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歌后─賴碧霞
江彥震
民國99年11月6日晚,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在國父紀念館舉辦「藝綻客來」山歌之夜晚會,主任委員劉智雄特別頒贈賴碧霞「終身貢獻獎」,以表彰她對客家文化傳承的貢獻,由其女兒立法委員趙麗雲陪同上台領獎。當天正好是賴碧霞的農曆81歲的生日,可以說是別具意義。事實上,國寶級山歌歌后賴碧霞於民國75(1986)年就已是薪傳獎得主。
賴碧霞目前是中壢市客家民謠會理事長、碧霞鄉土客家民謠戲團創辦人、台北藝術大學客座教授。由於數十年田野工作的經驗,使得賴碧霞演唱的歌路非常寬廣,無論老山歌、山歌子、平板、各種小調以及採茶戲,都能琅琅上口,在五十多年的演唱生涯中,賴碧霞一共灌錄了百餘張的唱片,更難能可貴的是,雖然年歲漸高,賴碧霞仍然持續參與演唱活動,而且醉心於客家歌謠的傳承工作,她收集許多歌譜和歌詞出版成書,對於客家民謠貢獻良多。
賴碧霞本名賴鸞櫻,民國18(1929)年10月1日(農曆)出生在新竹縣的竹東鎮。她從小就在客家民歌的環境中長大,先授業於師傅官羅成,後來再求教於三腳採茶戲師傅賴廷漢,此外,承蒙蘇萬松及阿玉旦兩位前輩指導,對於賴碧霞日後的演唱生涯,有著莫大的影響。
賴碧霞12歲那年隨隘勇父親賴阿隆住在泰雅部落,有回山間傳來伐木工人悅耳山歌,她趨前欣賞,從此迷上客家歌謠,「逢人便問,逢歌便學」。賴碧霞從學自民間藝人,到家喻戶曉的山歌歌后;她悅耳、動聽的歌聲,早已傳遍客家庄;隨著老藝人的凋零,她傳承了不同的唱腔、曲風,成為國寶級的山歌歌后。
開啟她對音樂興趣的是日本音樂老師,至今她仍懷感恩與思念之情, 「伊藤是我的音樂啟蒙 老師,可惜她返日時遇船難罹難。」賴碧霞念小四時,有回伊藤問:「誰會唱課外歌曲?」因她常跟舅舅陳炳滿放留聲機聽日本歌,鼓起勇氣唱了「紅牡丹」,獲得老師稱讚,下課後常教她樂理及簡譜,開啟她對音樂的興趣。她的日籍音樂 老師發現了她的音樂天才,並致力培養她成為一名出色的聲樂家。當時這位音樂 老師除了利用課外時間 教授賴碧霞樂理之外,更積極遊說其父母同意讓賴碧霞赴日深造,並提出願意全額資助栽培她,其用心良苦,可見一斑。後因父親堅決反對,賴碧霞只好放棄赴日機會,但這位日籍 老師為賴碧霞奠定的音樂基礎,卻開啟了她生命中最神聖的使命。
民國34年賴碧霞國小畢業,36年張學良被軟禁在新竹井上溫泉,她應徵電話接線生,因懂閩南語、客語、日語與略懂泰雅族語獲得錄取,認識了張學良。母親陳秋妹後也在張學良寓所幫傭。「我和張學良將軍相處兩年,他待人很和氣,與趙四小姐很好。」賴碧霞說,張學良待她如小妹妹,請杜姓副官教她國語,奠定了她的中文基礎,一位劉少將的女兒也教她唱國語歌曲,對她後來報考廣告播音員幫助很大。
賴碧霞是九個兄弟姊妹中的老大,17歲時與瀋陽籍趙恩林結婚。當時算是「半招嫁」,婚後仍住娘家,丈夫收入也貼補家用。賴碧霞說,當時省籍衝突尖銳,雖遭異樣眼光,幸長她9歲的先生很疼她。當時其父親退休返回平地竹東鎮定居,但亟欲學習客家山歌的賴碧霞此時反而是常常往山裡跑。當時客家人閒來哼上兩句山歌是唯一的休閒活動,而一些跑江湖賣藥膏的人也是以唱客家歌謠為聚眾攬人之手段,改良的三腳採茶戲班也到處都有;賴碧霞因此經常翻山越嶺到處去看戲、聽歌,對此著迷不已,之後更下定決心要好好找一位老師來學習。經過打聽,賴碧霞知道有一位胡琴師傅官羅成對於客家民謠的音韻十分熟稔,但由於他大字不識,因此從不願收學生。賴碧霞只好每天到河邊與官羅成的夫人一起洗衣服,博得師母的好感,期望她說服先生,收賴碧霞為學生;賴碧霞的誠心最終感動了官羅成,於是官羅成收了生平唯一的一位學生。
可惜官羅成只懂得音韻,無法教唱詞,賴碧霞在學會了各色小調的音韻與唱腔之後,只好到處尋訪能教唱詞的老師。賴碧霞打聽到過去曾主演三腳採茶的賴庭漢能背頌各種歌詞,於是走了三天山路,她接著在「撮把戲」場子找到唱作俱佳的賴庭漢,由賴先生口授(因賴庭漢識字不多,歌詞皆為死背,不知字義),一字一句的用音標筆記下來,再下山請教古文學家,將字義東拼西湊的整理出來。再請官羅成按歌詞原義,用胡琴拉出旋律。
那時蘇萬松自創唱腔,歌詞以勸人向善、夫妻和睦、孝順為主,風靡客家庄;他邊賣蟯蟲藥,邊唱勸世歌,贏得「客家勸世歌王」美譽。每逢蘇萬松到竹東賣藥,賴碧霞也向他請益,也學會了「蘇萬松調」。
小調初窺門徑,再學山歌的時候,賴碧霞發現山歌的歌詞更難找,翻遍了新竹市和竹東鎮的大小書局都無法找到相關書籍,最後在新竹市城隍廟附近的地攤找到了一本由「竹林書局」印製的「海棠山歌對」和一些故事性的歌本,才算有了頭緒。賴碧霞為了收集歌詞,跑遍了大江南北,從賣藥膏的江湖術士到風月場所的表演者,只要聽說誰對山歌有涉獵,她就去請教誰;就這樣日積月累的蒐集,從無到有。當賴碧霞二十歲時,她的努力,已讓她在客家民謠界裡佔居一席之地並且小有成就。
她因眼疾,離開井上溫泉,女兒彩雲、麗雲相繼出生,為了生計,她需要一份工作。民國43年,也就是賴碧霞22歲那年,應徵擔任森永奶粉隨車廣告播音員。森永牛奶企業初進台灣(當時是主銷「森永牛奶粉」),徵求隨車環台的廣告播音員,賴碧霞國、閩、客、日語精通,又略熟幾首耳熟能詳的英文歌曲的優質條件,使她輕易的獲得這份工作,成為最紅牌的廣告播音員,隨車廣告播音員,也要表演才藝,尤其是駐點宣傳時。各家廠商也無不爭相挖角,因為她一人便能獨撐場面,什麼語言皆通,廠商亦能節省人員開銷,因此她後來還曾替「味王味精」擔任過廣告播音代言人。
客家歌謠日據時期禁唱,光復後迅蔚成風潮,力求精進的賴碧霞很快也闖紅,桃竹苗地區電台紛紛請她主持節目,唱片公司也請她錄製唱片。二十三歲那年,賴碧霞受聘在新竹台聲電台、桃園先聲電台、竹南天聲電台、屏東燕聲電台、中廣苗栗電台擔任節目製作及主持人,並在其節目中演唱客家民謠。賴碧霞說,她開始的時候唱的大多是人們熟悉的民間故事,諸如:二十四孝、姜安送米…等等。後來受到廣大聽眾的歡迎以及許多前輩們的支持與鼓勵,使賴碧霞信心倍增,進而著手編一些笑劇、相聲、勸善之類的戲曲,更完成了史上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的客語電影《茶山情歌》。當時《茶山情歌》在客家莊的票房更勝於《梁山伯與祝英台》,以及史上第一部由京劇改編之大戲《趙五娘》。
民國52年,中廣苗栗台台長江平成、國際唱片行老闆彭雙琳、苗栗詩仙賴江質等人發起下成立苗栗縣客家民謠研進會,全力推廣客家民謠,除了邀請她在中廣苗栗台主持「好家庭」、「九腔十八調」節目,每年也舉辦全國客家民謠比賽,發掘不少歌唱人才。賴碧霞說,不少歌迷寫歌詞請她在節目中唱,她會先預告,歌迷們也常暫時放下工作聆聽,她除將這些美好的山歌歌詞集結成冊,也配合大中華歌劇團,製播了一些三腳採茶劇,讓節目更加多元。
苗栗縣客家民謠研進會在民國58年前後,兩度組「客家民謠宣慰團」到日本演唱,勾起不少旅日客家同胞的鄉愁。「鑼鼓打來鬧台台,感謝大家喊妹來;不才老妹來歌唱,初到東京心頭開。」賴碧霞也編唱「新十八嬌蓮」,不少老華僑都聽得熱淚盈眶。賴碧霞說,兩次赴日演唱,都長達一個月,帶團者有饒見祥、彭雙琳、謝樹新,歌手有湯玉蘭、游春蘭(哈露)與她,樂師是張福營、張順能。
「今生賺錢今生使,人沒兩度在陽間。」賴碧霞說,這是團長饒見祥生前的名言,他生前為客家民謠出錢出力,可惜第二次帶團到日本演出時,不幸心臟病發死於東瀛,返台後為他舉辦山歌告別式,大家都哭成一團。
賴碧霞62年從中廣退下來,陪伴次女趙麗雲在台北念書,她將以前蒐集的歌詞集結成冊、譜曲,並且到各地教唱山歌。趙麗雲也表現傑出,曾任體委會主任委員、佛光大學校長,現是不分區立委。
演唱超過一甲子的賴碧霞,為指導後進,台灣師大、台北藝術大學等大學院校也紛紛請她傳承客家曲藝,退而不休的她,也傾囊相授;97年行政院客委會還頒發「終身貢獻獎」給她,肯定她對客家山歌的貢獻。
主演過第一部客家電影《茶山情歌》,灌錄過將近百張唱片的,客家山歌大師賴碧霞,蒐集、研究客家山歌60多年,賴碧霞始終如一,更開班授課,出版過多本客家山歌歌本,讓原本只是口耳相傳的山歌,能以文字繼續流傳。
她一字一句,認真的指導學員,不論是咬字 韻味,或是換氣的方式,全都要求地相當嚴格。賴碧霞說,「以前曹植七步成詩,我認為客家人3秒就有歌,他有雙關語,同字不同音、同音不同字,這種方式去表達它的意思,所以害死我60多年就是這樣。」
賴碧霞經常翻山越嶺,到處去看戲、聽歌,甚至拜師學唱,不過因為客家山歌沒有歌本,讓這段學習過程相當辛苦。「我學的時候好可憐,老師怎麼教馬上輸入腦筋,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把這個東西,讓後代有書、有CD。」
在廣播電台工作的賴碧霞,就利用媒體的力量,向鄉親朋友強力徵求山歌詞曲。從山歌的蒐集、保存到推廣,賴碧霞一路走來感慨萬千,卻也慶辛自己當初,做了正確的堅持,讓優美的客家山歌,得以繼續傳唱。
在民國75年榮獲薪傳獎的殊榮之後,賴碧霞更體認到自己肩上責任的重大,她要使客家山歌成為人人都會,琅琅上口的歌謠,故即使是退休之後,她仍然是“休而不息”,不論學校、社團、銀髮族、親子班,只要一通電話,賴碧霞總是親身前往教學,分文不收。
賴碧霞十分注重小孩子的本土教育,她認為學習外語固然重要,但飲水要思源,我們的母語文化更是不能忘記。為了吸引小朋友來學習客家歌謠,賴碧霞除了教學儘量生活化、活潑化之外,還特地為小朋友們編了像「農家樂」等輕快、適合兒童學習的歌曲。而也為了讓一般人更親近客家歌謠,賴碧霞甚至編寫了一些客語流行歌曲,以吸引年輕一代的目光。
工作如此繁忙,又要研究山歌,又要薪傳,賴碧霞如何兼顧家庭?又要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教育、關懷子女,甚至能夠教育出像前行政院體委會主委趙麗雲這樣傑出的子女?賴碧霞說她是從不動手打小孩的,她只是以身作則,相信身教重於言教,用自己的觀念、行為去影響子女。所以她的兩位千金非但沒有因為缺乏“嚴厲管教”而誤入歧途,反而從小品行兼優,完全不需要父母操心。作為一位母親,賴碧霞的“成就”,恐怕不下於身為一位客家文化工作者!
雖然說子女們從小就不必賴碧霞太過操心,但是家務呢?談到這隻「成功背後的推手」,那就是它的另一半。趙先生是外省人,賴碧霞卻是道地的本省人,兩人結婚多年以來,非但沒有溝通上的問題,連一般人印象中,外省人比較大男人主義的形象,也完全被趙先生打破了。趙先生不但全力支持賴碧霞投入客家山歌的傳承工作,幫忙分擔家務、照顧小孩,更在自己退休之後,轉而幫賴碧霞整理行程、安排教學等事宜,可說是賴碧霞最好的一個私人秘書。提到自己的另一半,賴碧霞總是心懷著感激。
從客家山歌的蒐集、保存、學習,到如今的推廣、薪傳,賴碧霞孤身奮戰了這許多年,從事這樣一個“前無古人”的工作,期間所遭遇的困難與挫折,自不待言;但她非但不以為苦,相反的,賴碧霞都將這些轉化為更大的動力,認為這是老天爺給她的考驗。賴碧霞吃苦耐勞、力爭上游的精神,堪稱「客家精神」的典範。[201011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