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多情的村莊

多情的村莊
王小慶
滿眼翠綠,群山流碧,溪水淙淙,花香鳥語。
這個週末,與三五好友一起,穿行在永定湖坑鎮南江村村口女兒林,沐浴著大自然的芬芳,整個人登時變得清朗起來。
三百年前,這裡曾經是一片荒蕪,村裡的鄉親,須沿著999級臺階的古道,翻過高高的山嶺,才來到耕作地。他們用別樣的艱辛,換得倉稟充實。多情是女兒,一位姑娘眼瞧著父母挑著沉重的稻穀,頭頂著火辣辣的太陽,艱難地行走在熱得燙腳的石階上,不由地陣陣心疼。這位姑娘突然靈機一動,提議村裡女子出嫁時,都種植上一顆樹,一來作為出嫁後對娘家的念想,二來等小樹長成大樹,村裡鄉親便可以在此歇腳乘涼了。她的提議得到鄉親們的熱切回應。自此,村裡姑娘出嫁前,都來這裡種上一顆樹。世世代代傳承下來,這裡早已是蔚然成林了。
我步入女兒林的時候,恰好一陣雨剛過,天地猶如刷洗過一般澄碧。偌大的女兒林,遠遠近近飄忽著白霧,仿佛披上了一層潔白的婚紗。我似乎聽到姑娘植樹時帶著羞澀,帶著喜悅,帶著感恩的笑聲,又似乎看到她們跳著輕柔的舞蹈,徐徐地向遠方舞去。
女兒林,女兒情,留下了出嫁女兒的感恩與孝順,帶走她們充溢內心的溫柔。
這裡的山是多情的,佇立在南江村頭,我仰頭四望,發現東西兩側山脈連綿、山巒重疊,如同一雙微合的愛撫的手掌,捧起了大大小小23座明清時建築的土樓,捧起了南江溪潺潺而過的一灣溪水,連同蕩漾在水中的土樓身影,大地母親慈愛地雙手呵護著這一群簡單著、勤勞著、快樂著的芸芸眾生。在燦爛光輝的映照下,密密的樹林泛著青翠的光澤,環村的溪流流動著醉人的綠意,水稻梯田層層疊疊彌漫著稻穀的金黃,古色古香的土樓被塗上一層祥和的色澤,把600年古村落裝點得溢彩流芳。
漫步在風光旖旎的南江村,我感受到這個山村無所不在的多情。
這座坐南朝北的天一樓,地處兩條溪流交匯之處,站在樓前舉目張望,緩緩流淌的溪水倒映著藍天白雲,讓人覺得人間仙境的美妙。此樓原叫源聚樓,因樓前後兩溪合二為一而得名。民國三十年土樓遭一場大火焚毀後,江氏二十六世祖依原址重建,更名為天一樓,取天一生水之意,望以水克火,不再發生火災。天一樓每層24個房間,全樓被樓梯和門廳分成四個部分,寓意一年有四季、二十四節氣,教導後人依節氣而行事,更要珍惜時光,時時都要努力。讓人品味的三層72個房間的設計,這些房間大小、坐向都是不同的橢圓形設計,寓意人人與眾不同,個個天下無雙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勸導兒孫刻苦努力,養成好品德、好習慣、好毅力,天天如一,爭取第一,這就是天一樓名的另一重含義,是對子孫後代的深情告誡。
再有就是始建於1843年的東成樓了,這座樓坐落于南江村橋子頭,坐東朝西,是一座八角樓。這八角可是有緣由的,原本樓主要將東成樓設計成四方形土樓,但方樓一角正好對準本村黃婆太的墓地,當時的人迷信,認為這個角似一支利箭對準虎頭,唯恐對子孫不利。由此產生了矛盾,雙方爭執不下,一度劍拔弩張。兩方鬧得不可開交之時,翰林巫宜福出面調解,分頭徵求雙方意見,認為鄉里鄉親的,沒必要為這類小事傷了和氣,樓主也爽快,答應削去對準墓地的樓角,為協調美觀起見,又削去其他三個樓角,成了八角樓。是寬容和謙讓,是鄰里之間的相互理解,成就了這座永定土樓中獨一無二的八角樓。
為感受這片土地的多情,我又登上地處村西頭山坡上的觀景台,在這裡俯瞰南江村時,這份濃濃的真情會來的格外強烈。大抵是充滿真情的女兒林那種氣場的效應吧,讓人更加感受到這片土地的多情。
縱目遠眺,層層疊疊的梯田,一直延伸到高高的大山腰際,湧動的是一望無際金黃的芬芳,內心感謝著天地賜萬物,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辛勞的人們時常陶醉在豐收的喜悅中;平地拔地而起的方的、圓的土樓,沿著蜿蜒回轉的南江溪一字排開,倒映在水中,倒映出儀態方方、千姿百態;女兒林樹蔭掩映下的是碧波蕩漾的南江溪,溪水清冽,可見倒影,一群白鴨緩緩遊過,小橋、流水、垂柳相映成趣,渾然構成了一幅風景別致的美麗畫圖。

欣賞這一幅畫圖,我默默讚歎:好一個多情的村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