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六堆鄉鎮命名由來




六堆鄉鎮命名由來

美濃鎮※

美濃原稱「瀰濃」,因本地以水之源,汲用不息,位於山明水秀之間而取瀰,鄉民皆務農為業而取濃,民前28年改名美濃以迄今。乾隆元年,廣東嘉應州鎮平縣人林豐山、林桂山,約同四十餘客家移民,在今美濃靈山山麓,集體搭建房屋二十四戶,從事墾殖,備嚐艱辛,終漸有了村落形態,是為美濃開拓之始。

長治鄉

本鄉之命名,乃取其「長治久安」之義。長治鄉原名為長興,日據時代設庄役場,隸屬高雄州。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劃歸高雄縣所轄,改稱為長興鄉。35年劃歸為屏東市,改為長治區。39年行政區域調整,再改為長治鄉。

麟洛鄉※

本鄉在二百七十多年前,由嘉應州﹝今廣東省梅州市﹞人徐俊良先生來此開拓,發現大龜特多,俗讀「有龜必有麟」,乃認為「麟趾呈祥」之兆,遂命名為「麟落」後改稱為「麟洛」。日據時代原設麟洛區,後改稱為長興鄉。民國34年台灣光復,改為長治鄉。至39年四月又奉准將長治鄉劃分為兩鄉,成立麟洛鄉。

萬巒鄉※

本鄉面臨大武山,因萬山重疊,成為一天然屏障,故名之曰「萬巒」。本鄉在清康熙27年,即有廣東、福建兩省人士來此開拓。日據時代,本鄉隸東港辦務署。設萬巒、佳佐、赤山各庄役場。後合併赤山、佳佐兩座,改為萬巒區,屬高雄州潮州郡管轄。民國34年光復後,改稱為鄉,屬高雄縣轄。至39年行政區域調整,始改隸屏東縣。

內埔鄉※

內埔原係為廣東移民最初來此開拓之地,後向外開拓,遂以先闢之地為「內埔」。本鄉清朝時代隸台南府鳳山縣管轄,設管事辦理地方行政。至日據時代,初設警察官吏派出所。後改置辦務署。旋又廢縣設廳,置街、庄,將原有內埔、新東勢、新北勢、老埤等地區,合併成立內埔庄役場。至民國34年台灣光復,始改稱為內埔鄉。

※ 竹田鄉※

本鄉當時係以多竹林、水田而命名。清康熙初年,有廣東居民來此拓荒,原屬台南府鳳山縣所轄。至日據時代,改隸鳳山縣潮州辦務署內埔支署,設二崙、鳳山厝二區庄役場,後因區域變更,將原有二區合併新北勢區,改置竹田庄役場。民國34年台灣光復,改稱為竹田鄉。

※ 新埤鄉※

初期移民來此墾荒的廣東客家居民,為灌溉田園,乃在此處築一座大埤圳,名曰「新埤頭」,本鄉即以此而得名。本鄉原屬台南府鳳山縣,先置總理辦理行政事務。至日據時代,改隸台南縣。後又合併茄苳腳區編歸阿猴廳東港支廳管轄,旋又改設新埤庄役場。民國34年台灣光復,改稱為鄉。屬高雄縣管。39年冬行政區域調整,始劃歸屏東縣管轄。

※ 佳冬鄉 ※

本鄉原稱「六根」,嗣因周圍多值茄苳樹,且極茂盛,遂改稱為「茄苳腳」,後取「秋收冬藏」之意,復改稱「佳冬」。本鄉在清朝時代,曾設鳳山縣港東中里六根庄。至日據時代,改置茄苳腳區,隸屬阿猴廳。後改制改革,屬高雄州,稱佳冬庄。民國34年台灣光復,將原庄役場改為鄉公所。

※ 高樹鄉※

高樹舊稱「大車路」,據說在以前的道路大車數台可以併行,意謂道路之廣闊也。民國3年,日人在各處測量,以本鄉位居高地,且樹林茂盛,始定名為高樹。又據傳地當時有一株木棉樹,高冠群木,且分枝甚多,形如車蓋,因之得名。

本鄉係於清乾隆2年,有廣東、福建兩地移民來此開拓,先設東振公館,辦理糧租,及管事一人調解民事。至日據時代改為東振新區,後合併加納區置高樹庄,民國34年台灣光復,改為高樹鄉,屬高雄縣轄。民國39年行政區域調整,始劃屏東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