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4日 星期四

一代儒宗─歐陽修


一代儒宗─歐陽修

江彥震

歐陽修,北宋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出生於1007,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文忠;北宋仁宗儒學家、作家官員,曾繼包拯之後接任開封府尹,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因說這句話而號稱「山水醉翁」。在歐陽修的成長過程中,他的母親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就像「孟母三遷」,「岳母刺字」一樣,「歐母畫荻」的故事,也讓人印象深刻。歐陽修四歲喪父,家境清寒,在母親鄭氏的教養下,讀書識字。因為貧窮,買不起紙筆,歐陽修從小就以盧荻畫地學書。

十歲那年,歐陽修在偶然的機會中,得到唐代大文豪韓愈文集的殘卷,越讀越崇拜,便立下志願,要和他並駕齊驅。因此,廢寢忘食,苦心學習,終於成為宋代文壇最具影響力的人物,被尊為「一代儒宗」。天聖八年(1030年)歐陽修23歲那年,以第一名高中進士,官館閣校勘

他是一個嫉惡如仇,正義凜然的知識份子。景佑三年(1036),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鄭氏言笑自若,鼓勵她的兒子說:「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慶曆中任諫官,寫了一篇義正辭嚴的「朋黨論」。支持范仲淹,曾致書高若訥《與高司諫書》,責其不諫,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滁州相當於現今安徽省的滁州當個小太守。在滁州幾年,他不但沒有怨天尤人,反而自稱醉翁,寫下有名的「醉翁亭記」。在貶謫的逆境中,歐陽修看到的,不是淒風,不是苦雨;而是一片令人陶醉的好山好水。這種智慧,實在非比尋常。

歐陽修曾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歐陽修個性固執,不懂變通,韓琦曾與歐陽修、曾公亮同在兩府,俞文豹的《吹劍四錄》記載宋英宗以為歐陽修性真,「 公(韓琦)謂歐公性偏」。富弼說他 「忘仁宗,累主上」。歐陽修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西崑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歐陽修現存詞二百多首,有四分之三是表現男歡女愛、離別相思、歌舞宴樂之類的豔詞。歐陽脩在自己的作品上簽名皆是用[脩]字。

其散文代表作有灑脫玲瓏的《醉翁亭記》、《秋聲賦》。晚年隱居穎州,自號六一居士。他在自己寫的《六一居士傳》中,解釋六一的由來,他說:「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老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歐陽脩身體不好,先是染上肺結核病,晚年又患有糖尿病,「苦於目疾二十年」,在《蔡州再乞致仕第一表》形容自身身體狀況:「臣年日加老,病益交攻。新春以來,舊苦增劇,中痟渴涸,注若漏巵;弱脛零丁,兀如槁木。加以睛瞳氣暈,幾廢視瞻,心識耗昏,動多健忘。」

歐陽脩寫文章,「草就紙上、粉於壁,興臥觀之屢思屢議」,垂暮之年常逐篇修改自己生平所寫的詩文,所謂「不畏先生嗔,卻怕後生笑」。王安石評定歐陽脩的散文風格:「充於文章,見於議論,豪健俊偉,怪巧瑰琦。其積於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發於外者,爛如日星之光輝;其清音幽韻,淒如飄風急雨之驟至;其雄辭閎辯,快如輕車駿馬之奔馳。」(〈祭歐陽文忠公文〉)蘇轍稱其文「雍容俯仰,不大聲色,而文理自勝」(〈歐陽文忠公神道碑〉)歐陽脩學,而又不拘於韓,如碧波蕩漾的清池曲水,有別於韓文的渾浩流轉之長江大河。清代袁枚說:「歐公學韓文,而所作文全不似韓,此八家中所以獨樹一幟也。」

曾與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但史料價值不高,劉攽曾說:「如此,亦是第二等文字耳。」《宋稗類鈔》有「好個歐九,極有文章,可惜不甚讀書」之語。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

四十年的政治生涯中,歐陽修從縣令、太守、禮部貢舉、翰林學士,到疏密副使參知政事,可以說大小官都做過。不但經驗豐富,並且政績卓著。最後,由於和王安石意見不合,歸隱在景色優美的杭州,因為他喜歡那兒的西湖。六十六歲,病逝家中,謚號文忠。作品有歐陽文忠全集以及六一詞流傳於世。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這是歐陽修的「生查子」,描寫元宵節的懷舊心情。這首詞也有其他版本誤以為是朱淑真所作,其實是歐陽修的作品。「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兩句,曾被一再傳頌,可見好的文章作品,是不受時空限制的。時代雖不停的變遷,而人性中自然的情感流露卻是千古不變的。這首詞以元宵為時間座標,展開一段從去年到今年的愛情故事。歐陽修用強烈對比的手法,先呈現去年元宵時你儂我濃的戀愛情節,再說今年元宵節情人不見的感傷。一喜一悲,寫盡古今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

綜觀歐陽修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他是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人物,他的文論和創作實績,對當時以及後代都有很大影響。他的文學成就以散文最高,影響也最大。他繼承了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在散文理論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張。他取韓愈「文從字順」的精神,大力提倡簡而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反對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澀。

歐陽修雖素慕韓文的深厚雄博,但並不亦步亦趨。他的散文既精煉又流暢,敘事說理,精闢明確,抒情寫景,引人入勝。歐陽修一生寫了500餘篇散文,有政論文、史論文、記事文、抒情文和筆記文等,各體兼備。他的散文大都內容充實,氣勢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暢婉轉的藝術風格。

在詩歌創作方面,歐陽修也卓有成就。他「以文為詩」,通俗流暢,情景相生,意味雋永。在內容上,他的詩有一部分反映了當時人民生活的痛苦,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歐陽修不僅善於作詩,且時有新見,後人集錄成書,稱為《六一詩話》。

歐陽修還在宋初的詞壇上佔了一席重要的位置。他創作了很多詞,內容大都與《花間》相近,寫的多是男女愛戀、離情別緒一類的題材。此外,歐陽修還打破了賦體的嚴格格律形式,寫了一些文賦,他的著名的《秋聲賦》,與蘇軾的《赤壁賦》先後媲美,千載傳誦。[201009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