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太平天國奇男子石達開


太平天國奇男子石達開

江彥震

石達開,小名亞達,綽號石敢當廣西貴縣(今貴港),祖籍廣東興寧的客家人,被史學家稱為近代中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武學名家。石達開文武雙全,用兵出色,深得民心,是太平天國的頂級人物。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沒,死後仍令對手心有餘悸,在他身後數十年中都不斷有人打著他的旗號從事反清活動和革命運動,辛亥革命黨人曾通過詩歌,小說,繪畫等各種媒介宣傳他的事迹以「激勵民氣,號召志士,鼓吹革命」。有關他的民間傳說遍布他生前轉戰過的大半個中國,表現出他當年深得各地民眾愛戴。一般民眾心目中則認為他是一個有教養,敢做敢為的人。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1831出生於廣西貴縣北山裡那邦村,家道小康,因幼年喪父,沒有兄弟,八、九歲起獨撐門戶,務農經商之餘,習武修文不輟。石達開長得高大俊秀,十三歲已「凜然如成人,自雄其才,慷慨有經略四方志」,因急公好義,常為人排難解紛,年未弱冠即被尊稱為「石相公」。

十六歲時,洪秀全馮雲山慕名拜訪,邀他共圖反清大計,石達開遂加入拜上帝會,三年後毀家紓難,率四千餘人參加金田起義,封為左軍主將。185112月,太平天國在永安建制,二十歲的石達開晉封「翼王五千歲」,意為「羽翼天朝」。從18511月到18533月,石達開隨太平軍轉戰數省,戰功卓著,尤其是1852年西王蕭朝貴在湖南長沙陣亡後,太平軍在長沙城下陷入清軍反包圍,形勢萬分危急,石達開率部西渡湘江,開闢河西基地,緩解了太平軍的缺糧之危,又多次擊敗進犯之敵,取得「水陸洲大捷」,重挫清軍士氣,其後,為全軍先導,經河西安全撤軍,跳出反包圍圈,奪岳陽,占武漢,自武昌東下金陵,二十八天挺進一千八百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時人號之「石敢當」。

18533月,太平天國定首都金陵,改號天京,石達開留京輔佐東王楊秀清處理政務。定都之後,諸王廣選美女,為修王府而毀民宅,據國庫財富為己有,唯石達開潔身自好,從不參與。1853秋,石達開奉命出鎮安慶,首度節制西征,他打破太平天國以往重視攻佔城池、輕視根據地建設的傳統,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逐步擴大根據地範圍,親自指揮攻克清安徽臨時省會廬州(今合肥),迫使新任安徽巡撫、名將江忠源自盡。

過去,太平天國沒有基層政府,地方行政一片空白,石達開到安徽後,組織各地人民登記戶口,選舉基層官吏,又開科舉試,招攬人材,建立起省、郡、縣三級地方行政體系,使太平天國真正具備了國家的規模;與此同時,整肅軍紀,恢復治安,賑濟貧困,慰問疾苦,使士農工商各安其業,並制定稅法,徵收稅賦,為太平天國的政治、軍事活動提供所需物資。1854年初,石達開在安徽民眾的讚頌聲中離開安徽,回京述職,太平天國領導層對他的實踐給予充分肯定,從此放棄絕對平均主義的空想,推行符合實情的經濟政策。

1854夏秋,太平軍在西征戰場遭遇湘軍反撲,節節敗退,失地千里。石達開看出兩軍最大差距在於水師,便命人仿照湘軍的船式造艦,加緊操練水師。在湘軍兵逼九江的危急時刻,石達開再度出任西征軍主帥,親赴前敵指揮,於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兩次大敗湘軍,湘軍水師潰不成軍,統帥曾國藩投水自盡,被部下救起,西線軍事步入全盛。同年秋天,石達開又揮師江西,四個月連下七府四十七縣,由於軍紀嚴明,施政務實,愛護百姓,求才若渴,江西民眾爭相擁戴,許多原本對太平天國不友好的知識分子也轉而支持太平軍,隊伍很快從一萬多人擴充到十萬餘眾。

18563月,石達開在江西樟樹大敗湘軍,至此,湘軍統帥曾國藩所在的南昌城已經陷入太平軍的四面合圍,對外聯絡全被切斷,然石達開適於此時被調回天京參加解圍戰,雖大破江南大營,解除清軍對天京三年的包圍,卻令曾國藩免遭滅頂。

18569月,「天京事變」爆發,東王楊秀清被殺,上萬東王部屬慘遭株連,石達開在前線聽到天京可能發生內訌的消息後趕回阻止,但為時已晚。北王韋昌輝把石達開反對濫殺無辜的主張看成對東王的偏袒,意圖予以加害,石達開逃出天京,京中家人與部屬全部遇難。

石達開在安徽舉兵靖難,上書天王,請殺北王以平民憤,天王見全體軍民都支持石達開,遂下詔誅韋。11月,石達開奉詔回京,被軍民尊為「義王」,合朝同舉「提理政務」。他不計私怨,追究屠殺責任時只懲首惡,不咎部屬,北王親族也得到保護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來。在石達開的部署下,太平軍穩守要隘,伺機反攻,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石鎮吉等後起之秀開始走上一線,獨當一面,內訌造成的被動局面逐漸得到扭轉。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合朝推薦石達開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卻忌憚石達開的聲望才能,雖迫於民意命他提理朝政,卻不肯授予他「軍師」的地位,衹封他為「聖神電通軍主將義王」,局勢稍見好轉後,又對他產生謀害之意。為免再次爆發內訌,石達開被迫逃出天京,前往安慶

18579月,洪秀全迫於形勢的惡化遣使請石達開回金陵,石達開上奏表示不會回京,但會調陳玉成、李秀成、韋俊等將領回援,並以「通軍主將」身份繼續為太平天國作戰,洪秀全詔准了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認石達開此後的作戰是太平天國的遠征活動。

此後,石達開前往江西救援被困的臨江吉安,擁戴他的安徽太平軍將領大都留守安徽。因沒有水師,無法渡過贛江,救援行動失敗,石達開又於次年進軍浙江,並聯合楊輔清進軍福建,欲開闢浙閩根據地,與天京根據地連成一體。

浙江是江浙皖清軍的主要餉源,為阻止石達開攻浙,清廷急調各路兵馬增援,最終不得不命丁憂在籍的曾國藩重任湘軍統帥,領兵入浙。太平軍在浙江取得許多勝利,但江西建昌、撫州失守後,入浙部隊失去了後方,協同作戰的楊輔清又在被天王封為「木天義」後從福建撤軍,為免四面受敵,石達開決定放棄攻浙,撤往福建,後又轉戰到江西。石達開建立浙閩根據地的努力以失敗告終,但牽制了大量清軍,為太平軍取得浦口大捷、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等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是年冬,石達開經與部將會商,決定進攻湖南,取上游之勢,再下趨湖北,配合安徽太平軍作戰,並伺機分兵入川。1859年春,石達開自江西起兵入湘,發動「寶慶會戰」。彼時湘軍正計劃分兵三路進攻安慶,聞石達開長驅直入湖南腹地,軍心全線動搖,只得將因勢利導,全力援湘。面對湘軍的重兵馳援,石達開孤軍作戰,未能攻克寶慶,被迫退入廣西休整。

石達開有意攻取四川作為根據地,可是許多部下希望返回天京,或者自立為主,以正名分。石達開拒絕自封,一些部隊開始離開他。1860,部將彭大順朱衣點等多位將領決定率領所部向天京出發。這些部隊脫離石達開後,有些成功通過清軍控制區返回天京一帶會合太平軍本部,有些則在半途被清軍打散,並有多名將領死於內訌。彭大順在途中戰死,吉慶元、朱衣點與部隊約5萬人在1861到達江西會合本部。

18619月,石達開自桂南北上,於1862年初經湖北入川,自此,為北渡長江,奪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據地,石達開轉戰川黔滇三省,先後四進四川,並於18634月兵不血刃渡過金沙江,突破長江防線。5月,太平軍到達大渡河,對岸尚無清軍,石達開下令多備船筏,次日渡河,但當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漲,無法行船。三日後,清軍陸續趕到布防,太平軍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漲水所阻,多次搶渡不成,糧草用盡,陷入絕境。

為求生擒石達開,四川總督駱秉章遣使勸降,石達開決心捨命以全三軍,經雙方談判,由太平軍自行遣散四千人,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餘兩千人保留武器隨行,在石達開被押往成都後,清軍背信棄義,兩千官兵全部戰死。

1863627日,石達開與部將曾仕和黃再忠韋普成著天國衣冠,在成都公堂受審,舉止沉著,陳詞慷慨,「寓堅強於和婉之中」。在黃彭年致唐友耕函中指石「梟傑堅強之氣,溢於顏面,詞色不亢不卑,不作搖尾乞憐之語」,令主審官崇實理屈詞窮,無言以對,而後從容就義,臨刑之際,神色怡然,身受凌遲酷刑,至死默然無聲,觀者無不動容,嘆為「奇男子」。

石達開被認為是太平天國將領中最富有謀略的人。曾國藩說「查賊渠以石為最悍,其誑煽莠民,張大聲勢,亦以石為最譎」,左宗棠說「石逆狡悍著聞,素得羣賊之心,其才智出諸賊之上,而觀其所為,頗以結人心,求人才為急,不甚附會邪教俚說,是賊之宗主,而我所畏忌也」。不只如此,他還贏得了眾多與他敵對立場的人的敬重,如文人周洵在《蜀海叢談》中稱其為「奇男子」,清朝一位貢生在湘軍軍宴上公開說他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在大渡河畔與他為敵的許亮儒對他的英雄氣概與仁義之風欽佩不已。直到他死去近40年後,由清朝文人所撰的著作《江表忠略》之中還有這樣的記敘:「至今江淮間猶稱……石達開威儀器量為不可及。」

當代學術界對石達開的總體評價是:「他在太平天國前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是一位農民起義的傑出領袖,太平天國第一流的軍事家與政治家」「在太平天國後期孤軍奮鬥,最後雖然失敗,仍然起了牽制清軍,配合長江下游的太平軍作戰的作用。他自己的奮鬥精神也很能激勵後人。」有關石達開的各種評價中,和他同時代立場中立的美國傳教士麥高文有一段話頗具代表性——「這位青年領袖,作為目前太平軍的中堅人物,各種報導都把他描述成為英雄俠義、勇敢無畏、正直耿介、無可非議,可以說是太平軍中的培雅得(法國著名將領和民族英雄)[201007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