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戀戀故鄉情,月是故鄉明


戀戀故鄉情,月是故鄉明

─胡文虎誕辰125周年紀念活動暨饒穎奇返鄉祭祖實錄

江彥震

虎標萬金油,童年記憶

小時候我們家住在桃園新屋鄉下的農村,對外交通非常不方便,村人生病如果是比嚴重的大病才會到街上,或城市的醫院去看病;一般普通的小病或皮肉傷,多是在家自行療傷止痛,除了傳統的土法治療之外,通常每個家庭都備有藥包袋,袋內配有各種成藥,有治療腸胃的、感冒的、頭痛的、外傷的、皮膚病的還有簡易包紮的紗布等,其中一定有一瓶「虎標萬金油」,家人若身體不舒服就自行檢視藥袋內的用藥說明,斟酌用藥;藥商則定期前來挨家挨戶檢查藥袋,作補充、換藥、收費的動作,順便閒話家常。這是當時藥商在那個環境下變通的營業服務方式,也為鄉下農民帶來許多方便。因此,全家大小對「虎標萬金油」都耳熟能詳,常常隨身攜帶,只要一瓶在手無論居家或出外,總覺得安心不少。

緬懷先賢,愛國愛鄉

我們對於虎標萬金油的創製人胡文虎先生,愛鄉愛國的事蹟早已景仰久矣,而且「萬金油大王」又是出生在故鄉永定縣客家鄉親,更有一份與有榮焉和親切感,如今適逢胡文虎先生誕生125周年了,應「胡文虎先生誕辰125周年紀念活動籌備委員會」函邀,及好友香港崇正總會副理事長張新峰的相約,應允前來參加紀念活動。紀念活動於922在福建龍岩隆市重舉行。大陸政協副主席羅豪才等中央和省市官員,以及來自福建省、港澳地區、英國、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及台灣等國家地區的客屬社團代表和海內外嘉賓逾400人出席紀念大會。參加此次紀念活動的還有胡文虎基金會主席胡仙博士、香港廣東社團聯合會主席余國春、香港崇正總會會長黎錦文、香港文匯報董事長張國良、台灣聯合報董事長王必成、印尼客屬公會會長吳能彬等海內外知名人士。

緬懷這位著名愛國僑領、華僑企業家、報業钜子、大慈善家。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佐洱在致辭時高度讚揚胡文虎的愛國愛鄉之情。他說,胡文虎的一生,是愛國愛鄉、服務社會的一生,作為華人華僑的傑出代表,胡文虎不僅在抗日戰爭時大力支援祖國抗戰,為祖國經濟社會建設出錢出力,還為中國和東南亞的慈善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胡文虎吃苦耐勞、勇於拼搏的精神,心繫民生、樂善好施的精神,以及愛國愛鄉愛同胞的赤子情懷。胡仙博士繼承先父遺志,一如既往地關心家鄉建設,支持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致力於兩岸人民的交流和交往,令人深表欽佩和感念。

為表彰胡文虎基金會對閩省公益事業的貢獻,福建省政府還在龍岩學院對基金會進行立碑表彰,由省政協主席梁綺萍與副省長蘇增添為其揭碑,並授予其「福建省捐贈公益事業突出貢獻獎」金質獎章和榮譽證書。

胡文虎的一生,是愛國愛鄉的一生,是服務社會的一生。胡文虎先生雖然過世多年,但大家仍然記得他,深切懷念他。胡文虎之女胡仙博士表示,這次紀念活動,除了弘揚先父精神。並承諾,胡文虎基金會將吸引更多資金,盡全力多做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的事,多做有利於兩岸人民交流交往的事,為建設家鄉貢獻力量。海內外嘉賓還為胡文虎基金會在家鄉永定捐建的「龍岩學院文虎樓」、「胡文虎教學樓」等剪綵。胡仙並決定將竣工的「虎豹塔」捐贈給永定縣政府,免費對公眾開放。

“虎豹塔”高七層,形為八卦式,大理石琉璃葫蘆頂建築,總投資300多萬元人民幣。作為胡文虎紀念館的配套工程的虎豹塔、胡文虎銅像、碑林、行遊步道、園林廣場等,建築面積達970多平方公尺。“虎豹塔”象徵著海外華僑不忘故鄉,情繫桑梓的見證。

龍硿洞,洞中有洞

次日紀念活動告一段落之後,龍岩市政協主席林仁芳先生特別為我們安排,到近郊的風景名勝古蹟參訪,首先到達雁石鎮東部龍康村被稱為“華東第一洞”的龍硿洞,它屬於喀斯特地貌,據地質學家考證,龍硿洞在3億年前的古生代即已形成,原是一片汪洋大海,歷經三次地殼運動間歇演變而成,是中國已探明的最大溶洞之一。

龍硿洞現已探明的面積有54,000平方公尺,分上、中、下三層。在明朝就已被發現。它寬敞深遂,洞中有山,洞連著洞,洞套著洞,層層疊疊,撲朔迷離,千奇百態,變幻奇妙,在洞中漫步曲徑,尋幽探奇,似在神仙洞府,似入天然迷宮。

連城山水,價值連城

第三天則由龍岩市政協常委陳萍女士陪同前往連城縣參訪,從龍岩到連城約需兩個多鐘頭的車程,在連城縣一路過去,山川奇秀,風景名勝眾多,主要有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九龍湖、培田古村落、四堡雕版印刷古書坊建築群、新泉紅四軍整訓地等七大旅遊區。冠豸山號稱客家神山,被列為4A級國家重點風景名勝,面積123平方公里矗立在城東1.5公里處,“不連崗自高,不托勢自遠”,以其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被譽為“城市盆景,人間仙境”。石門湖與台灣的石門水庫相似,是人工湖,號稱客家秀水,石門湖是鑲嵌在冠豸山風景區的一顆明珠,面積4平方公里,處處烟波浩淼,丹崖壁立,水碧湖幽,湖光山色,美不勝收,真是“碧波飄白雲,丹岩浮綠漣。更是高空跳水的好所在,經常有國際跳水比賽在此舉行。

連城的客家文化底蘊深厚,語言豐富,世界罕見。縣境33萬人口竟有35種腔調。客家民俗活動多彩多姿,有被譽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的姑田遊大龍、羅坊走古事等;有威震南北,聞名八方的連城拳;有技藝精湛,出神入化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紀錄的提線木偶書法,大師李明卿還親手寫一幅送給我珍藏呢;有建築精美,鄉村歷史文化濃厚的培田古村落、文昌閣、雲龍橋;有發展於明清時期保存完整,中國四大雕版印刷基地,唯一僅存的四堡雕版印刷基地;還有享譽中外的清朝貢品紅心地瓜乾、最滋補益壽的佳肴白騖鴨、最具特色的小吃名菜涮九品等。榮膺“中國武術之鄉”、“中國紅心地瓜乾之鄉”、“中國白騖鴨之鄉”及“中國客家美食名城”等美稱,令人懷念不已,吃了還想再吃、去了還想再去。

廈門兩岸客家高峰論壇

第二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於28上午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幕。北京、上海、福建、台、香港、澳10省市和地300多位代表會議。全人大常委副委員長許嘉璐和中國國民黨中評會主席主席、中峽兩岸客家文交流協會理事長饒穎奇等出席幕式。嘉璐在幕式上講話時說岸客家人把他做故,莫把故做他為兩岸走向和平、加合作做貢獻。他希望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要多元化、多次地下去,越水準越高成果越多。論壇通過主旨發言、鄉情報告、風情展示、參訪尋根等活動形式,來傳承客家文化,弘揚客家精神。

饒穎奇返鄉祭祖

兩岸客家人要站出來為兩岸的和平發展做出貢獻!”26日晚,率領一百四十八位台灣客籍人士來到閩西客家祖地─龍岩謁祖尋根的中國國民黨中評會主席團主席、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理事長饒穎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客家出過許多革命先賢,如孫中山先生。客家人在國家民族需要的時刻要站出來,做我們應該做的,對中華民族有利的事。饒穎奇說,這次來尋根的一百四十多人,都是各自領域的精英,把他們凝聚起來,就是希望他們更瞭解客家文化,發揚客家精神。

回憶起2002破冰來到大陸,與前副總理錢琪琛等人的長談,饒穎奇十分感慨。當時我就覺得,自己應該做一些兩岸交流方面的工作,降低兩岸敵意,好好和平共處。客家人應該站出來做這個工作。此後饒穎奇就多次奔走於兩岸之間,希望在有生之年將兩岸關係向前推進,盡一份中華子孫的綿力。

對於如何在兩岸關係中更好地發揮客家人的作用,饒穎奇表示,兩岸都需要給客家青年更多機會,栽培他們,這樣才能提升客家族群在兩岸的影響力,促進兩岸客家人之間的交流交往。

27930分,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山路顛簸,由台灣專程回到閩西原鄉祭祖的前“立法院副院長”饒穎奇一行終於抵達此行的目的地─武平縣中堡鎮羅花坵自然村。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和鄉親們熱烈的掌聲歡呼聲中,在掛著“熱烈歡迎饒穎奇叔公回鄉尋根謁祖”大紅橫幅的饒氏宗祠門前,饒穎奇夫婦攜手向饒氏宗親深深鞠躬。

“回家的感覺真好!”喝著象徵生活甜蜜美滿的甜湯,饒穎奇夫婦反復說著這句話。饒穎奇夫人饒高淑端特意穿著一身大紅套裝,她動情地連連說,“很久以前就想回來,終於回來了,很感動。” 饒穎奇說,先人在這樣的窮苦山區生存下來,相當辛苦。所以饒氏客家人對後代的教育非常重視,“晴耕雨讀”,饒氏後代有許多人走到世界各地。“不要忘記祖先,永遠思親,要記得自己從哪裡來。”

洗手,叩拜,上香,饒穎奇率家屬及宗親在莊嚴的鼓樂聲中以鮮花香果、清酌庶饈虔誠上祭。饒穎奇還親筆為饒氏宗祠題寫“武平情深, 故鄉月明”八個大字。祭祀典禮結束後,饒穎奇在饒氏宗祠外向饒氏宗親發表簡短講話。“各位叔叔、伯伯、嬸嬸、伯母、兄弟姐妹、各位鄉親,大家好!”饒穎奇用客家話說的“大家好”引得現場一片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我的先祖饒忠山公清朝遷到台灣,到現在已經兩百多年了。我今年七十有四,七十四年中一直想回到故鄉,但因為歷史變遷,一下沒能回來探親。”饒穎奇說,“今天終於讓我完成了這一生的心願,終於回到自己的家鄉,回家的感覺真好啊,太好了!”
  饒穎奇說,我現在是台灣客家人,也是武平客家人,但我們都是中國人。我現在是中國國民黨中評會主席,我要做的就是兩岸的交流工作,希望大家你來我往,相互親近,兩岸鄉親能自由自在地走來走去,兩岸永遠和平。[2007.1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