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2012新北客家社團交流活動


2012新北客家社團交流活動

江彥震

新北市永和區客家人協會在市政府客家事務局的指導下,於5242526日舉辦「101年度客家社團參訪交流活動」,這是新北市客家社團第八次舉辦此項活動。由於主辦人郭文達理事長經過相當長時間縝密規劃籌備,以及每位作業人員負責盡職的努力之下,使得這次活動辦得頗為圓滿成功,參加的鄉親多表滿意且獲益匪淺,值得其他縣市參考。據了解這次活動也是歷次規模最盛大的一次,參加人數多達180人,有從事客家事務之工作者、客家社團領袖及幹部、客家事務局諮詢委員、顧問等共搭乘五部遊覽車,於24日一大早即浩浩蕩蕩的從新北市政府出發,開往高屏六堆地區。

首站抵達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沿途先後參訪了竹田驛站、西勢客家文物館、忠義祠、美濃原鄉緣紙傘文化村、美濃客家文物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樹鄉舊鐵橋濕地公園、西子灣、以及客庄12大節慶之高雄市夜合季客家嘉年華等,感受到南台灣鄉親的熱情與文化成就。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的外觀雄偉,典藏客家文化精神。園區內展現高屏兩縣市12鄉鎮客庄生活風貌,詳實呈現客家精神與各地特色,並積極推廣客家藝文活動,落實文化體驗,為六堆聚落文化產業的國家級區域文化設施。

據屏東當地的文獻記載「阿猴林大樹蔽天」,「行數日不見日色」,可見本區當年原始森林之茂盛廣闊。因此園區內造型意象即以傘架客家聚落景觀為大地打傘遮蔭,重建雨林樹冠層的遮蔭作用,避免過度曝曬,讓各式熱帶植物生長,適合人類生活。

輕處大地的建築行為,盡量保持建築的彈性調整空間,建材構成可拆卸,重複組裝與更替。隨著空間營運的需要,可調整使用型態、配置與面積。以「客家笠麻」為意象,為阿猴城遮蔭,傘下規劃客庄產業與文化聚落作為營運主軸,為減少傘下活動區域耗能,傘下建築除結合節能設置太陽能光電板,亦規劃以可回收環保建材進行設置。

美濃客家文物館

高雄市的「美濃」舊稱「瀰濃」,居民百分之九十為客家人,是全台灣客家文化保存最完整的鄉鎮區,而「美濃客家文物館」更是美濃當地的地標,肩負著客家文化歷史的保存與傳承的重要使命,文物館本身採用菸樓造形,將客家人勤儉刻苦的傳統美德與精神表露無遺,其主要功能是表現美濃農村文物的特色,讓遊客們了解到勤儉持家、務農為生的客家先民,在這片樂土上艱辛開創的奮鬥歷程。

原鄉緣紙傘文化村

美濃原鄉紙傘係藝術手工紙傘,結構堅固輕巧,又具詩情畫意,是人們追求古意及浪漫情懷,滿足思古幽情的古董趣味。油紙傘在客家人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除了遮陽避雨之外,更是吉祥的象徵。紙與子諧音,所以男孩16歲成年禮時,父母即贈與一對紙傘,傘中有四人,傘形圓滿,象徵團圓多子多孫之意。女兒出閣時,父母也會贈一對紙傘。如果能親手製作一把油紙傘,客家人的榮譽與使命感油然而生。

高雄夜合季客家嘉年華

客家女性刻苦耐勞,勤儉持家,忙到夜晚才卸下重擔,露出女性特有的溫柔,奉獻給所愛,就像是客家後院的夜合花,白日閉合,入夜後美麗的花朵豁然綻放開來,芬芳四溢,且「夜合」不僅代表客家婦女的勞動之美,更能宣揚客家女性「四頭四尾」的特質。

2011年是高雄縣市合併的第一年,為見證「夜合花」成為高雄共同的客家圖騰,凝聚在地客家意識,在以勞動為主的高雄地區,夜合花的意義不只屬於客家人,更應獻給所有為高雄地區發展付出的婦女朋友。

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希望推廣「南夜合,北桐花」的客家意象,藉由「夜合」特質整合,促進民眾對客家文化的了解,進而推廣優質客家語言,帶動高雄產業發展。透過客家童玩的菁華,體驗客家生活藝術,期使客家文化向下扎根,所舉辦別具意義的「高雄市夜合季客家嘉年華」活動。

六堆的緣起

這次客家社團參訪交流活動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屏東縣六堆文化研究學會”總幹事曾彩金先生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演藝廳,講授“六堆人文與歷史”。曾彩金係著名的六堆客家人文史學專家,講述六堆人文與歷史生動又有趣,配合大量投影片的介紹,內容精彩易懂,讓來自北部的鄉親對六堆客家人的「忠義精神」肅然起敬。

根據曾講師的講述及相關文獻的記載,西元1721年,時值清康熙60年,原籍福建省漳州府,在羅漢門養鴨為業,人稱「鴨母王」的朱一貴因不滿清廷苛政,號召鄉里誓師抗清。當時在下淡水檳榔林(現今內埔鄉,同樣對時政不滿的杜君英廣東潮州閩南人,自幼生長於客家庄,也率眾前來應合,但兩人因權力爭奪,開始內鬨,朱一貴於是開始對杜君英及其部屬的家鄉──屏東客家庄展開報復,釀成分類械鬥

舉事初期在朱軍首領朱一貴的帶領下,又加上杜君英所率群眾,使得清軍節節敗退;中期屢屢戰勝的朱一貴與杜君英兩人,因互爭王位而發生利益衝突,使得雙方人馬彼此不斷仇視殘殺。朱一貴在南台灣的新園、萬丹一帶作亂,清政府無力平亂,亂軍勢力越來越強大,已威脅到六堆的發祥地「濫濫庄」,居住在下淡水河東岸地區十三大庄與六十四小庄的客家移民地區鄉親,見情勢危急,為了保護家園,緊急推派代表會聚內埔天后宮,共商大計,會中決議號召庄民組織義民軍團,團員一共有約一萬二千多人,以保護庄民的身家性命與財產安全。

當時由來自廣東鎮屏縣湖丘墩的李直三所率領的客家義民軍,協助清軍作戰。義民軍共分為七隊,分別為:中營、先鋒營、左營、右營、前營、後營以及巡查營;營隊的成立人馬以各營所在地附近鄉民為主;清軍在李直三所成立的義民軍協助下,連連告捷,朱軍也潰決而散。

在朱一貴事件結束之後,南台灣客家居民商議決定,除了由各營派出的菁英人員所組成的巡查營解散之外,其他各營組織轉化為民兵組織,並將各營組織改稱為中堆、先鋒堆、左堆、右堆、前堆、後堆,各堆平時擔任巡視協防的工作,若遇到戰亂時,則編入軍事組織中,協同作戰。

由義民軍所組成的六個民兵組織,除作戰時會增設巡查營之外,平時仍以六隊為主。因此,關於“六堆”一詞的形成有兩種說法:一是,為與軍事組織有所區隔,所以平常時候不稱“六隊”而改稱六堆;另一種說法為,“六隊”的音近似“六堆”,因此,唸著唸著就從“六隊”成了“六堆”。

六堆”在過去是因軍事需要所成立,所以在軍事上,也有另一種說法就是“六堆”是由哪一個村落鄉民所組成並沒有一定,而是依據當時的戰事狀況有所變動;現今的“六堆”區域範圍,為日據時期前,最後一次的軍事區域規劃,也沿襲至今,其範圍簡述如下:

六堆的組織與區域

六堆所含蓋的區域範圍以東經12030分經線為中心,北自北緯約2125分,南至2122分之扭曲的長方型區塊。當時庄民們以西勢忠義祠為中心,面向下淡水河方向。左邊新埤、佳冬地區稱為「左堆」;前面長治、麟洛、九如圳寮、屏東市田寮、鹽埔七份子等地區稱為「前堆」;竹田為「中堆」;內埔為「後堆」;右邊的里港武洛、高樹、美濃、杉林、六龜、甲仙一部份、旗山手巾寮等地區稱為「右堆」;萬巒為先鋒堆(因為曾出了大先鋒劉庚甫之故)

「六堆義民軍」由各堆自行選出隊職幹部,分層負責(如總理,副總理,正副旗手,正副先鋒,長幹,督糧等),再由各堆的總理、副總理推舉出一位大總理,大總理則指揮各堆的領導幹部等;另外由各堆推派300名的壯丁,分為六旗,每旗50人;而361800人則為長輩兵員,這支壯盛的義勇軍團卻在1895因參加反抗日軍乙未戰爭而壯烈犧牲,自衛組織因而瓦解,「六堆」一詞已逐漸轉變為該地區客家族群之概念性統稱。

義民軍出兵平亂時稱為「出堆」,朱一貴亂事後百餘年間,一共出堆平亂抗賊10次,六堆的客家庄,也安定了將近200年。由於朱一貴事件的發生反而促使六堆客家庄的大團結,成為意外的收穫。然而,六堆的先民們高舉「大清」的旗號,當初只是想藉由向大清的表忠,以確保族群的生存空間,意外的因而受到清廷的褒揚,並賞賜「義民」榮銜以示寵錫,另頒「褒忠」敕額,建立「忠義亭」以供後世子孫永祀尊崇。

之後,六堆的義民軍與日軍的兩次抗戰,雙方的死傷都很慘重,六堆義民軍為保鄉衛民,犧牲奮鬥的精神在歷次戰役中充分展現無遺,使日將桑波田大為震驚,雖然六堆義民軍由於先決條件居於劣勢而戰敗,戰勝的日軍卻不敢加以羞辱,反而相當的禮遇,親自前往六堆忠義亭祭拜殉難烈士。明治34年,日本總督兒玉源太郎也親到忠義亭參拜,除捐贈祭祀費用外,又命地方官員每年必須按時舉行祭祀大典,並且指派學生參加,讓莘莘學子從小學習忠義精神的高貴情操。台灣光復後,調整行政區域,六堆中的美濃、杉林、六龜、劃歸為現在的高雄市,而高樹、長治、麟洛、內埔、竹田、萬巒、佳冬、新埤則劃歸為屏東縣所轄。

六堆客家的精神中心─忠義祠

朱一貴亂事時,高屏地區客家先民組織六支民間義勇軍隊,保衛家鄉,抵禦外侮,這六支義勇團隊統稱為「六營」。亂事平定後,六營鄉勇解散,並將各營所在地改稱為「六堆」,康熙皇帝為感謝客家義民軍幫助平亂,特敕建「忠義亭」於西勢,奉祀先烈英靈,成為六堆的精神堡壘,因此,六堆精神即為「忠義」精神。每年春秋兩季均定期舉行祭典。光緒21年,台灣割讓日本,六堆客家士紳曾在此集會誓師抗日捍衛鄉土。

忠義亭因年久失修而沒落,直到日據時代,總督兒玉源太郎下令修建。1955年,台灣省政府再度撥款修建,於1958年落成,並改名「忠義祠」。坐落在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龍門路99號,祠內供俸著過去為保鄉衛民犧牲的義民軍,也是六堆地區客家人的精神中心。六堆忠義祠不像一般寺廟,沒有香油錢的收入,也沒有宗教性的信眾,經營不易,但「六堆忠義祠管理委員會」始終堅持維持歷史傳統,保存六堆人的珍貴文化資產。格局是四合院式建築,建築形式為正廳兩側右邊為交誼廳與會議室,左邊為倉庫,前廳為開放式閒廳,中間有大中庭與庭院。緊鄰忠義祠的屏東客家文物館隸屬於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局,於2001年底開館,以展示、傳承及收藏六堆客家文化的文物資料。

北義民,南忠勇

事實上,由客家人所組成的「義民軍」並非只有南部而已,在台灣中北部亦有義民軍的成立,若真要有所區別,就僅是依據當地所對義民軍祭祀的稱謂來區別,中北部客家居民一般稱義民軍為“義民爺爺”,而南部客家人因在過去協助清軍平亂後,由清朝皇帝頒賜“褒忠”、“褒勇”敕額,因此南部義民軍一般稱為“忠勇公”,所以才有「北義民,南忠勇」說法。

 

附錄:歷屆六堆的大總理、副總理

每遇亂事,六堆便集會推選出大總理、副總理領導應變。歷屆六堆大總理、副總理如下表:

屆別
大總理
副總理
出堆事由
第一屆
 康熙60年(1721年)朱一貴之亂
第二屆
 
 雍正10年(1732年)吳福生之亂
第三屆
 
 乾隆51年(1786年)林爽文之亂
第四屆
 嘉慶5年(1800年)蔡牽之亂
第五屆
 嘉慶11年(1806年)蔡牽之亂
第六屆
 道光12年(1832年)張丙之亂
第七屆
 咸豐3年(1853年)林恭之亂
第八屆
 
 同治2年(1863年)戴萬生之亂
第九屆
 光緒20年(1894年)反抗日本(尚未作戰)
第十屆
 光緒20年(1894年)反抗日本治台(乙未戰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