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台港關係未來的展望

台港關係未來的展望
世界客屬總會會長 立法委員 劉盛良
壹、香港一直扮演關鍵的中介角色
長期以來,台港關係在兩岸關係發展中一直扮演非常關鍵、積極、務實和彈性的中介角色,但是,一年半來兩岸關係的快速發展,台港關係的發展相較於兩岸關係的快速發展似乎有滯後的現象。
馬政府上台之後,在兩岸關係大幅改善的情形下,許多香港來的朋友,包括政界、商界以及世界客屬總會、世界龍岡親義總會的友人,多表達了希望強化港台關係的願望。20096月間,港府也對商界和民意代表的提案有一些正面的回應,港府還提出設立港台經濟合作機制的構想。
但是,相對於兩岸交流越來越密切,交流的層級和規模也越來越大,港台關係進展的速度還是很緩慢的。一方面在進程上,港台至今只有少許的往來案例,包括林瑞麟局長20096月到台灣訪問,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台中市長胡志強也跟香港的行政長官曾蔭權會面,顯示港台互動非常少。
這種現象顯示出,在兩岸關係快速發展的過程裡面,港台關係似乎有“被邊緣化”的現象,這個邊緣化表現出來的,除了交流活動不多以外,另外一個更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港台關係未來如何發展,似乎並沒有受到港台各界應有的重視。
貳、台港之間經濟熱、政治冷
一、台港關係是兩岸關係的一部份
台港關係曾經有如一家親,但香港自1997年回歸至今的十多年間,先是由於李登輝的兩國論,後是由於民進黨執政推行漸進台獨,造成台海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台港關係亦陷入僵局。因為在大陸眼中,台港關係是兩岸關係的一部份,台港關係如何處理,決策權完全在北京中央政府手中。直到國民黨在2008年重新執政,兩岸關係迅速改善之後,台港關係才稍見熱絡。
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十年來,香港與台灣在經貿及人員往來上比移交前更加熱絡,但在政治層面卻處於冰冷狀態,兩地官員一樣互不往來。
台港關係一直受限於兩岸關係,而鑑於兩岸關係十年來一直處於僵局狀態,以致台港之間的政治關係也相當冷漠。譬如,大陸駐香港聯絡辦公室官員至今還是很難前往台灣考察,而在香港出生的前台北市長馬英九也曾被拒絕入境香港。
香港特區政府對處理港台政治關係與港英時代一樣嚴緊,主要是涉台政策的決定權在北京,所以港台關係發展最終視乎兩岸關係的進展;如果兩岸關係改善,港台關係就有更多發展空間,如果兩岸關係惡化,港台關係將不進反退。
二、兩地經貿及民間往來熱絡
儘管台港政治關係十年來處於冰冷狀態,但兩地經貿及人員往來非常熱絡。根據香港政府統計,1997年至2006年,港台雙邊貿易總額達2,218億美元,比回歸前的十年增加了877億美元,增長百分之65,平均每年增長率超過百分之13
1997年至2006年期間,台灣對香港投資總額178000多萬美元,比移交前的十年增長百分之138.6,尤其台灣金融機構在港發展非常迅速。
這十年來,台灣民眾訪港達2,151萬人次,比回歸前的十年增長百分之85.4。同期間,香港市民赴台的有276萬人次,增長百分46.4
目前港台航線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黃金航線之一。在海峽兩岸沒有「三通」前,香港成為台灣人前往中國大陸的中轉站,從而帶動港台航線繁忙。
綜觀十年來的台港關係,明顯「經濟熱、政治冷」、「民間熱、政府冷」,這也是過去兩岸關係的寫照。
參、台港關係正式步上台階
2008520馬政府上台以來,由於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不僅促使兩岸兩會恢復了制度化協商,並進行了四次的會談,同時兩岸大三通也已落實,大陸觀光客來台更是絡繹於途,可以說一個嶄新的兩岸局面已正式來臨。在此新形勢下,台灣和香港的關係也產生急遽的變化。
一、旅遊和貿易是台港關係的兩大支柱
一直以來,台港關係即相當密切,且台港經濟主要是以貿易和旅遊作為兩大支柱。在貿易方面,台灣是香港第5大貿易夥伴、第3大港產品出口市場、第8大轉口市場,以及第4大進口來源地,2007年台港雙邊貿易額為1,600億港元,2008年港台雙邊貿易達到2,500億港元;台資在大陸設廠成功而具備上市條件的,也多選擇在香港為掛牌地,台灣的龍頭企業如富士康(母公司為鴻海)及旺旺,都以香港為融資基地。
在旅遊方面,旅遊業一向是港台經貿關係的熱點,日前香港特區政府宣布放寬台灣居民赴港旅遊限制,台灣居民只要持有有效台胞證,不需同時持有大陸出入境簽註,就可以在港逗留7天。據香港旅遊業界統計,每年訪港台灣旅客有220萬人次,但只有3(60多萬)人次留港多於一夜,其餘7成人僅過境23小時就走了,而前者消費平均達5,000港幣,後者僅為200港幣。如今取消了限制,有證就能來,估計來港逗留多於一天的台灣「過夜客」會增加5成,即30萬人次,可為香港旅業帶來可觀收益;根據香港政府官員透露,香港政府已準備繼貿易發展局辦事處之後,在台灣開設「旅發局辦事處」,台港兩地未來應該會有更緊密的互利合作。
二、兩岸恢復協商後台港互動更為密切
兩岸進入更緊密互動之後,台港之間的交流並未停止,反而更為熱絡,特別是香港政府為了因應兩岸大三通兩岸關係的發展,對台港關係進行相應的調整,包括成立「香港貿易發展局台北辦事處」,也建議香港工商界和台灣工商界合組「經貿合作委員會」,以及放寬台灣民眾來香港的入境安排。
在人員交流方面,自20087月迄今,先後有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高雄市長陳菊率團、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台中市長胡志強率中彰投三縣縣長、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以及桃園縣長朱立倫等人訪問香港,獲得香港特區政府如曾蔭權、曾俊華、林瑞麟等高官的接待。而在4月中旬的「香港台灣城市交流論壇」中,台中市長胡志強再次赴港,對香港來說是台港關係更為緊密的象徵。
此外,日前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以第2屆世界佛教論壇港澳代表團名譽團長的名義,於326日至42日前赴無錫及台北出席兩地的相關論壇活動,這是香港主權轉移以來,甚至是英國管治香港後近數十年來,首位公開訪台的香港高層官員,過去的港府官員不但不可能與台灣展開交流,即使私下赴台旅遊也是高度禁忌,因此香港特區政府官員首次來台,具有特別意義。
由此也可以看出台港在文化與經濟領域方面並未因為兩岸大三通而被邊緣化,台港之間仍有許多合作的空間。台灣在宗教、文化與藝術方面有其出色之處,而香港亦有其本身優勢;在經濟上,香港成熟的金融市場操作和台灣長期以來積聚的經濟實力,亦有可以合作發揮加乘效應的空間。
總的來說,更多更積極的官方參訪,必定是接下來台港關係發展中重要的部分。台港關係更緊密的互動,不但符合香港本身的經濟利益,對北京來說亦是其對台戰略中重要的一環。
三、台港將建立新的合作機制
為了提升台灣與香港的互動與交流,由政府所積極主導籌設之「財團法人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策進會」),相關的籌備工作已大致完成,並將於近期內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完成設置作業,展開運作。
自去年6月以來,台港間經過密切的聯繫與討論,決定台方成立法人組織「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策進會」),與港方將成立之「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協進會」),共同做為未來促進台港間經貿及文化的交流,推動及整合相關合作事宜,進而加強提升官方間互動的平台。
「策進會」董事長一職,規劃將由前財政部部長林振國先生擔任。「策進會」下將設置「經濟合作委員會」及「文化合作委員會」兩個合作委員會,具體推動相關之交流與合作業務。此外,為有效提供「策進會」各項行政幕僚支援工作,陸委會港澳處長將兼任該會秘書長職務。
未來政府將會藉由參與「策進會」平台之運作,針對台灣經濟發展有急迫性及重要性的議題,積極與港方進行協商或合作。現階段優先推動的議題,包括台港航權協商及台港醫療衛生合作等。此外,「策進會」亦將協助政府處理台港官員互訪,並規劃與港方合辦經貿合作論壇,共同探討台港經貿合作方向相關議題,以及推動台港間的經貿合作及文化創意產業交流等。
四、香港成立「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
香港為全面提升與台灣的交流層次,成立「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這個機構由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擔任榮譽主席,擁有法人地位,經特區政府授權,可以直接與台灣對口單位商談涉及兩地政策及簽署備忘錄。「協進會」之下會成立「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以兩地商界層面推動經貿合作。曾俊華期望,盡快以榮譽主席的身分出訪台灣,商討金融監管、醫療藥物交流、避免雙重徵稅安排等雙邊合作事宜。
五、兩會制度只有向前不會逆轉
港台之間的聯繫,兩地都需要,大陸更不反對。因此,未來即使民進黨當政取消ECFA,也不至於中斷目前的港台兩會制度,因為如果港台的兩會制度行之有年,對港台的民眾、企業都提供了良好的服務,已經成為港台之間不可或缺的制度性安排,那麼民進黨如果出於選舉的操作,以及蓄意惡化兩岸關係不惜犧牲港台關係的需要而中斷港台兩會的制度,則一定會激起港台的民怨和工商界反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