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田家炳

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田家炳
江彥震
今年(2007年)65,臺灣師範大學在61週年校慶典禮上頒授名譽教育學博士學位給香港企業家田家炳,表彰他長期捐資興學義舉。88歲的田家炳受獎後宣佈,要捐一千萬元給臺師大,為臺灣師範教育盡一份力量。田家炳表示感謝郭義雄校長親自到香港邀請他,他說,臺灣的教育做得很好,他從沒有捐款給臺師大,也不認識校長,能夠獲得這個學位,覺得非常光榮。田家炳說,他名下的資產,超過八成都捐出去了。擁有的財富雖然愈來愈少,但心情很快樂。
田家炳重視師範教育發展,在大陸資助北京師範大學等38所師範教育學校。田家炳的善舉遍及香港、大陸、澳門、臺灣、英國、新加坡、美國等地。為了助學,他在六年前,金融風暴過後,香港房市最低潮時,以5600萬港幣,變賣住了37年,價值上億港幣的豪宅,所得全部捐給大陸中小學,自己太太兩人搬進出租公寓。
前年,他以低於市價共3億元港幣的價格,賣掉名下的田氏企業廣場,所得全部捐給數十所中學和大學。田家炳說,當時租金很低,他覺得「與其收租不如賣掉,一次捐出去,效果比較好。」
田家炳先生是一位在海外艱苦創業成功的典型客家人、也是中國人為人處世的楷模。田家炳是香港田氏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家炳基金會創辦人、董事會主席。先生除了主持其獨資的塑膠廠及其它機構外,還先後擔任京華銀行董事,新安企業公司及華安置業建築公司董事長,大埔縣旅港同鄉會永遠會長及其它數十商業團體、慈善機構的會長、理監事、顧問等職。田家炳也是香港著名的愛國愛鄉、熱心公益的企業家和慈善家。
田家炳,一九一九年出於廣東梅州巿大埔縣右林鄉銀灘村。父親翁玉瑚係客家後裔,以經商為業,平生急公好義,濟貧恤孤;母親田房氏則具備客家婦女傳統美德,為人純樸務實,克勤克儉。田家炳幼承庭訓,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而然養成了潔身自愛、刻苦自勵的性情,以及慈悲為懷、樂善好施的品格。晚年得子,故倍加愛惜,然平日對之管教甚嚴,不時以古代聖賢忠孝節義故事加以勉勵,以《朱柏廬治家格言》加以教誨。
一九三五年,父親玉瑚公溘然長逝,當時年僅十五而剛念完初中二年級的田家炳,乃不得不忍痛輟學,繼承父業,毅然挑起家庭經濟的重擔。一九三七年,離家前往越南創業,不出兩年,已成為當地最大的瓷土供應商。一九三九年夏,日軍佔領汕頭,瓷土運輸中斷,田家炳被逼轉移陣地,踏上遠赴南洋的征途。一九三九年秋,抵達印尼萬隆巿,投靠經營土產洋雜生意的兄長,幾年間,致力發展,頗有成績。
一九四一年冬,日軍侵佔印尼後,先生因經商地區劃入軍事區,被迫結束營業,轉赴雅加達投靠族人,自此由經商轉入工業,初嘗受薪階級的甘苦。在印尼期間,先生由基層開始,自強不息,努力向上,在關鍵時刻,更獨具慧眼,洞悉先機。一九四五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先生把握商機,大展鴻圖,致力於樹膠加工業,並手創「超倫」、「南洋」兩橡膠廠,銳意經營,業務鼎盛。至一九五一年已成為譽滿印尼首都的青年工業家,時年三十有一。
一九五八年,有鑒於印尼境內正醞釀排華浪潮,田家炳先生又一次當機立斷,毅然決定結束了如日中天的橡膠事業,舉家北遷,移資於當時經濟條件並非特優的香江。香港乃彈丸之地,當年之所以吸引企業家定居立業,除了環境安定,經商自由之外,主要是由於巿民十居其九,皆為華人,先生之五兒四女,從此得以在華語環境中,接受正統中文教育沐儒家思想薰陶,因而敦品勵行,孝親睦鄰,不論為人處世方面,均能勸儉立身,誠信為本。
遷居香港後,在屯門填海造地,建立田氏基業,專事生產塑料薄膜和人造革,積極扶植人造革下游加工工業的發展和打開產品國際市場,促進社會繁榮。一九六年秋,巍巍巨廈崛起於屯門海灘,田氏工業城的規模之大、氣勢之宏,名震香江。自此田氏事業蒸蒸日上,發展迅速,未幾即開拓國際巿場,建立商業王國,自創業迄今,四十載耕耘,芳菲滿園,田家炳 「人造皮革大王」之美譽,亦不徑而走,膾炙人口。
一九九二年在廣東省東莞市成立東莞田氏化工廠有限公司,二○○○年在廣州黃埔區成立廣州田氏塑膠有限公司,建成現代化、自動化的PVC薄膜及人造革製造廠,無論規模、技術、管理等都居國內前茅,並於一九九七年取得「ISO9002國際標準品質管理證書」,二○○○年春取得「ISO14001國際標準環境管理體系證書」。
先生以過人的智慧和膽識,良好的商德與信譽,在香港先後經歷了一九六五年的銀行擠提、一九六七年的社會動亂、一九七三年的股巿崩潰、一九七四年的世界原油供應失常、一九八二年的香港回歸人心惶惶、一九八四年的房地產暴跌及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等一次又一次的經濟風暴,不少結構健全、經濟基礎甚好的企業均受淘汰或移遷海外,而先生獨能以不變應萬變,堅守崗位,矢志不移,使田氏事業聲勢日壯,信譽日隆,其運籌帷幄、處變不驚的毅力與勇氣,尤足令人感佩。
田家炳先生為謙謙君子,自奉甚儉,克己待人。詢之以處世之道,成功要訣,先生謂為人必須秉承勤、儉、誠、樸 四德;而職業無分貴賤,不論身處何種工作崗位,只要盡忠職守,敬業樂業,自能撥雲見日,漸入佳境,逐步攀登成功的高峰。實則先生除此之外,尚且目光如炬、穩中求進,故能轉逆境為順境;知人善任,禮賢下士,故能化獨樂為眾樂;加以凡事親力親為,任勞任怨,能人之所不能,敢人之所不敢,故而使田氏企業,上下一心,群策群力,發揮出超卓的成效。
先生偉績在握,尤念家國,決以造福桑梓,報效國家為己任。早在六及七年代,曾出任博愛醫院、東華三院總理,現仍兼任仁愛堂諮議局委員及積極支持其他多間慈善機構事務,推動社會福利工作。本著「取諸社會、用於社會」、「留財予子孫不如積德予後代」的中華傳統美德,先生於一九八二年捐資10餘億元財產成立「田家炳基金會」,不分畛域的專事捐辦公益事業,以「安老扶幼、興學育才、推廣文教、造福人群、回饋社會、貢獻國家」為創會宗旨。自此竭力奉獻,德澤四方。先生在全國各地均有獨資和襄資捐建善業,項目包括教育、醫療、衛生、交通、文娛、社會褔利等,以「田家炳」命名的單位和建築物數百項。
一九七八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他受到很大鼓舞。為了幫助祖國大陸發展人造革業,他主動捐贈一套價值數百萬港元的生產線給廣東省(省府撥給佛山市),在他多次派技術員前往協助後,產品品質已符合國際水準。多年來還為大陸不少單位引進新的技術,發展新的產品。對他的桑梓大埔縣也做了不少項目。除了獨資興建154公尺11公尺半寬的雙程行車湖寮大橋、明德大橋、黨溪大橋、玉湖大橋、蒹葭橋、廷樂橋、大廂電視差轉臺、銀灘水電站、銀灘發展經濟基金會及其它多項關係國計民生之善業外,對教育事業還特別關心。他認為中國是文明古國,國要富強,就要造就人才,要造就人才,就要多辦學校。近年來先後上書廣東省委書記林若、省長葉選平、大埔縣領導和旅居廣州北京的文化界同鄉,希望加緊規劃在縣內各鄉鎮多辦十幾間中學,以配合中央九年義務教育的推行,讓全縣高小畢業的適齡學子都能升入初中,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還望能加辦大學,普遍提高邑人數育水準。
據瞭解,在海內外已捐建大學53所、中學88所、小學37所、師範專業學校7所、幼稚園9所、鄉村圖書室950所,遍佈神州三十一省、巿、自治區、直轄巿,加以資助國家教育部「高等師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北京巿自然博物館之生物標本館及南京巿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之天文科學交流中心、全國鄉村學校圖書室五百五十間等,此外對美國、英國的中華文化事業均有捐助;在臺灣還設立了田家炳文教基金。範圍之廣,影響之深,難以盡述。
先生履仁崇義、不求聞達,深得海內外政府各級機構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嘉許。一九八二年英女皇壽辰授勛,港督尤德頒贈英女皇榮譽獎章;一九八八年臺灣李登輝總統頒賜熱心公益金匾;一九九四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將2886號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一九九六年,英國女皇授予M.B.E.(Member of British Empire)勛章。多所大學授予榮譽博士、院士榮銜;內地70餘市、縣授予榮譽公民、榮譽市民稱號,數十所大學聘為榮譽教授。
田家炳先生在諸多善舉之中,獨鐘教育。先生認為興國之道在於人才,而人才培育始於教育。要辦好教育,必須首先焙訓作育英才的教師,因而發展師範教育,不啻為播種植苗,開闢水源。上游清則下游暢,發展企業如此,辦學創校亦如此。高瞻遠矚的先生及不分畛域,致力於推動各地教育工作,德澤無疆,光耀華夏。
田家炳先生一貫主張,捐款做善事的目的不是為了個人的名和利,而是真正造福於人民,他不單關心家鄉的事,凡是社會上的事,他力所能及的都一樣關心。他對教育事業特別關心,而且對文化事業亦很重視,如大埔縣建青少年宮,他積極捐資贊助;大埔縣漢劇團缺乏服裝道具等,他也捐鉅款解決,類此事例太多,不勝枚舉,他做到了「不分行業,能幫就幫。」 田家炳先生不僅關心家鄉的發展,而且亦關心香港的公益事業。
他不單關心家鄉的建設,同時也關心在其他地區的鄉親,如捐贈一個地區的文教基金就達港幣二千萬元左右,他真正做到了「不分彼此,一視同仁。」在臺灣也捐出數千萬元成立田家炳文教基金會,舉辦各類獎學金,推動各種具公益性的文教事業活動。現在田家炳先生還正在計畫進行許多造福於社會、造福于人群的贊助、捐贈專案,但他有一固原則「先做後說」。因此,還有許多正在進行的項目,我們現在還不可能知道,但有一點是可以知道的,就是他全心全意、扎扎實實地造福社會的崇高志向,請看他寫給他親人信中的一段話:「……每看到中國人有甚麼成就光榮,也很自然發出內心的愉快,而且還會想盡自己有限的能力,去栽培未來的國人,促進中國的社會邁上康樂富強的大道。現在每日腦筋裏總是想著如何把有限的財力貢獻給社會,能做一些更具意義、更有作用的事業上。……從田家炳先生的言論行動中,可以看出他那薄己厚人、勤儉自勵、潔身自愛和公而忘私的品格,而且這個品格又進一步促使他對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現在先生年逾古稀,精神矍鑠,老當益壯,其事業之宏偉,德望之崇高,與日俱增,當仁不讓之精神,尤令人欽佩!對祖國正在全面改進與龐大建設之當前,而一本愛國愛鄉之素願,將更悉力以赴,共圖扛鼎,同任仔肩而造福於國家社會,正如青山不老,綠水長流,永無窮期也。 先生敦品勵學,勤儉自勉,治事嚴謹,淡泊名利的崇高品格,不分界域地區舉辦善業,關心教育,公而忘私的可貴情操,深為世人所欽敬!
田家炳先生有五子四女。他認為生為中國人,必須先學好中國文化,繼承祖先優秀的文化傳統。所以他讓兒女進中文學校。而為了適應今天世界形勢的需要,又必須讓後一代掌握外文和先進的科學技術,所以兒女們中學畢業後,又把他們送到美、加去讀大學。他的全部子女都在國外受完高等教育,大部分留在美、加創新事業。[200707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