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8日 星期六

天穿日的傳說

 

天穿日的傳說

江彥震

天穿日又稱天穿節或補天節,各地區的傳說不同,有正月初七至正月廿五日都有人說,不過以正月二十日最多人認同。傳說「天穿日」起源於古代女媧補天的故事,華人為感念女媧補天,救助人類的特殊節慶,但在各族群逐漸不再重視此一傳說,而到今天還有部分客家人,尤其台灣北部的客家鄉親特別重視此一天穿日的傳統,沒有因為社會生活型態的變遷而遺忘。傳統上天穿日這一天只許祭神、遊樂,不許工作。客家人便會放下工作,「郎不許耕田、妹不許織布」,共唱山歌。「不管有賺沒赚,總是要聊天穿」。

客家文化學者何石松:「所以像新竹、桃竹苗這個地方,這個天穿日就是牛的生日,是針的生日,所以那一天男不耕耘女不織,男生不要去拿鋤頭來耕田,為什麼,因為挖下去,糟糕了,又破洞了,這象徵意義。實際上天穿日就是洪水神話,因為在那個顓頊帝跟共工氏爭為帝的時候,祂們頭上的角把天穿破了,把地()陷下去,所以天上的落石如雨,地上的噴泉而出,所以女媧在這個時候非常勇敢,祂練石來補天,使得大地(修復),救了人類的性命。」

祭儀先生蔡碧桓:「這個是年糕,我們客家人講的年糕,它是煎過的,然後因為女媧補天,在天穿日這一天,然後天破掉了,我們就需要用年糕,就是比較有黏性的東西,來補這個天,來紀念女媧娘娘。」

還有一個傳說水神與火神相爭,將天撞出一個大洞,女媧為免去人間災苦,煉五色石補天,古代先人感念女媧的幫助,每年「天穿日」這天男不耕田,女不織布,煎年糕祭拜,如今天穿日蘊含著讓大地休養生息的意涵,彰顯客家人崇敬天地、尊重自然的精神,有保持環境生生不息、資源永續發展的環保意義。可見客家人自古即具有環保和性別平等的現代意識。

臺灣在2010127日所公布的《客家基本法》中的第十四條明確指政府應訂定全國客家日,以彰顯客家族群對台灣多元文化之貢獻,客家委員會遂自隔年起將天穿日定為全國客家日,在國內倡導與慶祝。202216日客家委員會為彰顯全國客家日應具備之當代精神與意涵,回應2018年客家基本法修正案立法院附帶決議,並突顯客家族群發起公民運動,爭取語言發展,影響90年代對於本土語言之重視,公告調整1228日「還我母語運動日」(還我客家話運動)為全國客家日,至天穿日因仍為客家地區沿習已久之民俗節慶,故該會仍會持續協助地方政府辦理相關節慶活動。[202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