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水墨畫家–江明賢
江彥震
江明賢,台灣著名的畫家,為近百年中國繪畫追求「引西潤中」理論的實踐者與豐碩成就者。其作品不僅表現中國水墨畫的特質與內涵,強調意境與氣韻。以寫生為基礎,加上心靈主觀表現。在構圖、形式與題材上,融合近代中西的美學精神與技法,形式與意韻兼具而開創出個人獨特的創作風格。即所謂「中學爲體,西學爲用」,將中國水墨畫的意境氣韻和傳統筆墨技法結合西洋繪畫的構圖、色彩、透視、技法以及現代繪畫理念等,創造出甚具特色的個人藝術風格。
江明賢以水墨畫享譽經年,歷時永勝。其作品融貫中西,唯美上乘,有“臺灣中生代最富盛名的代表性水墨畫家”、“跨越海峽兩岸的藝壇使者”、“在大陸舉辦臺灣畫家個展第一人”、“水墨金州能手”之譽。曾在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等舉辦“個展”。曾獲“青年學藝競賽國畫”第一名、“師大美術系系展國畫”第一名等。在臺灣、歐洲、美國、日本、香港、中國大陸等地舉辦“個展”40多次,“聯展”100多次。出版有《中國水墨畫之研究》和相關《畫集》十二部。
於台灣國父紀念館舉辦「水墨長河:江明賢創作大展」,展出50餘幅大尺幅水墨畫作,筆下盡繪多年踏訪中國大江南北景致及台灣人文采風。「水墨長河」堪稱江明賢「十年磨一劍」之大規模個展,逾36米的長卷《新富春山居圖》首度在台亮相。
《新富春山居圖》2011年完成後,曾在北京、山西與浙江等地美術館展出,台灣是首次曝光,此畫內容起自千島湖,行經新葉古村、建德大橋、三江會合處、嚴子陵釣台、桐君山、黃公望故居、富春畫舫、六和塔迄錢塘大橋,依循春夏秋冬時序並以「龍脈貫穿全畫」,江明賢表現現代建築與傳統村落交錯的當代版富春山水,也是他心目中的富春山水。
《新富春山居圖》創作緣起於2010年,前中國大陸總理溫家寶在記者會中,言及兩岸分離猶如元代名畫《富春山居圖》,因火毀成兩段,分藏台北故宮與浙江博物館,此言不僅促成《富春山居圖》在台北故宮合璧展出之創舉,同時,在中國國務院主導下,邀請江明賢與宋雨桂分別代表兩岸合繪《新富春山居圖》長卷。在此之後,江明賢又花了一年時間,嘔心瀝血獨力完成此幅「江版」《新富春山居圖》。江明賢現為臺灣美術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暨研究員,北京中國畫學會顧問。
1942年出生在臺灣臺中縣人的江明賢,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1968年畢業後,前往西班牙馬德里聖斐南度美術學院進修,1974年獲得碩士學位。學成返國後擔任臺灣師大美術系(所)教授,博士暨碩士生指導教授,美術系主任暨美術研究所所長,美國聖若望大學(水墨畫)教授,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教授;並任歷屆全台美展籌備暨諮詢委員,全台大學聯合招生術科類美術組執行長,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臺灣現代美術大系》出版諮詢委員,臺灣美術院副院長兼執行長。
還曾經擔任下列獎項評審委員:總統文化獎、國家文藝獎、全國美展、臺灣省美展、臺北市美展、高雄市美展、中山文藝獎、大墩獎(臺中市)、南瀛獎(臺南縣)、桃城獎(嘉義市)、竹塹獎(新竹市)、桃源獎 (桃園縣)、全台公教美展、全球中華藝術薪傳獎、全台青年美術比賽、全台學生美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公共藝術、中華電信公共藝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巴黎藝術村駐村藝術家」甄選、各縣市文化局暨文化中心…等。
亦曾擔任過下列典藏暨展覽評審委員: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父紀念館、臺灣藝術館、各縣市文化局暨文化中心。以及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美術類); 臺灣、臺北、臺南等藝術大學校務發展評鑑委員。
1988年七月應中國大陸文化部之邀請,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和上海美術館舉行個展,引起兩岸畫壇很大的震撼和影響。大陸的山山水水和壯麗景觀讓江明賢深深觸動,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與此同時,與大陸同行的接觸與交流也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可以感到人們對藝術的渴求和熱愛,雖然當時畫家的生活水準並不高,卻有很大的理想抱負。”而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在黃山上巧遇“十上黃山”的畫壇大家劉海粟,兩人在黃山合作了一幅畫作,畫畢大師將這幅畫作送給了他。江明賢回憶說,劉海粟告訴他,天下名山,黃山最美,雄奇無匹。希望他能多來走走,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大陸美好的河山。
首次“登陸”,也讓江明賢以難以抑制的心情道出多年深藏在心底深處的宏願:中國畫家要為中華民族而畫,今後將專攻描繪大陸的山山水水。他認為,“世界美術史沒有中國畫這一章,是不完整的,而中國美術史沒有臺灣這一節,也將是一大缺憾。中國畫發展到現在,有兩大流派。一派在大陸,以北京為中心;一派在海外,以臺灣為中心,兩者合而為一才完整。兩岸畫家切磋畫藝,促進互相瞭解、彼此認同,才能達到文化上的‘認祖歸宗’”。
首次“登陸”,也讓江明賢以難以抑制的心情道出多年深藏在心底深處的宏願:中國畫家要為中華民族而畫,今後將專攻描繪大陸的山山水水。他認為,“世界美術史沒有中國畫這一章,是不完整的,而中國美術史沒有臺灣這一節,也將是一大缺憾。中國畫發展到現在,有兩大流派。一派在大陸,以北京為中心;一派在海外,以臺灣為中心,兩者合而為一才完整。兩岸畫家切磋畫藝,促進互相瞭解、彼此認同,才能達到文化上的‘認祖歸宗’”。
然而,由於當時島內特殊的歷史背景,江明賢辦完畫展回到臺灣後,事情的發展超出了他的預料,關於他的新聞時常出現在報紙某些版面的頭條。“那段日子報紙上關於我的新聞,從文化版報導我開畫展,轉而到政治版說我違反了某某條例,後來又上了社會版。”他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江明賢說,“那時我還被任教的大學解職,看起來真是損失慘重,可是我不後悔,我知道文化交流的意義所在。總要有人走出第一步”。
“世界五大洲,我走了不少地方,覺得最美的山水還是在中國大陸,真是大自然的恩賜。”江明賢如是說。要畫好大陸的山水,除了實地寫生體悟,還必須多讀好的遊記,才能下筆如有神,他始終認為,創作離不開生活。“一幅成熟的作品必須包含時代性、地域性與個人風格3個要素,而一個大藝術家的養成,必須經由技巧的學習、理論的鑽研,最後萌生出屬於自己的美學思想體系。”也就是1988年的大陸之行,此後10年,他用“融西潤中,突破前人”的獨特風格,畫黃山煙雲、萬里長城、桂林山水、樂山大佛、布達拉宮……大陸的山山水水也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隨著兩岸文化交流的逐漸開放和日趨頻繁,江明賢往來其間,越發“如魚得水”起來。從第一次“登陸”至今,他已經數不清自己到大陸寫生和交流的次數了。除了自己的采風創作,多年來頻繁行走于兩岸的江明賢為推動中國水墨藝術的發展、促進兩岸藝術交流作出了很大貢獻。如今,作為臺灣美術院創始人之一的他,強調說,作為由臺灣美術學界教授和畫壇具有傑出成就與影響力的畫家組成的重要美術創作與研究機構,臺灣美術院將為推動臺灣美術發展及兩岸的交流作出不懈努力。
其作品近十年來經常在紐約、香港、台北等地之蘇富比和佳士得等國際拍賣公司展出並拍賣。北京嘉德、榮寶齋、瀚海、太平洋等四大拍賣公司近年亦展出其作品並拍賣。江氏為少數跨進國際藝術活動與市場之台灣畫家之一。
國內外展覽及獲獎成績斐然:先後陸續在 臺灣、西班牙、東京、名古屋、福岡、京都、紐約、舊金山、洛山磯、香港、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廣州等地舉行個展五十餘次,重要國內外聯展達百餘次。獲獎紀錄有,全台青年學藝競賽國畫第一名、臺灣師大美術系展國畫第一名、中國文藝獎、國家文藝獎。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曾經參加「龍岩美術館永定土樓邀請展」。據其稱他的祖先也是來自永定的客家人,能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展出別具意義。
其著作有: 《中國水墨畫之研究》,臺北東門出版社出版,1990;〈臺灣古蹟之美〉,自由時報副刊連載,1998-2000;畫說臺灣錄影帶72集民視「畫說臺灣」文化藝術性節目,1998-2002;《江明賢畫集》,臺灣、舊金山、洛杉磯、東京、福岡、京都、香港、北京等地出版共二十集,1970-2009;〈江明賢的水墨藝術〉,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藝術學院主辦,「臺灣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2003;〈風格的挑戰与形成-我的繪畫歷程与創作理念〉,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所出版,2005;《水墨畫教學光碟六集》,華視「美術系」教學節目,2005-2009;〈傳承与發揚-臺灣師大美術系所水墨畫教學的方針与影響〉,藝術論壇四期,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所發行,2006;〈臺灣水墨畫教學〉,香港教育學院主辦「水墨畫教學与創作學術」研討會,2006。
〈水墨畫與西方現代繪畫〉,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世紀初藝術-海峽兩岸繪畫展暨學術」研討會,2007;〈李可染與臺灣水墨畫壇〉,北京中央美院美術學研究所主辦「李可染國際學術」研討會,2007;〈漫談中國水墨創作之問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首屆兩岸四地藝術論壇」,2009;〈庸凡削盡留清秀—黃君璧的藝術與教學生涯〉,北京中國美術館主辦「黃君璧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坐看雲起—中國水墨畫創作之危機與轉機〉,北京國家畫院主辦中國山水畫高峰論壇,2009。
其作品典藏在臺灣:總統府、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歷史博物館、臺灣師大美術館、中央圖書館、臺灣傳統藝術中心、高雄市文化中心、臺中縣議會、臺中縣文化中心、臺中縣港區藝術中心、嘉義市文化中心、國泰金控、華泰銀行、元大證券、鴻禧美術館、順益美術館、鳳甲美術館、臺灣創價學會美術館、佛光緣美術館、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寄暢園藝術基金會、陳中和文教基金會、中華兩岸藝術基金會…等。
大陸: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江蘇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山東孔子美術館、浙江博物館、黑龍江博物館、四川樂山博物館、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文化部中華文化聯宜會、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等。美國:加州亞太博物館、加州包爾美術館、舊金山中華文化中心…等。[201607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