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思鄉曲─馬思聰

思鄉曲馬思聰
江彥震
馬思聰,191257出生在廣東海豐縣海城鎮幼石街(今中山西路)25號,係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與音樂教育家。被譽為「中國小提琴第一人」。他於1937創作的《思鄉曲》,被認為是中國20世紀音樂經典之一。
父親馬育航又名馬繼猶,是陳炯明的同學,曾參與過陳炯明組織的反清活動。母親黃楚良是海豐縣公平鎮圍雅村人。馬思聰排行老五,上有兩個哥哥,兩個姊姊,小名「艾」含健美、聰穎、長壽之意。
馬思聰的家庭並非音樂世家,他對音樂的興趣來自於五歲時在外祖父家聽到的留聲唱片,就跟著唱片一起唱,唱得很有趣。1921,馬思聰與父親一同前往廣州市就讀培正學校,學會了吹口琴與彈月琴。1923暑假,馬思聰回到了海豐。正在此時大哥馬思齊從法國回國養病時,帶回一把小提琴。年幼的馬思聰對小提琴愛不釋手,於是決定隨大哥同赴法國學習小提琴。
1923年冬,馬思聰與大哥抵達了巴黎。先後向四位老師學習小提琴。半年後,馬思聰已經能夠用小提琴奏出不少曲調。1925年下半年,馬思聰考入了巴黎音樂學院十大分院之一的南錫音樂學院。在1926夏天大考的時候,馬思聰演奏了帕格尼尼的《協奏曲》,獲得了最優第二獎。
當年八月回到巴黎後,馬思聰向巴黎國立歌劇院的小提琴獨奏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學習小提琴,同時亦開始向奧別多菲爾夫人學習鋼琴。1928年暑假過後,馬思聰考入了巴黎音樂學院Boucherif領導的提琴班。
1929年,由於經濟上的原因馬思聰回到中國。同年九月,馬思聰在香港和廣州舉辦了音樂會,被上海申報》譽為「中國音樂神童」。十月由香港赴上海、南京兩地演出後,相繼被上海《申報》、南京《首都日報》與《中央日報》稱讚其演奏的小提琴「頓挫抑揚,令人神志飄揚」、「或引人其懷古之感,或導人入幽靜之境,或使人惆郁,或令人興奮」。這年馬思聰完成了《古詞七首》的創作。元月中旬,馬思聰回到廣州,並在歐陽予倩創辦的「廣東戲劇研究所」樂隊中擔任指揮兼第一小提琴手的職位。
1931年初,由廣東省政府資送,馬思聰得以第二次赴法留學。馬思聰師從作曲家畢能蓬教授(Binembaum,今譯比內鮑姆)學習作曲。畢能蓬對馬思聰的影響非常大,「不只是我的和聲學作曲法的教師,他同時是我整個藝術修養的指導者」。畢能蓬與馬思聰相差整四十歲,但兩人卻成了忘年之交。
1932初,馬思聰從法國學成歸國。年僅19歲的馬思聰與陳洪一同創辦了私立廣州音樂學院,並自任校長。在此期間,他認識了王慕理,並在教授鋼琴的過程中與她互生情愫。就在這一年,馬思聰與大他兩歲的王慕理結為連理。
1933,擔任南京中央大學教育學院的講師。馬思聰在廣州舉辦了小提琴音樂會,並作成了《鋼琴三重奏B大調)》。19342月,馬思聰與猶太鋼琴家夏理柯Harry Ore)合作,在廣州舉行了小提琴獨奏音樂會;五月,被教育部聘為音樂教育委員會委員。同年,還創作完成了《第一小提琴鋼琴奏鳴曲G大調)》。2月,上海《藝聲》上發表了馬思聰所作的插曲《你是我的生命線》,這是馬思聰首次公開發表音樂作品。馬思聰完成了小提琴獨奏曲《搖籃曲》的創作,並在上海《良友》畫報上發表了《童年追想曲》。1936,馬思聰創作了《第二小提琴鋼琴奏鳴曲b小調)》
1937,受聘為廣州中山大學的教授。同年7月7,全面抗戰爆發。馬思聰參加了抗日合唱團並擔任指揮,並還前往電台播音、錄音。馬思聰創作了大量的抗戰歌曲,如《自由的號聲》《前進》《游擊隊歌》《趕走強蠻的兔子》《保衛華南》《黃花崗》《不是死是永生》等。又創作了《內蒙組曲》(原名《綏遠組曲》);而《內蒙組曲》的第二樂章,便是後來幾乎成為了馬思聰代名詞的《思鄉曲》。
193812月,馬思聰為東江流動歌劇團創作了《東江流動歌劇團團歌》。1939129日,父親馬育航在上海被暗殺。同年夏天,舉家遷往雲南徵江(今澄江),繼續在徵江中山大學任教。在徵江期間,馬思聰完成了《第一鋼琴奏鳴曲》的創作。19406月,馬思聰出任中華交響樂團的指揮。12月8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離開香港返回故鄉海豐縣,馬思聰與堂弟馬思周一同為《思鄉曲》填上了歌詞。19422月15上映的電影《塞上風雲》裏使用了馬思聰《內蒙組曲》中的音樂,首次被徐遲譽為「國寶」。
1944年底前往重慶。在這一年,馬思聰創作了《牧歌》與《秋收舞曲》。1945213日、14日和16日晚,馬思聰夫婦在重慶舉辦了三場演奏會。三月,在重慶《音樂藝術》上發表了歌曲《和平之光》;七月又發表了《劍舞》和《述異》。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初,馬思聰仍然在貴陽擔任藝術館長。在這段時期內,他與作家端木蕻良一同創作了《民主大合唱》。春天,馬思聰返回上海,並於425日被選為上海音樂協會的理事長。四月,在創刊號的《新音樂》雜誌上發表《憶星海》一文。七月初,馬思聰攜家人赴台灣。118日,在台中舉辦了兩場獨奏會;十一月末,馬思聰回赴廣州,出任廣東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主任。19475月,馬思聰應李凌之邀出任香港中華音樂學院院長。十月,馬思聰被任為香港《星島日報·音樂周刊》的主編。這年裡,馬思聰與詩人金帆合作,創作並演出了《祖國大合唱》。又獨自創作了《春天大合唱》。
19493月24,馬思聰被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文代會)籌備會第一次會議聘為籌委會委員,其時馬思聰尚未抵達北平。四月,馬思聰一家人與金仲華薩空了歐陽予倩等一百多人從香港乘船北上,抵達北平。五月,馬思聰在中華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六月末第一次文代會開始後,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音樂組委員、演出委員會副主任;文代會閉幕時被被選為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七月中華全國音樂工作者協會(音協)成立後,馬思聰被選為全國委員和音協副主席。
九月,馬思聰出席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十一月上旬,馬思聰出任為中蘇友好協會總會理事,並隨周恩來總理一同出訪蘇聯12月18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任命馬思聰為第一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在1949年,馬思聰創作了《工人組曲》與《歡喜組曲》。
1950,馬思聰全家遷入天津, 6月17,出席了中央音樂學院的成立典禮。這年馬思聰發表了樂曲《十月禮讚》《我們勇敢地奔向戰場》與《鴨綠江大合唱》。19539月26,在中國音樂工作者協會改組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後,馬思聰先後被選舉為理事、常務理事與全國音協副主席。19549月,馬思聰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出席了該屆大會。19592月,《人民音樂》第二期發表了董大勇所作的《評馬思聰先生的獨奏音樂會》,批判演奏外國著名作品的馬思聰是在「向聽眾誇耀他的技巧」:這篇文章引發了一場長達五年之久的辯論。19629月,中央音樂學院學術委員會改選,馬思聰被選為主任委員。
19662月,馬思聰創作了在中國大陸時期的最後一首歌曲《焦裕祿悼歌》。六月初,文化大革命爆發,馬思聰被當成「反動學術權威」、「大吸血鬼」遭到了造反派的批鬥。8月9,中央音樂學院的「革籌會」造反派將馬思聰等人定為「一類勞改隊」,監督他們勞動、反省交待問題,不許回家,不准與外界聯繫接觸。被嚇壞的王慕理於16日攜子女出逃。十一月,馬思聰因肝病複發被准予返家,並於22日與悄然回京的馬瑞雪一道離開北京,1967115日晚,馬思聰隨夫人王慕理、次女馬瑞雪和兒子馬如龍一起乘坐黃埔002號出走香港。從此直到逝世,他再也沒能回到中國大陸
19661128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臺灣和海外僑胞廣播開始曲,停止播放《思鄉曲》,改為陝北信天遊民歌《東方紅》。在《思鄉曲》完成了整整30年之後,馬思聰也成為了思鄉之人。1985終獲平反。19873月,馬思聰感冒住院,轉為肺炎並引發心臟病。520日,手術失敗,在美國費城賓州醫院冰冷的手術床上,中國一代音樂鉅子馬思聰,與世長辭。享年76歲。20071210日,馬思聰先生及夫人的骨灰始由親友護送返回廣州,終於魂歸故里。
馬思聰是中國重要的作曲家,他的創作,包羅交響樂、小提琴獨奏曲、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奏鳴曲等,其中以《思鄉曲》(選自《內蒙組曲》)、《搖藍曲》、《西藏音詩》、《塞外舞曲》為代表作。小提琴獨奏鋼琴伴奏曲有《牧歌》、《思鄉曲》、《搖藍曲》、《跳龍燈》、《新疆狂想曲》、《塞外舞曲》、《西藏音詩》、《山歌》、《抒情曲》、《慢訴》、《春天舞曲》、《秋收舞曲》、《跳元宵》、《史詩》、《第二迴旋曲》、《小提琴回族曲》。小提琴協奏曲有《雙小提琴協奏曲》、《F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芭蕾舞劇有《晚霞》、《龍宮奇緣》。歌劇有《熱碧亞》。鋼琴曲有《降D小調鋼琴奏鳴曲》、《鋼琴五重奏》、《第四小奏鳴曲》鋼琴獨奏、《花兒集》、《鼓舞》、《巾舞》、《鋼琴協奏曲》。管弦樂有《第一交響曲》、《第二交響曲》、《山林之歌》、《塞外舞曲》管弦樂、《第一弦樂四重奏》、《龍宮奇緣》四幕舞劇管弦樂、《亞非拉人民反帝進行曲》。合唱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郭沫若詞馬思聰曲、《春天大合唱》。獨唱曲有《李白六首》、《唐詩八首》。其他《阿美山歌》。[201201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