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彥震:擴大交流與合作為和平協議紮下基礎 |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28 09:07:27 |
八二三砲戰五十週年,馬英九日前搭乘“空軍一號”專機到金門出席紀念大會,以“從殺戮戰場到和平廣場”為題發表金門談話。馬定調下階段的兩岸政策主軸是“深耕和平思維,強化自衛實力”,將持續擴大交流與合作,為和平協議紮下基礎,但在同時,台灣仍要強化自衛實力,以國民生產毛額的三%做為“國防”預算的立場不會改變。 馬英九說,“行政院”已責成“經建會”配合兩岸新情勢及小三通全面正常化,通盤檢討規劃金門中長期經濟建設,結合金門,豐富的觀光、人文、資源及產業基礎,活化地方經濟。至於金門當地民眾關切的金廈通水及興建金嶝大橋議題,馬也將首度表態,認為都可以討論評估。馬態度也回應了中常委廖萬隆在中常會上的主張與建議。 據了解,馬談話的目的是在為下階段的開放政策取得台灣的“共識”。奧運結束後,兩會重啟協商重點仍以經貿為主,府方正在評估,下半年可能首度在台灣舉行的“國共論壇”,將不排除嘗試納入“和平”議題的可能,一旦國共召開前所未有的“兩岸和平論壇”,屆時撤飛彈議題將端上檯面。 八二三砲戰五十週年紀念活動因台風影響推遲一天舉行,活動中馬英九表示:“近年有一些鄉親提到的廈金通水以及興建大橋的構想,也都可以討論評估。”金門島距離中國大陸南方福建省廈門市大嶝島只有8.6公里,是台灣西北地區最前方的島嶼,1958年8月23日開始的44天時間裏,中國大陸和台灣曾在這裏展開了大規模炮戰。 金門島居民此前一直要求政府修建連接這兩個地方的“和平大橋”,但當局一直反應冷淡並主張說:“離台灣本島太遠,離廈門很近,隨時可能會被大陸奪走。”但是,如果中國大陸支持這一和平大橋修建計劃並使其成為現實,中國大陸和台灣就將迎來通過一座橋連接兩岸的劃時代的和平與和解轉機。 馬英九先後到西園五龍山聽取金門縣政府所作連接兩岸金嶝大橋興建工程可行性研究簡報、視察水頭碼頭、金門縣政府和尚義機場等地,除了釋出開放大陸旅客小三通落地簽或一次多簽、年底前完成兩岸通水、建橋評估外,並十分關心發展觀光。 馬英九期許應做好觀光遊憩改善,尤其是開發戰地資源,發揮特色,把過去五十年因軍事延遲發展,能夠通通撈回來,大家一起努力把負債變成資產。他指出,碉堡、坑道等戰地資源,都是金門對觀光客有吸引力的地方,全世界找不到坑道如此多的島嶼,任何坑道及背後的歷史故事,都是無價之寶,應該要好好發揮,保有吸引力,大陸旅美藝術家蔡國強即是到金門辦碉堡藝術節活動。他舉馬祖為例指出,馬祖北海坑道可讓登陸艇直接駛進去,做好了不打仗,如果是拍電影當警匪槍戰場景太好了,想像力有很多可以發揮,還有過去鐵堡內有1918年製造水冷式五○機槍,為骨董武器,後來搬走了,十分可惜。 馬英九說,金門在戰時是最前線,但也是兩岸關係最前線,如何把全世界砲擊最密集的地方,一百五十多平方公里落了四十七萬多發砲彈,平均每平方公里三千多發的世界記錄,這樣的金門,將其從二十世紀的殺戮戰場變成二十一世紀的和平廣場,讓這些在金門成仁的軍民在天之靈能夠安息,看到和平、看到繁榮,這才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金門也應朝此方向來發展。 從這方向來看,很多問題其考慮點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八二三砲戰五十周年紀念,對於歷盡劫波的金門民眾而言,這一頁又一頁的歷史傷痕,彷彿揮之不去的創傷和血痕,無奈卻又引人傷懷;究竟何時才能讓金門由撫慰而昇華,由昇華繼而奮起,在兩岸和平對話的新紀元中,重燃新生與發展的契機?其實要讓金門大步邁進,需要的不過就是“補強”、“鬆綁”二者而已。換言之,只要政府多傾聽金門的聲音,補強法規,減少限制,便可創造誘因、釋放民間活力,讓金門憑藉自身的地緣優勢和發展條件,創造未來。(江彥震 台灣時事評論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