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2009世界客屬和平大會


2009世界客屬和平大會

─馬總統肯定「世客」對兩岸和平的貢獻

江彥震

總統馬英九於200985上午,出席世界客屬總會舉辦的“2009世界和平大會”開幕典禮;世客總會長,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世客會長劉盛良立委、理事長邱鏡淳立委、副理事長呂學樟立委、行政院客委會主委黃玉振及副主委劉東隆、鍾萬梅,香港崇正總會會長黎錦文等人出席與會。

開幕式由劉盛良會長主持,劉會長致詞表示非常感謝馬總統於百忙中撥冗蒞會。劉會長說,他在擔任理事長期間,每年都率同世界客屬總會、世界和平展望會、世界龍岡親義總會、世界平和福祉協會及世界婦幼聯盟等五個社團領導幹部出訪海外許多國家、地區,從事民間外交工作,為世界和平而努力;總會長吳伯雄,在國民黨主席任內,兩次訪問大陸與胡錦濤總書記會談,促成兩岸制度化的協商,對兩岸及世界和平有莫大的助益。

這是馬英九就任總統之後首次參加世界客屬總會的活動,給予客家鄉親極大的鼓舞;尤其在馬英九剛當選國民黨主席之際,別具意義。

馬總統致詞對於「世界客屬總會」長期以來在傳承客家語言及文化所做的努力表示稱許,並允諾政府會持續關注客家文化,促進多樣性文化的發展,讓下一代在相互尊重、包容的多元文化中成長。

總統首先以客家話向現場來自10個國家的客家鄉親問候,總統表示,「世界客屬總會」自民國63年成立以來,在總會長「伯公」的努力下,致力於客家文化、語言的保存,對客家事務有重大貢獻,是一個凝聚力相當強的組織。

總統指出,總會自2005年以來,每年舉辦「世界和平大會」,探討醫療、人權等不同議題,已逐漸建立權威性,今年特別以「兩岸及世界和平」為主題,邀請海內外專家探討和平相關的議題。總統說,去年他就任總統後,在吳伯雄主席的大力協助下逐漸拓展兩岸關係,吳主席赴大陸和中共領導人會面,使得兩岸間凍結10年的制度化協商得以恢復;去年6月中旬,雙邊展開第一次協商,決定兩岸週末包機通航,以及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的協議,至今,兩岸簽訂了9項協議及達成1個共識,不僅降低兩岸緊張關係,也讓60年來的台海局勢從過去的殺戮戰場變成和平繁榮的大道。

總統表示,兩岸關係的發展與今天「世界和平大會」的主題一致,台灣在世界上扮演「和平締造者」的角色,不僅讓東亞地區的國家鬆了一口氣,包括遠在紐澳、北美、歐洲的國家都有同樣感受。總統強調,我們一方面促進兩岸和平發展,一方面也將兩岸和解的作為延伸到國際社會,他3次出訪中南美洲友邦,向國外友人及僑胞說明「活路外交」政策時,一再強調會繼續維持和邦交國的邦誼,不但會維持既有的合作計畫,條件允許的狀況下更會加以擴大;他也很明確的向友邦說明不反對友邦和大陸發展非官方經貿關係的立場,因為當台灣和大陸的貿易額已達到1300億美元,阻止我們的邦交國從事同樣的努力,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而我們的政策與做法也獲得各國正面的反應。

總統說,他在擔任台北市長任內是最早成立客家事務委員會的地方首長,2000年總統大選時,所有候選人都跟著提出成立客家委員會的政見;2年前他競選總統時提出增加客家委員會預算的政見,希望在4年內達到倍增的目標,今年客委會的預算就成長了33%,超過原先設定的目標,而其他的政見也正逐項落實中。

總統進一步指出,多樣性是生物存活重要的因素,聯合國就訂有「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希望確保多樣性種群的生存與發展。總統說,文化亦是如此,一個國家若有多樣性文化,對國家的發展絕對是正數,台灣很幸運能夠擁有不同文化,我們應該全力促進不同文化的發展,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習相互尊重、包容、欣賞與協和。

總統表示,目前全世界客家語言正快速流失中,語言學家統計,20002005年間,平均每一年就流失100萬客家人口,這一點值得我們高度警覺,若不儘快保存,客家語言會流失的更快。總統強調,身為客家人,一定要教導下一代說客家話;不說客家話,就沒有客家文化。同時,他也希望將台灣打造成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推動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他說,電影「1895」感動了許多人,但也有很多年輕一代不瞭解這段歷史,尤其,桃竹苗是台灣客家族群的重要區域,也是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希望未來能進一步推動客語成為「公事語言」,在公事場合均可使用,將有助於客家語言及文化的保存。

最後,總統再次以客語向所有與會者表示,他雖然客家話講得不是很好,不過,他用心認真學習客語,有機會就時常講客家話,希望大家能夠團結一心,為客家族群的未來共同打拼。

總會長吳伯雄,肯定馬英九總統的客家話,越說越好,除了語言之外,要凝聚客家意識,發揚客家文化。吳伯雄:「他用實際的行動來表示對客家文化的重視,對客家語言的重視,不但身教,而且言教,我相信這是保存客家文化,最好的示範」。而同時,除了客家文化的傳承意義之外,吳伯雄也認為人類最希望的和平,在兩岸議題上,就是釋出善意、和平協商,達到最好的經濟整合,製造雙贏的局面。

世界和平論壇首先由胡為真主講,「歐亞區域化與世界和平」。胡為真曾任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駐德意志、新加坡特派代表等職。胡為真談及2004.5. 1是歐盟由15國變成25國的日子,東歐的波蘭、捷克等加入歐盟,前一日他看見國與國的柵欄被橋樑取代,人民彼此間在邊界,自由往來走動、享受著煙火歡慶、與各國美食,從世仇到密友的德法兩國是歐盟的主要推手。各國官員之間的友誼、互助,共同以茁壯歐盟為職志。讓我們見識到世仇也能平等、合作。

孔子在禮運大同篇中所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天下為公,就是指天下是屬於大家的,不屬於任何個人的;選賢與能就是現代的民主法治,講信修睦就是講求誠信、和平;也就是說,我國在幾千年即以世界和平為理想目標。

劉勝祥主講,「醫衛健康,迎向和平」。劉勝祥,日名重光雅廣,苗栗縣西湖鄉人,台灣中山醫科大學畢業,日本岩手醫科大學博士,美國威斯汀大學生化學博士,日本君津山手綜合病院院長。

劉勝祥一開場即以愉悅的心情祝賀台灣今年獲准以觀察員的身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台灣加入世界衛生大會為兩岸和平向前跨進一大步,因為醫療沒有國境,隨時能到達每個需要醫療的國家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我要在這裡鄭重的呼籲台灣政府,應該要積極推動兩岸醫學交流活動。因為未來是Computer時代,是生物科技的時代。而醫學最講究的就是相互觀摩,學習,交流才能求進步,諸如國際高血壓、癌症會議、國際護士會議等等活動都應該要派人去參加,以深入了解其他國家的醫療技術與相關現況,諸如少子化、老人化的問題如何解決,作為我們未來擬定研究方向與計畫的重要參考。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不能固步自封。身為台灣以及客家的一份子,我始終盼望台灣的醫療科技能夠迎頭趕上美、日,不要老是落在美國、日本的後面。讓台灣在國際上揚眉吐氣,一直是我的夢想。

要促進世界和平,劉勝祥提出要先建立人生的價值觀,而決定生命的價值必須從立志、立業、立功、立德、立言方面著手。孔老夫子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是立德、立言的功夫。國父孫中山先生看到中國歷史上,很多人懷抱著皇帝夢,要實現皇帝夢就要改朝換代,每換一個朝代就要冤殺幾千萬無辜的生命,身為醫生的他實在於心不忍,因此立定志向要推翻中國人的皇帝夢,以進行民主化運動,終於經過十次革命推翻了幾千年來的獨裁帝制,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雖然革命尚未成功,他勉勵同志仍須努力。

由於他的博愛精神感化很多人,日本人亦深受其感動,所以他的革命得到了日本方面的幫助,其中第九次革命就有日本人義務參與而壯烈成仁。這些革命烈士都是抱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偉大情操。

中華文化的道統就是「天下為公」,表現在人的行為上就是大公無私的精神,像鄧小平、蔣經國、李國鼎、孫運璿等人即充分展現「顧全大局,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胸襟。政府官員若不盡心為民服務,卻貪污中飽私囊的人,完全違背這種精神,劉勝祥強烈主張應該要將其砍頭以謝國人,可見其嚴重性。而有的貪污犯還厚著臉皮振振有詞,為自己脫罪;何況所污得之錢財又不能帶進棺材,真是可悲。

劉勝祥祈望人人健康幸福,世界和平永恆。他列舉世界三大聖哲志業箴言,藉供大家進德修業參考:(一)孔子(BC551~478):仁愛、忠恕、和平。(二)蘇格拉底(BC469~399):真理、知行、和平。(三)耶穌基督(公元元年~33)博愛、和平。

郭定五主講「回顧國際政治,展望世界和平」。郭定五美國杜欄大學政治學博士,路州南方大學社會學院院長,美紐澳良華人會長。郭定五博士破題,從人談起。國際社會是無所謂中央,即無政府狀態;當霸主不斷擴張版圖、維護自身地位,直到所需資源無法得到完全滿足時,弱點漸行曝露。於是,次強的國家出面挑戰,作領導權爭奪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代理人戰爭(韓戰、越戰),美、蘇兩國並沒有直接衝突,否則難保沒有第三次世界大戰。從波斯灣戰爭,讓人看到無論勝負,戰爭的結局是沒有贏家的。

        1992年美蘇軍事競爭、蘇聯解體;使得中國反思馬列主義與計劃經濟,當中國更弦易轍成為東協、G20、金磚四國… 的成員,每年以高於9%30年來不斷成長,2040年中國GDP將大於美國。 從國際現實來看,國家與國家間的利益糾結,中國「和平發展」取代敏感的字眼「崛起」… 新興勢力興起,乃肇因於五項因素︰經濟、科技、人民團結、文化創新與對世界的吸引力。

        陳春聲主講「人文教育與文化傳承」,陳春聲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文學院長,中山大學副校長。陳春聲說:「國父創立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即在中山大學大禮堂舉行。」主題「人文教育與文化傳承」從三個角度切入:
1.
在全球化的時代,人文教育對民族多元化的傳承,負有更重要的責任。 2. 與自然科學教育比較,人文教育對培養人的價值觀和道德,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 3. 人文教育必須重視深厚的本土學術傳統。

        有趣的是,人文教育的成功與否?難以憑斷,卻是須透由最優秀的人文學者的生活來體現;諸如至今人們津津樂道的胡適之先生、錢穆先生等等,理由是人文學科源自於人性最深層面上非理性的需求。哲學、宗教、文學、歷史、藝術等學科的最初萌芽,都可追溯到混沌初開時原始人的日常生活,反映的是人的本性而非功利的目的。

        饒美蛟主講「從亞洲區域整合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饒美蛟是香港國際金融學院院長,嶺南大學前副校長,榮休管理學講座教授。饒美蛟說,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出現了林林總總的「區域經濟組織」(「經濟集團」或「貿易集團」,亦稱「經濟整合」(economic integration)。經濟整合的經濟效應主要有二:貿易創造(trade creation)和貿易外轉(trade diversion)

1967年,東南亞的五個國家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與印尼在泰國曼谷簽訂了「東協宣言」(Asean Declaration),又稱「曼谷宣言」。最終五國組成了一個東協聯盟,使東南亞的政治局勢為之一變。

東協的宗旨在於通過成員的合作,加速東南亞區域內的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促進地區內的和平與穩定,加強各領域的合作。東協成立時只是區域性的集團,後來逐漸演變成一個多功能性並具有共同市場性質的組織。

東協除了前述五國之外,後來又加入汶萊、越南、柬埔寨、寮國、緬甸共十國。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整合經濟效果必定是「雙贏」或「多贏」,不存在「零和」(zero-sum)狀況,否則不能成功。

按照目前的發展軌跡,兩岸的和平與長期穩定應可達到。不論是已建構成或構思中的自由貿易區,成員之間很難事事均能取得一致的看法,但只要大家能心平氣和討論,採取「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同發展」的方針政策,則區域的和平與穩定必定可期。[9808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