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民法物權學權威─謝在全


民法物權學權威─謝在全

江彥震

謝在全曾任司法院副院長兼任代理院長、司法院大法官。他是由實務界出身的大法官,亦是台灣法學界知名的民法物權學者,著有《民法物權論》三冊,並為近年法務部民法物權編修正草案的主要領導人。

民國99718日,謝在全在司法院副院長任職期間,與馬英九總統會面後表示,既然總統表明暫不批准他的辭呈,他「勉強」接受慰留,確保司法院業務「無縫接軌」,直到新任院長上任。但希望總統盡速物色新的正副院長人選。

其實出任行政首長,完全不在謝在全的人生規劃之中,而他卻在連續「意外」的情況下出任司法院副院長以及代理院長。因92年大法官被提名人法治斌教授於立法院行使同意權前夕618遽逝,所遺被提名人缺額,總統由「九十二年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先前所呈報之「九十二年大法官提名建議名單」中前未獲提名者擇核遞補。當年司法院副院長,接任者原是楊仁壽或林子儀,最後因意願等問題,改由謝在全出線。

司法官法訓所八期結業的謝在全,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學士,省立楊梅中學(今國立)畢業。歷任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講座、民法物權編修正委員會委員、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推事、臺灣高等法院推事、最高法院推事、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推事、雲林地方法院(兼)院長、臺中地方法院(兼)院長、彰化地方法官、彰化地方法院(兼)院長、嘉義地方法院推事、臺北地方法院推事、司法院民事廳廳長、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所長、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檢察處檢察官、臺中地方法院法官、司法院大法官、司法院副院長、司法院代理院長。並在東吳大學兼任副教授。

謝在全於民國33(1944)1月出生在桃園縣新屋鄉貧困的客家農村,由於家裡地處偏遠的小村落,小時候讀書非常不容易,上下學都要走上五十幾分鐘,每當下課回家時,已經是夜幕低垂的傍晚時分;那時候電燈還不普遍,回家的路上都沒路燈照明,獨自走在昏暗的田間小徑會感到害怕,而且,父母也會擔心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因為是務農人家的子弟,所以有空時常要幫忙下田做農事,可不像現在的學生可以專心讀書,因此特別珍惜念書的時光,尤其是當時家裡只有「油盞燈」或「蓄電池」昏暗的小燭光,還沒有現代化明亮的電燈,無法作功課到很晚,因此養成在學校就把課業作完的習慣。不少與他共事過的人表示,謝在全當法官辦案或當首長處理行政事務,均十分果決,不拖泥帶水,這或許與他當學生時所養成的好習慣有關。

謝在全高中畢業後,原考上台大的政治系大二時才轉入法律系,主要的考量是自己沒有背景,唸政治並不是那麼地適合自己,而選擇法律系最主要的想法,則是覺得法律較容易謀生,也正因如此,所以想要在畢業後能馬上通過考試,及格後生活才能有著落,不用再靠家裡四處張羅,甚至能為這個家出點棉薄之力。

在大學時代,他覺得語言對於法律人而言,是一種很重要的工具,所以在大一時,參加健言社,除此之外,其它時間都用在讀書上。一方面是有感於家裡窮困,另一方面則是對本身的要求和期許。對出身於農家的謝在全而言,「想辦法把自己健全起來」是迫切的心願,因為依賴家裡的支撐,只是暫時的,而且是有限的,唯有把自己健全起來,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所以,當時最大的希望是在畢業後,趕快找到工作,達到經濟自主,也因此就把全部的心力都放在課業上。此外,據他親口述說,他除了生活費外,沒有其它多餘的錢可以看電影或從事其它休閒活動。而他在大學時代唯一看過的一場電影,電影票竟是房東送的。所以,在大學時代裡,宿舍、教室、圖書館是他最常去的三個地方。也惟其如此,才能在課業上紮下堅實的基礎。

民國55年大學畢業,四年的寒窗苦讀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順利考上司法官,從此踏上司法生涯之路。按照他個人原先的人生規劃,先是出國深造、鑽研民法領域、結合理論與實務教書,最後則是寫書。而出國留學的願望,是他計畫已久的目標,不過這個目標並不是在畢業之後就馬上達成的,而是在當了七、八年的司法官後,才得以實現。而他出國進修的動機是因為在國內唸了這麼多年的書,存有想和國外教學內容比較一下的念頭,瞭解國外的研究方法能否可以給我們一些幫助。

在考取司法官後,為達成出國留學目標,便全力投入英文的學習,因為在大學時代,把全部的精神放在法律的專業科目上,英文對他而言,在原本基礎就不是很好的情況下,就更顯得很陌生。所以會想要到美國去留學,最主要還是經濟上的考量,因為當時留美的獎學金比較容易取得。但現在回想起來,卻認為當時僅一意想出國而沒在國內讀研究所的作法和決定並非完全正確。

所以,他一再強調,能否達成心中的目標,最主要是在於有沒有把自己手頭上的資源及學校給你的東西好好地運用;簡言之,做事情要先把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善加運用,使其發揮最大的功效,如此一來才會有所收穫。已有「物權法權威」美稱的謝在全,擁有留美法學碩士學歷,著有《民法物權論》等書,又在東吳大學教授法律,他的人生規劃似乎已逐步完成了。唯一不在他人生規畫之內的,就是當行政首長;然而,既然走到這條路,也有它的意義存在;因為,一般的法官大都埋首於案件中,思考、處理方式難免侷限於案件內,很難跳脫出案件的範圍,可是當法官一但走入行政領域內,他的思考和作法比較廣面和先前看事件的角度就有所不同。

具有傳統客家精神的謝前院長,在法界的資歷深厚,為人謙和,人稱「好好先生」,在大學任教,也深受學生們的愛戴。此外,他勉勵同學們也可以選擇一個社團加入,學習人際關係及瞭解社會的實態,以彌補年輕經驗不足。同學們不要長期待在象牙塔內,尤其是身為一個法律人,對於人際關係更應多加了解,且關懷人們的歡樂與痛苦。有空可以走走孤兒院或老人院,一方面可以藉此了解人生的些許意義,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到法律人可以為社會奉獻些什麼。

雖然他不否認我們的司法環境仍有待改善,但是他也提醒我們別忘了,仍然有為數不少的法官在默默的耕耘,為司法的改革無怨無悔的付出,司法才有現今的模樣。但是他從不抱怨司法環境的不良,逕自堅守崗位盡力做好分內工作的敬業精神。這也正如謝前院長所說的,不管在任何行業中,總要有為這行業犧牲奉獻的精神,要花時間去經營、投入,才會有所成就。「山即不能走向你,你就應該走向山。」[201007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