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李騰芳古宅
江彦震
李腾芳本名有庆,字香阁,号兰亭,官名腾芳,生于嘉庆十九年 (1814),咸丰六年 (1856)四十三岁考中秀才,四十六岁(1859)因捐银而取得贡生资格,同治四年(1865)五十二岁时到福建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三年后加捐内阁中书,在当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因为李腾芳中举的关系,台湾桃园县大溪的地名由“大姑陷”,改为“大科崁”,后又改为“大嵙崁”。
李腾芳祖先来台湾之前,原居在大陆福建省诏安县的客家庄。来台一世祖李善明,字德耀,又称李九公。他先从台南登陆上岸,一开始居住在桃园县的杨梅,以贩肉为业。善明公之第五子李先抓,迁至月眉开垦,之后又迁移到桃园县大溪镇美华里的小角仔定居。先抓之子即腾芳的父亲李炳生,以屠宰业起家,以经商为业,因为附近山区的茶叶、桃园李腾芳古宅米、樟脑等高经济作物均以大溪为集散地,加上月眉盛产稻米,后利用大嵙崁溪(今大汉溪)航运之便,经营米谷运输,获利不少使得家业蒸蒸日上,稍有积蓄就买土地,因而致富,家号名为“李金兴”。
李宅起造于咸丰十年(1860)。因腾芳由附生准报捐贡生后,为显示科场得意之喜而建。当时台湾不少人在家族地位上升后,为了光耀门楣通常都会扩建家宅,李宅的兴建即为此一现象之实质典范。
李宅的建筑范围相当大,主建筑的规模为两落四护龙,形势完整。整体配置有一道明确的中轴线,厅堂与门厅位于中轴线上,与两侧的两道护龙共同围塑中庭,形成建筑群的核心,各空间依其尊卑次序由此向外渐次减低。后落中央的正厅是祭祀李家祖先的地方,拥有最高的屋身,以创造崇高的气氛;前落中央的门厅,是住宅的主要入口,大门的凹寿退缩,让这个空间成为视觉的焦点。左右两侧护龙为居住空间,按房份与辈份来分配,以符合家庭伦理。门厅、厅堂及左右厢房的屋脊上有12支燕尾翘起环绕着中庭,极为引人注目。其整体建筑细腻、优美、规模宏大,集传统之精华于一身,为桃园县唯一的二级古迹。
古宅座落于青翠田野中,红砖黑瓦与绿野相辉映,十分醒目。由前落的三合院及后落的四合院所组成的宅院。古宅所在地位于大汉溪东侧的河阶台地上,因为此台地形如新月,所以称为月眉。古宅坐西朝东略偏南,面积约一公顷,从营造方式和材料来看,本宅的规模并非完成于同一时期,应是后来逐渐添建的。
古宅前有一半月形水池,即所谓的“风水池”、“案前池”。水池和主建筑之间被两道院墙划分为外埕与内埕两部份,象征举人的四个旗杆台便四平八稳地落外埕。左侧有“奎璧连辉”书房,从大埕到正厅之间,又有一道墙隔出内埕。
宅院本身是一个以四合院为基本格局的两进多护龙建筑群。古宅具有强烈的防卫性格,不仅护龙形成层层外包的形式,基地四周亦有莿竹环绕,四个角落还建有铳柜,现在还遗留西北角一座。正厅大门挂有“大夫第”扁额,步入厅内,空无一物,光线幽暗。自两侧门转入进天井,见正中厅堂高悬“文魁”两字,堂内奉有李氏祖先灵位。
古厝的建材以红砖、砂岩、土凿砖墙为主。黑瓦。墙面以白色和砖红色为主外,多用黑色,此为三至九品官之象征。其于大红、金、青、绿等色均以小面积点缀其中。此种安排,使李宅更为典雅朴质,难掩其书香气息的风范。
宝蓝色线条点缀于屋顶、围墙四周,是一典型绍安客家建筑。门厅与正厅的大木结构是全宅的木作最为精细的部份,木雕精美。因李腾芳精擅书画,故室内有相当多的书画装饰。
李宅最精彩之处在于木雕部份,其数量多且雕工上乘,门厅前的凹寿部份是本建筑的门面,也是雕刻艺术展现的地方,各类花草鸟兽,线条柔美,细腻与雄浑兼具,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此外,李腾芳为举人,又精于书画,故宅内分布相当多的书画等装饰,是李宅的特色之一,值得仔细观赏。
古宅从破土起建至今已有146年历史,加上后代子孙多外出谋生,房舍长久乏于维护有部份破旧毁损,显得老态龙钟,经桃园县拨款整修,历时九年的修缮,终于在2004年10月21日完工,目前大致业已恢复原貌。
李宅为李金兴公厝,主要为住家及祭祖使用,出入口设有铁门,严禁陌生人进出。它是大溪地区著名旅游风景点之一,假日游客很多。早期因开放供游客参观,导致古物遭窃情行严重,李家对此十分反感。目前仅开放室外部分供参观,室内不得进入。
从李腾芳古宅可透视客家先民当年由唐山漂洋过海来台开垦的艰辛历程,更能体认客家人对“读书”的向往与重视,无论身在何处,环境如何困难,只要有机会一定要让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所谓“勤耕雨读”、“耕读传家”就是客家人千年来信守不逾的优良传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