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談判應循序漸進,急躁不得
劉盛良/新北市 總統府第十二、十三任國策顧問聯誼會長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前所長余克禮在接受香港中評社專訪時分析指出,馬英九執政八年內,一方面出於美國的壓力、唯美國馬首是瞻,另一方面出於自身權力的考慮,不僅拒絕與大陸洽簽文化教育協議,迴避兩岸政治談判、簽訂和平協議、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而且還附合民進黨等台獨分裂勢力一直所鼓吹的台獨色彩甚濃的所謂「台灣主體性」、台灣主體意識等主張,在客觀上將其合理化、合法化。余克禮稱,馬英九執政八年不僅公開放棄了國民黨所堅持的國家統一的主張,還使台灣社會本來對兩岸政治談判丶簽訂和平協議、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等有高度共識的政治議題,變成了今天台灣的又一大政治「禁忌」,無人敢碰。從這個角度看,馬英九執政八年,兩岸的政治關係不僅沒有向前邁進,反而還倒退。
事實上過去八年,兩岸互動穩定與頻繁,兩岸海基會與海協會持續進行常態性協商與多次高層對話,簽署二十三項協議,包括兩岸通航、陸客來台、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兩會一般對話與協商由副部長級官員主導,陸委會主委與國台辦主任多次見面,還建立雙方熱線。台灣採取多項開放兩岸經貿與社會交流措施,包括開放陸資與陸生來台。台灣的邦交國數量基本穩定,特別是全球給予我國人民免簽證或落地簽證的國家或地區,從過去十多年來零成長的54個,激增到目前的164個,足足增加110個國家和地區。台灣也與新加坡及紐西蘭簽訂經濟合作協議,並以特定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與以特別賓客身分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大會。馬英九總統與習近平主席更是在去年11月於新加坡舉行歷史第一次的兩岸高峰會。
只不過,過去四年,大部份選民沒有深切感受到兩岸和平紅利,卻引發兩岸經濟交流利益與成本分配不均、兩岸政商權貴特權疑慮、台灣經濟安全與主權受損疑慮,以及黑箱決策與國會監督不足的批評。這是導致國民黨在大選時的兩岸政策牌失靈的關鍵因素。而且,蔡政府上台之後堅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後退。如果依照馬政府原先的構想,兩岸談判循序漸進,先簡單後困難,先經後政,逐步進入深水區;而且兩岸數十年的敵對心理狀態,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調適,等到全體國人心理逐漸調整過來,政治談判氣氛形成,則兩岸政治談判,簽訂和平協議,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等,自當水到渠成,初非馬政府政策之不當,而是執行面缺乏配套之失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