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根雕藝術奇葩─余秀燕


根雕藝術奇葩─余秀燕

江彥震

“百年根雕萬年傳,傳給子孫細端詳;吾是棟樑非朽木,切記祖先用心良。”這是根雕藝術家余秀燕勉勵子女的題詞。

余秀燕於1993年跟著一股投資的熱潮走進中國大陸的海南。美麗的海南島把忙碌的旅人留下,她以才華洋溢的心靈致力於根雕藝術收藏與創作。余秀燕的“根藝茶桌”作品獲海南首屆根雕藝術精品展金獎,其它數件根藝創作作品亦分別獲得金、銀、銅獎,她的成就在根雕藝術界享有極高的評價,被推為海南根雕文化藝術協會副會長。

余秀燕係出生在台灣苗栗縣南庄鄉的客家人,具有傳統客家人勤勞、勇敢、聰明、善良、積極、進取的特性,極富愛心的優秀品質。成年後與忠實厚道,吃苦肯幹的顏正吉先生結婚。婚後夫婦倆相濡以沫,相依為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披星戴月,努力拼博,克勤克儉,終於在台灣積攢了一筆可觀的財富。

夫婦倆商量著如何擴展事業,親朋好友熱心的出謀獻策。有人建議到歐美,也有人提議到大陸。到歐美,遠涉重洋,中西文化差異大;到大陸,同根同源,就怕政策時時變,一旦政策改變就前功盡棄。在眾說紛紜中,余秀燕一錘定音:“我們是炎黃子孫,大陸是我們的根,去大陸創業,如果我們經營不善,垮了,肥水也沒有流入外人田。”於是毅然帶著一家人,隨著改革開放的人潮,踏上了新中國的大地。

她告誡孩子們:“人不是僅僅為了錢而生活的,人生的成就也不取決於高起點,每一個人的成功之道在於人品、在於老實、勤奮、在於動腦筋用智慧和不怕苦。”三個兒子在廣東佛山開了一家陶瓷原料廠,憑他們的實在、誠信、團結和自信,打開了局面,事業逐漸步上軌道。

1995年,余秀燕夫婦又幫助兒子在廣西辦起了新的陶瓷原料廠。2002年,余秀燕夫婦又轉戰海南,在海口市經營房地產出租業務,生意紅火。一家子過得富足悠閒,其樂融融的生活。

余秀燕的家鄉是根雕之鄉,自小耳濡目染根雕藝術,童年時期整天圍著茶藝桌子轉,鬧著父母買回家。當時因家裡窮,未能如願。幾十年過去了,余秀燕慢慢的淡忘了,但貼心的顏正吉卻一直牢記在心,現在環境許可了,他就要圓其愛妻兒時的夙願。

為了給余秀燕一個驚喜,事先不告知,專程到廣西一家台灣老鄉蔡先生開的根雕廠購買。當茶藝桌子搬回家時,余秀燕果然小孩似的又跳又笑欣喜若狂。顏正吉也為自己的“驚人之舉”興奮不已。去廣西看望兒子的陶瓷原料廠時,也常常去蔡先生家聊天。經多所往來之後,他們進而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不久,蔡先生經濟困難,請求余秀燕夫婦幫忙。開朗豁達熱心善良的夫婦,以為幫老鄉解決困難,責無旁貸,況且自己也有周轉金。所以,一次就借給他幾十萬元。後來,蔡先生接二連三開口,前後借去100餘萬元。最後,蔡先生說,實在支撐不下去了,為了避免越陷越深,決定結束在廣西的業務回台灣。請求余秀燕夫婦原諒,只能以根雕的全部木料抵消全部的借款。

余秀燕夫婦本想幫老鄉排憂解難,無奈,卻以100多萬元的現金,換取來八大卡車的朽木,真是出乎始料之外,事與願違,一家人面面相覷,無言以對。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當時他們正在興建房舍,蓋房子的工人竟用斧頭砍劈這些爛木頭的樹根去燒火煮飯,還嫌木頭硬,太費力了!雖然如此,余秀燕一家卻無怨無悔。她說:“如果為了錢而不擇手段,喪失良心,甚至傷及無辜,就會被神懲罰。蒼天會給善良勤懇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會擁有無比的幸福和歡樂。”

余秀燕夫婦也從未動搖“善有善報”的信念,也不相信100多萬元就這樣打水漂。遇事不迴避,勇敢面對,奮勇向前,就是她的本性。

他們決定自己來加工木頭,搞根雕。雖然是“逼上花轎另結緣”,但未必不能開創一片新天地。夫婦倆整日裡圍著朽木團團轉,因為他們曾看過人家雕龍雕蟲,結果是“畫虎不成反類犬”,雕龍不成反類蛇了。所雕的蟲仍舊是蟲,只不過是長蟲而已。為了不走人家走過的彎路,有與生俱來的根雕靈感的余秀燕,高薪請來了根雕師傅,依木材的天然形狀,憑著奇特的想像,親自督導,再按原材料的自然形態創作出一件又一件,自認為“巧奪天工”的精美作品。幾年下來,自己也覺得,已從過去的門外漢,跨進了行家,成為享譽海南的根雕藝術家了。

正當余秀燕夫婦沉醉於“化腐朽為神奇”的歡樂之中時,根雕銷售門市門可羅雀的情形又讓他們雀躍不起來。再算算成本,購買根雕機械設備,人員工資,收支一比對,不但沒有進帳,還又墊進去了幾十萬元。

余秀燕說:“生存需要創新”,又說:“人生在世的真正意義在於最大限度的把自己的才能超水平發揮出來,貢獻給事業,服務於家庭和社會。”幾年的根雕摸索,使她深深體會到:藝術植根於自然,塑造了人類的文化,與自然協調一致的將賦予人類的開發創造力。知曉藝術創造的基本技巧和思維方式,才能創造出“天人合一”的作品,製作出藝術品從展廳進入千家萬戶的精品。

她清醒的認識到,“藝術品在展廳是欣賞”,“進入千家萬戶是實用,只有把“欣賞”和“實用”兩者結合起來才是根雕藝術品進入市場的最光明前途。認知上的飛躍,讓余秀燕信心倍增。自此辭掉高薪聘請的師傅,自己著手刻苦鑽研,孜孜不倦,請教名師,輕鬆愉快的邊作邊想,手雕心悟,大膽摸索,勇於創新。經過九年鍥而不捨的辛勤耕耘,終於創造作出集地域風格之大成,採精雕細磨的傳統,熔觀賞與實用於一爐,一步一步的往上攀爬,抵達“天人合一”的藝術高峰。並推出了設計獨特,造型新穎,形式自然,技藝多元,引流用水快捷方便且外表美觀大方的根雕茶藝桌,獲得了國家的專利認證。

余秀燕專注鑽研的的精神和聰明才智,成就了海南文化的新資源與藝術創作的新動力。其作品曾榮獲海南省首屆根雕藝術精品金獎、銀獎、銅獎,得到根雕藝術界的高度肯定。她不但在精神上得到了鼓勵,家庭的經濟也有了柳暗花明的回報,開啟了根雕事業的明媚春天。

天地之塑造,日月之輪迴,滄桑之積沉,智慧之功琢,蘊眾生千奇之機變,凝虔信百態之風骨。”這是余秀燕懸掛在其工作室的題詞。余秀燕經常深入市場,及海南的深山老林,發現了覆蓋全省面積56.7%的海南天然熱帶雨林中蘊藏著極其豐富而珍貴的木料資源,挖掘了掩埋在地下千年不腐的陰沉木(沉水木)!這種木沉浸地底下千百年,不朽不蛀、不變形。放在水面就像石頭一樣沉入水底,尤其是海南的花梨木,其質地堅硬,紋理緊密,製作藝術品,極具觀賞、收藏價值,令世人魂蕩神馳的藝術精品,將源源不斷的在這絕妙的素材中產生。
文化是最深處的發展潛力。余秀燕決心傾力助海南根雕事業做大、做強。她說,海南是一塊有待磨亮的鑽石,需要群策群力,通力合作來共同打造。現在,她把自己的根雕廠改建成海南省根雕協會的展示中心,為協會會員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盡心盡力讓海南根雕藝術跨越地域、跨越時空、走出省門、國門、走向世界![2012040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