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指兩岸政治協商勢所難免 |
http://news.wenweipo.com [2010-06-04] 我要評論 (1) |
圖為會議現場。「2010海峽兩岸與台港關係」學術研討會在九龍的城景國際酒店舉行
|
【文匯網訊】「香港崇正總會」與「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於6月1日至2日,在九龍的城景國際酒店聯合舉辦「2010海峽兩岸與台港關係」學術研討會。這是香港有史以來罕見的大規模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特邀請兩岸四地相關人士約60多人,撰寫論文或特約發言,與會者都是鑽研兩岸關係的專家學者與政界、新聞界及其他各界重量級人物。
自從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之後,大家期待已久的「大三通」終於實現,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也正在洽談之中,若如無意外,可望在六月中旬上海舉行的「五次江陳會談」中籤定協議。2010年底,台灣的「五都選舉亦已如火如荼的展開,兩岸政治情勢,即將出現新的變化。
開幕式由珠海學院校長張忠柟、香港嶺南大學前副校長饒美蛟共同主持,香港崇正總會會長兼理事長黎錦文致詞強調,台灣自2008年第二次政黨輪替後,出現了新局面,內地和台灣雙方都在努力促進兩岸的和平發展,以期共創雙贏,這是可喜的現象。最近,港台關係也出現了一些突破性的發展,港台之間也分別成立了對等的經貿文化協進會或策進會。預期今後港台關係必將再向前跨進一大步。
世界客屬總會會長,立法委員劉盛良致詞指出,大陸近30年的發展,一日千里,這是大家有目共賭的。雖然民進黨執政8年,造成兩岸關係緊張,但是台商到大陸的投資熱絡,從東南沿海到內陸,都有台商的足跡。一方面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也有民族的感情。
劉盛良認為,馬英九上任兩年來,兩岸關係有了改善,推動了兩岸「三通」和經貿合作,以及「外交休兵」。台海曾是世界的火藥庫,現在是和平發展的動力。他相信,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之後,對台灣經濟發展將是正面的。
前台灣陸委會主任委員,政治大學前校長張京育表示,如果把1995至2008年看成是兩岸衝突共存的階段,2008年後將是深化交流合作的階段。兩岸都應該珍惜現在這個機遇期。兩岸對協商都有積極的態度,而且雙方也認為,只有通過協商才能解決問題。事實上,兩岸關係的穩定,需要增進溝通,而且不挑戰對方的核心利益。他認為,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經濟合作才能深化,和平才有保障,台灣民眾才有安全感。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指出,長遠來說,兩岸政治協商不可避免。雖然現在政治協商面臨「僵局」,但是這是一個相對的慨念,「僵局」只是說現在的條件還沒有成熟。政治協商理論上可以找到雙方都可以有台階下,應該沒有問題。
台灣海基會前副董事長邱進益說,未來的兩岸關係,大陸方面的目標是和平統一,台灣則是重在維持現狀。現狀不可能永遠維持,而屬於動態的,隨著兩岸關係的不斷提升,未來的政治對話或政治選項,必將隨時浮現。邱進益認為這是兩岸同胞與中華民族的最佳選擇。
《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認為,兩岸問題如果從長遠看,什麼問題都沒有,只是當下有問題,必須面對。其實政治協商一直都在進行,只是沒有開始進行簽署和平協議的政治協商。如果兩岸簽署和平協議,不能沒有民進黨參與。
國務院台辦海峽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逸舟表示,隨著國共和解,過去長期飽嘗兩岸緊張對抗之苦的台灣人民看到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逐漸成為現實,並不斷獲得和平發展的好處,使得民進黨在兩岸緊張情況下藉民眾對大陸不滿獲得政治好處的格局失去依託。民進黨要重新執政,無法迴避兩岸問題。
北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說,美國干擾台灣問題的能力和影響程度正逐漸轉弱。美國不是解決台灣問題的絕對因素,絕對因素在於兩岸本身。台灣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翁松燃說,簽署和平協議是目前兩岸的最佳選擇。他又提到1997年沈君山提出的一項建議,即兩岸成立中華兩岸聯合會,共同商討解決相關問題。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長嚴安林指出,兩岸關係間的「政治定位」一直是影響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問題。關於這一定位,需要堅持四個原則:一是有利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二是有利於兩岸最終向統一的方向發展;三是不違背一個中國的基本框架;四是兩岸雙方彼此都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他認為,兩岸間的政治定位,具有幾個獨特的特點。它除了具有「兩岸性」和「特殊性」之外,還具有「過渡性」和「平等性」。他最後說,我們既要立足現實,看到兩岸關係發展的實際現狀,又要前瞻未來,為兩岸中國人謀求長遠的美好發展前景,讓全體中國人都能揚眉吐氣,以生為中國人而自豪!
研討會於6月2日中午,由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林瑞鱗宴請與會來賓之後,畫下完美句點,為未來兩岸政治協商先行打下基樁。(江彥震)
|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學者指兩岸政治協商勢所難免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