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團長─鄭榮興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團長─鄭榮興




江彥震

著名客家戲劇學家鄭榮興,係民國421953820出生在苗栗縣客家人;是民族音樂學戲曲研究者,戲曲樂師、演員、教育工作者、作曲家,曾任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教授兼校長。
       
在客家戲曲家庭出身成長的鄭榮興,從小學習、傳承祖父母精華─戲曲音樂藝術;祖父陳慶松、祖母鄭美妹、父親鄭水火都是資深戲曲、音樂工作者。祖父陳慶松是名嗩吶手,客家八音的一代大師;祖母鄭美妹是客家採茶戲名伶「採茶美」。民國四、五十年代,陳慶松領軍的「陳家八音團」,常在婚喪喜慶吹奏,是客家地區主要禮樂;鄭美妹的「慶美園採茶劇團」除在廟會演出,中廣苗栗台也錄製,豐富了苗栗人的娛樂。

「民國四十年代,陳家八音團收入穩定,祖母已不再演戲,但長年被不知名的神經痛所苦。」鄭榮興說,民國48年祖父聽從中醫建議,讓祖母重現舞台,重組「慶美園」,藉演戲轉移她的注意力,說來奇怪,祖母只要粉墨登場,病就好了。

他說,祖母重新登台時,他剛上小學,各地廟會都來求戲,劇團向苗栗亂彈戲老演員「蠶豆姆」租借戲箱,有戲服、道具及戲台布幔,祖父用毛筆字寫了「慶美園」掛在布幔上就演出。戲箱歸還後,別的劇團又來借,碩果僅存的台中亂彈戲班「新美園」也常來借。為圖方便,寫個「新」貼在「慶」字就行,而慶美園和新美園戲班大家都熟,也相互支援。

鄭榮興說,早年戲曲演出多,但隨著電影興起,採茶戲被迫從戲院「內台戲」,轉成酬神的「外台戲」。八音也從正業變副業,連父親鄭水火都跑去踩三輪車,戲班還好有中廣苗栗台在「養」。那時中廣苗栗台雖錄音演出,但晚上還要到各「庄頭」唱採茶賣藥,他剛上高中,連錄音都配合他上課挑周日,一天可錄6小時節目。

 他對台灣客家戲音樂、台灣歌仔戲音樂、台灣亂彈戲(北管戲)音樂、京劇音樂都有相當高的素養,在多種樂器的演奏藝術上,都有相當良好的評價,尤其是他的司鼓藝術、領奏胡琴(主弦)藝術和嗩吶

「當鄰居小孩還在玩泥巴、打彈珠時,我已跟祖父學吹嗩吶,和祖母學採茶戲。」鄭榮興四、五歲就跟祖父習樂,陳家八音團也非常忙碌,徒弟多,許多劇團需要文武場(絲竹鑼鼓伴奏)都找上門,他也常在看戲時,被拉上台軋一角。

20年來他更積極培養新秀,重振「陳家八音團」及重組「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承先啟後。在他努力下,客家戲曲薪傳的種子已生根發芽,並多次在國家劇院演出。

「客家音樂你最清楚,好好把客家部分整理出來!」鄭榮興進入東吳大學音樂系後,許常惠教授知道他是陳家八音班第三代傳人,鼓勵他從事客家八音田野調查,他的熱情感動了陳家八音團老團員,紛紛歸隊,並補充新血,到各地演奏,獲得熱烈迴響,民國76年獲得教育部薪傳獎。

大二老師李鎮東帶他加入中廣「示範國樂團」,大四時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已成立國樂組,他毅然轉入文大國樂組,主修作曲和南胡,後再考入國立臺灣師大學音樂研究所,修習民族音樂學,讓理論與實務兼備。在許常惠指導下取得碩士學位,論文為《客家八音之研究》。又師從邱火榮進一步學習戲曲音樂藝術。

在客家八音贏得肯定後,鄭榮興再投入客家採茶戲的傳承,但質疑、批評和挑戰接踵而來,有些學者心目中只有歌仔戲,甚至衝著他面說「客家根本沒有戲」!「明明有,你們卻說沒有!」鄭榮興的不平,讓他更堅定客家人不能讓人「看衰小」,民國76年他回鄉邀集慶美園成員重組「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參加台北市藝術季演出,獲得好評,民國81年也獲薪傳獎殊榮。

「客家戲曲的傳承,若沒有新血加入,遲早會走入歷史。」鄭榮興在重振八音、採茶戲獲得迴響後,想開班授徒,但文建會對傳統戲曲的補助,也獨缺客家;在他力爭下,文建會才同意客家採茶戲的藝生傳習計畫。

民國85年後,他接連開辦2期,培訓出上百名藝生,民國90年戲專更爭取設立了客家戲科,為客家戲的傳承增添了新的血脈;近年來推出的客家大戲,如《郭華郎買胭脂》、《乙未丹心吳湯興》、《羅芳伯傳奇》、《丹青魂》等,都曾在國家劇院或各地巡迴演出。參與演出的藝生,有些已擁有碩士學歷,也成為客家戲劇專業教師,如第一批藝生江彥瑮、李文勳。

推廣客家戲曲之餘,鄭榮興也到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東方語言學院民族學博士班深造,回國後擔任復興劇藝實驗學校綜藝團團長,劇校改制成戲曲專校後,他再接掌校長,除協助設立歌仔戲科,後也設立客家戲科。

鄭榮興指出,客家採茶戲是台灣真正「土生土長」的戲劇,在大陸是找不到的,現在大陸的山歌劇,和客家採茶大戲也完全不同。他認為,客家戲曲的傳承,長久之計,除了要爭取公部門資源協助,透過國立學校持續招生,培育人才,讓新血源源不絕外,戲曲水準亦應跟著提升,吸引觀眾,進而帶動對客家戲曲的興趣,如此客家戲曲命脈才能延續。

鄭榮興學成之後在東吳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學院(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等校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

民國82 (1993) 年,時任復興劇藝實驗學校代理校長(教育部專門委員兼代)陳守讓邀請他出任復興劇藝實驗學校附設綜藝團代理團長,這段期間,他與廖瓊枝柯銘峰陳昇琳唐美雲等於83年共同創辦歌仔戲科,以綜藝團代理團長兼任代理主任,是復興劇藝實驗學校歌仔戲科第一任代理主任。

陳守讓於87年退休後,鄭榮興接任復興劇藝實驗學校代理校長,是復興劇藝實驗學校最後一任(代理)校長。歌仔戲科代理主任由柯銘峰接任,7個月後,鄭代理校長請游素凰碩士(許常惠指導)接任第三任代理主任,做了4個月,第四任代理主任是唐美雲,任期7個月,唐美雲離職後,丁一保(京劇演員;工丑行)出任第五任代理主任,是復興劇藝實驗學校時期最後一位歌仔戲科代理主任。

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底下的國光劇藝實驗學校和復興劇藝實驗學校於88年移到技職教育司底下,合併升格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他出任歌仔戲科專任副教授,兼代理校長。教授廖瓊枝接升格後第一任歌仔戲科代理主任(創科以來第六任代理主任),為期一整年,接下來由林清涼兼代一學年。

鄭榮興於89年得到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得獎作品是《苗栗縣客家戲曲發展史》一書。次年,升歌仔戲科專教授,真除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兼校長。

廖瓊枝的學生林顯源碩士在同年接任創科以來第八任代理主任,升格後第三任歌仔戲科代理主任,是任期最長的代理主任。

臺灣戲曲專科學校95年改制升格國立台灣戲曲學院,鄭榮興出任歌仔戲學系專教授,兼校長。歌仔戲科升格學系後,原歌仔戲科講師兼代理主任林顯源做了歌仔戲學系首位代理主任,第二位代理主任是96年上來的王麗嘉碩士。

民國92年,鄭榮興當選教育部「優秀教育人員」,第一次入圍行政院新聞局金曲獎。次年,他第二次入圍行政院新聞局金曲獎。97年,他入圍行政院新聞局19屆金曲獎,這是他第三次入圍金曲獎,可惜都沒有得獎。

鄭榮興自幼成長於傳統戲曲世家,大學接受正統學院派的作曲專業訓練,其後又走上民族音樂學的學術殿堂,這種特殊際遇與歷練使得他無論作曲、抑或台灣傳統戲曲之整理與創新皆能得心應手且游刃有餘。在台灣傳統音樂發展式微,不少劇種甚至有賴政府政策性扶持始有免於凋零危機的當前,他以專業作曲家的身分投入傳統客家戲曲音樂的創作,實屬難得,尤其可貴的是,他所創新的戲曲總能在叫好又叫座的情況下兼及傳統的聲腔,為客家戲曲音樂發展中值得令人珍惜的一股生水活泉。[201009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