻,很少人肯去投資建設。政府乃請姚德勝首先建店鋪300間,以資宣導,他慨然答應。
那時霹靂人口還很稀少,一切物質條件,都不具備,擔任這麼大的建築工程,人家都替他擔憂。但他有氣魄,有毅力,一下子拿出數百萬元的資本,到數十里、數百里外,招集工人,購置材料。動工之後,他又親臨指揮監督,工程進行得很順利。300間店鋪,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當初擔憂的人,變為信服。本地土人和英國人,也為之敬佩。英國派駐吡叻的參政司名叫滑士的,尤為器重他。
此後凡當地有什麼建設都要和他商量,因為他已成為實際的華僑領袖。現在繁榮的怡保埠還可見到他當年的偉績。市內還有以他命名的『姚德勝街』、『德和園』和『姚德勝巴刹市場』供後人懷念。嘉應州(今梅州)人黃遵憲,在光緒十八、九年間,為清廷駐新加坡總領事,也仰慕他的大名,和他一見如故,成為很好的朋友。黃遵憲的聲望地位、學問文章,在思想上也給了姚德勝不小的影響。
姚德勝是霹靂州嘉應會館的主要創辦人和產業捐贈人,他也是雪隆嘉應會館的創辦人之一。姚德勝對怡保地區華文教育發展亦相當支持。他是育才中小學的創辦人之一,並借出位於怡保拿乞路的三間店鋪作為育才中小學的校址,以解決華人子弟的教育問題。
姚德勝在怡保完成大部分各項公益建設事業後,乃著手舉辦家鄉各項公益事業,並頻繁來往於平遠、怡保之間。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父親臥病,他侍奉湯藥,在家停留一段較長時間。一天,父親在病床上對他說:「聽你叔說今年大旱,農業歉收,市場米價很貴,一石穀要五塊多錢,窮苦人家買不起,都到山上採挖樹葉野菜充饑,你要拿錢出來,救濟他們,不限本鄉,也不限自己的親友,要全縣窮人都得一點實惠。」
他遵照父親的意旨,請其叔叔到縣城,商請官家主持辦理,召集各鄉紳士商量,查明受災人數,或發給米糧或現款,概由姚德勝負擔。平遠縣這場天災,總算平安度過。接著他又在縣城創設平遠15鄉「太平義倉」,在大柘圩創設「大柘鄉太平義倉」,在各義倉捐出稻穀數千石,以備荒歉。這種救災、備荒的義舉,由縣逐級申報到朝廷,當時的光緒皇帝賜給他『樂善好施』四個字,派禦史黃遵憲送來,並准他建立牌坊,以供後人景仰。
清光緒末年,廢科舉,改新學,姚德勝受到黃遵憲的鼓勵,在家鄉興學育才,進行「百年樹人」的事業,撥出10餘萬元,首先在羊子甸創設「芝蘭小學」。這間小學,建築宏偉,設備充實,教職員待遇優厚,可算全縣第一。尤其買了很多圖書,訂購中外各項報紙雜誌,供人閱覽,開地方風氣之先,也為平遠人參加孫中山革命開闢了一條思想通道。
崇文重教是客家人的傳統觀念。因為客家人多數居住在窮鄉僻壤,山多田少,讀書便成了客家人謀生的一條出路,形成了「家庭生活再窮苦,賣田賣屋也要供子弟讀書」的社會風尚。在海外的客家人一方面受家鄉重視文化教育傳統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深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對謀生和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因此,他們每到一地,只要有所發跡,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在家鄉興辦教育,培育後代,他們把興辦教育當作義不容辭的天職和報效桑梓的頭等大事。
此外,梅州「東山中學」,「蕉嶺縣立中學」,大柘「景清、四民」兩小學,他都捐過很多錢,助其成立發展。他捐資興學的事蹟,於民國初年,由地方官詳報政府,獲得『一等獎章』。
1906年,蕉嶺縣丘、傅兩姓,因爭一處山場,引起械鬥,雙方各有死傷,地方官紳無法解決。姚德勝聽到此事,願出錢為他們和解,把相爭的山場,由兩姓同意賣給他,再由他捐贈,作為公地,兩姓都各得一份價款。雙方死傷的人,也由他負責,照兩姓各自訂立的死傷撫恤辦法,照數給予撫恤金。他親自出馬,拿出3千多銀圓,邀集兩姓當事人,訂立和解約,大家都感謝他的好意,立刻化干戈為玉帛
民國初年,地方混亂,秩序沒有恢復,政府財政困難,全省軍隊糧餉,常常向各縣攤派,地方團警伙食,也都就地籌措。這關於增加縣民負擔的大事,往往時限又急,地方官紳必然請姚德勝想方設法。他對於這些事,如果數目不大,就由他一人負責,名義是全縣人的,如果數目過大,就由他出一半,全縣人共出一半,他替全縣人減輕了不少負擔。
清朝時候,黃河水災,他一次就捐白銀6萬兩賑濟,得到清廷誥授「資政大夫候選道」職銜辛亥革命,他捐獻白銀7萬元作軍餉。民國成立後,榮獲孫中山先生頒贈『一等嘉禾勳章』。
姚德勝除在地方上辦理救濟、教育各項公益事業,和排難解紛之外,還在他的故居羊子甸,陸續建造了寬敞華麗的住宅3所,西式店鋪數十間,開設萬和餉當和印刷廠紡織廠等。凡可以促進文明、繁榮經濟的事,他都大力提倡。他還計畫疏通由大柘通關上至蕉嶺的河道,以便通行民船。並計畫把平遠縣政府,遷設大柘,交通、發電都有規劃,仿照怡保市建設新的縣城。他在家鄉居住的時候,規定在南洋的代理人,每月必須匯款10萬元回來,作為實現上面各項計畫的費用。他的意圖,想把平遠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縣,由大柘開始著手。
1904年,姚德勝接受霹露州首府怡保市政當局的商請,用一年多時間,在該市建成了長1000米、均為兩層樓房店鋪的新街,命名為『姚德勝街』 Jalan Yao Tet Shin),還為他鑄了銅像。為表彰其開辦實業功績,馬來王曾以鳴禮炮19響的隆重儀式接見姚德勝,英皇則賜其「和平爵士」封號。近年來,霹靂州政府有意在八角樓的遺址上新建八角大廈,而霹靂州政府也同意霹靂州中華總商會的提議,將把姚德勝街一帶規劃成為文化旅遊區。
後回國定居,多次損鉅資在故鄉興辦教育、水利、鋪路架橋等公益事業,為傑出的愛國愛鄉僑領和慈善家。姚德勝身在南洋,心懷桑梓,回國定居後,銳意作育英才,栽培後進,乃獨資興建了芝蘭小學,後又倡議把平遠中學由老縣城仁居遷至大柘鄉羊子甸,慨捐銀元十萬餘興建平遠縣立中學,於1906年開辦,姚德勝樂捐開辦費5千元。原設在縣城(仁居),地點偏僻,附近人口稀疏,學生很少。本縣大多數人,都希望把中學遷到比較適中的大柘鄉,以便利多數學子。民國初年,姚德勝又慷慨捐獻5萬元,把其中的半數用在羊子甸建築可以容納500名學生上課和食宿的校舍一所;其餘半數,則購置田產,作為學校的產業,以之為永久經費。於1912年破土奠基1916年建成。民國五年春季,就在新校舍招生上課。
新校舍建築面積五千餘平方米,內有圖書館、運動場、花園、果園、膳堂和宿舍。主體建築為新式兩層樓房,有教室8間,廳堂4間,南北樓為宿舍。校舍用材全部為當時最好,灰牆木桁,樓板鋪三合土,鋼筋作窗櫺,麻石鋪簷唇。氣勢宏偉,設備周全。新校初具規模時,他又捐出兩萬銀元購置田產,經營所得作為維持學校常年辦學的經費。不幸的是,天妒英才,姚德勝因積勞成疾,終告不起,於1915年溘然長逝,享年僅54歲。
一代僑星隕落後,一時老家鄉親淚灑,海角親朋生悲。治喪期間,自發前來其靈前哀哭者不計其數,安葬之日,送殯者多達萬餘人。噩耗傳到馬來西亞時,僑胞無不含淚北向,遙寄哀思。
姚德勝這位人們景仰的僑領,雖然長逝,但風範長存。他的一生,弘揚了客家人不屈不撓,勇於開拓,愛國愛鄉的精神,值得後輩景仰和傳頌。
姚德勝謝世距今已有100多年,他一生業績豐碩,風範猶存,鄉親們和旅馬僑胞仍深情懷念著他。民國初年,平遠就有一首五句板的民謠歌頌他:「平遠算來十五鄉,鄉鄉唔當大柘鄉,大柘有個姚德勝,聲名飛過七洲洋。」平遠縣上世紀九十年代編纂的新縣誌,也為他立傳入志;現在,平遠中學設有姚德勝生平事蹟展覽室,以其愛國愛鄉的事蹟教育後代。
其子孫繼承他的遺志,按計劃於1916年建成平遠中學,同時遵照遺願,將與新校毗連的家產芝蘭齋一幢捐贈給學校。從此,梅州市平遠縣立中學的經費和設備,都日見充實,得以延聘嘉屬第一流教師,校務蒸蒸日上。為了紀念他,把姚德勝的誕辰陰曆九月十八,定為校慶,全體師生休假紀念。

怡保新街場開埠功臣姚德勝有八個老婆,每一個老婆都是明媒正娶。除了送一條街的店鋪給二奶,姚德勝當年也贈送另兩條巷子的店鋪給大老婆和三老婆;所以怡保舊街場有「大奶巷」,「二奶巷」和「三奶巷」。大奶巷在目前錫米街(Jalan BandarTimah)恩尼斯「小女孩」壁畫對面小巷;三奶巷是從恩尼斯的「三輪車」壁畫至B&L1981C a f e後部份的「當當粉」小巷。因旅遊業而逐漸聞名的「二奶巷」讓人誤以為是「包養小老婆」的地方,其後人只好經常出來釋疑。[20161118]

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兩岸政治談判應循序漸進,急躁不得

兩岸政治談判應循序漸進,急躁不得
劉盛良/新北市 總統府第十二、十三任國策顧問聯誼會長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前所長余克禮在接受香港中評社專訪時分析指出,馬英九執政八年內,一方面出於美國的壓力、唯美國馬首是瞻,另一方面出於自身權力的考慮,不僅拒絕與大陸洽簽文化教育協議,迴避兩岸政治談判、簽訂和平協議、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而且還附合民進黨等台獨分裂勢力一直所鼓吹的台獨色彩甚濃的所謂「台灣主體性」、台灣主體意識等主張,在客觀上將其合理化、合法化。余克禮稱,馬英九執政八年不僅公開放棄了國民黨所堅持的國家統一的主張,還使台灣社會本來對兩岸政治談判丶簽訂和平協議、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等有高度共識的政治議題,變成了今天台灣的又一大政治「禁忌」,無人敢碰。從這個角度看,馬英九執政八年,兩岸的政治關係不僅沒有向前邁進,反而還倒退。
事實上過去八年,兩岸互動穩定與頻繁,兩岸海基會與海協會持續進行常態性協商與多次高層對話,簽署二十三項協議,包括兩岸通航、陸客來台、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兩會一般對話與協商由副部長級官員主導,陸委會主委與國台辦主任多次見面,還建立雙方熱線。台灣採取多項開放兩岸經貿與社會交流措施,包括開放陸資與陸生來台。台灣的邦交國數量基本穩定,特別是全球給予我國人民免簽證或落地簽證的國家或地區,從過去十多年來零成長的54個,激增到目前的164個,足足增加110個國家和地區。台灣也與新加坡及紐西蘭簽訂經濟合作協議,並以特定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與以特別賓客身分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大會。馬英九總統與習近平主席更是在去年11月於新加坡舉行歷史第一次的兩岸高峰會。

只不過,過去四年,大部份選民沒有深切感受到兩岸和平紅利,卻引發兩岸經濟交流利益與成本分配不均、兩岸政商權貴特權疑慮、台灣經濟安全與主權受損疑慮,以及黑箱決策與國會監督不足的批評。這是導致國民黨在大選時的兩岸政策牌失靈的關鍵因素。而且,蔡政府上台之後堅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後退。如果依照馬政府原先的構想,兩岸談判循序漸進,先簡單後困難,先經後政,逐步進入深水區;而且兩岸數十年的敵對心理狀態,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調適,等到全體國人心理逐漸調整過來,政治談判氣氛形成,則兩岸政治談判,簽訂和平協議,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等,自當水到渠成,初非馬政府政策之不當,而是執行面缺乏配套之失誤。

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多情的村莊

多情的村莊
王小慶
滿眼翠綠,群山流碧,溪水淙淙,花香鳥語。
這個週末,與三五好友一起,穿行在永定湖坑鎮南江村村口女兒林,沐浴著大自然的芬芳,整個人登時變得清朗起來。
三百年前,這裡曾經是一片荒蕪,村裡的鄉親,須沿著999級臺階的古道,翻過高高的山嶺,才來到耕作地。他們用別樣的艱辛,換得倉稟充實。多情是女兒,一位姑娘眼瞧著父母挑著沉重的稻穀,頭頂著火辣辣的太陽,艱難地行走在熱得燙腳的石階上,不由地陣陣心疼。這位姑娘突然靈機一動,提議村裡女子出嫁時,都種植上一顆樹,一來作為出嫁後對娘家的念想,二來等小樹長成大樹,村裡鄉親便可以在此歇腳乘涼了。她的提議得到鄉親們的熱切回應。自此,村裡姑娘出嫁前,都來這裡種上一顆樹。世世代代傳承下來,這裡早已是蔚然成林了。
我步入女兒林的時候,恰好一陣雨剛過,天地猶如刷洗過一般澄碧。偌大的女兒林,遠遠近近飄忽著白霧,仿佛披上了一層潔白的婚紗。我似乎聽到姑娘植樹時帶著羞澀,帶著喜悅,帶著感恩的笑聲,又似乎看到她們跳著輕柔的舞蹈,徐徐地向遠方舞去。
女兒林,女兒情,留下了出嫁女兒的感恩與孝順,帶走她們充溢內心的溫柔。
這裡的山是多情的,佇立在南江村頭,我仰頭四望,發現東西兩側山脈連綿、山巒重疊,如同一雙微合的愛撫的手掌,捧起了大大小小23座明清時建築的土樓,捧起了南江溪潺潺而過的一灣溪水,連同蕩漾在水中的土樓身影,大地母親慈愛地雙手呵護著這一群簡單著、勤勞著、快樂著的芸芸眾生。在燦爛光輝的映照下,密密的樹林泛著青翠的光澤,環村的溪流流動著醉人的綠意,水稻梯田層層疊疊彌漫著稻穀的金黃,古色古香的土樓被塗上一層祥和的色澤,把600年古村落裝點得溢彩流芳。
漫步在風光旖旎的南江村,我感受到這個山村無所不在的多情。
這座坐南朝北的天一樓,地處兩條溪流交匯之處,站在樓前舉目張望,緩緩流淌的溪水倒映著藍天白雲,讓人覺得人間仙境的美妙。此樓原叫源聚樓,因樓前後兩溪合二為一而得名。民國三十年土樓遭一場大火焚毀後,江氏二十六世祖依原址重建,更名為天一樓,取天一生水之意,望以水克火,不再發生火災。天一樓每層24個房間,全樓被樓梯和門廳分成四個部分,寓意一年有四季、二十四節氣,教導後人依節氣而行事,更要珍惜時光,時時都要努力。讓人品味的三層72個房間的設計,這些房間大小、坐向都是不同的橢圓形設計,寓意人人與眾不同,個個天下無雙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勸導兒孫刻苦努力,養成好品德、好習慣、好毅力,天天如一,爭取第一,這就是天一樓名的另一重含義,是對子孫後代的深情告誡。
再有就是始建於1843年的東成樓了,這座樓坐落于南江村橋子頭,坐東朝西,是一座八角樓。這八角可是有緣由的,原本樓主要將東成樓設計成四方形土樓,但方樓一角正好對準本村黃婆太的墓地,當時的人迷信,認為這個角似一支利箭對準虎頭,唯恐對子孫不利。由此產生了矛盾,雙方爭執不下,一度劍拔弩張。兩方鬧得不可開交之時,翰林巫宜福出面調解,分頭徵求雙方意見,認為鄉里鄉親的,沒必要為這類小事傷了和氣,樓主也爽快,答應削去對準墓地的樓角,為協調美觀起見,又削去其他三個樓角,成了八角樓。是寬容和謙讓,是鄰里之間的相互理解,成就了這座永定土樓中獨一無二的八角樓。
為感受這片土地的多情,我又登上地處村西頭山坡上的觀景台,在這裡俯瞰南江村時,這份濃濃的真情會來的格外強烈。大抵是充滿真情的女兒林那種氣場的效應吧,讓人更加感受到這片土地的多情。
縱目遠眺,層層疊疊的梯田,一直延伸到高高的大山腰際,湧動的是一望無際金黃的芬芳,內心感謝著天地賜萬物,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辛勞的人們時常陶醉在豐收的喜悅中;平地拔地而起的方的、圓的土樓,沿著蜿蜒回轉的南江溪一字排開,倒映在水中,倒映出儀態方方、千姿百態;女兒林樹蔭掩映下的是碧波蕩漾的南江溪,溪水清冽,可見倒影,一群白鴨緩緩遊過,小橋、流水、垂柳相映成趣,渾然構成了一幅風景別致的美麗畫圖。

欣賞這一幅畫圖,我默默讚歎:好一個多情的村莊!

2016年12月2日 星期五

蓮花棧道品芳澤


蓮花棧道品芳澤

王小慶

聽得龍岩城區的蓮花山棧道已經開放,是日週末,攜了小兒,在這春光爛漫季節,踏著一地細碎的暖陽,前往蓮花山拜訪棧道。
漸近棧道,遠遠便發現一座別致的小亭,曰半山亭,題有聯:放眼半山景致,流連一路春光。靜立於亭下,回首來時的路,是一片連綿的綠意,沿著曲曲折折的石砌小徑延伸至山下。回眸往日的歡喜與憂愁,往事竟然在此刻交集,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但縱然再是留戀,人生沒有回頭路,依然是得邁開大步往前走的。

週末的蓮花山,人來人往,可依然是靜謐的,棧道兩旁深深的蔥蘢翠綠,把倏忽過往的遊人緊緊地擁抱在綠的懷抱裡,愜意與自在蕩漾在每個人心間。山谷的樹叢裡,不時傳出一陣陣鳥鳴聲,啁啾感慨著春意熏人,更增添了寧靜棧道的靜謐與雅致。徐徐然踱步於這圍在半山的腰帶上,吮吸著一路大自然慷慨賜給的芬芳,我幾乎陶醉於這片格外的幽靜之中,一任自己敞開心肺呼吸著這片清新,連渾身的毛孔也舒適得張開了,大口大口地喘息著,分外舒坦。

走過十二生肖步道,便來到蓮花山的中心地帶了。前方有亭翼然,近了,便赫然躍出蓮心亭三個字,提醒著我們已經到了蓮花山之心。站在這中心地帶,如同感觸著蓮花山巨人之訇訇流動的脈搏,不由對這座山心懷感激,這名見不經傳的山不高,也無險峻可言,但它總是給我們帶來歡樂。蓮心亭懸一匾三樂,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寄寓世人美好的祝願,唯願世人皆得樂。亭中有聯曰:於書無所不讀,凡物皆有可觀,勸導世人多讀書,讀好書,開券有益,使人們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實;勸世人多察物,物皆可觀,留心之處皆學問啊。品味之時,不由得為之頷首。此亭入口有一小亭曰碧流,翠色流溢之謂也,區區兩字道出眼前的風情萬千,眼前的綠濤真如滔滔江河般流淌而來,讓你的胸懷頓時揣滿了綠意,把幽幽心事也融化了。

一路行,一路看,一路樓臺亭榭,特別是懸掛其間的匾額題幅,時不時帶給我意外的驚喜。有圓通亭,依土樓形狀建築,具有濃厚的客家特色。古語有雲:性忌偏執,行貴圓通,告誡世人要通達人情,勿固執己見。上方懸一額俊采星馳,意味閩西一域,人才薈萃。亭聯則鐫明代著名清官海瑞手書:幹國家事,讀聖賢書。教化意義深厚。有芳菲亭,俯瞰四野,芳菲照眼,周邊茂林修竹,真可謂一亭俯花雨,萬竹引清風。登高眺遠,岩城盡收眼底,謂之致遠亭,匾雲:遙襟甫暢,語出《滕王閣序》,聯曰:雲起千峰色,月來萬籟聲,登高望遠,讓人歡暢淋漓,心胸為之開闊。暖翠亭,旭日初臨,晴嵐暖翠,有聯曰:竹雨松風琴韻,茶煙梧月書聲,其味其韻,讓人陶醉其間。仰止閣,聳立於棧道西端,刻一聯: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勸世人一心向善,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同時作一聯雲:仰不愧天唯立命,止于至善本修身。該聯嵌入仰止二字,意為仰不愧天,俯不怍人方可安身立命,而要達到最理想的境界,最根本的是在於修身,即提高個人素養和操行。邊上小亭刻一小匾芳樹,讚美迷人勝景。東向不遠處是霞飛亭,可觀晚霞,謂之曰:蓮動霞飛,聯曰: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語出陶淵明《歸去來辭》,白雲出岫,倦鳥知還,呼喚遊子回到家鄉,報效家鄉,意境可謂深遠。
賞之品之,我不由嘖嘖讚歎。蓮花山棧道文化創意獨出心裁,既讚美了蓮山勝景,也讓遊人駐足觀賞中感悟人生哲理。聯匾構思奇巧,命名既結合閩西文化及地域特色,又不失蓮花山本色,書法正、草、隸、篆諸體皆備,岩城文藝界人士和建設者們的獨具匠心,為蓮花山公園增色不少。令遊人久久駐足其間,不忍離去,亦行亦品,感悟處微啟嘴角會心一笑,意會處不由得拍手讚歎。

棧道兩邊多數是保存完好的原生態樹林,樹種繁多,儀態萬方。那粗壯的闊葉樹,樹幹勁直,虯枝飛舞,恣意伸展,冠頂纏繞著褐色的古藤,古藤又繞著一圈圈的綠葉,不知是樹上長的,還是藤蔓處萌生的,屹立於棧道旁,宛如和顏悅色的老人,用智者之眼神俯瞰遠遠近近,睿智的目光靜靜地打量匆忙過往的人生;那在春風裡瑟瑟抖動的細葉樹,修長筆立,神態飄逸,一簇簇柔嫩的枝條隨風蕩漾,綠葉如蓋,微風拂動,一如年輕人永不知疲倦的身形。行走其間,不僅有滄桑幾經的追思,漸生緬古思昔之情,而且不由得被生命之激情所感染。
千年百年,風霜雨雪,電閃雷鳴,野火焚燒,我兀自傲立。行走蓮花山棧道,總有一股生命的豪情伴隨左右。造型奇特還有蓮心亭前的松樹,或倚或靠,若有所思,或是巍然聳立,拔地而起,直沖霄漢,有如黃山迎客松的,仿佛朝你伸出熱情之手。最吸引我的一棵松樹,高若數十米,身上纏滿了青藤,枝條幾乎完全被青藤覆蓋其中。要爭取陽光和朝露,樹和青藤只有努力地向高處生長,於是乎現出藤纏樹,樹纏藤,膠著相依的特別景致。亭臺樓閣,紅牆綠瓦,在萬叢綠木的蔭護下,更是顯得特別的幽靜、典雅。

靜立於仍散發著新漆味道的金色棧道,俯瞰山腳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嶄新岩城,心情猶如萬里晴空般開朗。回首蜿蜒回轉的棧道,它猶如一條金色的長龍隨意地伸展著,默默匍匐於綠樹翠竹之中,承載著許多的喜悅與快樂……

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世界江氏聯誼會(籌)工作小組名單

《世界江氏聯誼會(籌)工作小組名單》(隨機排序)
來源:世界江氏聯誼會籌備組 | 2016/9/8 | 閱讀: 

顧問組:江訓鐸(組長)、江兆文、江奇(敦忠)、江華、江湧、江堯國、江祖賢、江堯洛、江堯吉、江堯路、江漢謀、江林宣、江彬、江傳鑫
秘書組:江藝平(組長)、江世波、江家平、江國建、江汪晟
宣傳組:江大順(組長)、江敦貴、江福華 、江國兵、江松易、江深泉、江偉(貴州貴陽)
財務組:江崇坤(組長)、江正官、江道合 、江啟新
外聯組:江洺輝(組長,馬來西亞)、江珍華、江如烈、江國建、江衍仁(臺灣)、江松富(臺灣)、江燦、江楓、江奕燦、江永雄、江佳泓、江冠霖、江耀文、江僑興(菲律賓)、江妍、江啟仲、江保羅、江玥輝、江珍(女)、江壽清、江中華、江文彬、江建明、江周
內聯組:江華(組長)、江秀義、江松易、江堯宏、江來、江祖星、江崇禮、江汪晟、江浩良、江厚桕、江志民、江堯成、江堯剛、江政林、江堯建、江堯立、江舜倫、江永前、江大德、江炳球、江尚峰、江海龍、江志文、江愛民、江平、江小珍(女)、江後濤、江新頁(女)、江澤民、江青學、江黎明、江兵、江述國、江興林、江林華、江國兵、江心想、江德林、江苗、江敦雨、江大國、江大生、江朝中、江洪奎、江良發、江招娣(福建永定,女)
商聯組:江友良(組長)、江敦錄、江鎖、江楓、江湖、江堯剛、江洪堯、江磊、江國建、江波、江繽堯、江崇渙、江後濤、江來、江峰、江希倫、江中華、江金筆、江澤聰、江小珍()、江韶、江中青、江軍
譜牒組:江希人(組長)、江祖溪、江大生、江象玄、江芳宣、江懷德、江浩、江慶良、江敏、江世霖、江中啟、江忠啟、江洪堯、江舜之、江志平(江蘇鹽城)
網路組:江藝平(組長)、江浩德、江松易、江峰、江新堯
論壇組:江毅(組長)、江彥震、江堯禹、江耀奎、江建兵、江澎湃、江承鵬、江新堯、江浩、江志清
法律組:江崇濤(組長)、江孔順、
藝術組:江淑玉(組長,女)、江存孝、江世霖、江大生、江錫竹、江舜倫、江毅、江書學、江治安、江東流、江祥榮、江厚如、江武、江崇禮、江堯禹、
禮儀組:江大生(組長)、江易海、江世霖、江逢志、江承波、江孝為、江龍、江曉冰、江思軍、江平新
後勤組:江正好(組長)江永順、江勝峰、江道武
備註:各位宗親可根據適合組別,繼續自薦、推薦加入,也可自報調整或退出。
                                             二〇一六年九月八日


世界江氏聯誼會

副標題:世界江氏聯誼 ——
文章來源:世界江氏聯誼會  

責任編輯:fangfang  
上傳時間:2016/9/27 16:55:36

《世界江氏聯誼會(籌)執行組名單》(隨機排序)
來源:世界江氏聯誼會籌備組 | 2016/9/8 | 閱讀: 

美國:江燦、江奕燦
英國:江冠霖(諾丁漢)、kong foh siew
日本:江瑩
菲律賓:江僑興
馬來西亞:江洺輝、shkong、江啟仲、kong.k.h
澳大利亞:summer(墨爾本)
臺灣:江佳泓(台中)、江永雄、江妍(臺北,女)、江保羅(臺北)、江衍仁(桃園)、江松富(桃園)、江彥震
香港:江楓、江耀文、江兆文
廣東:江大順、江國建(深圳)、江志清(深圳)、江啟新、江中華(東莞)、江炳球、江坤城、江振鵬、江武(梅州)、江道敏、江福華、江松易、江漢謀、江東海、江如烈、江珍華、江尚輝、江浩良(廣州)、江兆文
福建:江國健(福州)、江祖星(泉州)、江浩德、江其土(福州)、江裕華、江懷德、江宗雄(雲霄)
江西:江壽清、江祖賢、江訓鐸(都昌)、江政林、江家平(南昌)
湖南:江芳宣、江黎明(岳陽)、江昕明(長沙)
上海:江磊、江新頁(女)
江蘇:江洪堯(連雲港)、江舜文(連雲港)、江繽堯(連雲港)、江澤民(常州)
北京:江來、江楓(女)、江功堯
湖北:江友良、江傳鑫、江孝為、江海龍、江志文、江天然、江華(黃石)、江小珍(女)、江珍(武漢,女)
吉林:江敦錄(大連)、江崇坤(長春)、江志軍(長春)、江崇濱、江敦瑩
安徽:江汪晟(安慶)、江世霖(六安)、江厚如(六安)、江國兵(安慶)
河南:江希人(正陽)、江正好(正陽)、江正官(正陽)、江道武(正陽)、河北:江浩(棗強)、江書學
江永順(正陽)、江錫竹(鄭州)、江孔順(鄭州)、江青學(商城)
寧夏:江大德(銀川)
陝西:江濤(西安)、江興林(安康)
遼寧:江波
貴州:江承鵬
浙江:江建兵、江後濤(嘉興)、江裕德
黑龍江:江崇來
內蒙古:江利明
廣西:江日陽
四川:江愚、江兵(樂山)
重慶:江述國
山東:江志堅(青島)、江敦貴(青島)、江淑玉(青島,女)、江世波(青島)、江崇禮(青島)、江崇岩(青島)、江鎖(青島)、江峰(青島,女)、江韶(青島)、江守信(青島)、(青島)、(青島)、(青島)、(青島)、(青島)、(青島)
推薦名譽會長:江澤民(中國)、江澤慧(中國)、江丙坤(臺灣)、江洋(美國)
組長:江世清(青島)
秘書長:江毅(河南)
副秘書長:江藝平(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