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

李登輝「改變」立場的弔詭


李登輝「改變」立場的弔詭

《香港文匯報》[2007-02-09]

江彥震  台灣時事評論員

前「總統」李登輝近日突然轉向,他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否認自己是「台獨教父」,還想到大陸訪問,更主張開放大陸資金到台灣投資。李登輝拋出「從未主張台獨」的新說法之後,原本就不支持李登輝者,都懷疑李登輝的「台獨」立場是否有所改變,至於原本因為「台獨」理念而支持李登輝者,開始反彈。

「李修路線」引發台灣政壇評論

 

李登輝說:「沒有什麼台獨的問題要追求,而是要強化『國家』認同。就是堅持台灣主體,追求『正名制憲』,正常化的『國家』」。並說:「他的主張是順應人民的需求,而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讓台商回流,不是一味地防堵。」李登輝也批評民進黨只會叫台商不要出去投資,但台商老早都已經出去投資了,你要叫他們怎麼辦?李登輝說:「最好的方法就是叫在大陸投資的台商回來投資,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讓台商回流,這不只是金錢匯進匯出的問題,政府應該把方法訂出來。」他還建議開放兩岸關係,他說,經貿交流或問題都可尋找平台協調,只要規範好,也「不必怕中資來台」。

他雖然重提「兩國論」,但還是繼續強調兩岸開放的新觀點。他說,現在兩岸經貿交流是單向的。早年台灣與大陸是「三不政策」,兩岸不來往;後來廢除「動員勘亂臨時條款」,終止內戰狀況,台灣選舉「國代」、「立委」、「總統」;由於台灣的傳統產業土地、工資等成本高,於是轉往大陸投資,但必須通過政府審核,即「戒急用忍」政策;二千年認為「戒急用忍」政策太繁瑣,檢討後開放,形成目前大陸外資中,台灣佔一半以上的結果。工廠大量外移,台灣資金一直往大陸流,造成台灣工廠無法擴充、失業率高的蕭條窘困。他建議民進黨政府訂頒新產業獎勵辦法,吸引外資來台投資,並表示,也可規範「中資來台」的辦法,規範可投資行業、項目、比率多少等等。他表示,透過平台與大陸討論經貿問題,而不是像現在官員般畏縮,不敢與大陸接觸,透過民間談判,也非常危險。

他說不斷有人邀約前往大陸參訪,如果能成行,還真想「把五千年前孔子周遊列國的路走一遍」。他並不樂見兩岸目前沒有溝通平台,人民只會私底下交流。他主政時成立「國統會」,訂定「國統綱領」,後來又促成「辜汪會談」,都是為了讓兩岸對話,但在政權轉移後,政府關閉了這個平台,嚴重影響到人民的經濟生活。

此等談話經媒體大肆報道並稱其為「李修路線」後,立即在台灣政壇引發了不同的評價。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馬英九就表示,李登輝修正「台獨」路線,希望訪問大陸,這是正面的。這樣的行動應在五、六年前開始,台灣就不會淪落到這樣局面。

李登輝成了「陳水扁第二」

 

李登輝說的他當年成立「國統會」,訂定「國統綱領」,來建立「辜汪會談」這個平台和大陸對話,也就是說,在他主政時期,台灣與大陸之間可以透過「辜汪會談」來談台灣與大陸之間的各種事務,不管是農業、工業、投資、旅遊以及犯罪偵防、刑事合作……等等都是透過這個平台來進行,而相互對口的單位則是台灣的「海基會」與大陸的「海協會」。

民進黨主政後卻就把這個平台關閉了,一大堆的非政治性事務則又任令中國國民黨與親民黨乃至於台灣省農會去搞,民進黨政府既不授權給他們也不去處罰他們,光是只會罵中國國民黨與親民黨乃至於台灣省農會和大陸「聯共制台」,結果不論是農產品銷售大陸、企業投資大陸、包機直航……等等,哪一個不是任令他們在搞?難道沒有影響到台灣人民的經濟生活嗎?民進黨難道不需要自我檢討嗎?

但是,過去李登輝罵阿扁「說話變來變去,不知哪一句是真的」,結果他自己也變來變去,外人聽來,也不知道他哪句話是真的,他竟成了「陳水扁第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大家想想從前,看看現在,誰還相信這些政客呢?(文匯論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