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抗日烈士─羅福星


抗日烈士羅福星

江彥震

1886年生於印尼的羅福星,周歲時回故鄉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高思鄉大地村。1903年,羅福星十七歲時,其祖父為處理在苗栗田寮的土地來台,亦隨祖父來臺,落腳苗栗。羅福星又名羅東亞、羅國權等名。居住苗栗一堡田寮庄(在苗栗縣後龍之東)。來台後就學于苗栗公學校(小學)。三年後又隨同其祖父返回嘉應州。在台期間除接受教育學會日語,目睹日人在台的殖民,產生強烈的抗日意識。

1906年,羅福星在他路過廈門時,乃宣誓加入孫文所領導的反滿清奴役漢人的「中國同盟會」,獻身革命。1911年並曾參與黃花崗起義,起義失敗後前往印尼。後到嘉應州曾就任當地的小學校教員,也曾在南洋新加坡、巴城等地擔任中國人小學校教員。又至緬甸就任中國同盟會所經營的書報社書記。在中國革命時,加入革命軍,曾率領在南洋的華僑響應,革命成功後再返廣東的故里執教。

羅福星經過了這一段在中國及南洋各地的奔波經歷中,對于革命運動頗有心得。對在少年成長的台灣有一份親情,要解救同胞捨我其誰。眼見中國辛亥革命成功,於1912128日,再度來台,肩負起反日的責任。羅福星返抵臺灣從事抗日活動,組織「華民聯絡會館」,籌劃臺灣起義,提出「驅逐日本人,恢復臺灣」口號。羅福星總共在臺灣籌畫四次起義,以圖推翻日本統治。

以台北大稻埕為活動中心,而無固定住所,經常居住在台南館、三合興茶棧、廣成茶棧等處。來往於台北、苗栗之間,鼓吹抗日運動。他在鼓吹抗日期間認識了台灣人謝德香、傅清鳳、黃員敬及華僑黃光樞、江亮能等人。共同認為以武力革命手段來推翻日本帝國主義是唯一可行之法,才能達到台灣解放。于是羅福星、黃光樞二人,組織「華民會」、「三點會」、「同盟會」、「革命會」等名稱,向各方面爭取秘密同志,促使大家誓共生死以達目的。

同時暗地安排從中國取得軍械子彈來抗日。羅福星在大稻埕遇到在南洋舊識的吳覺民(吳偉康)。並以吳覺民投宿的北門外大瀛旅館(在今台北市太原路)為秘密的連絡中心來進抗日活動。同時羅福星及吳覺民又獲得江亮能、謝德香及十數個台灣人同志的積極響應,另以苗栗為中心開拓組織在新竹的通霄、樹圯林、桃園的咸菜硼、楊梅壢、大嵙崁、三角湧、台北、基隆等地的抗日志士,並獲得相當的反應。所以也以收會費的方式獲得經費,會費以分為五角、一圓、八圓三級。一切用語概以洪門貫用的秘語方式代之。積極的準備發動武裝抗日起義。

該項起義抗日行動,在未起義前就被日本嚴密組織的保甲制度、警察網及台奸等所悉。在1912年五月中,在新竹廳支廳為警察得到秘報,有關羅福星等準備起義的活動。日本警察也明查暗訪,在同年十月逮捕二百餘人,次年三月又被捕十餘人,羅福星在警察未開始大逮捕之前,已嗅出警察的偵察,深以為局勢不妙。立即藏身匿跡。1913年十二月十六日逃至淡水支廳管內,潛伏于芝蘭三堡的農民李稻穗之家。擬見機再密渡中國大陸,以期再舉事。但由于保正密告興化店警察派出所,以致羅福星與周齊二人在等待偷渡船隻時被警察所捕。同時被搜去手帖二冊,其中有加入組織者的名冊等二份。在羅福星的手記中曾記載來台三天中即獲得九萬五千六百三十一名同志。

羅福星被捕後雖遭嚴刑逼供,但大義凜然,寧死不屈。他在獄中慷慨陳詞:「為憂國憂民,斃而埋屍臺灣,永為臺民紀念虎死留皮,人死留名,古今英雄同此志氣」,並從容賦詩:「殺頭宛如風吹帽,敢在世上逞英雄」,顯示出視死如歸的英雄本色。次年三月三日,羅福星被處死,在絞刑台上從容就義,當時年僅二十九歲。

臺灣光復後,臺北忠烈祠樹立了羅福星烈士牌位和銅像;在苗栗大湖,當地民眾籌資興建的昭忠祠、塔,做為追思憑吊先烈的地方。1986年,在羅福星百歲誕辰紀念日前夕,政府特別發行紀念郵票,以緬懷這位為臺灣人民英勇獻身的英雄。

「苗栗事件」──羅福星的革命運動,曾被視為受到中國辛亥革命影響最深遠的功虧一簣抗日事件;羅福星曾參加 329 廣州起義,是位熱血青年,他自稱係「銜命」來台,搞革命,並有革命軍的編制、軍人服務章程、黨員通訊密碼等現代化革命組織與方式,且宣稱中國革命軍必跨海相助;但是「時不我予」,當時袁世凱當權,孫中山討袁失敗,且一度流亡來台,所以他的說法,不無置疑之處。但在此因緣際會下,還造就不少抗日英雄。有位家居台北廳大加納堡大稻埕新店尾街的木匠葉加車,他不僅曾擔任孫中山先生在台的臨時侍衛,而且因涉嫌羅福星案被捕。

「羅福星事件」雖然「雷聲大,雨點小」,但是由於政治色彩濃厚,日本人很嚴密偵辦此案,檢查官求刑理由有云:「……此蓋因被告有馳驅中國革命街衢之經歷;又因係廣東人(羅福星係原籍廣東的苗栗的客籍)之共通性的一種革命之天性,而由被告一人之空想而所計劃者也。例如被告之日記及計劃,不外乎描寫其空想於日記;或向他人所說者也。至若聽信被告之勸誘而入黨者,或為目前之利益所眩惑,或不喜在日本政府之統治下,或懾於惶恐等等,動機雖不同,然總而言之,皆係贊成革命之宗旨而入黨者也。」

葉加車於 1913 年農曆 9 月,為「芳仔(註:梁芳)所勸,加入革命黨,約為兵士,月給 30 元。應募兵士之後,即往中國,然後隨羅東亞(註:羅福星)回台灣起事。」而被起訴,他在審訊中,雖力陳在大稻埕市場,由梁芳吸收入黨,並非事實;而「黨員」名簿中雖載有住址、姓名,但實際並未入會,更無為羅福星之密探,視察警察的行動情事,但庭上不為採納,以屬「隨附和者」,判刑七 年。

羅福星雖事敗逃亡不及被執,但他在獄中,表現了不屈精神,而且還留下慷慨激昂的詩文,所以雖為敗軍之將,但史書譽為承繼國民革命的「大革命家」。戰後,苗栗縣大湖鄉有「羅公祠」祭祀。而追隨他欲「殺戮擊敗日本人,驅逐於本島之外」的葉加車,他又是曾榮任孫中山侍衛的人,因此晚年深受各方關照、表揚。葉老先生於 1970 年今日病逝,享年 84 歲,台北縣各界特組治喪委員會公祭。

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抵苗栗市貓狸山公園,向客家先賢、抗日英雄羅福星烈士銅像獻花致敬,馬英九推崇羅福星奉獻犧牲的情操,是客家人「硬頸」精神的最高表現。馬英九到苗栗向羅福星烈士獻花致敬,除了紀念台灣光復六十週年,也是因為羅福星烈士是台灣抗日英雄中非常特殊的一位。馬英九表示,今年是霧社事件七十五週年,特別到南投向霧社事件的領導人莫那魯道致敬。他說,十月二十五日是台灣光復六十週年紀念日,台灣光復在台灣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台灣同胞為了爭取民主自由,不分族群、拋頭顱、灑熱血與日本殖民帝國周旋,羅福星、將渭水、莫那魯道就是最具代表性人物。

馬英九說,這些抗日志士是領導國民革命建國的先賢先烈,他們與中國大陸的革命先烈同期呼吸、同起腳步,彼此沒有差別,國民黨執政時期,對台灣的先賢先烈如羅福福、蔣渭水等人不但頒發旌忠狀褒揚、甚至還建造紀念館。這麼重要的日子,可惜執政的民進黨政府什麼都沒有紀念,「好像有意」要忘掉這一天一樣。

馬英九表示,羅福星烈士是國父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的革命夥伴,與孫中山先生一樣,是客家人的榜樣。羅福星有感台灣在日本殖民政府統治之下沒有自由與尊嚴,毅然加入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成為國民黨的一員,所以羅福星烈士也是國民黨的好同志,羅福星烈士與孫中山先生參加過多次的革命戰役,孫中山生曾當面告訴羅福星烈士,國民黨一定會收復台灣,雖然羅福星烈士最後被日本殖民政府誘捕殉難,但是這種堅毅不拔、奉獻犧牲的精神卻永垂不朽,值得後代子孫永遠效法,這種情操是客家人「硬頸」精神的最高表現。馬英九說,中華民國是國民黨創建的,創建中華民國的革命先烈中許多都是客家先賢,因此,客家人對中華民國,對國民黨的貢獻是不能磨滅的,值得國人一起來崇敬。

馬英九強調,他不是反日、仇日,而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記歷史,並從歷史中記取教訓,不再犯錯,就像國民黨一樣,國民黨歷經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年代,現在的國民黨已經徹底反省,只有反省才能革新、才能進步。今天台灣能夠回歸祖國、大家能夠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應該感念這些革命烈士的奉獻。[2006.6.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