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铸就精彩的西安记忆

铸就精彩的西安记忆
 
www.xawb.com 2008-10-28 06:08:51 西安晚报
 
   10月18日,世界客属第22届恳亲大会落下帷幕。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位客属恳亲代表,通过短短的三日之行,看到了西安的古老与现代,领略了古城的多重魅力;西安,透过世客会这扇窗户,呈现给了世界亮点纷呈的创意,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世客会“西安模式”。
  “文化名片”  牵动乡情
  参加本届恳亲大会的世界客属总会(台湾)文宣部主任江彦震,是第一次来陕西。会后,他曾笑答记者,西安的饺子宴实在太好了,真正体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之博大精深。在他看来,中华文化之根在陕西,客家也不例外,几乎所有的姓氏都能在陕西找到根。客家人与陕西、西安有着太多的渊源,比如北方方言里,客家话与陕西方言较为接近,两地的风俗习惯也很相近。
  和江彦震一样,透过这次世客会,西安城市的古老、文化的深厚和市民热情质朴,在很多客家乡亲的脑海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一个个亮丽的“文化名片”,牵动着大家浓浓的桑梓情。
  16日晚约7时,南门城墙灯光璀璨,西安以迎接客人的最高礼仪——仿唐入城仪式,欢迎汇聚古城的四方客家乡亲。大气、高贵的皇家礼仪和精彩的陕西风情表演让不少客家代表惊讶不已。来自印尼的王万松代表说,巍巍古城墙充满历史的厚重,大气的入城仪式不仅体现西安独有的历史文化,也体现了这座城市注重礼仪的一面。他说:“选择在瓮城里举行开幕式,实在让人难忘!”
  短短三日西安之行中,来自全世界的客属乡亲切身感受到了强秦风采、盛唐气象。“西罗马东长安”,西安留给他们的不仅是历史感、文化感,还有这个城市的人们秉承历史和传统、注重礼仪和文化的风尚——这些,都不约而同的契合了客家人“讲求传统”、“崇文重教”的个性。正如世界客属总会(台湾)理事长刘盛良所称:“西安作为客家人祖籍之地,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客家人最向往的一个地方。”
  “贴心服务”  宾至如归
  “下届大会就要在我们河源召开了,诚挚地邀请你们去做客。前一阵真是辛苦你们了,短短三四天的西安之行,令我们所有广东团的客家人久久不能忘怀。”23日,大会综合协调组工作人员接到广东河源市市长刘小华的电话。在本届世客会上,河源被确定为下届世客会的主办城市。
  大会服务人员的点滴关照和殷勤服务,刘市长记忆犹新。“会务组听说我们改了行程,相关负责人立即协调公安等部门,给全团紧急调配了两辆大巴车,还给每辆车安排了一位医生,考虑得特别周到。”
  提到大会的医疗救助服务,印尼团的客人蔡老体会最深。10月19日,77岁的蔡老突发高烧。接待组工作人员发现后,医疗救助队员立即将他送往附近医院救治,在最短时间内使他的病情得以稳定。随后,工作人员为蔡老专门订做了“病号饭”,每日三餐准点送到房间。
  会议期间,食品检疫检验部门对代表所在的各处餐饮食品提前取样检验。加拿大代表团的陈国安先生离开西安时感慨地说:“前一阵的问题奶粉事件,让有些国外人士对中国的食品安全产生了疑问,但这次西安世客会,我们一点顾虑都没有。每餐饭食,食品监督人员都会取样、检验,工作非常敬业、细心。大家不仅吃得好,更吃得放心、舒心。”
  为了营造宾至如归的氛围,南二环一家接待酒店特别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每到夜间,在客属代表住宿楼层都会安排一名保安和一名服务员24小时执勤。用代表蒋庆有的话说,“凌晨从外面回来,看到他们还在认真值守,住在西安,让我很有安全感。”
  从交通、医疗到餐饮、保卫,古城西安为3000余名客属贵宾提供的全方位服务,令许多参会代表找到了“回家”的感觉——温暖、舒心、安全。
  “不厌其烦”  感人至深
  “这三天我们给你们出了这么多难题,你们都不厌其烦地妥善解决掉了。回去后,我一定要写一封表扬信给你们。”印尼客属代表熊德龙先生19日离开时,握着大会宣传组工作人员的手恳切地说。这位多年侨居美国、印尼的客家人,因其麾下的美国熊氏集团和覆盖美国、印尼、泰国、新加坡等地的华文报纸《国际日报》,在海外客家人中享有极高威望。
  这些肺腑之言背后,凝聚了太多世客会工作人员的心血。
  10月15日凌晨2时,印尼代表团注册时,工作人员突然发现,有113位代表以前并没有在这家接待酒店备案,这也就意味着酒店并没有为他们准备客房。由于长途跋涉、舟车劳顿,部分代表对没有立即入住流露出焦躁的情绪。工作人员立即联系附近接待酒店,就近安排车辆、调配食宿。一个多小时后,113位客人顺利入住附近另一家星级酒店。
  16日晚开幕式是本届恳亲大会的重头戏。按会议安排,重要客属首领应在会场中部贵宾席落座,但不明情况的印尼客属首领们认为第一排才是最重要的位置,要求在第一排就坐。10多名工作人员立即多方协调,终于在开幕式正式开始前妥善解决了这一问题。
  “前前后后大概有6次,但每一次我们都耐心解决了争议,安抚了代表们的情绪。”说起当初因沟通不畅发生的各种小插曲时,负责接待印尼团的工作人员感慨地说。
  10月19日,熊得龙等客属首领率领的印尼团要离开西安了。临行前,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华侨激动地说:“因为地域、文化原因,我们在沟通方面有过很多争议,但所有和我们接触的工作人员都能耐心、热情地解决问题,我们真的非常感动。”他握着接待人员的手,再三道谢。
  “真诚待客”  赢得人心
  “西安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时期,真诚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投资创业!”17日,世客会西安投资环境说明会上,市政府领导真诚致辞,点燃了美国费城团林先生的投资热情。
  当日下午,他便实地考察了未央、高新等区的投资环境,准备投资房地产业。尽管目前投资还在洽谈中,但他表示,自己已提前在本届世客会官方网站上,查看了招商引资信息,“网络互动平台上特别开辟了征集投资意向板块,征求大家的意见,完善招商服务工作,这让全世界客家人都看到了西安的诚心。”
  其实,从2006年起,西安为申请举办本届恳亲大会的筹备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按照省、市领导的指示精神,西安市申办代表团当年即赴台湾出席第21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成功赢得了第22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举办权。
  为了让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了解西安将举办此次大会的消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主持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做好客属恳亲大会的各项工作,市上分管领导多次深入活动场馆和每一个接待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环节,一一检查落实,并确定责任人。
  “本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围绕恳亲联谊和招商引资这条主线,举全市之力,运用各部门工作力量,组织力量,办出特色和亮点。通过办好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向世界宣传和推介陕西西安。”市领导坚定而自信的表态,充分展现了西安市全力办好这届大会的决心和能力。
  从今年9月11日到世客会开幕前夕,市政府先后召开21次执委会议。大会期间,执委会下设的综合协调、会务、接待、招商、安全、食品医疗等9个工作小组的数百名工作人员,纷纷进驻客属代表入住酒店,在为期三天的会议期间,为参会嘉宾提供了最贴心的优质服务。
  大会执委会招商组,在全市精心包装了200多个项目向客属团体进行推介;以打造“客家明星”效应为重点,凝聚客家情缘、展现客家风采的“客家文艺专场晚会”,为展示优秀客家文艺节目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大会执委会还组织西安、龙岩、梅州、赣州、广西等地客联组织,编撰出版了《世界客家之旅指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客家旅游的美好全景,成为大会的一大亮点。
  “西安创意” 亮点纷呈
  在本届世客会上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全心全意为参会各国代表热情服务的150位志愿者。“在以往的世客会上,还从未见过这么专业的服务队伍。”代表黄哲操说。而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吸取以往世客会经验,利用西安市丰富的大学生资源和如火如荼的奥运会志愿者精神,服务世客会的一项创举。
  从15日上午8点到次日凌晨1点,最早参与志愿服务的要算机场接机组的60多位志愿者。帮助每一位代表找到接机车辆,再帮他们把一件件行李从候机楼运到大巴车,志愿者的任劳任怨,让不少代表感到了扑面而来的热情。代表邓福恒说:“这些孩子非常努力地工作,有些老人行动不便,他们就主动拿来轮椅;一位老人下身瘫痪,志愿者们怕推轮椅老人不舒服,女志愿者就背着老人走了200多米上车。”
  除了首次在恳亲大会上启用志愿者服务,在古城举办的世界客属第22届恳亲大会还有不少创举,例如大会邀请到海内外客家乡贤3000多人,创下历届世客会邀请嘉宾人数之最;大会专门安排了客家文艺专场晚会,浓浓乡音凝聚酽酽乡情,客家乡亲自排自演的歌舞表演将整个大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大会还开历届世客会之先河,首次在一届大会上选出2010年和2011年两届大会举办城市,为下两届会议的酝酿筹备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基础条件——所有这些,都以前所未有的“西安模式”,留在了全球客属乡亲的记忆当中。
  三天的世客会帷幕已落,令海内外客家乡亲恋恋难忘的西安之行再一次印证这样一个事实,即西安是中国人的祠堂。西安以其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向客家乡亲集中展现了开放包容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从全球各地聚集于此的客家乡亲通过西安三日之行,以“血浓于水”的情怀再次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血脉相连的统一意愿。
  其实,世客会就是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世界看到了西安之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含量;透过这扇窗户,世界看到了西安除了有突飞猛进的科技、教育实力,还有已经转化和正在转化为经济引擎的文化魅力,这个魅力源远流长,厚积薄发……      记者 王丽

曾耀东:闽西客家祖地的外交大使

曾耀东:闽西客家祖地的外交大使

2013年09月30日出处:江彦震作者:江彦震
客家世界网编辑: 祁瑞华
收藏
被誉为“闽西客家祖地的外交大使”的曾耀东打好闽西客家品牌,推动海内外客家实业人士回乡投资,致力把把闽西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立闽西客家联谊会加强海峡两岸同胞的交流和交往,促使两岸和平获得更进一步的推展。
副院长饶颖奇先生率妻子、女儿趁在厦门举办“海峡高峰论坛”之机,回到武平县中堡镇祭祖,实现了武平旅台饶氏宗亲迁台共计11代之后的首次回乡省亲。
2008年7月,闽西客家联谊会主办的“定光古佛和客家民间信仰”学术研讨会,从客家民间信仰的视角切入,邀请两岸同胞进行学术交流,增进闽台“五缘六求”的认同。
与此同时,“首届闽西客家妹风采大赛”也正式启动。这是曾耀东对客家式美丽的充分表达。旨在进一步传达客家式美丽,展示客家女性智慧、聪颖、时尚的时代风采,促进海峡两岸客属多元化交流,推进闽西客家文化及旅游产业的发展繁荣。通过“客家妹风采”展示,进一步传达客家女性对客家文化事业的贡献。
2008年秋季,闽西客家联谊会还协同《海峡两岸》杂志社、龙岩市台办,共同主办“客家文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讨会”,从客家文化宏观的角度对加强两岸和平发展进行研讨。
2008年9月,曾耀东担任《闽西客家大典》编委会主任,以打造客家祖地文化品牌为他一生的愿望。而编纂《闽西客家大典》,只是这愿望中的一朵美丽的浪花。他想通过打造一部全面反映客家祖地大本营的客家百科全书,填补国际客家类百科全书的空白,全景式展现海内外客家人创造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经过三年艰辛的资料搜集、整理、汇编、校稿,这本厚达760页的旷世巨著,终于2011年9月付梓出版,并由曾耀东会长于10月27日亲携来台,连同另一本书张永和所着的《大山寨》一起当面致赠吴荣誉主席伯雄及刘立委盛良先睹为快。又于28日,在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举办陈剑生书画展,在隆重的揭幕典礼之后,引起乡亲热烈的回响。
曾耀东是一位活跃的长者。他的每一次谈话都让人难忘,他的每一次演讲都给人力量。铿锵有力的话语,充满着浓浓的客家情结,常常令在场的客家乡亲热血沸腾。只要他在,总有一股轻松和谐、奋发向上的气氛在散播。善于观察,把握时机,调动情绪,营造氛围,场面越大,听者越多,越是曾耀东的拿手好戏。因此,他有一个令人尊敬的雅号,即“闽西客家祖地的外交大使”。

两岸合作如出闸猛虎:韩国闻之害怕颤抖

CHAIWAN 两岸合作如出闸猛虎:韩国闻之害怕颤抖!图

中评社台北6月20日电(作者 江彦震)“CHAIWAN”是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者,对于最近台海两岸密切合作经贸产品的一个总称,即China加上Taiwan简称“中台”,据云国际间已令人闻之害怕颤抖。韩国第一大报“朝鲜日报”日前在舆论版的“朝鲜编辑台”专栏中,由宋义达记者具名,以“凶猛追击的Chaiwan”标题,作出了前述报导。文中指出,据一位韩国信息科技(IT)产业的高级干部表示,一直在国际社会居领先地位的韩国IT产业,最近在中国遭遇到以Chaiwan为象征的台海两岸企业的猛烈夹攻,展现两岸合作宛如“出闸的猛虎”的经济威力。在全球市占率遥遥领先的韩国LCD面板,于去年第一季在中国大陆的市占率高达46.2%,几乎是35%的台湾和13%的大陆之总和,但今年第一季,韩国竟遽跌至29.7%,将冠军宝座拱手让给了56.5%的台湾。在Chaiwan这个复合词中,前半部包含中国大陆庞大的资金与市场,后半部则展现台湾卓越的产业经验与人才技术。两岸关系升温所共同创造出来的Chaiwan商机,使台湾企业在景气寒冬中获得另一次不可错过的崛起机会。自去年520之后,两岸密切互动,挟着台湾信息科技产业数十年淬炼出来的成熟团队、浑然天成的产业链,加上对岸幅员广大的腹地、低廉的人力成本,过去所面临的障碍一一撤除,台湾的世界品牌纷纷树起,研发比重大幅提高,广告行销甚嚣尘上,甚至规格、标准方面的智慧财产权,也将在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支撑下,扬威疆场。如此不仅韩国企业的优势遭到重大威胁,长久以来叱咤风云的先进“国家”,其利益也不得不回吐释出。以大陆经济腹地之大,人才辈出,又积极进取,在两岸密切合作之际,多少英雄好汉自不甘落居人后,努力跟进、学习、超越,使得两岸共同拥有的实力更加坚实,Chaiwan有如飞龙在天,在国际舞台睥睨天下。虽然大陆采购团连番来台,动辄数百亿上千亿商机。大陆仅仅“家电下乡”政策,台湾厂商就获利难以估计。有如财神爷上门的大陆经贸采购团,对台湾大旱降甘霖,但台湾仍有意识形态者在顽抗与中国的任何合作,坚持杯葛ECFA的签定。也有专家对股市悖离基本面的资金行情感到不安,担心热钱来得快去得也快。Chaiwan不但是两岸间产业技术合作,也包括了资金往来。台湾股市猛涨得有点不可理喻,众人皆知是“资金行情”,人们心中不免怀着所谓洪水猛兽般的莫名恐惧与不安。Chaiwan一词,仿佛有一支具体存在,所向无敌的“两岸联军”;实际上, Chaiwan只是一个韩国媒体塑造的概念,两岸政府和人民将如何赋予Chaiwan以正确的意涵?两岸经济的分工合作,只有维持稳健、互利、对等的深化,Chaiwan才不致成为一个虚幻的名词。两岸如此密切合作,是半世纪以来的全新经验;甚至于,中国大陆是否将称霸二十一世纪,国际间也有各种不同的预测,所以前景祸福实难预料。不过,有些基本规则是不变的。全球化趋势当中,产业分工绝对必要,但台湾应掌握比较利益,站稳自己的利基,避免迷失方向。不管看来多么有利的情势,一定要留一点“操之在我”的余地,台湾才不失Chaiwan真正的意涵。面对Chaiwan崛起,韩国最大的慨叹其实是:“同是分裂国家,台海两岸正在携手合作,而韩国却须面对朝鲜发射飞弹的威胁”。的确,和平的机会真是得来不易,曾经错失机会多年的台湾,应可深刻体会韩国的焦虑。(作者 江彦震 台湾时事评论员)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韩国国内屈指可数的IT(信息技术)企业干部,也表示“两岸融为一体进行追击的局面非常可怕。”
分享文章到:

“CHAIWAN ”

兩岸網新聞中心 (來源:中評社) 2009年6月20日 星期六 10:58:24


中評社台北6月20日電(作者 江彥震)“CHAIWAN ”是韓國企業在中國投資者,對於最近台海兩岸密切合作經貿產品的一個總稱,即China加上Taiwan簡稱“中台 ”,據雲國際間已令人聞之害怕顫抖。韓國第一大報“ 朝鮮日報”日前在輿論版的“朝鮮編輯台”專欄中,由宋義達記者具名,以“凶猛追擊的Chaiwan”標題,作出了前述報導。文中指出,據一位韓國信息科技(IT)產業的高級幹部表示,一直在國際社會居領先地位的韓國 IT產業,最近在中國遭遇到以Chaiwan為象征的台海兩岸企業的猛烈夾攻,展現兩岸合作宛如“出閘的猛虎”的經濟威力。

在全球市占率遙遙領先的韓國LCD面板,於去年第一季在中國大陸的市占率高達46.2%,幾乎是35%的台灣和 13%的大陸之總和,但今年第一季,韓國竟遽跌至29.7% ,將冠軍寶座拱手讓給了56.5%的台灣。

在Chaiwan這個複合詞中,前半部包含中國大陸龐大的資金與市場,後半部則展現台灣卓越的產業經驗與人才技術。兩岸關系升溫所共同創造出來的Chaiwan商機,使台灣企業在景氣寒冬中獲得另一次不可錯過的崛起機會。

自去年520之後,兩岸密切互動,挾著台灣信息科技產業數十年淬煉出來的成熟團隊、渾然天成的產業鏈,加上對岸幅員廣大的腹地、低廉的人力成本,過去所面臨的障礙一一撤除,台灣的世界品牌紛紛樹起,研發比重大幅提高,廣告行銷甚囂塵上,甚至規格、標准方面的智慧財產權,也將在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的支撐下,揚威疆場。如此不僅韓國企業的優勢遭到重大威脅,長久以來叱吒風雲的先進“國家”,其利益也不得不回吐釋出。

以大陸經濟腹地之大,人才輩出,又積極進取,在兩岸密切合作之際,多少英雄好漢自不甘落居人後,努力跟進、學習、超越,使得兩岸共同擁有的實力更加堅實,Chaiwan有如飛龍在天,在國際舞台睥睨天下。

雖然大陸采購團連番來台,動輒數百億上千億商機。大陸僅僅“家電下鄉”政策,台灣廠商就獲利難以估計。有如財神爺上門的大陸經貿采購團,對台灣大旱降甘霖,但台灣仍有意識形態者在頑抗與中國的任何合作,堅持杯葛ECFA的簽定。也有專家對股市悖離基本面的資金行情感到不安,擔心熱錢來得快去得也快。Chaiwa n不但是兩岸間產業技術合作,也包括了資金往來。台灣股市猛漲得有點不可理喻,眾人皆知是“資金行情”,人們心中不免懷著所謂洪水猛獸般的莫名恐懼與不安。

Chaiwan一詞,仿佛有一支具體存在,所向無敵的“ 兩岸聯軍”;實際上, Chaiwan只是一個韓國媒體塑造的概念,兩岸政府和人民將如何賦予Chaiwan以正確的意涵?兩岸經濟的分工合作,只有維持穩健、互利、對等的深化,Chaiwan才不致成為一個虛幻的名詞。

兩岸如此密切合作,是半世紀以來的全新經驗;甚至於,中國大陸是否將稱霸二十一世紀,國際間也有各種不同的預測,所以前景禍福實難預料。不過,有些基本規則是不變的。全球化趨勢當中,產業分工絕對必要,但台灣應掌握比較利益,站穩自己的利基,避免迷失方向。不管看來多麼有利的情勢,一定要留一點“操之在我”的餘地,台灣才不失Chaiwan真正的意涵。

面對Chaiwan崛起,韓國最大的慨歎其實是:“同是分裂國家,台海兩岸正在攜手合作,而韓國卻須面對朝鮮發射飛彈的威脅”。的確,和平的機會真是得來不易,曾經錯失機會多年的台灣,應可深刻體會韓國的焦慮。(作者 江彥震 台灣時事評論員)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Ping shui xiang feng jin shi ta xiang zhi ke / Jiang Yanzhen zhu.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江彦震著.
 
Author:Jiang, Yanzhen.江彦震
Publisher:Taibei : Shi jie ke shu zong hui, 2006.台北 : 世界客属总会, 2006.
ISBN:9789868278707
Format:Books
Physical Description:170 p. :col. ill. ;30 cm.170页 :彩色插图 ;30公分.
Subjects:Hakka (Chinese people)

茶陽會館150周年慶

                                                          茶陽會館150周年慶

                                                                   江彥震


2008年10月3日至5日,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隆重举行庆祝成立150周年庆祝活动,世界客属总会理事长刘盛良率十三名台湾代表团,于四日一早飞往新加坡祝贺,团员有总会监事长邱镜淳、秘书长林烈豪、邱镜淳委员、办公室主任高寿涛、刘盛良办公室主任江彦震等。 
  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的宴会上,祖先来自广东省大埔县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致词说:“在政治领导人中,除了李光耀资政之外,好几位前任部长也都是客家人,包括韩瑞生,胡赐道、侯永昌和李炯才,还有我——李显龙。他们对国家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李显龙表示,在华人社会里,客家人虽是少数社群,但他们向来是社会上活跃和很有作为的一群,在工商界、政界、文教界和各专业领域都有杰出的表现。

  茶阳会馆于二00七年脱售茶阳花园公寓,并成立投资委员会,监管出售茶阳花园所得的一亿四千万元,还聘请产业顾问,打算在适当时机购置房地产,所赚取的利润将充作经营会馆和公益用途。有鉴于此,也是茶阳会馆荣誉顾问的李显龙总理建议,会馆把其中一部份的资金,用来推广华族的文教活动。

  李总理说:“茶阳最近从售卖产业获得一亿多元的资金,会馆领导人表示将善加管理这笔资金,进行适当的投资,并将作长远之计,把赚取的利润充作经营会馆和公益用途。我建议会馆考虑支持一些重要的文教活动,特别是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对华族文化和语文兴趣的活动,例如资助学校添购华文书籍,或者赞助学生观赏华族文化演出。”

  李显龙总理表示,在族群文化传承方面,本地客家社群所面对的困难不小,这跟整个华社所面对的情况一样。他以茶阳会馆的中英双语网站和丰永大公会的“客家先贤文化纪念馆”为例子,鼓励华社以更活泼生动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让年轻一代觉得容易亲近。他指出,本地华社团体可在参与公益事业和推动华族文化方面,做得更多。

  “心系家园,志向四方”为茶阳会馆一百五十周年会庆的庆典主题。明确表达会馆在族群、社会、国家所扮演的角色,尤其突出客家人面向新世纪的崭新姿态。创立于一八五八年的茶阳会馆,历经时代涤荡,风云变幻,会馆在每一个历史阶段皆发挥其功能。创馆至今,历届董事竭尽所能履行义务,始终不忘先贤训言,爱桑梓重乡谊,秉承以服务大埔社群为先之宗旨,并积极推动文教事业,设立启发学校、茶阳回春医社等造福乡亲,培养后辈。行有余力,更揽社会慈善公益为己任,协助贫弱寡依群体,发扬无私博爱精神。

  近年来茶阳会馆活动频繁,不断吸纳新会员,启动多元文化节目。开创客家歌曲传唱,掀起热潮,在短短三年内,使几近绝迹的客家歌曲传遍四方,大众津津乐道;客家文化研究室出版论文集,举办文化座谈会,积极推动客家文化,成绩显著。

  二00八年六月至九月,茶阳会馆联合十九个客属团体举办“客家文化节”以开拓世人眼界,让其他族群进一步了解客家丰富多彩文化与深厚博大内涵。活动获得社会大众广泛支持,筹得善款捐助三家中医组织,为社会安定和谐起促进作用。茶阳会馆秉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走在时代前端,形象鲜明开放,会务蓬勃发展,成为新加坡最活跃的华社团体之一。

  新加坡资政李光耀,也是茶阳(大埔)会馆荣誉顾问,于一九九一年二月,在宗乡总会和中华总商会的场合演讲时说:“新加坡成功的一个最强有力的因素,就是五十到七十年代那一代人的文化价值观。由于他们成长背景,他们肯为家庭和社会牺牲。他们也有勤劳俭朴和履行义务的美德。这些文化价值观帮助我们成功……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和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在英国统治时代,在华文教育方面曾扮演重要角色。你们今天所要扮演的角色,是协助保留我国的文化精华。要做到这一点,其中一个办法是确保国人奉行和庆祝一些主要的节日……这些庆典节日使我们回忆过去,使我们和祖先的历史认同。”

  茶阳是大埔的旧称。大埔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居卫江上游,东邻福建平和,南接饶平、丰顺,西连梅县,北界福建永定。面积二千四百六十七平方公里,总人口五十二万人,海外侨胞四十六万,县内居民均为客家人,是广东省著名的“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 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喜庆150周年华诞   2008年10月4日晚,新加坡新达城会议中心华灯璀璨,鼓乐齐鸣,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在此隆重举行150周年会庆联欢会晚宴,将历时5个月的会馆150周年会庆系列庆祝活动推向最高潮。 
    新加坡总理、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荣誉顾问李显龙,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张小康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大埔乡亲代表共1600多人出席了此次宴会。 
    应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邀请,梅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李纯德,市政府副市长陈卫平,县委书记丘小宏,县长谢志云,县政协主席何道城,县委副书记曾昭明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大埔县委、县政府率祝贺团前往祝贺,并出席了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150周年会庆联欢晚宴。 
    李显龙在宴会上高度评价了客家人对建设新加坡所作的贡献,特别强调“勇于开拓,善于适应”是客家人的特性,“四海为家,冒险进取,敬祖睦宗,爱国爱乡”是客家人的族群精神,充分肯定了会馆150年来取得的成就,鼓励会馆支持推广华族的文教活动,并对会馆未来的发展,以及当地华社团体在参与公益事业和推动华族文化等方面寄予厚望。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会长蓝正厚在致辞中说,会馆一直以“造福乡亲,培养后辈”为宗旨,致力于为乡亲和社会谋求福祉,传承客家文化和中华文化,弘扬茶阳(大埔)和客家精神,今后将一如既往地与乡亲、社群同心同德,锐意进取,促进会务今后有更大更好的发展。 
    梅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李纯德在宴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对会馆和旅新客家人为当地社会文明进步和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大加赞赏,并回顾了客家人在新加坡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介绍了梅州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县委书记丘小宏代表县委、县政府庆贺团和53万家乡人民对会馆150周年会庆活动的隆重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县委书记丘小宏简要介绍了大埔近几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旅新乡亲一贯以来对家乡各项事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同时热情邀请海内外乡贤安排时间回家乡参加11月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大埔同乡联谊会暨大埔国际广东汉乐周活动。
    联欢会晚宴还举行了富有客家特色和融合中西文化的精彩文艺演出。据悉,为配合150周年会庆活动,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联合19家新加坡客属团体于6月至9月举办了客家文化节,通过举办客家文艺表演、客家书画展、客家美食、客家风采图片展等一系列的活动,充分展现了客家人的生活和文化面貌。 
    在10月3日的欢迎晚宴上,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向来自世界各地大埔乡亲代表团赠送了纪念品,市政府副市长陈卫平、县委书记丘小宏代表家乡人民向会馆赠送了“惠泽桑梓”木刻匾额。县长谢志云代表县委、县政府庆贺团为欢迎晚宴致词。 
    10月5日晚,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举行叙别晚宴暨《大埔民居》、《永远说不完的课题——客家文化论集》、《小荷尖尖——学生文集》三本新书首发仪式,其中,全彩色八开印本,厚达250页的《大埔民居》是茶阳(大埔)会馆客家文化研究室与我县博物馆联合出版。 
    在新加坡期间,李纯德、陈卫平、丘小宏、谢志云、何道城、邓立新等市、县领导还抽空访问了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拜访了刘再光先生、罗大民先生、吴昌伦先生、何氏公会、茶阳励志社等部分侨贤和客属社团,进一步联络了乡情,增进了乡谊。

六桂堂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六桂堂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来源:江艺平 撰稿 | 2010/3/28 | 阅读: 

摘要
——第二届海峡百姓论坛论文
【摘要】六桂堂源于福建,盛传台湾,远播东南亚,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六桂联谊活动在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非常活跃,宗亲组织分布世界各地,形成异姓联宗的典范。对开展寻根溯源活动,增强炎黄子孙的凝聚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开展商贸合作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拟从六桂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论述姓氏源流研究活动对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姓氏文化 六桂堂 海峡两岸 

    姓氏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在离土不离乡的几千年农耕文化中,寻根追祖、落叶归根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诉求。中华姓氏文化研究早已超越血缘、种族、宗教和党派的局限,成为各民族的共同心理和一致愿望。闽台两岸特别渴望通过姓氏文化研究,加强民间往来,营造和谐海峡。这种“慎终追远”的民族精神和尊祖敬前的习俗仪规对两岸民众都有不可抗拒的凝聚力。闽台姓氏究其渊源大多来自中原,唐宋以来中原姓氏不断播迁福建,使福建成为中原姓氏的中转站,再播迁台湾及东南亚,繁衍生息。六桂堂源于福建,盛传台湾,远播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正是这种凝聚力的最直接体现。 

    一.六桂堂的由来   “六桂堂”是洪、江、翁、方、龚、汪六姓的共称堂号,而这六个古姓的源流都早于六桂堂出现之前。据有关史志和姓氏谱系记载,江氏早在四千三百年前便已立姓,是虞舜时伯益的后裔;翁氏略晚,在三千一百年前受封翁山,奠定翁姓,是周昭王庶子翁谥(又名庶任)被赐姓翁后为翁氏开基始祖。洪、方、汪也都在二千多年前正式立定姓氏,洪氏出于唐尧时的共工,方氏为神农氏八世孙帝榆罔后裔方雷氏和源于周代卿士方叔,汪氏为春秋时鲁国大夫汪候的后裔;最迟的龚氏,在—千九百年前也已流传于世,其起源于神农氏后裔的共工氏。《万姓统谱》有载“龚氏之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望出武陵”。可见这六个姓氏都有其祖系源流及衍派谱系,都是炎黄子孙,在中华民族群中占有重要位置与荣耀的名望。而这六个始立于一千多年以前的姓氏上下也相差两千四百多年,但“六桂堂”之称却始见于公元九百六十年以后,其因由缘于历史上一段悲壮的传说和乱世避祸的权益之计与盛世兴起的家族史。
相传在远古国乱时局,有一位翁姓武将与分属江、洪、方、汪、龚姓氏的五名武将义结金兰,共同出征,为国效力。残酷的战争使这五位异姓兄弟先后为国殉职,唯有翁姓武将得以衣锦还乡,成为翁氏先祖之一。
自翁氏始祖翁溢传至第34世为翁轩,在中唐时期官任闽州刺史,因喜爱闽境山川景致而开基于闽,成为翁氏开闽始祖。翁轩长子翁何到莆田创基奠业,卜居莆田福兴里竹啸庄,为莆田一世祖。翁何的五世孙翁乾度(翁氏39代,公元898—951年)官拜闽国补阙郎中,娶妻林氏,生有六子。其所处年代适逢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大混乱时代的末期。在五代后晋太祖天福年间,闽国被南唐吴越瓜分而亡。翁乾度不但曾在闽国朝中为官,其堂叔翁承赞还是王审知朝中宰相。因此,为避国乱,翁乾度携眷归隐莆田竹啸庄,但亡国之臣处于乱世之中,时常危机四伏,难以洁身自保。为免于贾祸亡族,欲将六个儿子分姓,以便在不测之局时留其根脉。因受翁氏先祖与前述五姓结拜传说影响,也为纪念先人,翁乾度便将六个儿子分袭此六姓。其长子处厚分姓洪氏、次子处恭分姓江氏、三子处易仍袭本姓翁氏、四子处朴分姓方氏、五子处廉分姓龚氏、六子处休分姓汪氏。
在渡过这段亡国的危厄时光之后,至公元960年,适逢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天下,建立北宋王朝,正式开科取士。乾度六子于宋初三次参与科举,先后受封进士,传为“三科六进士”佳话,并跻身仕途。长子处厚,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进士,特授承议郎,兼殿中丞上柱国,赐绯鱼袋;次子处恭,宋太宗雍熙三年(985)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易,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进士,官至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宋太祖开宝六年(973)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五子处廉,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寺直,监察御史;六子处休,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六兄弟同朝为官,显赫一时,誉为“六桂联辉”、“满朝进士 六桂传芳”。“六桂堂”就从此时开始流传,而“六桂堂”则成为这六个姓合脉分流的共称堂号。 
在我国科举取士时代,读书登科被美称为“折桂”。自唐代以来,凡父子或兄弟叔侄联登科甲的家族,有称“双桂”、“五桂”等,但有“六桂”者不多,因此六桂堂在当时就成为盛传佳话。 

    二.六姓联谊活动 
    六桂堂传至江南诸省市,并向海外发展。分姓后的六桂又融入原有六姓大族群中,并各沿用原有六姓堂号,如洪氏的“敦煌”、江氏的“济阳”与“淮阳”、翁氏的“盐官”、方氏的“河南”、龚氏的“武陵”、汪氏的“平阳”,历经一千多年,同流同化,目前已难以理清其支系的正宗与否,均以六姓后裔组成六桂堂开展联谊活动。 
1982年,为寻根溯源,增强炎黄子孙的凝聚力,开展商贸合作,菲律宾六桂堂首先倡导六姓二年一度召开六桂恳亲大会,由各国(地区)轮流举办,这个倡议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六桂堂的响应。首届恳亲会名为“东南亚六桂恳亲大会”,1990年2月在菲律宾马尼拉举办;第二届因有美国、日本等国加入,更名为“世界六桂恳亲大会”,于1992年10月在台湾省高雄市举办;第三届于1994年11月在新加坡举办;第四届于1996年12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第五届于1998年11月在泰国曼谷举办;第六届于2000年9月在美国洛杉机举办;第七届于2002年10月在福建省泉州市举办;第八届于2004年10月在金门县举办;第九届于2006年11月在印尼绵兰举办;第十届于2008年10月在菲律宾举办。第十一届六桂堂国际恳亲大会将于2010年12月2至4日在厦门市最年轻的行政区——翔安举行,并同时举办首届世界六桂经贸洽谈会、六桂文化学术研讨会,预计届时全世界将有2000多名六桂宗亲欢聚一堂,联系亲情,共谋发展大计。 
在台湾的六桂宗亲会的联谊活动开展得更早、更为盛行。1971年8月15日,自高雄举行了第一届台湾六桂恳亲大会后,每年一次,分别轮流在台北市(1972、1978、1984、1993年)、台中市(1973、1979、1989年)、台东县(1974、1980、1992年)、台南市(1975、1981、1990、2000年)、彰化县(1976、1982年)、高雄市(1977、1983、1991年)、苗栗县(1985、1998年)、嘉义市(1986、1999年)、新竹市(1987、1997年)、宜兰县(1988、1994年)、桃园县(1995年)、金门县(1996年)等地举办过30次由全台湾各地六桂宗亲会参加的恳亲大会。原冠名为“台湾六桂恳亲大会”,1977年因金门县六桂宗亲会加入,而金门隶属福建省,便更名为“台闽地区六桂恳亲大会”。2000年台湾六桂宗亲总会成立后,又更名原“台湾六桂恳亲大会”。并且自2001年起改为两年举办一次,即每逢公元之单数年举办,以与逢双数年举办的世界恳亲大会错开。已先后在高雄市、台南县、台东县等地举行。
在福建闽南地区,自1940年起开创六桂轮值迎祖祭祖活动,以每年农历正月十八日为迎祖祭祖日,按信杯得数由厦、漳、泉三地六桂后裔居住地轮流举办迎奉六桂堂始祖圣驾的大型民俗活动,曾在南安四洪(仙景、营前、古山、岭兜)、晋江石菌、翔安窗东等地举行,盛况空前。 

    三.六桂宗亲组织 
    从20世纪30年代起,旅居海外六姓侨胞为求取生存共谋发展,东南亚各国和台港澳等地把六个姓氏侨胞组织起来,纷纷成立“六桂堂”社团组织,形成特有的宗亲文化,其旨在团结互助,排忧解难,兴办公益事业,造福社会。我国闽南侨乡在海外侨亲的推动下,40年代开始在南安、晋江等地也相应建立“六桂堂”组织,以和海外宗亲侨胞对接联谊互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我国的台湾、香港及国内各地有以六桂堂为称号的宗亲组织67个,包括一些以六姓中的单姓组成的宗亲会则有105个。 
2000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第六届世界六桂恳亲大会中,决定筹建世界六桂宗亲总会,后在美国立案登记成立,会址设于美国南加州。2008年第十届世界恳亲大会议定,由世界恳亲大会主办国为世界总会地址,主办单位的会长(理事长)接任世界总会理事长,为期二年,二年后再由下届主办单位理事长接任,目前总会理事长由菲律宾六桂堂宗亲总会理事长洪建全宗长担任。而至2010年第十一届世界恳亲大会在厦门翔安举办后,其两年间的世界总会会长将由厦门市翔安区六桂堂文史研究会会长洪亚河宗长担任,已兴建的翔安六桂大厦将成为世界六桂宗亲总会的总部,厦门市翔安区也将成为世界各地六桂宗亲的联谊活动中心。 
在台湾,由于旅菲华侨洪采年的倡导,1956年10月在台中市首度成立台湾六桂宗亲会。自1957年起至2000年,先后在高雄市、台北市、彰化县、台东县、台南市、金门县、苗栗县、嘉义市、桃园县、宜兰县、新竹县、台南县、高雄县、花莲县等14个县市成立六桂宗亲会。2000年8月,经台湾内政部正式批准(台内社字第八九二四三八四号),成立台湾六桂宗亲总会,各县市15个六桂宗亲会均为团体会员。
在福建省,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在同安洪晓春、南安洪采年、晋江洪天送、泉州汪波和龚诗荪等宗长的倡导下,首度在厦门成立六桂宗谊会,编撰出版《六桂堂族志》,兴办公益,培育人才,造福桑梓。建立闽南六桂宗亲总会,下设18个分会。2006年经厦门市翔安区民政局“厦翔民[2006]32号”文正式批准,厦门市翔安区六桂堂文史研究会成为首个获得注册登记的合法社会团体,紧接着厦门同安、泉州石狮等地的六桂社团也陆续获得正式登记。 

    四.六桂堂中的其他六桂 
    历史上,除前述的翁氏“六桂”外,在莆田还有两家“六桂”。
其一为方氏六桂。唐末,歙(今安徽屯溪市歙县)人方廷范,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登进士,先后任过浙江安固县尉和福建长溪(今宁德地区)、古田、长乐三县县令,受赠金紫光禄大夫。方廷范后定居莆田坊巷,生有六子,个个荣登进士,世称“金紫六桂方氏”,并皆出仕闽国:长子仁逸,官检校水部员外郎;次子仁岳,官秘书少监;三子仁瑞,官著作郎;四子仁逊,官大理司直;五子仁载,官礼部郎中;六子仁远,官秘书省正字。 
其二为龚氏六桂。莆田龚氏原居浙江钱塘的龚隐一支为逃五代干戈扰攘而入闽,其子龚忠又挚眷迁徙莆田城内,成为莆田龚氏始祖。至孝宗乾道年间,七世孙龚茂良始封进士,后其六兄弟(含堂兄弟)皆登进士第:兄龚遂良,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龚茂良,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至参知政事(行宰相事);从弟龚梦良,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官筠州司户参军;龚史良,淳熙二年(1175)进士,官归善知县升通判;龚友良,淳熙五年(1178)进士,官龙岩县尉;龚元良,绍熙元年(1190)特奏名进士。号称“龚氏六桂”,誉满闽中。 

    五.疑惑与异议 
    六桂堂文化的传播主要盛传于闽台两岸和东南亚一带,在北方较鲜有流行。而且史学界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说法一是翁乾度将六子的改姓顺序不合情理,应该是由长子乃袭本姓翁,而不是将长子分姓洪氏,也不合中国传统习俗;也有考证历史上虽有翁乾度六子折桂之事,但无分姓之说;也有认为后人是将翁氏、方氏、龚氏三家六桂混为一谈。更何况这六个古姓早在六桂堂传说之前渊源就已很深,即使有翁乾度六子分姓的史实也不能代表这六姓的主流,而且目前还很难找到真正的翁氏六桂分姓后的血亲。
以上这些说法作为严谨的史学研究存在争议都是正常的,也是允许的,只有靠不断地挖掘历史,研究历史,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展,逐步正本清源。但单纯研究血亲并不是姓氏文化的唯一功能,就侠义角度而言,即使同一姓氏也不一定存在绝对的血亲关系。如江姓除伯益后裔做为江氏主流外,还有江西婺源的萧姓改姓、福建闽北一带的鲁野一改姓,再加上莆田的翁氏次子改姓等多种来源,其实都不存在血缘关系。而洪姓和龚姓却都来源于共工氏,只是一加水旁成洪、一加龙头成龚,却是一脉相承。如果要认真地按血缘关系来研究姓氏文化应该是属于遗传学的范畴,在自然科学界较有必要,但若从社会学的需要则应该从广义的视角来研究姓氏文化。 

    六.发展六桂堂文化的社会意义 
    姓氏文化的研究对姓氏的渊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反映姓氏人口迁徙、传衍和分布的情况都十分重要。从时代的发展看,宗缘姓氏文化密牵“五线”——首先祖国统一是主线,其次是文化牵线,三是宗亲拉线,四是以情动人之解线,五是以经济为基线。因此六桂堂的传播活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广义的、特有的文化现象。
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在我国姓氏中相对来讲都不在十大姓之列。在大陆,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的排列是洪88、江72、翁159、方52、龚91、汪49,而在台湾按照1978年统计的排列则是洪15、江25、翁49、方53、龚87、汪76,都属相对小姓。借以一段的美丽历史插曲使六姓联宗其现实社会意义重大。尤其是在海峡两岸,台湾的姓氏本来就大多是自中原在福建中转传播而成的,闽台关系极为密切,六姓联宗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宗族群体,便于开展联谊活动,对于宗缘姓氏文化所牵连的“五线”能起较大的促进作用。 
“慎终追远”的民族精神和尊祖敬前的习俗仪规所形成的宗亲文化就是要激励后辈以前人为楷模,传承奋进,为社会多做贡献。从古到今,洪、江、翁、方、龚、汪六姓中不乏众多的政界名人、军中悍将、商海翘楚、科技精英、学术才子。历史上有辅禹治水卓有功效却不愿为帝的江氏始祖伯益,“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北宋忠臣洪皓、清正廉洁的宋朝代相龚茂良、宋室忠烈江万里兄弟、江南才子江淹、“抚雄镇而随任有声,握大狱而持法不挠”的明代侍郎洪朝选、协郑成功固守金厦的明代武将洪旭、忍痛负重的开清第一功臣洪承畴等,近代和现代有“达而济天下,穷亦善其身”的民国厦门商界领袖洪晓春、为周总理亚非会议护驾的印尼侨领洪载德、解放军“六星”上将洪学智、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前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全国劳动模范水稻杂交“两系法”发明人江鸿志、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炳坤、台湾内政部长江宜桦、台湾监察院高级顾问洪俊德 ……等等这些数不胜数,都是六桂后裔引以为傲和学习的榜样。 
宗亲活动的功能之一还在于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特别是在海峡两岸的经贸合作往来中益加显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台胞洪进行、洪仲箎先生回到厦门市翔安区后莲村寻根谒祖,看到家乡落后的面貌,决心回乡创业,创办厦门洪氏企业有限公司,其招聘工人以“下三洪”的宗亲优先,凡16周岁以上,30周岁以下,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宗亲都有条件报名考试参加工作,该村现有劳动力五百多个,其中就有三百多个在该企业从事生产和管理工作,全村月工资在四十万元以上。周边的窗东村、蔡浦村等也各有三百多位村民成为企业员工,解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妇女的出路。洪氏企业还成为翔安区引进外资的龙头。从2001年起,公司面积扩大两倍,并成立高科技园区,促成了一批电子产业集群的崛起,走上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路子。使电子工业带动了后莲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还捐献修建后莲村、窗东村、蔡浦村的公路,翻建窗东村旧校舍,赞助孤儿上学,解决“下三洪”贫困宗亲的生活问题……。从洪氏企业帮助祖籍地宗亲经济的发展可见宗亲活动功能的一斑。 
参考资料 
    【1】《六桂姓氏考略》•江旭 
    【2】《闽台江氏源流》•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客家中心,江彦震 
    【3】《台闽六桂恳亲大会特刊》(94年度第33次)•台湾六桂宗亲总会 
    【4】《厦门六桂》•厦门市翔安区六桂堂文史研究会 
    【5】《厦门市同安区六桂堂文史研究会成立纪念特刊》•厦门市同安区六桂堂文史研究会 
    【6】《百家姓排座次》•张宇

詹秀蓉-曠世奇才女書法家

書法三絕-詹秀蓉

詹秀蓉-曠世奇才女書法家

從佛經中,找到生命的真諦

大凡一位偉大的成就者,非經人生的磨難,心靈的悲苦,轉化昇華,終難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詹秀蓉將佛教主要經典以書法形式展現,透過流貫於字裏行間的宗教情懷,不但帶給欣賞者心靈上的慰藉和感動,更引人進入另一空間,沉澱心靈的悲苦,自然產生樂觀超脫的力量。而她本人也從佛經中找到了生命的真諦。

純樸的關西農村,竟然出一位大書法家

新竹關西除了出一位聞名於世的摸骨大師之外,更出一位曠世奇才女書法家詹秀蓉。1956年(民國45年)詹秀蓉出生於台灣新竹縣關西鎮,一個民風淳樸,傳統客家的農村,雖然家境清寒但是從小就喜歡寫毛筆字,每日堅持苦練書法。一個「永」字寫上千遍也不厭倦,稍有進步即雀躍不已。由於字體工整秀麗,祖父常將她的作業拿給堂兄妹作習字範本臨摹。她終以超人的毅力,潛心苦學,書藝隨之日臻成熟。在坎坷的歲月中,磨礪精進,並突破傳統,獨創書法三絕。第一絕,材料方面採用多元化的處理,雞蛋、貝殼、牙籤、陶瓷、竹片等;第二絕,用鏤空細字書法勾繪觀音像與經文;第三絕,以芒雕字法在細小物品上書寫,功夫絕倫。其精湛的筆功以及其定力、耐力、毅力、心力、念力令觀賞其作品者無不嘆為觀止!

遇見窮學生江慶順,改變她的一生

詹秀蓉的人生際遇更把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名言,作了最佳的詮釋。十八歲時結識了日後作為丈夫的窮學生江慶順,而這既無錢又無名的農家子弟竟改變她的一生。

江慶順也是客家人。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利用看牛、打柴工餘自修。通過初、高中學歷鑑定後,考進輔仁大學國際貿易系,後轉學海洋學院,惜因無力支付學費而輟學。詹秀蓉當時在堂兄辦的幼稚園當老師,遇見一貧如洗的江慶順,對江慶順的才華非常敬佩,與其交往而相戀,並進一步論及婚嫁。家人及親友顧及詹秀蓉未來的幸福,多持反對的意見,可是詹秀蓉卻力排眾意堅持非他不嫁。江慶順雖然喜獲詹秀蓉的芳心,卻拿不出聘金和喜餅,為了顧慮男方的面子和尊嚴,仍然由女方在幕後打點婚禮的開銷費用。

淚眼模糊的詹秀蓉回憶說:「我能成為一名書法家完全是因於對丈夫至深、至誠的愛。我的丈夫從小生活相當貧困,連受教育都是從垃圾堆裡檢出別人丟棄的廢紙和廢報。他在生活上堅韌不拔的毅力讓我折服,當時沒有多少人會理解我們的婚姻,認為我放棄有錢人的追求而嫁給他實在是個錯誤。可是我想說共同的理想和拼搏精神是我們結合的紐帶,這是金錢所無法代替的」。

婚後小倆口組織一個人人稱羨的幸福美滿家庭,育有兩名子女,女兒美美、兒子有為。兩人攜手共同創業,在台北縣板橋市經營西藥房。江慶順從小就喜歡塗鴉畫漫畫,不僅畫人生百態,還將推銷西藥與醫學常識畫成漫畫。

造化弄人,抄經為丈夫延壽

命運總是捉弄人,1978年,江慶順經檢查發現罹患鼻咽癌,但他仍然一邊服抗癌藥,一邊畫漫畫,自修學業。後來頸部傷口嚴重,全身半邊的神經已損傷,講話、吞嚥、行動都極困難且疼痛不已。在與病魔纏鬥六年期間,三度進出鬼門關的情況下,他竟然以九十分的優異成績,取得空中大學的文憑,終於圓了大學夢。

詹秀蓉除了要精心照料丈夫,還要承擔撫養兩個孩子的重擔,其悲苦與煎熬可想而知。聽從親友的安慰與建議,開始接觸佛法信奉佛祖,在侍候丈夫湯藥期間,日夜勤念經文,一字一聲佛抄寫經文,為丈夫祈福延壽,也為自己紓解憂煩。病魔無情,丈夫的身體因被腐蝕而逐漸半身癱瘓,詹秀蓉卻絲毫不放棄,只要丈夫有一線生機,再昂貴的藥都在所不惜,因而造成家中債台高築,難以負荷。在她愛的呵護之下,丈夫比醫生判斷的多活了六年,創下醫學上的奇跡。

詹秀蓉抄經的工作從《心經》開始,陸續寫完《大悲咒》、《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藥師經》和《白衣神咒》組合而成的丈夫所繪的「觀世音菩薩像」。她還和病中的丈夫共同出版了《唐詩三百首》,夫畫妻寫,這也是詹秀蓉獻給丈夫最美的禮物。1995年(民國八十四年),江慶順帶著安詳的微笑離開了人世,似乎對妻子的愛心領神會。

丈夫雖然先走了,詹秀蓉並沒有從此悲觀,反而開創人生另一番非凡的成就。丈夫曾經跟她說:「生命的意義不在它的長度,而是在於深度。」這句話也成為他們的座右銘,也是他們倆追求共同理想的明燈,更創作一部可歌可泣偉大的愛情故事。可以說是現代版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羅密歐與茱麗葉」亦不為過。

學習書法,勤練是不二法門

「學習書法,勤練是不二法門」,詹秀蓉說。她幼年時期受到祖父的薰陶,從一點、一橫、一豎開始練起,勤練「永字八法」:側、勒、努、趯、策、略、啄、磔。苦練執筆擫、押、鉤、格、抵「五字法」;筆法的澀、快、輕、重;行筆的提、按、起、倒、輕、重、疾、徐等。她書法的啟蒙老師是台灣澹寧書法學會總幹事廖勝梅,後又接受書法大家彭鴻、曾璽、劉炳南、王軼猛、張炳煌等恩師的指導,加上十幾年努力不懈潛心鑽研和抄寫經書,日積月累,逐漸掌握書法的精髓。

剛開始她嘗試用小楷書寫在扇面上,覺得還不錯,又以小楷隸書抄寫佛經,創作觀音圖像及嵌有空白佛號的佛經書法作品,受到許多人的欣賞與讚揚,名聲也逐漸傳揚開來,各種獎狀,聘書紛至沓來,意外的在台灣書法界紅火起來,真是當年所始料未及。在坎坷的命運和刻苦學習的淬礪磨鍊中,一心向佛的宗教情懷,加上先生「你多得一個獎,我就可以多活五年。」的激勵之下,練就了運筆如神,隨心所欲,妙筆生花的境界。

抄寫經書成為修行法門,因而成就功德揚名立萬

對虔誠的佛教徒詹秀蓉來說,抄寫經書,不僅成為修行的法門之一,更從不停的抄寫中,不自覺的汲取佛經真諦和智慧,更在世界各地每一次的作品展示中,傳遞散播佛法福音,讓世間廣大的芸芸眾生均霑上天雨露,成就功德。

其實自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書法藝術因抄寫佛經的關係得到長足的推動和發展。經考證,寫經最早可追溯到漢代白馬寺譯經,南北朝時期,寫經是信士虔誠還願的一種重要表現。

1993年,詹秀蓉的書法開始獲得國際上的好評,特別是她創作的超小楷書法,如「牙籤書法」在細小的牙籤上寫書法,在易碎的瓷瓶書寫金剛經、李總統就職演說全文等,及在易破的磁盤上書寫著名的文章作品,如筆者在“第十四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所撰之「敬致世界客屬同胞書」即是其中之一的作品,被行家評為「創文化記錄」。

她的作品先後入選美、日、韓、菲律賓及中國大陸等國際書法聯展數十次之多。在台灣即舉辦六次個展,還參加諸如:國際書畫博覽會、中正紀念堂中日韓書畫聯展、陜西歷史博物館國際書法聯展、歷屆韓國亞細亞國際美術展、菲律賓中華逸吟神墨詩書畫國際展覽會、山東當代名家書畫展、北京國際書法展、第一屆東亞運上海書畫展、北京海峽兩岸名家書畫展、日本東京崇正會特邀個展以及日本東京都美術館國際交流展等。

她參展作品先後獲得的獎牌、獎狀、獎杯和榮譽不計其數。包括:日本國際藝術準大獎賞、世界藝術名家成就獎、海峽兩岸書畫大賽金獎、日本曾東書道會知事獎、日本第七屆全國書道會準大賞金鵝獎書畫大賽榮譽金獎、大日本書藝院優秀獎、1996年世界華人書畫國際大賽金杯獎、韓國觀世音菩薩獎、1998年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傑出人才獎、2002年美國世界文化交流學會世界傑出風雲人物金像獎、美國四維八德金像獎等數十種榮譽獎。

回饋並參與社會,創造生命的意義

成名的詹秀蓉遵照先夫的遺囑,於1994年在板橋成立了「慈航藝術中心」,除了宣揚中華傳統文化之外,還把所得款項捐給慈善機構,以求心靈的無愧和充實。詹秀蓉說她一路走來獲得到許多人的支持、幫助與鼓勵,才能有今天這點小小的成就,希望有機會能對社會有所回饋與奉獻,如此生命才更具意義。為回饋社會,她經常舉辦作品義賣,捐助弱勢團體和慈善機構。

並於百忙中撥冗,擔任中華書學研究聯誼會書法教授、世界書畫家協會台灣分會第一任會長、中華大漢書藝協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書法協會理事、中國澹寧書法學會常務理事、中華四海同心會藝文交流委員、中華書法學會活動策劃委員召集人、中國書法學會展覽委員會委員、台北縣客屬團體聯合會副秘書長、台北縣樹林客屬會顧問、世界書畫家協會總會副會長、台北博愛公益協會榮譽會長、台北縣詹姓宗親會理事、中華詹姓宗親總會理事、中國書法學會理事、中華國際觀光協會理事、台北市彩鳳文化協會顧問、世界客屬總會理事、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理事、東森慈善基金會顧問及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顧問等職。

以創新的手法,讓藝術與文化結合

詹秀蓉以一年的時間,閉門先後書寫各七萬零二百一十四字的隸書手抄卷鉅作:包括用純金粉寫的鏤空的《大乘妙法蓮華經》和用墨書寫的《大乘妙法蓮華經》;由九幅屏風組合而成,長約四十公尺,寬約一公尺,首尾兩屏分別為以細字書法勾勒的丈夫所繪鯉魚觀音像和蓮花觀音像,首創當代佛經書法藝術的世界紀錄,價值連城,影響深遠,震驚海內外。一時之間受到各界的矚目,爭相收藏。她用純金粉、金泊、墨或硃砂等材料書寫的隸書或篆書其他代表性作品有:《南無地藏菩薩王本願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方廣佛華嚴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佛說阿彌陀經》、《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金剛波若波羅密經》、《法輪金剛經》、《四十二章經》、《一切如來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大悲咒》、《白衣神咒》、《善女天咒》、《觀世音白衣靈感神咒》、《藥師灌頂真言》、《道德經》、《無常經》等,都充分表現她把佛教經書為核心的書法藝術與中華傳統文化的緊密結合。

以感恩的心,弘揚佛法

面對今天的成就以及迎面而來的各項殊榮和各界崇高禮遇,詹秀蓉並沒有因此而迷失自滿,反而更謙卑,更努力,期待在推廣中華書道藝術的同時,體會生命慈悲的本意,從而達到覺悟的境界,也希望自己能為社會的溫馨祥和多盡一份心力,將書法藝術與佛法慈悲平等之精神發揚光大,幫助更多人找到自在歡喜淨土。

對於多年關心、愛護、幫助過她的人,一直抱著感恩的心,特別對於她先生江慶順,她深情的說:「是我先生慶順成就了我」。其他諸如:現任總統陳水扁先生、國民黨主席連戰先生、世界客屬總會長吳伯雄先生、前考試院長邱創煥先生以及一路走來始終大力支持她書法弘法事業的舅舅,大仁技術學院董事長黃道宜先生、台北市議會議長吳碧珠女士、前內政部長張博雅女士、霹靂電視台董事長夫人劉麗惠女士、東森電視台董事長夫人蔡咪咪女士、二哥國際烹飪大師詹煌君、兒子江有為、女兒江美美和眾多親友、義工們等等她都深表感激。

發心付出,法輪因緣以報

在生命的轉折處,永遠有出人意料的殊勝因緣等待相應。經過多年抄寫,心誦佛經的歷程,經由朋友的引介,詹秀蓉終於如願見到了景仰已久的中台禪寺惟覺老和尚,當時,老和尚非常慈悲的以「這是世界名人詹秀蓉」將她介紹給在座來賓,並且引領她前往中台文物館一睹「法輪」風貌。

儘管從未拜師學法,然而,面對老和尚慈悲的言語與對待,讓詹秀蓉當下心生「只要老和尚喜歡,任何作品我都願意捐贈」的願心。在心上植下這份因子後,那一年,前往日本參展時,一位華僑出巨資想收購她花費一年的時間,於四十公尺絲娟上寫下的七萬字隸書「妙法蓮華經長卷」,但是,她心想,「這是一份無價的發心,不能流落在國外,一定要回歸到有緣人手上。」於是,回國後,與老和尚初識結緣的因子開花結果,詹秀蓉歡喜的將這件作品捐給了老和尚。

之後不久,就在「慈航藝術中心」的櫥窗玻璃上,清楚映現了三個十二因緣的法輪,回想起中台文物館的法輪,詹秀蓉深信這一切殊勝因緣都是惟覺老和尚和中台禪寺所成就,因此,她除了更精進用功將書畫、藝術與佛法融為一體外,更透過自己無私無我的心念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另外,遇到公益團體慕名邀她參加義賣時,她更不求回報,不計成本的熱情贊助。詹秀蓉說,自從抄寫佛經以後,心量不但變得更天開地闊,好像幫助人的能量也變大了。諸如:有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來到藝術中心後,急躁不安的心性轉為溫和;原本飆車的青少年聞風前來看法輪後,從此不再從事危險活動;有頭痛疾症多年的空中小姐,也在親睹法輪的莊嚴法相後,當下就歡喜的告訴詹秀蓉「頭竟然不痛了」,等種種現象,不得不令人贊歎法輪因緣果報的神奇妙勝。


文 / 江彥震

報導時間:2005年01月10日
報導來源:客家雜誌

鎢鋼王國創辦人─廖萬隆

鎢鋼王國創辦人─廖萬隆
             江彥震
有“世界鎢鋼大王”之稱的廖萬龍,管理科學碩士,春保鎢鋼集團總裁,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中華兩岸文  
化經濟協會理事長,廈門市榮譽市民。
 廖萬龍,1948年出生在台灣省雲林縣二崙鄉,一個貧苦的農家,祖籍漳州詔安客家人。早年曾隨父親到台北打
拚,學習過中醫,當過電子公司小職員,後來才走上創業之途。他與妻子共同設立一個小型的螺絲工廠,進口螺
絲機械與模具,惟當時台湾所需之鎢鋼模具,幾乎被日、美業者所壟斷,他看出此乃絕佳創業機會。於是他開始
籌劃創辦鎢鋼事業,由於他為人熱忱,好交朋友,一個日本廠商協助他在台灣設廠並傳授技術,幸運的又獲得蔣
經國先生的「青年創業貸款」四十萬元。1973年在淡水成立了春保鎢鋼公司,他的事業從此開始起步,後來,被
評為台灣“青年創業楷模”。

由於生產技術尚未達到國際水準,於是他花了五年時間與日商建立關係,並說服日人以技術授權方式協助其生產
作業,因之使業積一路衝破八億元;但台灣的市場逐漸已呈現飽和,所以又只得設法拓展國際市場。

 1985年,事業已有所成的廖萬隆,見到了大陸領導人鄧小平。廖萬隆向鄧小平提出,中國大陸的鎢產量佔全球
儲量的75%,但出口的都是原始鎢礦,日本和歐美人把出口鎢礦精深加工後,再以幾十倍的價格賣回中國。聽到
這裏,鄧小平很有感觸,他當即提出,希望廖萬隆能來大陸投資辦廠,改變這種面貌。

       帶著鄧小平的囑托,廖萬隆從1987年就來大陸考察投資,成為上世紀80年代最早來大陸投資的台商之
一。他以在台灣辦廠的經驗,結合大陸的鎢礦資源,經過艱苦創業,終于改變了大陸僅出口原礦的局面。

選擇杏林設廠,也印證了廖萬隆獨到的眼光。他說,當時來廈門投資的台商大多把廠辦在湖裏工業區,但他卻看
上了剛剛成立的杏林台商投資區。他認為,自己的工廠要長期投資和發展,要有一定規模的土地,有著完善的
水、電等配套設施,杏林都具備這些條件,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證明了他的遠見。

他次第在江西赣州豐沛之鎢礦區,取得設立冶煉廠、廈門設立精煉廠、再串聯下游他已擁有的鎢鋼模具技術,建
立起一條龍的生產基地;至2000年一條全球罕見,将近一千公里的生產線就此成形,也使春保營收已突破一百二
十億元,而「春保鎢鋼集團」也成為大陸著名的台資企業,員工超過三萬人。

廖萬隆在大陸的創業史,和在台灣一樣艱辛。當年,他戴頂草帽、穿條短褲,就親自上陣指揮建廠。工作之餘,
他喜歡站在身後荒涼的工地上留影,如今,這些背景都已變成了他的“鎢鋼王國”。

在政府方面,區委、區政府為企業提供了全方位服務,認真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因而,周圍的環境越來越好,配
套越來越完善。如今,以杏林為總部的春保鎢鋼在大陸已有六家分廠,事業如日中天,廖萬隆也獲得了“鎢鋼大
王”的稱號。

如今,廖萬隆自豪地宣布,我的員工,我的技術與產品,能與世界頂極產品競爭。在大陸生產的春保鎢鋼,演繹
了20年的鎢鋼神話,也完成了鄧小平先生的心願。

廖萬隆就其創業的心得給有意在大陸創業的台商提出建言,他說:「企業做生意就是要自負盈虧,政府營造一些
好的條件給你,然後你就要面對競爭,用心經營,各憑本事。一些台商在大陸發展不好,回到台灣怨天尤人,卻
從不反省自己,這些少數人的聲音不能代表廣大台商的心聲,要知道,再好的政策,也要靠你自己去經營啊。從
我的經驗看,台商要在大陸成功,必須要有“四本”,即“本尊到位”,無論工廠大小,一定要本人在場,直到
工廠完全制度化,規範化;“要做本業”,做本行,不要做你不熟悉的產業;“要有本錢”,否則無法做生
意;“要憑本事”,做人要誠懇,同時做生意也要回饋地方,不能太驕傲。」

廖萬隆將成功經驗總結為“廖八條”,包括在台商中廣為流傳的,本人、本業、本錢、本事“四本原則”,不強
出頭、不強求、不觸及敏感的“三不準則”,以及謙卑、感恩的處事態度“一共識”。不依照這幾條辦的企業,
多半都是半路折兵而歸。足見其過人的經營哲學。

廖萬隆說:「沒有蔣經國設立的創業貸款,我不可能貸到40萬元新台幣,走上創業之路,沒有鄧小平主張改革開
放,我不可能搭上大陸發展的快車,成就“鎢鋼王國”的事業。大陸給我們商機,我們自己也要爭氣。所以我一
年有三百天在大陸,現在在江西有礦廠,在漳州有冶煉廠,在廈門有中下游生產廠。」

春保成立三十年以來,創造了傲人的成績。今天,春保已在鎢鋼產業中獨樹一幟。從仲鎢酸銨到碳化鎢,從硬質
合金再到各種精密模具,實現了產業的縱向一體化。“質量安定、卓越的生產能力以及為客戶提供最具競爭力的
價格”是春保鎢鋼集團始終堅持的核心理念。

春保的成功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擁有三大立足點:第一、不斷從歐洲和日本引進先進的技術;第二、運用亞
洲市場三十年經驗,特別是來自日本和台灣市場的銷售經驗;第三、在中國大陸建立生產基地,就近獲取豐富的
鎢礦資源。正因擁有這三方面的優勢,能夠持續為客戶提供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案。同時,必能為客戶創造更多的
價值。

三十幾年來,春保鎢鋼集團已成世界第三大鎢鋼集團,並成功的促進民族工業快速發展。廖萬隆說,鎢鋼產品一
定要開發下游產品,不斷對產品進行深加工。打造現代精品,不能只開發上游鎢鋼產品,因為上游產品是原材
料,長期開發挖掘現有的資源是賣祖宗作法,只會阻礙我們民族工業的發展。我要對鎢鋼進行深加工,並開發
中、下游精品,把鎢品深加工的主動權永遠掌握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中。目前,企業主要依靠國內外新技術和設
備,研究中、下游精品,為民族工業的再度崛起做出自己的努力,方才對我們的子孫後代有所交代。

目前台灣適逢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急需海外台商返台挹注。春保鎢鋼集團,近年來對外一直保持低調,私
底下動作卻很積極。2008年政黨輪替前,廖萬隆即已搶先回台投下50億台幣在台灣擴建廠房,買土地,令人側
目。在馬政府上台前兩年,2006年廖萬隆就看好未來台灣政經環境會有大轉變,積極回台投資。為了擴充位在台
北縣五股工業區的鎢鋼廠房,就已先砸下15億購買設備。因此,廖萬隆敢大聲說:「講台商回流,我是真正
的“鮭魚一號”!」

除了鎢鋼本業之外,他還大舉攻城掠地,為未來跨向服務業、物流業作奠基的準備。在新竹科學園區附近的寶山
水庫旁,砸下10多億元購置上百甲的土地。所謂企業家就是能在事前看出未來的趨勢,廖萬龍看好直航、大陸客
來台的商機,在機場捷運林口站附近買下兩塊地,面積有10,000坪和6,000坪,準備未來開發物流中心及飯店之
用。看準就買,下手的動作快速、準確,他說:「等陸資來,你還有機會嗎?」就這樣,這兩三年來前前後後已
經投下近50億台幣。

目前廖萬隆是所有國民黨中常委中唯一的台商,為台商代言是他無可推拖的使命,為了參加每週三的中常會議,
專程從廈門走小三通回來,在會議上直言不諱,砲聲隆隆,雖然至今效果並不顯著,仍要繼續扮演「唐吉訶
德」。

儘管廖萬隆號稱鮭魚一號,近年來已返台大筆投資,但他並沒有因而縮減大陸的營運,相反卻繼續擴張其經營規
模,今年6月4日,春保鎢鋼集團即與贛州市政府簽訂了框架協議,合作建設鎢產業園區,聯合在贛州打造國內一
流,國際知名的鎢產業基地,並初步確定今年九月正式啟動園區建設。

根據協議內容,贛州與台灣春保鎢鋼集團將在贛州共同建設以高品質硬質合金為主的鎢加工業,引進一批國內外
先進的鎢製品加工企業,共同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鎢產業園區。贛州將為春保鎢鋼集團提供1至2平方公里
的工業用地,並在有關政策方面給予最大優惠;贛州確保該集團的鎢礦資源優惠供應,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
投資贛州鎢深加工產業,逐步整合的鎢礦山資源向鎢產業園區配置。

具有30多年的歷史的春保鎢鋼集團,在鎢鋼生產技術、市場、管理等諸多方面卓有建樹,與贛州政府簽約之後,
未來的發展將如虎添翼,極具行業優勢和產品強勁的市場競爭力,魚躍世界鎢鋼業的鰲頭將指日可待。[980816]

閩臺客家研究院成立

閩臺客家研究院成立

  • 字號
2014-10-12 21:2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龍巖10月12日電 (張金川 鐘旖)閩臺客家研究院12日在“客家祖地”福建龍巖市成立,致力打造兩岸客家文化交流的平臺。
  龍巖是遷臺居民最集中的地區,當地客家人與臺灣客家人同宗同源同根,臺灣至少有70余姓氏源自龍巖。不斷加強客家研究,促進兩岸客家研究和交流合作是海峽兩岸客家同胞的共同願景,也是閩臺客家研究院成立的初衷。
  中共龍巖市委宣傳部部長王金福表示,閩臺客家研究院的成立,是深化客家研究、弘揚客家文化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龍巖與臺灣高校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
  閩臺客家研究院設於“客家祖地”唯一一所本科高校—龍巖學院內。龍巖學院院長李澤彧說,該研究院將增強客家研究的力量,促進客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他呼籲兩岸學者攜手共進,將閩臺客家研究院發展壯大成為閩粵贛區域內兩岸交流的又一個文化高地。
  對於閩臺客家研究院,王金福提出三點建議:希望兩岸專家學者以研究院為平臺,形成更高水平研究成果,把研究院建成全國客家學研究高地和客家文化人才培養高地;希望與臺灣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機制,以客家文化為切入點,把研究院打造成閩臺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品牌;希望研究院進一步擴大與臺灣文化交流,加強與臺灣經濟文化聯系,打好客家文化的“僑臺牌”。
  在當天舉行的閩臺客家研究院成立大會暨發展論壇上,中華民族世界和平展望會秘書長江彥震表示,客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峽兩岸可持續拓寬、深化兩岸客家文化研究與交流活動,為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共同努力。
  客家文化研究專家、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副校長劉大可說,龍巖可以充分發揮客家文化資源優勢,紮根本土,做好客家文化研究,拓展客家文化這一兩岸共同文化的內涵,促進兩岸交流合作與和平發展。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徐學也在主旨演講中說,希望龍巖借閩臺客家研究院這個開放包容的平臺,將客家文化完善成獨立的理論學科,著力培養新一代客家文化傳承人,建成新時代客家研究的“黃埔軍校”。
  客家民系是中華民族的一支獨特民系,客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朵奇葩。客家人勤勞勇敢、開拓進取,敬親睦宗、崇文重教,其“漂泊天涯創業、四海為家生存”的遷徙史,吸引海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去研究挖掘。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龍巖就首開大陸客家研究先河,成立大陸高校首個客家研究機構。  

(責任編輯:HN022)
分享到:

學者稱陳水扁對內對外挑釁撩撥 "揮霍"台灣未來

學者稱陳水扁對內對外挑釁撩撥 "揮霍"台灣未來
2006-02-17 09:43:25  
 
  中新網2月17日電台灣時事評論員江彥震在香港文匯報上撰文說,陳水扁當局已支撐不起台灣當前的政經現實。如果陳水扁不能以超越兩岸對峙的視野來重新衡量民進黨的前途,而一味將台灣塞在海峽對峙的框架中,一邊作出被打壓、受威脅的姿態,一邊又不斷對內對外挑釁、撩撥,他揮霍的不只是民進黨的未來,也是台灣的未來。
  文章說,陳水扁發表“廢統論”之後,北京方面初期保持沉默,反而是華盛頓“越俎代庖”。這一點,尤為耐人尋味,似乎顯示在現實和戰略意義上,民進黨政府對華盛頓已經沒有多大價值。
  轉移民眾對弊案的注意力
  陳水扁春節一番思考廢除“國統綱領”的講話,不但惹火了美國官員,也觸怒了總統布希,並且是“繼‘公投’事件後,再度觸怒布希”。要平息美國的怒氣,恐怕需要陳水扁重申以前的各項承諾。陳水扁卻推說,之所以會提“廢統論”是因為受到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提出的“終極統一論”的刺激,及配合“立法院”裁撤黑機關的決議所致,意圖卸責。
  “立法院”民進黨團書記長葉宜津還進一步替陳水扁闡釋,陳水扁是因為憂心在馬英九的“終極統一論”的說法後,島內政情過度偏斜,才提出“廢統論”。文章認為,陳水扁這些談話恐怕都不是針對兩岸問題,而是要轉移焦點,因為高雄捷運弊案、泰勞弊案、“總統府”炒股案、高鐵案等重重弊端,司法檢調機關查察至今,始終沒有下文,無法向台灣人民交代,這些話只不過是拋出煙幕彈,希望大家熱烈討論“廢統論”,而忘了貪污弊案,以及扁的治政無方。
  扁當局對美已沒有價值
  從去年在地方選舉中遭到慘敗後,扁政府為挽救低迷的民意,陸續提出對大陸的所謂新對策。旨在提升“政權”威望的新政策,卻難以得到輿論的一致支援。陳水扁的講話不但未能喚起共鳴,反而招致美國的強烈反對,併發展為美臺的“摩擦”。美國方面此次對陳水扁講話的迅速反應,說明中美雙方的配合十分“默契”。首先,陳水扁“執政”已近6年,類似上述的言論已經講過很多次,但美國方面從來沒有如此迅速地作出過反應;其二,從美方宣讀的聲明內容來看,美國政府的態度和立場堅定而明確,台灣方面找不到任何可以自行詮釋的空間;其三,陳水扁發表那番講話之後,北京方面一直保持沉默,反而是華盛頓“越俎代庖”。這一點,尤為耐人尋味,似乎顯示在現實和戰略意義上,民進黨政府對華盛頓已經沒有多大價值。
  文章說,我們認為無能的扁政府已支撐不起台灣當前的政經現實。如果陳水扁不能以超越兩岸對峙的視野來重新衡量民進黨的前途,而一味將台灣塞在海峽對峙的框架中,一邊作出被打壓、受威脅的姿態,一邊又不斷對內對外挑釁、撩撥,他揮霍的不只是民進黨的未來,也是台灣的未來。
  【編輯:張明】
發表評論

學者稱陳水扁“揮霍”台灣未來

學者稱陳水扁“揮霍”台灣未來 

網絡實名︰東南在線   2006-02-17 08:49:31 
  台灣時事評論員江彥震在香港文匯報上撰文說,陳水扁當局已支撐不起台灣當前的政經現實。如果陳水扁不能以超越兩岸對峙的視野來重新衡量民進黨的前途,而一味將台灣塞在海峽對峙的框架中,一邊作出被打壓、受威脅的姿態,一邊又不斷對內對外挑釁、撩撥,他揮霍的不只是民進黨的未來,也是台灣的未來。  文章說,陳水扁發表“廢統論”之後,北京方面初期保持沉默,反而是華盛頓“越俎代庖”。這一點,尤為耐人尋味,似乎顯示在現實和戰略意義上,民進黨政府對華盛頓已經沒有多大價值。
  轉移民眾對弊案的注意力
  陳水扁春節一番思考廢除“國統綱領”的講話,不但惹火了美國官員,也觸怒了總統布什,並且是“繼‘公投’事件後,再度觸怒布什”。要平息美國的怒氣,恐怕需要陳水扁重申以前的各項承諾。陳水扁卻推說,之所以會提“廢統論”是因為受到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提出的“終極統一論”的刺激,及配合“立法院”裁撤黑機關的決議所致,意圖卸責。
  “立法院”民進黨團書記長葉宜津還進一步替陳水扁闡釋,陳水扁是因為憂心在馬英九的“終極統一論”的說法後,島內政情過度偏斜,才提出“廢統論”。文章認為,陳水扁這些談話恐怕都不是針對兩岸問題,而是要轉移焦點,因為高雄捷運弊案、泰勞弊案、“總統府”炒股案、高鐵案等重重弊端,司法檢調機關查察至今,始終沒有下文,無法向台灣人民交代,這些話只不過是拋出煙幕彈,希望大家熱烈討論“廢統論”,而忘了貪污弊案,以及扁的治政無方。
  扁當局對美已沒有價值
  從去年在地方選舉中遭到慘敗後,扁政府為挽救低迷的民意,陸續提出對大陸的所謂新對策。旨在提升“政權”威望的新政策,卻難以得到輿論的一致支持。陳水扁的講話不但未能喚起共鳴,反而招致美國的強烈反對,並發展為美台的“摩擦”。美國方面此次對陳水扁講話的迅速反應,說明中美雙方的配合十分“默契”。首先,陳水扁“執政”已近6年,類似上述的言論已經講過很多次,但美國方面從來沒有如此迅速地作出過反應;其二,從美方宣讀的聲明內容來看,美國政府的態度和立場堅定而明確,台灣方面找不到任何可以自行詮釋的空間;其三,陳水扁發表那番講話之後,北京方面一直保持沉默,反而是華盛頓“越俎代庖”。這一點,尤為耐人尋味,似乎顯示在現實和戰略意義上,民進黨政府對華盛頓已經沒有多大價值。
  文章說,我們認為無能的扁政府已支撐不起台灣當前的政經現實。如果陳水扁不能以超越兩岸對峙的視野來重新衡量民進黨的前途,而一味將台灣塞在海峽對峙的框架中,一邊作出被打壓、受威脅的姿態,一邊又不斷對內對外挑釁、撩撥,他揮霍的不只是民進黨的未來,也是台灣的未來。


〔來源︰中新網〕

閩辦三月三畬族文化節

閩辦三月三畬族文化節 臺胞唱“你是我的兄弟”
2012-03-24 19:31: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 中字 小字】 【列印預覽】 【複製連結
  中新社福安3月24日電 (李松)24日(農曆三月初三),由福建省委統戰部、省民宗廳、省文化廳、寧德市政府主辦的福建省首屆“三月三”畬族文化節活動在寧德福安市舉行。來自福建各地、浙江、台灣等省內外畬族、高山族藝術團隊為民眾表演了一場集武術、舞蹈、演唱、器樂表演等為一體的精彩文藝演出。
  “朋友有緣才會來做陣……啊咱是上知己,可比親兄弟,無分我呷你,互相來扶持,因為你是我的兄弟……”台北藍姓宗親會演唱的《你是我的兄弟》,拉近了現場兩岸畬族同胞的感情。
  “非常開心,就像我剛才唱的那首歌是一樣道理。”前來參加活動的台北市藍姓宗親會理事長藍仁村對記者説,兩岸交流的互動將來會更頻繁、更緊密。 
  來自台灣的中華兩岸文化經濟協進會秘書長江彥震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這個活動可以發揮積極正面的效果,兩岸本身就是同根同源的人,讓兩岸一家人能夠重新認識,重新了解,再團結起來,為中華民族的興盛繁榮奮鬥。江彥震希望在台灣也能舉辦類似這樣的文化節,讓兩岸的畬族和客家同胞能夠更多交流。
  寧德現有畬族人口17萬人,佔大陸畬族人口的四分之一、福建畬族人口的二分之一,是大陸最大的畬族聚居區。“三月三”是畬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節日期間,畬民們雲集宗祠,自晨至暮對歌盤唱,懷念畬族英雄雷萬興,並採擷烏稔樹葉,取其嫩葉汁浸糯米炊制烏飯,故“三月三”又稱“烏飯節”。如今,“三月三”已成為畬鄉的品牌節慶,成為民族文化展示、文化與旅遊融合的盛會。
  當天下午,還在福安富春公園舉行“民族文化遊園活動”,展示畬族歷史文化展、畬家小吃、畬族銀器、畬族服裝服飾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完)

兩岸學者齊聚梅州 探討客家文化發展新方向

兩岸學者齊聚梅州 探討客家文化發展新方向
www.hellotw.com    日期:2011年06月23日 18:27    來源:你好台灣網   字號:   
 
  
專題論壇現場。(你好台灣網 圖)
你好台灣網梅州6月23日消息 (記者 慧清)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弘揚運用客家文化?如何探索出一條客家文化發展的新思路?如何促進客家文化産業化?今天下午,2011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舉行了專題論壇——客家文化及産業發展。
  在高峰論壇上,中國文化産業促進會專家顧問、廣東動漫城副總經理張新雄,台灣師範大學歷史係副教授、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邱榮裕,台灣客家筆會常務監事江彥震,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教授謝重光,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所長胡愈寧等5位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從客家文化切入,在充分結合現代社會文化産業發展實際,提出頗有針對性、建設性的意見建議。 
  第一個發言的是謝重光教授作題為《慚愧祖師身世、法號、塔號、信仰性質諸問題及其在台灣傳播的特點試析》的演講。他通過試析慚愧祖師在台灣傳播的特點,展示客家文化由原鄉傳到台灣之後的發展變化,詮釋兩岸同源同宗的客家民俗和信仰。  
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教授謝重光作主題演講。(你好台灣網 圖)
接著張新雄先生結合動漫企業的産業融合,從新穎的角度探索客家文化産業化的新路徑,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客家地區可以參考的動漫産業發展思路。
  來自台灣的專家學者則通過演講台灣在發展客家文化産業化方面的方法和思路,為客家地區發展文化産業提供了很多經驗的借鑒。
  邱榮裕教授詳細介紹了台灣客家鄉鎮「文化資産」在文化與觀光産業中的運用,説明「文化」在觀光産業中的價值和重要意義,詮釋台灣客家文化産業的發展與世界客家文化産業的發展是相一致的,也表達了要責無旁貸地傳承和保護客家文化。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係副教授邱榮裕作主題演講。(你好台灣網 圖)
胡愈寧所長從行銷和管理的角度,闡述如何將傳統的營銷方式轉變為體驗行銷,如何透過産銷平台將客家文化推向世界。 
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所長胡愈寧作主題演講。(你好台灣網 圖)
江彥震先生就《客家文化創意産業——客家桐花祭》發表了演講,從油桐樹的生態研究、客家桐花祭的緣起、桐花祭取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方面分析客家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思路,為客家地區探討客家文化産業化發展新方向提供了經驗的借鑒。 
台灣客家筆會常務監事江彥震作主題演講。(你好台灣網 圖)
專題演講結束之後,專家還與現場聆聽者進行了積極互動,就客家動漫作品創作和推廣、文化與産業發展等話題給出了獨到的簡介,將高峰論壇氣氛推向另一個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