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客家華人廣佈 籌組泰北客屬會凝聚向心力

客家華人廣佈 籌組泰北客屬會凝聚向心力
《中央社》 (2007-11-04 11:38)
[世界客屬城市領袖會議看海外客家系列四](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四日電)

近代與台灣關係密切的泰北山區也有客家人的蹤影,從泰北返台參加世界客屬總會2007世界客屬城市領袖會議的泰北建華高中校長羅秋昭表示,泰北客家華人分佈很廣,很少聚在一起,她正在籌組泰北客屬分會,使凝聚全球客家人,傳揚客家精神的範圍能擴及泰北這個角落。
羅秋昭說,泰北是泰國最北邊清邁、清萊兩個府,歷經國共戰爭從雲南撤退的國軍與華人游擊部隊存留在緬北與泰北成了難民,用雙手開墾荒地,農閒教孩子讀書,因為有機會幫泰國平定泰共亂事,成為合法新移民,台灣作家柏楊「異域」一書最早揭開泰北神秘面紗。
台灣政府與民間幾十年來持續贊助泰北華人,如開路蓋屋、教種果樹茶葉、募款辦學、藝人寫歌義演,難民也漸從困苦進到小康,他們九成來自雲南,百分之五來自潮洲,其他是客家人,分佈很廣且很少聚會,但都保留客家精神即中華文化傳統美德,成為當地典範。例如,清萊美章縣一家印刷廠老闆是廣東興寧客家人曾朝美,八十三歲,小時跟父親逃難,輾轉到泰北,做過送報生、賣彩票、印刷廠小弟,五十歲時開手工印刷廠,到現在有十幾台機器,兒女有三人在台大學畢業後回泰工作、兩人在泰大學畢業,都有很好的成就。
羅秋昭說,曾朝美至今還常校對,稍見錯誤即可重印,還說文字有可穿入人腦影響思想行為的魔力,有時學校缺教材請他影印,他都應允且收費低,讓孩子有書可讀,印的課本除了沒彩色,都不輸原書,還說「我是客家人,最重視教育,我只是為教育盡些責任」,一絲不苟的敬業與熱心教育,使他贏得文化與教育界尊敬。羅秋昭並表示,清萊府美塞的廣東梅縣人塗剛,約七十歲,五十幾年前響應李彌將軍號召,從台灣請調緬甸猛撒,在反共大學當教官,曾任團長,國軍被迫撤回台灣時,選擇留在泰國,從事農耕重果樹和稻米,保留客家不怕吃苦的精神,安分認命,教育子女也照顧當時撤退的袍澤士兵,一起耕地種樹,平安平凡的過生活。
清萊市區一位豐順的客家企業家羅健華,從小失牯,秉持客家人骨氣,從市場小販做到幾家公司董事長,五十八歲時才進泰國學校,從小學讀起,去年獲得兩個學士學位,目前在研究所深造,六十幾歲的他告訴羅秋昭,有生之年要完成小時候想悠游在知識領域的夢想。
羅秋昭是1946年在廣東出生的客家人,一歲來台,師範畢業教書四十年,教到三十七年從大學退休到泰北教書,還引介許多退休教師擔任志工教師和台北教育大學學生前往實習教學,今年初世界客屬總會理事長劉盛良到清萊發放救濟物資並希望成立世界客屬總會清萊分會,於是她聯絡前述三位企業家,希望借助他們的人望,在泰北成立分會,凝聚客家人力量,發揚客家精神。[9611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