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之光─江彥震的文章成考題
世界客屬總會理事長 劉盛良
江彥震先生從事客家事務工作近二十年,對推動客家語言的延續、客家文化的傳承和客家精神的弘揚,總是本著身為客家一分子的使命感,始終努力奮鬥不懈。曾與李宏光等客家志士籌組“客家發展會”,發行《客家時報》,持續不斷的提出客家所面臨的困境與危機作為議題,召集有識之鄉親舉辦座談會,藉以恢復鄉親之自信心,以臺灣主人的身分,對國家社會公共事務提出主張,鼓動客家意識,蔚為社會風潮。
此外,江彥震還運用其寫作的長才,經常在各地客家媒體發表有關客家語言、歷史、藝術、文學、音樂、文物、客家傑出人物、客家風土民俗、客家社團動態、客家建築與民居、客家政策主張等方面的文章,諸如:台北市政府發行的《客家文化》季刊、台北民間發行的《客家雜誌》月刊、台北縣政府發行的《客家文化》年刊,台北市中原客家崇正會的《崇正會刊》、香港崇正總會發行的《崇正導報》、龍岩市政府的《環球客家》雜誌、龍岩民間發行的《客家縱橫》雜誌、梅州市政府發行的《客家人》雜誌、廣東省政府出版的《客家風情》雜誌、天津客家聯誼會發行的《天津客家》雜誌等,以文學表達的方式,用媒體傳播的影響力,對客家文化與客家精神的闡揚不遺餘力。
其中一篇,發表在《環球客家》雜誌2005年第一期的〈臺灣客家文化重鎮——高雄縣美濃鎮〉,繼2007年被選用為廣東省梅州市中學畢業考試語文閱讀試題後,2008年又被廣州市一中選用為初中畢業語文試題。把具有臺灣特色的客家文化,如美濃油紙傘、臺灣陶藝、客家料理、美濃菸樓、鍾理和的原鄉文學等,傳揚回到大陸的客家原鄉,開創了兩岸客家文化交流的歷史新頁。
江彥震於2006年10月所編著出版的《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一書,內容包括客家情懷、客家之美、客家精神、客家行腳及客(家)觀點五部份,有感性的敘述,有理性的論說,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豐富,可以作為認識客家和臺灣的入門參考用書,亦可作為研究客家文化的參考文獻。事實上這本書出版之後,果然獲得各界的好評與熱烈迴響,也已經被許多客家院所及客語教學者所採用,作為教學的教材及參考用書,足見其精實豐富的內容,堪稱範本。
他於2003年12月所編著出版的《客家危機》一書,提出當時客家所面臨的六大危機:(一)在政經快速發展的臺灣,客家人的政經地位面臨挑戰,政黨輪替之後,臺灣經濟急遽蕭條,從高成長的經濟奇蹟,降為負成長,失業率、自殺率卻快速成長,社會治安日漸敗壞,國人普遍感受到生命財產沒有保障,兩岸政策不穩定,屢屢挑起不必要的衝突,導致人心浮動,外資裹足不前;(二)執政的民進黨積推動本土化,實際上就是福佬化,民進黨內部開會都用唯我獨尊的福佬話;(三)考試院的國家考試用閩南語命題,排斥客家及其他族群;(四)行政院部會首長除了客委會之外,一個客家人都沒有;(五)客語流失日趨嚴重,很多人都不說客家話,即使在桃竹苗客家聚集地區,年輕一代不會說客家話者愈來愈多,急需我們力挽頹勢;(六)客家青年參與公共事務及參選公職者越來越少。江彥震苦口婆心呼喚鄉親拋棄保守的心態,多多參與公共事務,激發客家青年參選公職的熱潮。
江彥震還設立並撰寫「世界客屬總會」網站,隨時發佈「世界客屬總會」與歷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的動態,宣達「世界客屬總會」成立的宗旨、目的與理念,駁斥外界不當的謬說;更進一步宣揚客家文化,表彰客家精神,讓散居全球各個角落客屬同胞有了情感的依託,維繫客屬親情,凝聚客家共識。對於全球各地這幾年所掀動的「客家浪潮」也發揮推波助瀾之功。
江彥震對客家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秉持著傳統的硬頸精神,的確卓具貢獻,不僅是總會之光,更是客家之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