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同姓同名 同根同源


同姓同名  同根同源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甯德市政協副主席藍秀珍

 2010621,天空晴朗,萬里無雲。由全國台聯主辦,省民宗廳,文化廳協辦,寧德市人民政府承辦的以“擴大兩岸民族交流、促進寧台共同發展”為主題的“海峽兩岸少數民族聯誼交流會、“海峽兩岸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產業發展座談會”在寧德召開。來自海峽兩岸的少數民族兄弟姐妹歡聚一堂、暢敘友情、共商民族文化保護大計,共謀民族文化產業發展。

開幕式當天上午一早,市人大常委會民僑台委主任藍玉帶著一位氣質高雅、漂亮大方的女士向我招手走來,我眼睛一亮,直覺這位應該就是我所要尋找的與我同姓同名——來自台灣的「中華國際觀光協會」秘書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廖萬隆辦公室兩岸經貿主任藍秀珍。秀珍大姊對我說:昨天到寧德報到,看到服務指南上,你與我同姓同名,就想能儘快見到你。我激動萬分地說:我也一樣想馬上能見到您——姊姊!我們倆熱情地握手擁抱,久久不願分開,喜悅的心情難於用言語表達。

秀珍姊問我是什麼民族?有多少人?主姓什麼?何時定居?我說是“畬族”,在中國大陸有71萬人口,名列少數民族第19位。福建省有畲族37萬人,寧德就有18.5萬人。在畬族人群中,以盤、藍、雷、鐘四姓為主姓,人口占到了95%。用“畲”字作為畬族名稱的是1956年通過民族調查後,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對外宣佈。據史料記載,唐景福元年,盤、藍、雷、鐘四姓360餘口,跟隨王審知從海道來福建,在連江馬鼻登岸,後徙居羅源,再由羅源遷居寧德等地。在畬族同胞口頭中流傳著這麼一個傳說,當年盤、藍、雷、鐘四姓族人分乘4艘船隨王審知上福州,途遇大風,“盤”姓船被吹散到臺灣、日本去了。所以福建幾乎沒有“盤”姓畬族同胞。我問大姊,臺灣有盤姓族人嗎?您們祖上何時到臺灣?秀珍大姊說:有一部分盤姓族人,我聽老人說,盤、藍、雷、鐘四姓族人是清代的時候從閩南、閩西一帶遷徙到臺灣,遷徙的原因很複雜。清代初年,閩南漳州地區藍姓族人加入了大清水師,跟隨施琅將軍收復臺灣,其中湧現出了“藍氏三傑”,即著名的藍理、藍廷珍、藍鼎元。聽說在漳州城內的“藍理牌坊”就是康熙年間清政府表彰藍理功績的歷史文物。到臺灣族親還有一些是迫于生計或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隨國民黨軍政人員遷台的。

下午,我陪同秀珍大姊前往「中華畬族宮文化館」參觀,當她駐足始祖忠勇王與三公主塑像前,默默拜念,感慨良多。她說:我祖上到臺灣太久了,根本不知道自己是畬族,還以為是客家人。畬族文化與客家文化太相似了,幾乎相似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難以分辨。我曾經為兩岸客家文化建設與經貿往來辦過很多實事好事,今後我要為兩岸畬族人民的友好往來和經貿文化交流搭好橋牽好線。我連聲說:謝謝,讓我們共同努力吧!當我領著秀珍姊到達蕉城區金涵畲族鄉上金貝畬族考察,畬族樂手吹著嗩呐、敲著鑼鼓,歌手們唱起迎賓酒歌,畬家少女端著畬家米酒敬獻給她,她飲完象徵吉祥如意的米酒,踩著巨型米篩進入村寨,欣賞了畬族舞蹈《槍擔舞》、《上刀山》和《下火海》等精彩的民俗表演,歡樂無比地說:畬族人民與客家人一樣勤勞、勇敢、善良……。當我請她品嘗畬族人用糯米做成的菅粽和烏米飯時,她讚不絕口地說:客家人也喜歡用糯米做成“綠荷包飯”與“竹簡飯”,味道相同極了,如果還有機會,我要經常帶著家人來這裏認祖歸宗,帶著朋友再來這裏進行文化等方面交流。

我們一路走一路說一路看一路笑,彼此心情十分激動。是啊!我們雖然曾經隔海相望,但我們今天走在了一起,我們“五緣”相連,語言相通,風俗相近,文化相同,同根同源,同姓同名,我們更是一家人。

大約一個月後,7月中旬就接到秀珍姊的來電,說要帶她先生前來寧德看看我這位畬族小姨子。730傍晚時分,秀珍姊果然帶來一位英俊挺拔的男士,即是他先生,經介紹之後得知她的愛人同志即江彥震先生,目前任職臺灣立法院辦公室主任,並兼任中華兩岸文化經濟協會秘書長。江彥震先生本身是客家人對客家文化及中華文化具有深厚底蘊,經常在兩岸三地各類媒體發表許多有關客家文化與時事評論文章,引起相當迴響,這次來主要是為了調研有關客家文化與畬族文化的關係,以作為促進兩岸文化交流之憑藉。

江彥震先生除了參訪「中華畬族宮」、「畬族村」還聽取「三都澳港區」的開發簡報,對寧德市的投資創業環境及未來發展潛力極為肯定,並遊覽著名的風景區「白水洋」,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讚嘆不已。

兩岸兩位藍秀珍的先生,在臨別前一晚的餐會上,終於相見了,一位是懸壺濟世的林大夫,曾經救人無數,功德無量;一位是文化工作者,為促進中華文化傳承與交流,經常奔走兩岸,兩位先生的舉杯相見歡,豈止令人感動,更象徵兩岸炎黃子孫重回中華大家庭的懷抱,也顯示了兩岸「和平發展」新的進程。

[201009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