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6日 星期六

大馬丹斯里、拿督─吳德芳

大馬丹斯里、拿督─吳德芳
江彥震
吳德芳,在200867日大馬最高元首誕辰那天,榮獲元首頒賜「丹斯里」勳銜,此勳銜屬民間人士對國家具有最大貢獻者。吳德芳是馬來西亞社團德高望重的領導人,他榮獲「丹斯里」勳銜,不但成為華社美談,也為三萬多名馬來西亞留台人,增添不少光彩。
吳德芳是多美金鑽珠寶機構的創辦人兼董事主席,祖籍廣東梅縣,於1948827日在馬來西亞麻六甲州巴樟出生,屬於大馬第二代華人。他先後被封爲拿督丹斯里,這是馬來西亞對商界或政界要人的特別封賜。他在臺灣成功大學修讀化學系,1964年學成回馬後,當過麻六甲建築商公會執行秘書,不久,到新加坡大眾鋼鐵當化驗師,後來從事金鑽業,成立多美金鑽珠寶機構。他在金鑽業創下四個第一:首家在購物中心開設金鑽門市;首家採用電腦化管理;首家「一站式」金鑽珠寶公司;首家採用網上售賣珠寶的公司。多美集團於20067月在馬來西亞股票交易所第二交易板上市,在2007年升級到主板交易。他也是綠洲國際學院董事主席。
  吳德芳育有4個孩子,22女,目前都是多美集團的要員,太太顏素華也是留台生,畢業於師大美術系。吳德芳為人講究誠信,他說「我的人生理念是以忠誠、信義為主軸,至於勤儉則是我對生活的態度。」他侍母至孝,吳母雖然沒有受過教育,但卻深深瞭解教育的重要。吳母生前常提到的一句話讓他銘記在心:「犧牲我這一代不要緊,希望造就下一代,你們要好好讀書,將來才能出人頭地。」
  吳德芳並沒有忘記母親的叮囑,不但自己勤奮讀書,事業有成時,於2006年慨捐馬幣百萬令吉(約306千美元)成立「吳德芳基金」,成為企業界典範。基金分三項大專貸學金,分別是:文化界及華文報界員工子女、華校教職員子女及多美機構職員子女、社會上品學兼優的清寒學子。
  參與並領導華團是吳德芳的「第二事業」,他領導華團重視物質建設與精神建設。前者指他在任內籌募基金購買會所,以達到「以會養會」的目的。後者指他重視提升華社文化素質,領導華團主辦各種文化活動與學術研討會,及出版與文化建設有關的書籍、特刊及論文集等。他也重視教育,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簡稱華總)和馬來西亞客家公會聯合會(簡稱客聯會)都設立清寒子弟大專獎貸學金。
  吳德芳秉特華人的優良傳流,在事業有成和行有餘力後回饋社會,積極參與和領導華人社會活動。他所擔任的重要社團職位包括馬來西亞留台聯總會長、雪蘭莪中華大會堂會長、華總會長、客聯會會長等。他也擔任國內外社團及政府機構的重要理事、名譽會長及顧問的職位。他領導社團的最大特點,是促進華人文化活動。包括在華總會長任內通過《全國華團文化總綱領》及推動華人思想興革運動,另外重視舉辦文化節、國際性學術研討會、出版與文化有關的書本與刊物等,對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作出重大貢獻。《吳德芳走過的道路》是以樸實的文字和圖片紀錄吳德芳的生平以及他的商業和社團活動。
吳德芳領導的華人社團種類繁多,但最難能可貴的是,他擔任了三個最具代表性的華團最高領導職位,即華總會長(1994年至1998年)、客聯會會長(1997年至1998年,2003年至2008年)以及七大鄉團協調委員會主席(2006年至2008年)。華總是全馬各種性質的華人社團總機構。客聯會是全馬所有客家社團總會。七大鄉團是全馬七種方言群的社團總會(福建聯會、廣東會館、客聯會、潮州聯會、海南聯會、廣西總會及三江總會)。
  吳德芳是位成功出色的儒商,他積極推廣儒家思想,也認為社團應走向國際化。吳德芳認為,留台人從小學至大專院校,受正統中華文化薰陶,應對社會更加關懷體貼,若沒有華社前輩辛酸努力,就沒有華文教育,留台人應更有社會責任,肩負闡揚中華文化的重任,唯有先壯大自己,才能推己及人。
在馬來西亞,早年金店都開在大街店屋,吳德芳卻「獨具慧眼」,有與眾不同的獨到想法,把金店開在購物中心,此舉讓吳德芳被同行訕笑,笑他不夠眼光。時至今日,購物中心的金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證明吳德芳的眼光果然獨到!深諳金店經營之道的吳德芳表示,馬來西亞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的金飾出口國,吳德芳相信馬來西亞金飾的未來一片光明。
馬來西亞第一家在購物中心開設金店的珠寶行,是多美金鑽珠寶機構。它當年在同業中敢開先河,今日帶來了豐碩的成果;多美建立起在珠寶業的全線生意,從金飾製作、批發、門市至出口,形成知名的企業。
多美以「穩打穩紮」 策略度過了金融風暴的嚴冬期,未來,強調的還是以穩重為主,不求急速擴張。吳德芳表示,在邁入廿一世紀,金店的經營方式及手法必須順應環境作出改變,而金店選擇在購物中心開,更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
緊跟時代,趕上潮流是多美的成功哲學。吳德芳說,現代人的購物習慣已經改變了,一些女孩子喜歡在放工過後,去購物中心逛街和看看金飾,看到合心意的就買。所以,朝九晚五的門市生意已經不合時宜。
可惜後來金馬購物中心的一場火災,造成多美停業六個月。過後他把金店搬到第一購物中心,生意卻變差了。兩年之後,他看到金河廣場建好了,打算在金河廣場經營金店。就在這時候,吳德芳面對一個很大的挫折。他說:「由於生意伙伴的經營理念不同,我們決定『分家』,我拿回我應得的股權,然後決定自己經營金河廣場的金店。」當時的財力、物力都缺乏,對吳德芳來說是一項大打擊。不過他還是咬咬牙,挨過去。結果,從此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與事業,成功的建立起多美的名聲。
吳德芳從事金飾生意三十幾年,其實,一開始與黃金完全扯不上關係,他是修讀化學系的。他的入行,完全是「機緣」兩個字。1964年,他從台灣的大學畢業回來。在馬六甲建築商公會當個執行秘書,夜間兼家庭教師。翌年,在他三哥的游說下,加入兄長主持的打金廠,主要負責行政及出外接洽工作。
不過,四年過後,基於理念不同,他和三哥分開,自行出來創業。那時候,他的資金只有馬幣五千,請了四名職員,便做起代人打金的生意來了。在他努力奔走之下,三年時間,他已經成為吉隆坡其中的一位金飾鑄造商了。接著下來,他和朋友合資做金飾批發生意,兩年後在金馬購物中心開設了第一家多美金鑽行。多美在吳德芳的努力之下,越做越出色,業務蒸蒸日上。
目前,該集團擁有九家分店,多是集中在首都巴生河流域。多美涉及金飾行業的一攬子業務,包括黃金提煉、黃金工廠、批發、工廠代工及門市生意,這在金飾珠寶商來說,是不多見的。許多大型的金店,只是涉及門市生意而已。吳德芳表示,為迎合顧客的需求,不同地點的金店,必須採取不同的經營方針。
「我親自打理的一家金店,位於雪蘭莪莎阿南,主要客戶以巫裔為主,經營策略與吉隆坡其他分店不同,後者主要是做各民族與遊客生意。」,「不同的地區及地點,需要有不同的策略。而在購物中心開設金店的好處,是有一定的市場優勢,人潮已經有了。」他認為,金飾品質、商譽、經營策略及金飾珠寶的款式繁多,對此行業是很重要的。「今天的年輕顧客購物心態不同了。有時他們看見新的款式,覺得喜歡,就會買下來,所以金飾品是否多花樣是很重要的。」
能夠有今日的成就,吳德芳認為母親功不可沒。在他四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是母親一手把他扶養長大,母親對他的管教影響一生。「我是在馬六甲的農村長大的,小時候需要工作,如種菜、養豬及做豆腐來幫補家用,這種生活一直到我中學時期。」儘管環境惡劣,不過他的母親從未放棄要他接受教育的念頭。在培風小學畢業之後,吳德芳在培風中學受教育,高中時去了新加坡中正中學,過後負笈台灣成功大學。對於自己成功開創一番事業,吳德芳時時刻刻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
當然,在外還是要靠朋友的。他說,朋友的幫忙及信用這個無形資本,是使他一步一步踏上青雲路的主要推動力。累積了三十幾年的經驗,吳德芳對於做生意有一套看法:「做生意免不了遇到挫折,捱過了過度時期,要看看自己如何吸收經驗,以重新出發。只要你不是孤注一擲,即使是跌倒了,也不會很痛,也比較容易翻身。」
拿督吳德芳是客家人,現年六十二歲。他不諱言,自己是一個家庭觀念很重的人,很注重子女的教育。所以,今天他的子女個個學有所成。「我對子女觀念的定位很清楚,從來不會對他們有太高的要求。在他們小的時候,不會要求他們拿一百分,今天,更加不會處處束縛他們。我讓他們去發揮所長,擁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及建立本身的人際關係。」他認為,把孩子教養長大,自己的責任算是完成了,孩子未來的事業則是他們自己的責任。「我教養他們,現在是他們教養自己子女的時候了。」在他的努力栽培下,吳德芳沒有面對接班人的問題。目前,他的四個子女,三個在多美集團屬下的公司擔任要職。
吳德芳活躍社團,工作及華社服務各佔去一半時間。所以多年來管教子女的責任,就落在太太的身上了 。他的孩子個個都是專業人士,留美畢業。但他注重華文教育,把子女都送去華文小學就讀。今日,家庭中的共同語言都是華語。[9909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