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
江彥震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高山長青,澗水長藍。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綠水隨著青山轉」就是這首歌讓許多大陸同胞對阿里山充滿著幻想,日日月月夢寐以遊,立願這輩子一定要到阿里山一睹廬山真面目。
阿里山向以「鐵路、森林、雲海、日出及晚霞」五奇著稱,也是大陸遊客來臺不可遺落的重要旅遊景點之一,阿里山的熱情和綺麗夢幻的景致當然也不會讓大陸同胞失望。阿里山園區內的景點大致可分為三個區域,第一區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本身,第二區為祝山觀日、對高岳觀日步道,第三區為眠月線、大塔山步道和阿吉縱走、阿豐縱走等。其中,最令人稱道的是阿里山高山森林鐵道堪稱國寶級的,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是世界級的高山森林鐵路之一,與印度的喜瑪拉雅山鐵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鐵路,並列為世界僅存的三大登山鐵路;為了要攀登上二千多公尺的高山,阿里山鐵路以獨特的「之」字形路線修築,配合山勢歷經無數個轉折點的來回交替,讓崎嶇的高山鐵路行程成為阿里山特殊的人文景觀。此外,阿里山鐵路擁有全臺海拔最高的火車站-祝山車站,也是全臺灣位置最佳的日出觀景據點。鐵路沿線的神木與雲海,更是世界級珍貴資產。
阿里山一直到十九世紀末年才開始開發,之前僅有鄒族的原住民聚居在阿里山山麓一帶,以打獵為主人口也很少。明清時代,有少數移民東渡至臺灣開墾,官府也曾劃定行政區域管轄,但都限於西部沿海平原。後來漢族移民與阿里山地區原住民之接觸逐漸頻繁,但漢人並未深人山中部落,僅限於與原住民作買賣交換貨品。
一般所稱「阿里山」,是指沼平附近(現阿里山舊火車站一帶)。沼平原為一伐木村落,因隨著逐年增加的旅客而開設許多商店及旅社,形成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最早開發的遊客據點之一。
清光緒二十一年,臺灣割讓給日本,日本有計畫的拓展臺灣林業,於總督府殖產局下,設置林務課,掌理林政。並於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發現阿里山有巨大檜木林,經過多次的勘察,於民國元年,完成嘉義、竹崎至二萬平間六十五公里之森林鐵路,次年二萬平阿里山乃至塔山、眠月等地之森林鐵路相繼完成,並開始正式之伐木作業,伐木持續了30年。
直到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原始之檜木林,已採伐殆盡,為保護天然資源,臺灣省林務局於是將阿里山及玉山一帶三萬九千六百餘公頃國有林地列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逐年編列預算整建。自阿里山森林森林遊樂區成立後,阿里山森林終於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森林資源利用由伐木造林而轉向森林保育及森林遊樂為主,原先因伐木而興起之阿里山森林鐵路也變為以觀光客運為主,於民國七十一年阿里山公路(臺18線省道)開通,阿里山之遊客大增,加速了當地觀光事業的發展及繁華榮景。
阿里山風景區內主要居住人口以鄒族和閩南的漢人為主,只有茶山村有少數布農族人。早年鄒族生活的範圍擴及嘉南平原,後來因漢人拓墾勢力的入侵,逐漸退到阿里山山區。最後居住的地方多半在海拔七、八百公尺以上阿里山鄉的幾個部落。
早年漢人來此多以伐木、採樟和墾殖為主,定居的地點多沿著阿里山鐵道的沼平、奮起湖、水社寮等環境,後來逐漸擴散。此外,更早時亦有不少人進入瑞里、瑞峰和豐山等地,從事農墾生活。目前,阿里山漢人近萬人,鄒族人口約有六千多人,漢人居住人數多集中於梅山鄉的瑞里、瑞峰、太和,番路鄉的公田、大湖、觸口、番路和竹崎鄉的中和等村,以及阿里山鄉的豐山、十字、中正、中山、香林等村。鄒族人則集中在阿里山鄉的達邦、特富野、里佳、樂野、來吉、山美、新美、茶山等村落。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位於阿里山山鐵道終點。東臨玉山山脈,與玉山國家公園相鄰;西邊則緊鄰嘉南平原;北至南投縣界。阿里山本身並無山頭,而是由尖崙山、祝山、對高岳山、大塔山、塔山等十八座大山組成。附近溪谷甚多,分別有北流之和社溪,西北流之清水溪及西南流之曾文溪等。區內斷崖處處,最著名如塔山和對高岳山。 阿里山的氣候四季相差不大,平均氣溫攝氏10度左右,在冬季最寒冷時可達零下3度,蚊蚋絕跡,亦為臺灣最佳的避暑勝地。園區種植吉野櫻、重瓣櫻等數千株,日據時代還曾規劃為「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民國七十年(公元1981年)興建了大紅柱的宮殿式新站,阿里山公路也於隔年通車後,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更形熱鬧,而新站附近的旅館和餐飲業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設立,形成繁華的商圈,舊站也就沒落了。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之內有姊妹潭、受鎮宮、阿里山神木、慈雲寺、三代木等景點。聞名於世的阿里山日出,隨著四季變化,其觀賞的位置與時間而有所轉移。臺灣八景之一的阿里山雲海,常出現於日出或薄暮,天氣晴朗而有浮雲時,秋天乃是觀賞雲海最好的季節。阿里山的日出,常常讓人寧願犧牲睡眠,摸黑上祝山山頂耐心等待破曉,可見其迷人的魅力。至於阿里山晚霞之所以豔麗,主要是因為高山地區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導致空氣中的紫外線強,天際所呈現的藍天比平地絢麗,晚霞相對顯得光彩奪目。阿里山森林鐵路,更是世界上僅存的三條登山鐵路之一,沿途穿越熱、溫、寒四帶,生態景緻迴異。這裡也是賞櫻的好地方,每年四月,繁花似錦,萬紫千紅,簡直讓人驚嘆連連。
著名的阿里山神木是棵樹齡逾三千年的紅檜,蒼勁挺拔的英姿,足與天地媲美,可惜已枯萎多時了。姊妹潭則有兩個姊妹在此殉情所留下一段淒美的故事。到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可搭小火車前往,沿途風景優美,植物景觀、山林景色盡收眼底,是到阿里山的一個很好的交通工具。這段鐵路曾因工程艱險而於民國前四年停工,後又繼續施工,至民國二年才全部完成。這條鐵路全長七二公里,從海拔三十公尺的嘉義市爬升到海拔二二七四公尺的阿里山風景區。一路上共經過八六座橋樑,六十六個隧道,沿途風光明媚,還可以看到熱帶、暖帶、溫帶及寒帶的森林變化。
阿里山森林鐵路近期再打造兩節「觀光彩繪列車」,色彩繽紛、風格獨具的車廂彩繪,舒適寬敞的座椅,還有環場音效的卡拉OK,使旅客在嘉義至阿里山的三個半小時車程中,除了可欣賞到熱帶、暖帶、溫帶三種林相分佈,阿里山森林鐵路獨特的螺旋登山,「之」字型行進路段等特色外,更體驗到不同凡響的高級享受。當旅客到了阿里山,除可在清晨搭乘祝山觀日出班車,欣賞光芒萬丈的美麗日出外,週休二日期間,沼平車站更加開「沼平-祝山」「沼平-神木」之區間列車,讓旅客輕鬆欣賞祝山如萬馬奔騰的壯麗雲海與神木的雄偉英姿。
花季賞花,位於沼平車站旁的派出所前,有一株老吉野櫻,櫻花瓣隨風飄落,令賞花者別有一番愁悵上心頭。搭乘列車通過此處時,櫻花夾道歡呼,落英繽紛片片,彷彿通過櫻花隧道一般,美麗景色真讓人心曠神怡,來此一遊終生難忘。[2006.7.21]
江彥震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高山長青,澗水長藍。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綠水隨著青山轉」就是這首歌讓許多大陸同胞對阿里山充滿著幻想,日日月月夢寐以遊,立願這輩子一定要到阿里山一睹廬山真面目。
阿里山向以「鐵路、森林、雲海、日出及晚霞」五奇著稱,也是大陸遊客來臺不可遺落的重要旅遊景點之一,阿里山的熱情和綺麗夢幻的景致當然也不會讓大陸同胞失望。阿里山園區內的景點大致可分為三個區域,第一區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本身,第二區為祝山觀日、對高岳觀日步道,第三區為眠月線、大塔山步道和阿吉縱走、阿豐縱走等。其中,最令人稱道的是阿里山高山森林鐵道堪稱國寶級的,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是世界級的高山森林鐵路之一,與印度的喜瑪拉雅山鐵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鐵路,並列為世界僅存的三大登山鐵路;為了要攀登上二千多公尺的高山,阿里山鐵路以獨特的「之」字形路線修築,配合山勢歷經無數個轉折點的來回交替,讓崎嶇的高山鐵路行程成為阿里山特殊的人文景觀。此外,阿里山鐵路擁有全臺海拔最高的火車站-祝山車站,也是全臺灣位置最佳的日出觀景據點。鐵路沿線的神木與雲海,更是世界級珍貴資產。
阿里山一直到十九世紀末年才開始開發,之前僅有鄒族的原住民聚居在阿里山山麓一帶,以打獵為主人口也很少。明清時代,有少數移民東渡至臺灣開墾,官府也曾劃定行政區域管轄,但都限於西部沿海平原。後來漢族移民與阿里山地區原住民之接觸逐漸頻繁,但漢人並未深人山中部落,僅限於與原住民作買賣交換貨品。
一般所稱「阿里山」,是指沼平附近(現阿里山舊火車站一帶)。沼平原為一伐木村落,因隨著逐年增加的旅客而開設許多商店及旅社,形成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最早開發的遊客據點之一。
清光緒二十一年,臺灣割讓給日本,日本有計畫的拓展臺灣林業,於總督府殖產局下,設置林務課,掌理林政。並於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發現阿里山有巨大檜木林,經過多次的勘察,於民國元年,完成嘉義、竹崎至二萬平間六十五公里之森林鐵路,次年二萬平阿里山乃至塔山、眠月等地之森林鐵路相繼完成,並開始正式之伐木作業,伐木持續了30年。
直到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原始之檜木林,已採伐殆盡,為保護天然資源,臺灣省林務局於是將阿里山及玉山一帶三萬九千六百餘公頃國有林地列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逐年編列預算整建。自阿里山森林森林遊樂區成立後,阿里山森林終於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森林資源利用由伐木造林而轉向森林保育及森林遊樂為主,原先因伐木而興起之阿里山森林鐵路也變為以觀光客運為主,於民國七十一年阿里山公路(臺18線省道)開通,阿里山之遊客大增,加速了當地觀光事業的發展及繁華榮景。
阿里山風景區內主要居住人口以鄒族和閩南的漢人為主,只有茶山村有少數布農族人。早年鄒族生活的範圍擴及嘉南平原,後來因漢人拓墾勢力的入侵,逐漸退到阿里山山區。最後居住的地方多半在海拔七、八百公尺以上阿里山鄉的幾個部落。
早年漢人來此多以伐木、採樟和墾殖為主,定居的地點多沿著阿里山鐵道的沼平、奮起湖、水社寮等環境,後來逐漸擴散。此外,更早時亦有不少人進入瑞里、瑞峰和豐山等地,從事農墾生活。目前,阿里山漢人近萬人,鄒族人口約有六千多人,漢人居住人數多集中於梅山鄉的瑞里、瑞峰、太和,番路鄉的公田、大湖、觸口、番路和竹崎鄉的中和等村,以及阿里山鄉的豐山、十字、中正、中山、香林等村。鄒族人則集中在阿里山鄉的達邦、特富野、里佳、樂野、來吉、山美、新美、茶山等村落。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位於阿里山山鐵道終點。東臨玉山山脈,與玉山國家公園相鄰;西邊則緊鄰嘉南平原;北至南投縣界。阿里山本身並無山頭,而是由尖崙山、祝山、對高岳山、大塔山、塔山等十八座大山組成。附近溪谷甚多,分別有北流之和社溪,西北流之清水溪及西南流之曾文溪等。區內斷崖處處,最著名如塔山和對高岳山。 阿里山的氣候四季相差不大,平均氣溫攝氏10度左右,在冬季最寒冷時可達零下3度,蚊蚋絕跡,亦為臺灣最佳的避暑勝地。園區種植吉野櫻、重瓣櫻等數千株,日據時代還曾規劃為「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民國七十年(公元1981年)興建了大紅柱的宮殿式新站,阿里山公路也於隔年通車後,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更形熱鬧,而新站附近的旅館和餐飲業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設立,形成繁華的商圈,舊站也就沒落了。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之內有姊妹潭、受鎮宮、阿里山神木、慈雲寺、三代木等景點。聞名於世的阿里山日出,隨著四季變化,其觀賞的位置與時間而有所轉移。臺灣八景之一的阿里山雲海,常出現於日出或薄暮,天氣晴朗而有浮雲時,秋天乃是觀賞雲海最好的季節。阿里山的日出,常常讓人寧願犧牲睡眠,摸黑上祝山山頂耐心等待破曉,可見其迷人的魅力。至於阿里山晚霞之所以豔麗,主要是因為高山地區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導致空氣中的紫外線強,天際所呈現的藍天比平地絢麗,晚霞相對顯得光彩奪目。阿里山森林鐵路,更是世界上僅存的三條登山鐵路之一,沿途穿越熱、溫、寒四帶,生態景緻迴異。這裡也是賞櫻的好地方,每年四月,繁花似錦,萬紫千紅,簡直讓人驚嘆連連。
著名的阿里山神木是棵樹齡逾三千年的紅檜,蒼勁挺拔的英姿,足與天地媲美,可惜已枯萎多時了。姊妹潭則有兩個姊妹在此殉情所留下一段淒美的故事。到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可搭小火車前往,沿途風景優美,植物景觀、山林景色盡收眼底,是到阿里山的一個很好的交通工具。這段鐵路曾因工程艱險而於民國前四年停工,後又繼續施工,至民國二年才全部完成。這條鐵路全長七二公里,從海拔三十公尺的嘉義市爬升到海拔二二七四公尺的阿里山風景區。一路上共經過八六座橋樑,六十六個隧道,沿途風光明媚,還可以看到熱帶、暖帶、溫帶及寒帶的森林變化。
阿里山森林鐵路近期再打造兩節「觀光彩繪列車」,色彩繽紛、風格獨具的車廂彩繪,舒適寬敞的座椅,還有環場音效的卡拉OK,使旅客在嘉義至阿里山的三個半小時車程中,除了可欣賞到熱帶、暖帶、溫帶三種林相分佈,阿里山森林鐵路獨特的螺旋登山,「之」字型行進路段等特色外,更體驗到不同凡響的高級享受。當旅客到了阿里山,除可在清晨搭乘祝山觀日出班車,欣賞光芒萬丈的美麗日出外,週休二日期間,沼平車站更加開「沼平-祝山」「沼平-神木」之區間列車,讓旅客輕鬆欣賞祝山如萬馬奔騰的壯麗雲海與神木的雄偉英姿。
花季賞花,位於沼平車站旁的派出所前,有一株老吉野櫻,櫻花瓣隨風飄落,令賞花者別有一番愁悵上心頭。搭乘列車通過此處時,櫻花夾道歡呼,落英繽紛片片,彷彿通過櫻花隧道一般,美麗景色真讓人心曠神怡,來此一遊終生難忘。[2006.7.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