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抗日名將-張發奎

抗日名將-張發奎
江彥震
張發奎,1896年出生在廣東省始興縣,字向華,又名逸斌。八歲入私塾,後輟學,到廣州學徒,之後投入軍旅當兵。
1912考入廣東陸軍小學,次年升入武昌陸軍中學1915畢業回粵於粵軍中任職,曾任孫中山待衛。至1922累升至粵軍第一師營長。1923陳炯明作戰,任團長1925粵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張初任獨立旅旅長,後任第十二師師長
1926國民政府北伐,張率部到湖南,在汀泗橋賀勝橋連創吳佩孚;第四軍因而得「鐵軍」之稱,張被稱為「鐵軍英雄」。攻克武漢後,第十二師在1927擴編為第四軍,張兼任副軍長19274月出現寧漢分裂,張發奎擁護武漢汪精衛。被武漢任為第四軍軍長,兼任由原四軍十師擴成的第十一軍軍長。同月下旬寧漢雙方繼續分頭北伐,張率第四軍、十一軍於河南大敗張作霖奉軍主力。6回到武漢,昇任武漢任命之第二方面軍總指揮,並且準備討伐蔣介石7初寧漢開始合流。
張發奎部下不少人為共產黨人,但張一直未曾大力反共;直至7月中才決心清共。730張發奎在廬山汪精衛孫科等宣佈進行分共。81,張的部下,由共產黨控制之十一軍二十四師(葉挺)、新編二十軍(賀龍)在南昌發動兵變。張即以其餘部,包括四軍(軍長黃琪翔)十二師(繆培南)、四軍二十五師(李漢魂)、十一軍二十六師(許長志)前往南昌討伐。
但之後張沒有力追葉挺賀龍至潮梅一帶,而是帶兵到廣州1117,張發奎乘李濟深離粵,與黃琪翔聯合李福林在廣州發動政變,驅趕在廣東的桂系,擁護汪精衛1211,張部下之共產黨人,參謀長兼教導團長葉劍英(時為地下共產黨人)張太雷葉挺等,在蘇聯領事支持下發動廣州暴動。張發奎倉皇離開廣州,以時駐廣州外的三個師,聯合李福林的第五軍鎮壓。張因事件受輿論壓力,被迫通電下野
19293月,蔣介石桂系因編遣問題爆發蔣桂戰爭。張發奎回國,任第四師師長,初期討伐桂系,後來聯合桂系反蔣。但是在廣州附近被擊敗,退回廣西。至1930中原大戰爆發,再以第四軍名義,聯合桂系反蔣,從廣西攻佔長沙,但為陳銘樞從後切斷而敗退。之後張發奎淡出軍政,只保留廣州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職銜。
1931九一八事變後,張發奎請纓率舊部到東北抗日未果。後出國宣傳抗日。至1935中國1936任「閩浙皖贛邊區清剿總指揮」。1937七七事變,抗戰正式爆發,張於8月任第八集團軍司令,在上海為右翼軍指揮,在淞滬會戰中抗戰至12月,方從杭州撤退。1938參加保衛武漢1939第四戰區司令長官,負責兩廣抗戰。1944日軍為打開大陸橋,攻陷桂林柳州南寧。同年11月,四戰區長官部因後方情報員誤譯,被美轟炸機誤炸燒為平地。張本人得倖免,但手下三名將官、八員上校、數百名軍官葬身火海,重要物資亦全部失去。1945國民革命軍編成四個方面軍,準備對日本反攻。張改任第二方面軍司令,駐桂西。次年發動反攻,收復南寧柳州,並於8月初向廣州進軍,準備在8月中向廣州總攻。
抗戰期間,張發奎將軍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負責廣西和廣東的軍務,下轄包括夏威的第十六集團軍在內的多個部隊。1940年初,第四戰區司令部進駐廣西柳州,駐紮在柳江邊蟠龍山下。部份軍用物資存放在羅池旁的柳侯祠內,炮彈和炸藥則放在蟠龍山東面的巖洞內。這樣,即使遇日軍機轟炸也安然無恙。
管理這個彈藥庫的中校庫長是國民黨副總裁、參謀總長何應欽的侄兒,平時大家叫他何庫長或何中校,背後叫他何侄公子。因為何應欽官高權重,其地位僅次於蔣介石,所以平時大家對何庫長敬而遠之。
19416月下旬,陰雨連綿,山水奔瀉,因司庫員疏忽,水溢進洞,炸藥受水浸,起化學反應,洞口噴出白煙,晝夜不息。但這時的何庫長,仍然麻痺大意。噴了幾天煙,一天比一天濃,他才打算將炮彈搬出。由於為時已晚,洞內溫度高,人不能進,他竟索性不理了。張發奎知道後,天天派人詢問,副官處也幾次去人瞭解,而何庫長總是那一句:「沒危險!」
630日是擴大會議例會的日子,上午8時開會。張發奎因山洞噴煙,時刻掛心,遂提前繞路親去洞口,一看大驚,便把庫長叫到面前,問:「有沒有危險?」豈料這庫長到了危機時刻,仍是連聲:「沒危險! 沒危險!」將軍又不放心地又追問一句:「有危險,你負責?」何卻滿不在乎地回答:「我負責!」將軍以為他定有依據,就不再問了,看開會時間快到,於是急急離去。
就在張發奎離副官處十幾步遠,突聽山崩地裂的「轟隆」一聲巨響,剎那間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蟠龍山籠罩在一片茫茫的硝煙中。他臉色慘白,聲音發抖,下令:「趕快通知衛生處,到中山室那邊救人!」「快去把軍械庫長抓來,別給他跑了!」「快交代南衛門,不准軍械庫出去一人!」話音一落,轉身奔向山洞方向而去。
清查此難,死12人,另輕重傷不計其數。將軍望著那成堆焦頭爛額的殘缺屍身,含淚傷心地說:「我不殺庫長,對不起你們。」將軍即將爆炸情況,急電軍事委員會和軍政部。軍政部長何應欽擔心他的侄子性命不保,於是函電紛來,一面表示從優撫恤死難官兵;一面著將該庫長解送重慶,交軍政部軍法司依法訊辦。照理講,軍械庫屬於軍政部系統,庫長犯罪,交軍法司也是理之當然。但將軍決心既定,實難屈從,他想到,庫長一解軍法司,命就保住了,那怎麼行!
在一次討論會上,有人考慮到何部長又是參謀總長,不好硬頂。將軍聽後惱了,把桌子一拍問道:「怎麼?我12條命,抵不上一個庫長?他既親口保證沒危險,為什麼先將自己家眷搬走?」與會者聽後默然。此事拖了很長時間,對庫長解重慶的問題,將軍毫不讓步。何部長最後以軍委會名義來電,實際等於命令,但將軍始終堅持到底。終於在柳州把這個庫長處決了。
此事之後,何應欽從未報復或為難張發奎。抗戰勝利的大喜日子裡,兩人多次舉杯同慶。1945815日,正在南寧的張發奎聽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他在回憶錄裡寫到:「耳邊突然傳來外面的一陣沸騰囂叫的音響,繼而滿天爆竹的火光,在天空中交錯飛舞。我即刻率領了所有的高級幕僚,攜了兩瓶威士忌酒跑到何總司令(應欽)的行館,高舉酒杯在大家狂歡中互祝抗戰的最後勝利。」在湖南芷江受降儀式上,兩人再次舉杯同慶。
在何庫長的事情上,張發奎沒有屈從權勢;對平民百姓,他更關愛有加。一次在從廣西的懷遠驅車前往鹿寨的途中,看到公路兩旁躺著許多飢寒交迫的難民,這位硬漢數次流淚。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在公路上哭喊,一臉茫然,在車燈照射下摔倒,張將軍急令剎車,他跳下車抱起女孩。問她媽媽在何方,女孩說她媽媽丟下她自已走了。她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也不知從何而來。張將軍含淚將她抱上車,帶回家交給妻子收養,取名為「懷遠」,以紀念在懷遠的難忘經歷。
日軍815宣投降後,廣州光復,張發奎任廣州香港海南地區受降官。916廣州接受田中久一投降。1946廣州行營主任。次年冬去職,轉任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19491蔣介石下台後,任海南特區行政長官。3月改任陸軍總司令6月底辭職,到香港定居。
張發奎在香港初期曾得美國資助,組織不同蔣介石共產黨第三勢力。後來亦曾任客家人組織「香港崇正總會」會長、「世界客屬總會」總會長。張一直拒絕到國民政府任職,也未返回大陸。1980310日張發奎病逝香港蔣經國頒總統府褒揚令,稱張發奎「安內攘外,屢著勛勞,執節懷忠,擁護國策」。張的老部下葉劍英亦發出唁電
200592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舉辦愛國名將張發奎文物史料展覽,展出有關勳章委任狀、手稿等,其中還有他親筆書寫的《前出師表》。[2009.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