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愛國企業家–胡文虎

愛國企業家–胡文虎
江彥震
胡文虎,虎標萬金油大王,祖籍福建永定下洋中川村人,清光緒八年(1882年)出生于緬甸仰光,童年10歲被送回家鄉中川接受傳統文化教育,4年後,1896年重返仰光。在其父鬍子欽開設的永安堂藥行裏一邊學習經商,一邊鑽研醫藥典籍。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夏,父親去世,文虎和胞弟文豹共同繼承父業。為了謀求藥業的革新與發展,文虎赴泰國、日本等地考察學習,回仰光後,采擇祖國傳統醫學及印度、緬甸古方,先後創製了萬金油、八卦丹、頭痛粉、清快水和止痛散等成藥。暢銷各地。1923年,他到新加坡設立“虎標永安堂總行”和製藥廠。此後業務蒸蒸日上,不到10年,曼谷、香港、上海、汕頭、福州等十餘城市先後建立永安堂分行。1932年,“虎藥有限公司”成立,他自任董事長,文豹為常務董事,胡氏兄弟成為華僑中的巨富。
文虎愛國觀念強烈,對公益事業也非常熱心,自企業發展後,即致力於救國濟民、振興文教,先後捐出鉅資興辦學校、醫院、體育館、公路、墾荒和賑濟災民等;還向僑居地及華僑社會捐資興辦公益事業,耗資共計3,000多萬銀元。僅1935年他即宣佈要在全國各地興建1,000所小學(其中福建100所),捐獻大洋350萬銀元。到1938年已建成300餘所,後因日本侵略影響,建校計畫未能完成。因此,國民政府頒給他“益在民生”、“仁心義舉”等匾額和金質獎章;英皇也特賜他大英帝國文官勳爵(O.B.E)。他被世人稱為“大慈善家”。
文虎對祖國抗日作出了巨大貢獻。“九一八”事變發生,他首捐2萬銀元和大量藥品,支持抗日將士;還捐1萬銀元支持宋慶齡、何香凝領導的香港紅十字會組織的戰地軍民救護工作。1932年寄給十九路軍3萬銀元和大量藥品,支持淞滬抗戰,十九路軍副總指揮蔡廷鍇讚揚說:“本軍在滬抗日,君援助最力。”抗戰全面爆發後,他立即在他所辦的星系報上著文稱:“國家興亡,人各有責,際此全面抗戰之時,正吾人報國之日,有錢者出錢,有力者出力,毀家紓難,亦份所宜。”國民政府發行救國公債,他率先認購國幣300萬元,並通過他所領導的“南洋客屬總會”及各地分會,大力動員僑胞踴躍認購,經1年多的努力,僅新加坡、檳城等12個地區就購買公債1300萬元,還捐獻款項達2,000萬元。以後,他又相繼捐助大批藥品、財物支持抗戰。文虎的救國義舉,備受各界的讚揚和崇敬,國民政府財政部、軍政部分別頒給獎章和獎狀。19412月,他到重慶出席國民參政會,受到各人民團體的熱烈歡迎。中共領導人周恩來、葉劍英等特地到他下榻處嘉陵新村拜會,親切晤談。《新華日報》還發表專文表揚他20年來慷慨輸將千餘萬元救國之義舉。1950年,他通知廣州永安堂認購中國人民勝利折實公債2億元(舊人民幣);1951年,他又特派胡夢州回國購買公債3億元(舊人民幣)。
文虎是“報業鉅子”,從1929年在新加坡創辦《星洲日報》起,先後在國內外辦了星華、星光、星暹、星檳、星島、星閩、星洲等星系日報、晚報和香港、新加坡英文《虎報》以及新加坡《匯總報》等17家中英文報紙,不少進步新聞界、文化界人土如金仲華、郁達夫、張向強等曾參與編輯,對促進抗日救亡、弘揚中華文化作出了寶貴貢獻。文虎重民族氣節,曾在香港的“虎豹別墅”塑立林則徐巨像;在新加坡築游泳池掛牌“只准華人入內游泳”。40年代初日本侵略軍佔領香港後,文虎被扣留、審訊和軟禁,但他不屈不撓,還指控日軍暴行。後來在他的藥業受到威脅,星系報館被封,港澳同胞嚴重缺糧,陷於饑餓絕境時,他被逼與香港日方來往,並於19436月赴日面見日本首相東條英機,要求解決港澳民食、恢復華僑組織等問題,他在港始終拒絕擔任“維持會”會長職務。
文虎在華僑社會和國內都享有崇高聲望,歷任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委員、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福建省建設委員、香港客屬崇正總會會長、南洋客屬總會會長、永定僑育中學董事長等職務,是國人共仰的愛國僑領。
客家先民大多居住在河南、山西一帶,經過歷代戰亂和天災,輾轉五次南下遷徙,是一個極富有傳奇和神秘色彩的群體。在惡劣的環境下客家人一方面保持了原有中原文化的古老精神傳統,另一方面又造就了客家人在歷經苦難和折磨後形成了自己與眾不同的文化精神傳統,據《胡文虎宗族世系源流考略》,胡文虎先輩們在三十幾代人中,經過幾次遷徙,從中原到江西廬陵、寧都,又到福建長汀、上杭、永定,以及海外的緬甸、新加坡等地,他們和所有客家人一樣,在社會動盪和自然選擇中,養成了同聲同氣同風俗的文化傳統,這種文化傳統作為中國文化傳統的一部份,主要精神實質是傳統儒家文化。胡文虎雖然僑生海外緬甸,但是從小即受到客家觀念意識極濃厚的家庭教育,又返鄉求學四載,熟讀《四書》、《五經》、《水滸傳》、《三國演義》,並耳聞目睹鄉土鄉俗,潛移默化中在其幼小的心靈栽下了客家精神。正如他後來在香港崇正總會三十周年紀念特別刊物上作的序文中所述:我客家人士,既因故土磽壤養成勤勞善思,英邁創業精神……”客家精神就是刻苦耐勞,剛強弘毅、刻苦創業,團結奮鬥。可見,客家人固有的文化精神傳統和倫理道德對胡文虎的影響是深刻的。吃苦耐勞是客家文化傳統中優良的精髓,是客家精神的一個重要體現,它對胡文虎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客家先民,度過了漫長的遷移歷程,經過無數複雜的環境,使他們在適應環境、維持生活過程中,體驗到刻苦耐勞,容物覃人,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形成了客家人比其他民系罕見的勤勞、刻苦和儉樸。胡文虎生在緬甸一個勉強能維持生計的藥行家庭,童年時又體驗到了故鄉勞動人民貧苦、樸實和默默耕作的艱辛。老一輩華僑南渡謀生,大都是文化低,只能做苦工,拼體力,靠勤勞吃苦換取敷衍的生活。客家山歌《南洋記》詞唱:可悲世界莫相干,窮人餓死堆成山,逼得有腳行無路,只好結外走番邦,雞叫頭更就起床,鬼叫半夜才收工,做牛做馬也有歇,牛馬不如比華工。在這種景況下,華僑先輩不依靠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很難生存的。康吉文著作的《胡文虎傳》中提到的一樣華僑的第一代胼手胝足打天下,第二代卻通常是秦二世一類吃喝玩樂,坐享其成的人物,然而胡文虎不是這號人,而是能拳打腳踢,創江山打天下——成家立業的始祖型人物。”1908年,鬍子欽謝世後,永安堂中藥行由於受到西藥的挑戰和衝擊,生意慘澹無光,每況愈下,遺留資本不足二千元,面對這種困境,胡文虎毅然窮則思變攜其胞弟胡文豹吃苦耐勞,勤儉發家,親自到各地拜師覓藥,經過二年多的時間,九百零九次的試製才研製成功虎標”“萬金油八卦丹頭痛粉清涼丸止痛散等中醫良藥。後來在推銷中藥過程中,親攜虎標中藥標本,只借一同鄉自星洲遠至荷蘭東印度各埠,深入荒蕪村落,冒暑繞行遍貼廣告招紙,至午始息於道旁,出所攜飯團蘸炒鹽食之,掬溪水而飲,夜則宿于客店,同行夥伴不能忍受此苦役,先生即遣其返星,獨自繼續工作,其刻苦耐勞之精神,殆非常人所及。即使隨著虎標中藥門路打開,名揚南洋,生意興隆,手頭積累資金也不少,但胡文虎是一位吃苦耐勞稟性不改的客家創業者,他仍少時每日工作達二十小時,睡眠時間甫過四小時即足矣,勞逸之別至巨。胡文虎這種苦心志,勞筋骨的苦行僧精神,是客家人在長期的逆境和困難面前依靠吃苦耐勞謀求生存和發展的集中反映,是胡文虎事業成功的基礎。當後來有記者採訪胡文虎為什麼有這股精神時,胡文虎自傲地說:客家人以吃苦耐勞為榮、苟非有強健體魄,刻苦精神,則不能生存發展!
客家人的文化傳統崇尚吃苦耐勞的精神,由此而引申在生活上崇尚克勤克儉,不講排場,不記奢侈。富強不忘潦倒時勤儉節約是立家之本是客家人常掛在口頭的俗語。胡文虎持躬嚴謹,起居有節,常云:飲食之事,不可刻意求精,更不可窮口腹之欲,恣為鋪張,暴殄天物據他周圍的同事回憶,胡文虎從來不下塌高級餐館,特別是外國人經營的。即使後來成了首屈一指的大富豪仍然每日早餐桌上必備酸菜(永定名菜,閩西八大乾之一),或和辣椒作湯,其值甚微嗜之日久,至死不厭,蓋志不忘之意。他在自己生活上克勤克儉,樸素節省,然而對於金錢財富的理解和分配則豁達慷慨,取諸社會,用諸社會。他認為為個人或子孫積錢是愚笨的事,不主張把錢放入銀行生利吃息,而要用在社會公益福利事業上。正是這種優秀的客家文化傳統的薰陶和啟迪促使胡文虎奮力拼搏,生活樸素,諄諄告誡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他憑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倔性和品性為胡文虎的畢生及其事業的成功提供了精神動力。
胡文虎認為:“人生朝露,轉瞬即滅,黃白之物,生不與來,逝不俱去,其與人相聚,正如友朋偶然結識,終有一日之離散。斤斤於私蓄,而不顧群眾福利者,殊屬不智。”所以才博得世人一致的推崇。胡文虎於195495日,在美國檀香山病逝,終年72歲。 [200712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