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南珠故郡 客家情緣


南珠故郡 客家情緣

江彥震

世界客屬第24屆懇親大會於2011121日在廣西北海舉行。北海是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始發港、中國近現代最早通商口岸、中國首批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北海地處中國大陸南端、北部灣東北岸,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重要城市、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兩次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並被評為“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中國十大休閒城市”。北海市轄一縣三區,面積3,337平方公里,總人口162萬,客家人口則有60萬。

北海自然資源豐富,有“天下第一灘”美譽的銀灘,中國最美麗海島的潿洲島,合浦山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全球第二大紅樹林連片生長區。北海歷代盛産珍珠,“珠還合浦”歷史典故就發生於此。北海氣候宜人,空氣質量始終位列全國113個重點監控城市前列。

本屆大會恰逢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創辦四十週年,意義非凡。「客家文化書畫攝影作品展」先於1130日上午開展,由此拉開世界客屬第24屆懇親大會的序幕。這是世客會第一次在大陸的少數民族地區和濱海城市召開,體現了「天下客家是一家」的精神。

本次世客會規模為歷屆之最,有來自歐美、東南亞國家、中國大陸以及港澳台地區的115個客屬社團報名參加此次盛會,人數約6,500名,其中重要嘉賓逾800人。來自台灣的貴賓有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世界客屬總會總會長吳伯雄的代表,世界客屬總會會長暨立法委員劉盛良,台北市六堆客家會、台北市梅縣同鄉會、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高雄市青年會等台灣團體組織。

本屆世客會圍繞「開放、團結、融合、發展」這一主題,為海內外客屬鄉親聯絡鄉誼、開展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大會期間舉行的活動有蘊含豐富客家文化特色的開、閉幕式文藝晚會,國際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鄉情報告會、客家文化書畫攝影作品展、客家研究書籍首發式、佛教文化園開園慶典等。其中客家文化書畫攝影作品展共展出作品近2,000件,這些作品以客家文化為題材,體現了客家人民團結奮進、勤勞勇敢的精神。

121日上午開始舉行「國際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以「客家文化與社會和諧」的主題,進行了大會主題發言,並分九個專題開展分組交流及專家評議。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近百人齊聚一堂,暢所欲言、深入研討,展示和交流了客家文化研究新成果,研究領域涉及客家文化産業、客家學研究、民間信仰與宗教文化等多個方面,對於進一步弘揚客家文化精髓,促進客家文化研究的深化,推動客家文化的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當天下午的主席團會議決議,2013年世界客屬第26屆懇親大會在印尼舉行,而2012年的世界客屬第25屆懇親大會,則在福建三明市舉辦。

世界客屬第24屆懇親大會是廣西人民熱切期盼的盛會,政府主要領導掛帥,並成立由有關部門組成的協調領導小組,研究部署、精心指導籌備工作。北海市集全市之智、舉全市之力,在場館建設、嘉賓邀請、活動策劃、市容整治、安全保衛和市民參與等方面,全力做好各項籌備工作,使得第24屆世客會辦得相當圓滿成功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颷在接見台灣嘉賓時,由於他過去訪問臺灣時,曾經深入客家鄉村,拜訪過這些客屬鄉賢話過家常,因此無形中拉近了距離,很容易就溝通了雙方的感情與客家鄉親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當晚舉行開幕式暨“南珠故郡,客家情緣”主題文藝晚會,鄭重向全球客屬社團和客屬鄉親宣讀了《北海倡議》:始終不忘客家祖根、始終不忘客家本色、始終不忘懇親聯誼、始終不忘開拓進取。中國政協前副主席羅豪才,最高人民法院前院長蕭揚,中國人大常委會原常委、香港金利來集團董事局主席曾憲梓,全球客家崇正會聯合總會總執行長黃石華、馬來西亞國會上議院原主席、丹斯里曾永森,以及世界客屬總會總會長吳伯雄的代表劉盛良出席開幕式。

劉盛良應邀第三位上台致詞,全程以客語發表講話,強調“前人種樹萬條根、世界客家一條心”,遍佈世界各地的客家鄉親,應該團結一條心,通過懇親大會來加強鄉親的聯繫,交換資訊,弘揚客家精神,形塑新時代之“世界大客家,客家大世界”之理念!“碧海一掬水,濃濃客家情”。文藝晚會精彩紛呈,將北海特色與客家鄉情成功地融合在一起,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家鄉親展示了一個有濱海特色的客家盛會。雖然當晚天公不作美,晚會後半段雨勢逐漸變大,節目仍然依序進行,並為來賓準備薑湯去寒,敬業精神及待客之周到令人敬佩。

客家人聚居的地區多在山區,作為難能可貴的沿海客家聚居地,北海充分發揮了沿海城市的特色,創設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客家盛會。開幕式選址在銀灘舉行,並以海邊焰火晚會助興;而閉幕式則選在填海造就、四面環海的銀灘一號國際會議中心酒店,在閉幕式上,還演出大型歷史舞劇《碧海絲路》,充分展示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和民俗風情。

閉幕式上,「中原文化廣西尋親之旅」代表團總團長靳綏東、世界客家播遷路活動組委會副主席林雪梅,還共同將「聖土望君歸」國之重器贈送給北海市,而北海市政府相關領導也把在北海採集的聖土交給了來自客家祖地的鄉親代表,此舉既體現了客家文化的交流與傳承,也表達出「天下客家一家親」的團結與和諧。

其實早在722日晚,世客第24屆懇親大會的主題詞、會徽、吉祥物即已揭曉,極富中國元素的三色篆體字會徽、凝聚北海文化和客家文化傳統的吉祥物阿鳳新鮮出爐。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説中的百鳥之王,為漢族的民族圖騰、吉祥物。“銅鳳燈”在漢代已是人們普遍使用的一種環保生活用具,它蘊含著人們對天下大安寧的的渴望,如今已成為廣西北海地區文化和歷史的驕傲。吉祥物以鳳凰為原型,結合銅鳳燈的造型演變成天真可愛的卡通形象,它熱情奔放、揮動翅膀、載歌載舞,表達出了客家人相逢北海的喜悅心情。“阿鳳”是客家人親親暱的稱呼,它身著客家服裝,以藍色為主色調,表示北海人民以藍天、大海般的胸懷來迎接四面八方的客家鄉親。

北海客家天妃崇拜的代表性建築有潿洲島三婆廟、合浦廉州中學內天妃廟、閘口天妃廟等,而合浦廉中的天妃廟是潿洲三婆廟的派生,和清朝“禁海”事件緊密相關,是清初“遷海”的重要見證,也是廉州廟宇中最早的“客家移民”。推而遠之,北海地區的天妃崇拜最早源自客家人,這是最具特徵性的。

北海客家土圍樓是客家人性格的象徵,堅實、偉岸、沉穩而又寬容。一座土圍樓就是一個家庭、一個宗支、一個姓氏的搖籃,更是一個村場甚至四鄉八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客家人的山塘,與客家土樓、客家祠堂一起,組成了客家文化的瑰麗景觀。珠鄉客家地區現存的最大規模的水利工程——璋嘉隧道,是客家人一鋤一鏟開挖而成的。這條30公里長的排灌渠道,為客家人世世代代耕墾提供著源頭活水。

至今尚存的客家文化景觀有:越王行宮(秦、漢為靈覺寺、宋為東山寺)、大廉山及靈杉傳奇、太邱書院、文治書院、廉湖書院遺址、陳銘樞故居、合浦三官廟、南山學堂、石康羅公祠、閘口普雲庵、閘口文昌廟、閘口仙人橋、閘口老鴉洲天妃廟、曲樟靈隱寺、曲樟三寶岩仙祠、客家土圍樓群、陳家祠堂、公館關帝廟、公館鰲魚寺、六甘古樹、六甘對園、白沙宏德寺、白沙林翼中故居、潿洲島、合浦圖書館舊址(北海中學內)、真如院(陳銘樞捐建的公館中學圖書館)

北海客家的歷史人文脈絡長、影響大,區域廣闊。這裏的客家名人有宋朝宋高宗皇帝為之賜“名著南天”的張夔、武科及第狀元楊友、明代為民請命的李遜、不持一珠的張岳、護境殉國的羅紳父子、麥粥太守賀邦泰、愛民如子的遊日章、清代愛民興學的施世驥、以及現代的陳銘樞將軍等等。秉承中原客家人興學重教的優良傳統,北海客家的興學重教風尚在廣西北部灣地區獨領風騷,成為北海客家歷史文化沉淀積累中最具凝聚力的元素。文治書院、廉湖書院、太邱書院並稱珠鄉客家三大書院,激勵和成就了後來的興學重教群體。[201112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