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兩岸文化交流尋根祭祖之旅

兩岸文化交流尋根祭祖之旅
江彥震
在台灣海峽兩岸關係逆轉,山雨欲來風滿樓,動向未定之際,台北市永定縣同鄉會榮譽理事長暨台北市苗栗縣同鄉會理事長蘇文龍,於419日率領一龐大的文化交流團返回永定原鄉從事兩岸客家文化交流及尋根祭祖活動,引起兩岸相關人士特別的關注。
這次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團成員包括台北市永定縣同鄉會理事長黃建興,總幹事江彥震;中華福建閩西客家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蘇良音,秘書長魏炳煌,副秘書長江宇強等23人。台北市苗栗縣同鄉會蘇文龍理事長賢伉儷,副理事長吳國智賢伉儷,理事傅學斌,常務監事黃銀珍,總幹事林政吉,客家歌謠班老師曾梅穀,蘇氏宗親會副理事長蘇文劭等57人,總計80人的隊伍陣容。
文化交流團以小三通方式,於19日傍晚抵達永定縣城的永定賓館,受到永定區政府領導熱烈歡迎(註:永定縣去年改制為龍岩市永定區),並以豐盛的晚宴款待全體團員,在歡迎晚會上,來自寶島台灣的客家鄉親在黃銀珍的主持下,依序演出台灣客家優美動聽的歌謠與舞蹈,讓大陸各級領導留下深刻的印象。
晚會先由苗栗同鄉會團員演唱的「阿姆」、「捱教你唱山歌」,開場,接著陸續是曾順隆、黃銀珍的山歌對唱「問卜」、永定同鄉會的合唱曲「桃花開」、全體團員大合唱「客家本色」、「皇天不負苦心人」等。每一首表演都獲得現場的滿堂綵,讓原鄉的客家鄉親親身體驗了,台灣客家山歌雖然來自大陸原鄉,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增添了許多創意與創新,才形成了今天台灣獨特的客家山歌特色。
交流團的團員們第二天非常興奮的來到久仰其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客家土樓』,首先參觀「承啟樓」。承啟樓位於永定區高頭鄉高北村,相傳建造中有感於老天相助又名「天助樓」,亦被稱為『土樓王』。2001年先後被列為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承啟樓始建於明崇禎年間,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建成,坐北朝南,占地面積5,376.17平方米,直徑73米。承啟樓由四個同心圓的環形建築組成,外環四層,高16.4米,每層72間;二環兩層,每層40間;三環單層,32間;中心是祖堂為四架三間兩堂式祠堂,全樓共402間。人稱『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承啟樓外牆為夯土牆,底厚1.5米,頂厚1米,屋檐伸出近4米。承啟樓為江氏一族所建,鼎盛時曾住有600餘人,現尚有300餘人居住。
再來到「振成樓」。振成樓,是客家土樓中的『土樓王子』,坐落在永定區湖坑鎮洪坑村中南部,由洪坑林氏21世林鴻超兄弟等人於民國元年(1912年)建造。俗稱「八卦樓」,以富麗堂皇、內部空間設計精緻多變而著稱。其局部建築風格及大門、內牆、祖堂、花牆等所用的顏色,大膽採用了西方建築美學所強調的多樣統一原則,達到了極高的審美境界,堪稱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築的傑作。該樓坐北朝南,占地約5,000平方米,由兩環同心圓樓組合而成。外環土木結構,高4層,直徑57.2米,內通廊式。奇特巧妙的建築設計,科學完整的功能設置,中西建築的完美結合,精雕細琢的製作功夫,豐富的文化內涵,振成樓因此被譽為『東方建築明珠』
又往「福建土樓博物館」參觀,該館是按照世界文化遺產專題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客家文化研究展示中心、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要旅遊文化名片等標準高起點規劃建設的,博物館佔地面積4,778平方米,建築面積10,692.7平方米,展廳面積4,320平方米,基本陳列名為『客家夢·土樓情』,包括序廳、文化瑰寶、源遠流長、薪火相傳、夢中故土和守望家園六個部分。該館是永定展示客家文化的重要交流平臺,共分建築奇葩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崇正報本保護傳承等五個部分,展館用圖片、文物、古建築小品、場景、視訊等多媒體手段,全景直觀生動形象反映『客家夢·土樓情』的主題,展出文物合計700餘件(套),場景18個,圖片280張,投影、資料視訊10個,互動觸控式螢幕6個,精彩絕倫,美不勝收。
第三天,文化交流團的三部遊覽車來到永定區古竹鄉政府門口,一眼望去街道上水洩不通歡迎人潮,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鑼鼓喧天、制服列隊的中西樂隊盛大陣容,當地的蘇氏宗親們一看到蘇文龍團長下車,立即簇擁著蘇文龍伉儷走向蘇氏祖墳,短短的行程宗親們卻有訴不盡的親情,左鄰右舍村民多不禁好奇圍觀爭睹這位來自台灣人物,究竟何許人也?好不容易終於走到了祖墳,墳前早擺滿各種祭品,包括含著帶花蔬菜的神豬(台灣是含鳳梨)、長角神羊,嘴巴含著長草;蘇氏長老祭祀禮服都穿戴整齊了,祭祖儀式完全按照古禮進行,主祭者、陪祭者依序排列,鳴炮、奏樂、獻花、獻果、獻酒、上香、三拜、九叩、放鞭炮等程序,一式不少,禮成之後,又轉到附近的蘇氏宗祠行禮如儀的祭拜一次。
儀式完成之後,大夥又簇擁著蘇理事長來到蘇氏宗親所居住的土樓–光裕樓,全體團員及蘇氏宗親近500人,就在光裕樓的中庭大廳擺桌用餐,在古竹鄉長舉杯下進行特殊的午宴,對於來自台灣的鄉親來說,在土樓裡用餐吃飯,可以說是平生第一次,是相當新鮮的體驗,每位團員必將留下特殊的回憶。而「蘇文龍理事長,事業有成,衣錦還鄉,榮歸故里,慎終追遠,光宗耀祖,真乃大孝也。」
第四天團員來到龍岩的龍硿洞遊覽。龍硿洞,地處武夷山脈南段,位於新羅區雁石鎮龍康村,有福建最好的旅遊公路可以乘車抵達。屬喀斯特地貌,歷史悠久。吸引著遊客去尋幽探奇的有,神仙洞府,天然迷宮華東第一洞洞中桂林等。至今,龍硿洞已探明面積達54,00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層,有兩條畫廊、八個大廳、十六個支洞、六十四處景觀、3,000餘米遊程,空間宏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時隱時現;洞連著洞,洞套著洞,層層疊疊,曲徑通幽;大小石鐘乳千姿百態,亦幻亦真,真可謂七情六欲皆備,瓜果稻菽飄香。洞口地處山坳,四周山石嶙峋,林木茂密。龍潭湖水,洞中流出,特別冰涼清澈;湖中群魚遊弋,賞著倒映水中的山景,怡然自得。四周群山環抱,蒼松挺拔,修竹茂密,雲海飄渺;百年古樹數不勝數,蔚為壯觀。 萬竹園、古樹林、潺潺山澗、紅瓦白牆的亭台水榭點綴山間,美景怡人。據說每到秋季,百年古桂繁花盛開,香飄幽谷;楓林盡染,色可紅天,間以翠綠修竹,紅綠交加,煞是壯觀。龍硿紅葉,如此美景世間難尋;原野風光,讓人流連。
文化交流團一行中午來到龍岩市區,受到龍岩市政府領導,隆重的午宴款待,晚間又受到閩西客家聯誼會會長林仁芳等熱情接待,在歡樂的晚宴乾杯聲中,結束了這趟「兩岸文化交流,尋根祭祖」之旅,次日,團員們依依不捨的各自返回寶島溫暖的家。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留下一次值得濃墨重彩的精采紀錄。[201604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