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江彥震: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議”機不可失

江彥震: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議”機不可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04 10:04:45



兩岸經貿往來日見頻密。
中評社香港8月4日電(作者 江彥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日前在“總統府”月會上發表專題報告表示,兩岸願景要達到“經濟雙贏、兩岸和平”,建議時機成熟時設立“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及“兩岸和平協議”兩個專案小組負責推動,他強調“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江丙坤說,兩岸兩會復談後,已實現兩岸週末包機直航和大陸觀光客來台,後續將協商週末包機延伸增加班次、開放更多航點、建立新航路(截彎取直)、兩岸貨運包機、兩岸海運直航、小三通擴大人貨往來、兩岸共同打擊犯罪、推動海域油氣共同合作探勘、推動兩岸氣候變遷和氣象研究的交流合作、推動有關地震災害預防的交流與研究。

  此外,未來預定商談議題有兩岸銀行監理合作機制及相關議題、產品標準規格化及標準檢測認證規範協調、兩岸產業科技人才交流與合作、簽署投資保障協定、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議、建立兩岸漁事糾紛共同處理機制等。

  其實所謂“綜合經濟合作協議” 馬英九在三月初大選電視辯論會上即已提到,從步驟上來說,兩岸共同市場是最後才會出現,應先從“綜合經濟合作協定”開始,解決當前最迫切的問題,一步步往前推展;有“綜合經濟合作協定”後,往後就好推展,尤其有“綜合經濟合作協定”後,以後再與美國談自由貿易協定就比較好辦。

  中國信託商銀董事長羅聯福六月初在“三三會”中,率先為金融業登陸請命,他表示,希望新政府上路後,可開放金融業直接登陸投資,並爭取到比“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 (CEPA)更為優惠的條件,讓台資銀行在中國大陸市場更具競爭力。羅聯福指出,目前銀行業進入中國投資可經由三種途徑,包括採外資銀行的設立標準、港資銀行則可循CEPA模式,或是參股外資銀行或當地銀行的策略,其中,外資銀行設立標準高,且外資已在中國大陸具有相當競爭力,是大中華金融市場中最具競爭力的一組人馬,台灣若採此途徑,差距早被遠遠拉開。

  馬英九在“三三會”發表“新政府施政方針”演講時,提出的兩岸經貿發展政策方向,其中涵蓋金融業登陸、投資保障與避免雙重課稅等相關內容。此項概念,或將走出符合兩岸特色且具體可行的路,為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創造契機。

  馬英九表示,就現況而言,若以外資銀行的角色登陸,大陸官方認為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在開放態度上也較為保守;CEPA模式則因是大陸為港澳地區特別設置的優惠條例,台灣若走CEPA模式,有被矮化的疑慮,也不適合台灣現況。馬英九認為,除開放企業投資中國大陸上限40%以外,對於投資中國大陸也需有整體的配套措施,因此“綜合經濟合作協定”是可行之途。

  所謂“綜合經濟合作協議”是一種介於自由貿易協定、與CEPA之間的“第三條路”,在“定位”上,“綜合經濟合作協議”可以視為建立未來兩岸經濟整合的“框架協議”,若真正實現,未來兩岸除了可以確定在一定時程(五或十年)內,逐步取消所有貨物貿易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逐步服務貿易自由化、建立開放和競爭的投資機制,便利和促進兩岸投資、建立爭端解決機制之外,甚至於可以透過協商,逐漸形成允許貨物之自由流通及採取共同之對外關稅及貿易政策之外,並允許其他生產要素(如人員、資金、勞務、商品)自由流動之共同市場。

  就歐洲共同市場而言,1957年在羅馬訂約時,稱為歐洲經濟共同體,那時已被人稱為共同市場,但煤、鐵聯營等是1967年的事,直到1992、1993年馬斯垂克條約簽訂後才成立貨幣聯盟,即第一步成立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再往共同市場一步步走,本來就需要這麼漫長的時間過程,並非一蹴可幾。

  馬英九指出,他現在想的是全球布局,先從東亞開始,美國、東南亞、日、韓經濟結合在一起,構想是兩岸共同市場,希望用這種方式與全球結合起來,與全球接軌,共同市場需要一點時間,但可先從這個“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開始。且讓我們樂觀的拭目以待。(作者 江彥震 台灣時事評論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