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亞洲客家聯誼會總會長─鍾仕達


亞洲客家聯誼會總會長─鍾仕達

江彥震

鍾仕達,曾任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僑務委員、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新加坡台北工商協會名譽會長、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諮詢委員、新加坡台灣客家同鄉聯誼會會長、新加坡台北工商協會會長、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副總會長、新加坡勵豐企業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長、新加坡聯星纖維公司董事副總經理、新加坡威利製衣廠董事長、馬來西亞漢德焊接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馬來西亞威勝製衣廠董事長、新加坡新德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志德精密工業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國立台北工專兼任講師(台北科技大學前身)、私立實踐專科講師(實踐大學前身)。

出生在台灣屏東縣萬巒鄉貧困農家的鍾仕達,有9個兄弟姐妹,54女,5男中他排行第四。自萬巒幗小、初中畢業後,隻身負笈台北求學,進入當時理工實務最優的台北工專(即現今的台北科技大學)就讀,還沒畢業即獲多家企業爭相網羅延攬,然而鍾仕達卻捨棄高薪,選擇返回鄉里服務,工作期間則多方籌措經費,之後分別到日本及美國進修,並取得MBA的學位。

1972年,英軍剛自新加坡撤退,失業率很高,李光耀來台招商,有一朋友在勤益毛紡工作,是屬蕭式機構的一個事業,當時一人出10萬美金,成立的公司,鍾仕達當廠長兼副總經理。1973年石油危機,汽油從2元漲到20多元,景氣一下子又蕭條了,公司的經營發生困難,後來老闆就問他要不要自己接下來,他就硬著頭皮把它接下來,過了三年就把公司又慢慢經營起來了。

為了四處攬生意,鍾仕達經歷許多人生劫難。1975年為了推銷公司的產品前往阿富汗、巴基斯坦,但當時發生政變,他剛好在現場因而受到槍傷,但他大難不死,果然必有後福。後來也曾經到印度做生意,在印度他們的民族文化與我們很不一樣,因而常常惹了一些笑話,他們以搖頭表示想要或同意的意思,以點頭表示不要或不同意的意思,卻與我們的習慣剛好相反,譬如有一次生意洽談時,鍾仕達開價後對方即搖頭,鍾先生以為對方不同意,只好降價,對方又搖頭,不得已再降價,對方還是搖頭,後來才知道其實對方老早已經同意了,使得鍾先生平白讓了許多價錢,損失不貲。

1991年由吉隆坡要搭飛機去新加坡,結果在飛機上遇到劫機,說要飛到澳洲,這四個劫機人是巴基斯坦人,剛好他聽得懂這四個人的方言,和這些人對話了一下,說他是新加坡人,就暫時平安無事,後來不知從哪冒出了新加坡的特種部隊,把這四個劫機的人給制服打死了,才脫離險境,更證明了鍾仕達,果然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鍾仕達在新加坡創業後不久,選擇在鄰近新加坡不遠的馬來西亞柔佛州設立工廠,展開全新的事業,原本經營紡織業,後來改行製造冷氣及半導體設備,由於事業有成被推為新加坡台商協會會長,後來又被亞洲各國的台商協會推選擔任亞洲台商聯合會總會長。

相對於那些改革開放以來從中國大陸蜂擁而至新加坡的陸資企業,來自台海對岸的“台資企業更早登陸獅城新加坡,為本地的工業化建設和資訊科技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台資企業在新加坡經歷過幾次大的業務外移和產業調整,目前仍然有300多家台資企業留守新加坡,而且每年還有幾十家新的台資企業來新加坡註冊新機構。
  新加坡臺北工商協會名譽會長鐘仕達日前受訪時說,該協會成立於1991年,目前擁有包括長榮、華航、聯華和新馬電纜等在內的200多家企業會員,業務領域涵蓋現代服務、食品加工、餐飲、電子、化工、海產轉運和其他高科技行業等。現代服務業方面,光是在新加坡的台資銀行就多達七家。醫療行業方面,有名的馬光集團也是該協會會員。
  鐘仕達說,當時面對全球性金融海嘯,新加坡台資企業除家用電器和奢侈品行業受顯著衝擊外,整體上受到的衝擊並不大,他們大多能沉著應戰,業務表現依然穩健。
  新加坡政府很公平,他們在應對經濟衰退、扶持企業渡過難關方面,對所有商家一視同仁,不管你來自哪裡,不管你的企業規模是大是小,這方面我非常佩服!  鐘仕達屬於上世紀70年代最早一批南來新加坡的台商。當年他在新加坡從事紡織、印染和製衣行業,開始時有300多名員工,最紅火的時候員工達到上千人。
  “那時候英軍撤退不久,正趕上新加坡搞工業化,需要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鐘仕達回憶說。“到80年代,本地迎來了第二波南來的台資企業,主要從事電機和機械行業,即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型產業。90年代以後,又迎來了第三波台資企業,集中在IT產業和高科技行業。  在此期間,新加坡台資企業也分別出現過三次大的外移。鐘仕達說,第一次外移發生在80年代,像他所從事的紡織制衣等勞動密集行業,紛紛外移去馬來西亞、印尼、斯里蘭卡和泰國等國家。90年代則隨中國改革開放,出現第二次外移,一些台資企業將機械、電機、電子和五金業務轉移去了大陸。目前的情形是,許多台商開始把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深圳、蘇州等地,逐步轉移到越南、柬埔寨和印度等南亞國家。
  鐘仕達來新加坡發展已經三十多年,早已成為新加坡公民。他經歷過1973年的石油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學會了如何從容應對各種意想不到的危機。
  “做企業要機警,只要認真經營,把自己管理好,注意人際關係和誠信,一旦危機過去,兩年之後就成了一條龍。  鐘仕達在新加坡第一次經濟轉型時期,果敢地將公司業務轉行到生產冷氣管。新加坡第一條地鐵線的冷氣管及冷氣管出風口和防火閘,就是由他的公司提供。等後來競爭者開始蜂擁而入的時候,鐘仕達又把他的業務轉到生產用於冷氣管的特殊銀焊條。
  “我這個行業在東南亞獨此一家,採用的是日本技術,利潤高,產品直接供應給日本的松下、大金、三菱、東芝和日立等公司,我從來不愁產品找不到銷路。鐘仕達早年在日本留學,能說一口流利的日本話,這對他今天的生意幫助很大。

1995年紡織業結東,改做冷氣的配件,是屬於關鍵性的重要零件,花了十年時間轉行,又把這個領域做起來,畢竟隔年如隔山,還是需要下功夫的。

還跨足了一個科技公司,由大兒子管理,育有二男一女,女兒嫁到澳洲,大家一年差不多見一次面,大兒子唸新莊國小,後來就去新加坡,小兒子三歲就去新加 坡,老婆是屏東市的客家人,而鍾仕達是廣東梅縣人,排行第五,小學唸萬攣國小,中學唸潮洲,唸台北工專紡織系的,一年只招30位學生,畢業時只剩23位,後來就去勤益毛紡,之後留職停薪,去日本唸MBA。現在有八十多位員工,他的經營方向

一.員工要少

二.用電要少

三.不做夜工

最重要的理念是: 一、要對股東負責、二、對員工要有交代,三、要回饋社會,

故鼓勵老婆做公益,自己也會做慈善捐款。

1991年就參加新加坡台北工商協會,是創會的副會長,2000年當上亞洲的總會長,替台灣人做一些事,而鍾會長也是一些高級長官要去新加坡必定報到的人物,


新加坡客屬會館非常多,而且幾乎都是歷史悠久組織健全的社團,各會館彼此間相處融洽。還有梅蕉同鄉會、南洋五華同鄉總會等活躍的社團,彼此間也常聯誼,這些會館及社團的正常運作,對新加坡的族群和諧也有很大的貢獻。

不過不論是社團還是會館,會員幾乎都是華人,鍾仕達到新加坡後,以台商總會長的身分,積極參與這些社團的幾乎所有文化活動。「當時我是社團裡唯一的臺灣人。」鍾仕達說,原本大家對他有點排斥,但在他參與社團的活動一段時間後,居然就成了社團的名譽會長。

為了扮演兩岸客家文化聯繫的橋樑,鍾仕達還特地回台買了32套屏東六堆的《鄉土誌》,到社團及會館裡分送給大家,讓大家了解臺灣500萬客家同鄉的生活。

鍾仕達為促進台、星之間的文化交流,曾於20051月間邀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前主委羅文嘉前往新加坡推廣多元族群多元文化,宣達客家委員會為鄉親服務的宗旨。當時駐新加坡僑領及眾多僑胞都前來聽講,還邀請到駐新加坡代表處前代表共襄盛舉,場面相當熱烈。

另外,為更緊實連結臺灣客家鄉親在新加坡的凝聚力,發揚客家文化與精神,鍾仕達四處奔走,終於在20051111日成立「新加坡臺灣客家同鄉聯誼會」,並擔任創會會長,成立大會各方冠蓋雲集,再次突顯客家社團在新加坡之實力。

駐新加坡代表胡為真和曾任新加坡代表的邱進益應邀致詞時,紛紛期許新成立的台灣客家同鄉聯誼會,除連絡台灣客家人的情誼外,也應融入當地客家社群,進一步增進台灣與新加坡的關係與友誼。鍾仕達表示,成立聯誼會的宗旨並非有族群觀念,而只是藉此組織連絡同鄉感情,並增進台灣客家人和新加坡客家人的情誼。不過,鍾仕達說,為避免外界誤會聯誼會的成立與台灣年底的選舉動員有關,將等到選舉過後才向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登記為海外客屬社團。

胡為真在致詞時勉勵在新加坡的台灣客家人,能發揮客家人的精神,繼續在異地打拼,同時也為增進台、星之間的關係多盡一份心力。正在新加坡訪友,曾在新加坡擔任過代表的前銓敘部長、前海基會副秘書長邱進益,也應邀成為聯誼會成立大會貴賓。邱進益在致詞時,期盼聯誼會能多融入新加坡客家社群,和新加坡客家社群多多交流,以便增進台、星兩國國民的情誼。此外,邱進益說,世界客屬大會明年將在台灣召開,希望新加坡台灣客家同鄉聯誼會的成員,也能在明年踴躍回台參與這場盛會。



2008年為協助新加坡客屬茶陽(大埔)會館舉辦150週年活動,拓展並延伸我國與新加坡的長久情誼,鍾仕達還自費返台邀請世界客屬總會總會長吳伯雄先生,雖然吳總會長因公務繁忙不克前往,但仍指派總會理事長劉盛良及監事長邱鏡淳連袂與會,表達對該會的重視。果然以鍾仕達平日在新加坡對客屬事務的耕耘成果,與星國政商關係的深厚人脈,當日即使得我國兩位代表得以在150桌貴賓中脫穎而出,獲邀與新加坡重量級貴賓同桌交換意見,創下客屬外交的成功典範。

這個在新加坡相當重要的客屬會館週年慶祝活動,其實不僅止於餐敘聯誼而已,更有各項系列展出,鍾仕達抓緊機會,獲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臺灣觀光協會的支持,利用在「客家豐寀照片展」時,設立一個臺灣專區,提供許多珍貴照片及文物,把臺灣之美推介給星國各界,使展會更增添精彩之外,讓新加坡的客屬會館進一步認識臺灣客家的新風貌。

出錢出力犧牲奉獻,以客家子弟樂於服務人群的精神,極其自然的在海外推展客家文化長達數十年,累積成果大小涓滴不計其數,鍾仕達還曾帶領新加坡的客家社團們,組團到臺灣觀光,親身體驗臺灣的客家之美。

一向謙遜的鍾仕達,對自己所做的努力完全不居功,始終謙稱略盡鄉親之本分,但終身以客家人為榮的鍾仕達,的確在推展客家文化及事務上鞠躬盡瘁。鍾仕達表示,他花了許多時間在客家交流上,目的在希望兩岸三地的客家人能夠不分彼此,不分意識形態,所有的客家同鄉連在一起。

1972年起旅居新加坡,創業至今已有35年,儘管身處異鄉打拚,但對於客家事務推動,不遺餘力,鍾仕達先生更利用工作之餘,投入海外僑界公益社團,出錢出力犧牲奉獻,在海外推動客家文化長達數十年,因此獲得2009年客家貢獻獎。

有著客家人的儉樸勤奮精神,或許就是這樣認真的態度,鍾仕達不僅在新加坡當地開創事業,行有餘力即投入僑界公益,並以客家子弟樂於服務人群,推展客家文化長達數十年。客家貢獻獎海外推廣類得主鍾仕達:「客家話能不能傳下去,這是我比較關心的,所以我成立台灣客家同鄉聯誼會,主要讓台灣的客家人,在新加坡有時候聚一聚,這麼多年比較有空,想到我們台灣人,在這那麼多年,要融入社會,所以盡量參加和新加坡朋友,交個朋友融入社會。」

       就是有這份熱忱,讓鍾仕達來到新加坡數十年,還不忘推廣多元族群 多元文化,鍾仕達不僅要將台灣之美,推介給星國各界,更希望透過社交活動,把客家之美推廣至海外各地,一張張參與社團的相片,是鍾仕達要和客家鄉親們,緊密連結的最佳表現,也是對客屬事務的耕耘成果。

獲客委會頒發2009年客家貢獻獎海外推廣類得主鍾仕達,昨天鍾氏家族從世界各地回屏東縣萬巒鄉掃墓,鍾仕達的小兒子鍾招志帶著妻兒也從上海回台掃墓,他們說「不能忘本,要讓孩子知道家鄉在哪裡」。鍾仕達是屏縣萬巒鄉傳統客家農村子弟,他從1972年旅居新加坡至今38年,但他不遺餘力在海外推廣客家事務,展現「愛台灣、愛客家」的企業家精神。

鍾仕達除了熱心客家事務之外,更以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僑務委員的身分,積極協助政府推動僑務工作,民國10044日臺灣旅星各界慶祝中華民國精彩100籌備委員會總召鍾仕達僑務委員、執行長新加坡台北工商協會張嘉升會長及陳舒琴副會長一同赴檀香山,參加《百齡薪傳聖火點燃大會》,由檀香山經台北迎聖火返新加坡,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史亞平大使率外館各組組長和秘書以及台北工商協會幹部、旅星工商界領袖、僑界代表將近百位到新加坡樟宜機場抵境大廳熱烈歡迎,由鍾仕達委員及張嘉升會長將聖火火炬傳給史大使,場面莊嚴感人。

史大使並強調,我們要向國父孫中山先生學習夢想成真的精神,辛亥革命成功後,建立了自由民主的中華民國,並以實現國父的三民主義思想為目標,繼續努力。之後聖火將在各項精彩100系列活動上增添精神上的意義,並由旅星各社團負責人輪流保管此聖火,直至108日送回台北為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