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7日 星期日

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

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
江彥震
賴和在台灣,正如魯迅在中國、高爾基在蘇聯,任何權威都不能漠視其存在。賴和的創作可說是台灣文學的革命傳統,談台灣文學若漠視此一史實便不足以論台灣文學。台灣新文學,賴和其始之矣!
賴和,1894528出生在彰化的市仔尾。同年,甲午戰爭爆發,次年清廷與日簽訂了馬關條約,將台灣、澎湖割與日本,使得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因而影響了賴和一生的命運。賴和本名賴癸河,又名賴河,筆名另有懶雲、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等筆名,是一位詩人、小說家等。
祖父賴知以弄鈸維生,父親賴天送以道士為業,母戴氏允。賴家有田產十甲左右,年收田租三百石穀。1903年,10歲時祖父賴知去世,享年五十九歲,弟賴賢浦出生,之後進入彰化第一公學校就讀(原設於彰化孔廟,今中山國小)。
也就在那年開始進入書房學習漢文,但在日本政府政策下亦進入公學校讀日本書,所以早上入公學校,下課後即走進書房。14歲時入「小逸堂」拜黃倬其先生習漢文,打下很好的漢文基礎,因此舊文學根柢深厚,同為應社的詩友陳虛谷就稱讚他「平生慣作性靈詩,珠玉連篇不費思」。
15歲時雖尚未正式學詩,就寫了第一首漢詩〈題畫扇〉。次歲考進總督府醫學校。20歲那年寫一篇漢詩〈重典周甲窗兄之墳即賦所感〉,以弔念醫學校同級生。
1914年,賴和21歲自醫學校畢業,同期31位畢業生中名列第15。畢業後,在台灣實習一段時間。隨即在嘉義醫院擔任筆生(抄寫員)和通譯(翻譯)的工作。不久與西勢仔庄王氏草小姐結婚。19176月在彰化開設「賴和醫院」,懸壼濟世之餘,加入「台灣文化協會」等社會、文化運動團體,逐漸成為日據時代台灣人抵抗運動的要角。
此後陸續發表新文學作品,如小說「鬥鬧熱」、「一桿稱仔」及新詩「覺醒下的犧牲」、「南國哀歌」等,還有漢詩千餘首。悲天憫人的胸懷充分表現在文學創作上,賴和兼具文采及內涵的優秀作品,對正在萌芽的台灣新文學無疑是一大鼓舞,後世咸尊其為「台灣新文學之父」。
1918年,25 一月一日,長男志宏出生,一月廿二日即去世。一月廿五日(陰曆元宵節),渡海前往廈門鼓浪嶼。二月起以醫員身分任職於廈門博愛醫院。並寫下漢詩〈去國吟〉、〈元夜渡黑水洋〉、〈同七律八首〉。1919年七月,從廈門博愛醫院退職歸台,仍行醫於彰化,寫作〈別廈門〉、〈歸去來〉等。在廈門期間已感受到中國五四新文學運動對於文化、社會的影響力;27 次男志煜出生,八月廿八日也去世了。他曾有詩作,感慨吟道:「曾將醫國手,殺卻兩嬌兒。」
28歲時作〈會飲於文苑世兄宅〉等漢詩,參加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當選台灣文化協會理事。第二年加入蔣渭水發起的「新台灣聯盟」。192312月因「治警事件」第一次入獄,出囚於台中水銀殿,後移送台北監獄。於獄中申請看《噫!無情》、《紅淚影記》等小說。寫作〈囚繫台中銀水殿〉、〈囚出聞吳小魯怡園籠鶴〉、〈繫台北監獄〉、〈出獄作〉、〈出獄歸家〉等漢詩。次年一月七日,「治警事件」不起訴處分,出獄。寫作〈留鬚〉、〈近日心思紛然向在獄中毫無思慮鎮日安泰猶覺可憐〉、〈自愧〉、〈書憤四首〉等漢詩。
賴和寫作漢詩〈論詩〉將詩的本質以及創作過程中的各種不同的心境,一一道來。1925年十二月發表第一首新詩〈覺悟下的犧牲寄二林的同志〉自此積極投入台灣新文學的創作。1926年以降,賴和主持《台灣民報》文藝欄,並於193082《台灣新民報》的第324號起增闢新詩專欄「曙光」。在主持《台灣民報》「文藝欄」期間,大力發掘、培養青年作家,成為1930年代台灣新文學運動的領航者。
1939年三月,因患者感染傷寒初期症狀,未依法定傳染病規則向有關當局申報,竟遭重罰被迫停業半年。利用空閒與楊木(雪峰)赴日本,轉滿洲,前往北京遊歷。九月廿八日(中秋後一日),應社成立。懶雲、虛谷、蘅秋、笑儂、雲鵬、守愚、雪峰、渭雄、石華同為成員。寫作〈應社首集於小杏園感賦〉、〈虛谷招諸同社默園小集〉……等漢詩。
47歲那年年初創作〈前進〉、〈棋盤邊〉、〈辱 〉、〈惹事〉、〈赴了春宴回來〉等五篇作品收於李獻璋編《台灣小說選》,印刷中被禁止刊行。十二月〈晚霽〉、〈過苑裡街〉、〈寒夜〉等十四首漢詩,收於黃洪炎(可軒)《瀛海詩集》。
次年,於彰化市政研究會發起紀念演講時,遭到中止處分。二月二日,他出席彰化高賓閣第二次學校同學會,共十五人參加,並留影紀念。三弟賢浦病逝。十二月八日(珍珠港事變當日),第二次入獄,約五十日,在獄中以草紙撰寫〈獄中日記〉反映了殖民地被統治者無可奈何的沉重心情,三十九日後,因病體弱停筆,讀佛書。李慶午前往獄中為他看病,並申請保外就醫。後因病重出獄,1943131在台北帝大附設醫院,因僧帽瓣閉鎖不全逝世,享年50歲。
翌兩年日本戰敗,台灣終於脫離日本的殖民統治,賴和一生幾乎就在日本的強權統治、肆虐下度過一生。賴和憐憫貧苦民眾,平日行醫所得也多用來救濟貧困,因此彰化市民尊稱他為「彰化媽祖」。後世皆尊其為「台灣新文學之父」,亦有「台灣魯迅」之名;這位左手醫人身、右手治人性的台灣良心賴和,葉榮鐘則譽其為「詩醫」。
由此可見,賴和的一生,在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之下,仍不斷以不妥協的精神與其抗爭,即使死後,依舊引領後輩前進,而成為台灣文學的革命傳統,正如楊逵的肯定「魯迅不死」、「賴和猶在」。賴和透過他的小說人物與情節所要喚醒的台灣人精神,就是不屈服於強權壓迫,以擺脫殖民桎梏。而賴和文學中的抗議精神,以及他一生堅持與身體力行而塑就的精神典範,即是硬頸的「客家精神」,也是台灣文學最可寶貴而不朽的「台灣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