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

2018台灣競爭力高峰會


2018台灣競爭力高峰會

劉盛良(中華民國公教軍警消暨退休人員聯合總會 總會長)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布「2018IMD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在63個受評比國家的世界競爭力排名第17,比去年下降3名。這是台灣競爭力近9年來最差的排名,更是3度被中國大陸超越,不啻為蔡政府的一大警訊。

不可諱言,IMD全球競爭力排名由來已久,雖非完美,但在全球具一定公信力,亦為各國政府施政的參考指標。進一步分析,台灣在2018IMD全球競爭力排名的四大類指標中全數下滑,其中,「經濟表現」排名降至第14名;「政府效能」掉至12名;「基礎建設」跌至22名,「企業效能」滑落至20名。

檢視我國的細項指標,可發現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呈現大幅退步,還有經商法規、體制架構、勞動市場、基礎建設及技術建設等指標表現不佳。眾所周知,台灣主要貿易國集中在中國大陸、東協國家、美國及歐盟地區,無論是過去的三角貿易,乃至今日的四角貿易,都難以擺脫出口集中度高的現狀。雖然蔡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試圖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但數據顯示情勢難以扭轉。

台灣的國際投資亦礙於相關法規及投資環境遲遲未能改善,包含僑外資來台投資、陸資來台投資都持續衰退。尤有進者,外資對台直接投資(FDI)近3年每季都是低於10億美元的低迷狀態,若改善未能見效,未來排名還會再下滑。再者,勞動市場排名衰退至第38名,反映出台灣企業環境未能吸引外國高階人才。近年,政府雖持續提出許多優惠及彈性方案,以擴大吸引外籍優秀專業人士來台工作,但受限於居留環境制度不夠友善、對台經濟前景疑慮,加上薪資條件難與國外競爭,以致成效不彰。另政府效能不佳,亦反映出企業經理人對政府決策彈性與執行的不滿。

中國大陸近幾年全力拚經濟,高唱大步走出去;經濟發展不以高經濟成長率為目標,而是以「調結構、穩增長」的「穩中求進」為主基調,並往高質量發展,推動全面對外開放的新格局。不僅在全球競爭力排名節節上升,隨著各項惠台措施出台,正對台灣企業及人才形成強力磁吸效應。反觀台灣這幾十年來,政黨勤於內鬥、政治凌駕經濟,許多結構性問題沉痾已久,如產業結構仍無法成功轉型,不僅產業出走,指標型的世界性品牌企業寥寥無幾,令人不勝唏噓。

政府應明白唯有努力改善「五缺」問題、加速產業轉型、推動法規鬆綁、針對經商法規與體制架構進行改善;檢視修正《外國人投資條例》、《產業創新條例》、《公司法》,同時培養人才及引進人才等,才是拚經濟的正道。[201807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