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核四不宜輕言廢除

核四不宜輕言廢除
劉盛良
民進黨的神主牌,前任主席林義雄從本(4)22日起禁食,表達終結核四的決心。中央研究院院士鄭天佐、林長壽等200多位學者,日前參與連署「廢核四,爭民主,學界不核行動」,聲明要求停建核四,核一、二、三廠盡速除役;還權於民,下修鳥籠公投法門檻。
但是,台灣是沒有能源的國家,石油、天然氣都必須仰賴進口,台灣能源百分之九十八仰賴進口,能源匱乏的情況,非他國所能比台灣是獨立電網,不能向臨近地區買電,惟有靠自己。台灣向很多國家買能源,但這些國家沒有一個是我們的邦交國,若遇狀況必將受制於人。所以,台灣根本沒有廢核的條件,核能是目前唯一能降低電力成本,提升台灣競爭力的辦法。因此,核四的存廢與能源安全將影響台灣未來四五十年的發展。
儘管日本福島核災事件後,各界都有「沒有核安,就沒有核四」的共識。但歐、美、日都還是持續仰賴核能發電,核電也是目前台灣產業發展最大的電力依靠。
核能牽動我國國家能源政策還有產業調整,目前核電占國內發電比例約18%,任何一座核電廠除役,替代能源的處理將成為大問題。核電一廢,電價瞬間飆漲四成,國人可以接受嗎?去年油電雙漲引發極大的民怨,即是明顯的例子。故廢核四不難,重點是核四廢了以後,如何取得替代能源。而產業轉型成低耗電也需要緩衝時間。若公投否決核四,將導致電價飆漲,限電危機頻頻,產業相繼出走,外資亦裹足不前,失業率勢必隨之攀升,民眾更難以負荷高昂的電價。則核一、二、三廠只得延役。而較老舊的核一、二、三廠的設備運轉會比新蓋的核四安全嗎?一旦核一、二、三廠除役,台灣的電力備載容量將剩7.4%,屆時必將陷入限電的困境,嚴重影響民生和工商業的正常運作。
在核電爭議聲中,聯合國IPCC卻把核電列為「較佳的減碳選擇」,福島核災之後,日本政府也決定重啟核電廠,我們必須做好評估,讓全民了解,如果廢核四,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少?台灣能否承受
日本的女川電廠在三一一大地震發生時,其地表加速度猶大於福島電廠,卻未釀成核災,是因為女川電廠廠房高於海嘯高度,所以未釀成災。可見核四廠只要通過嚴格的安全檢查,應可列為我們的能源選項之一。我們建議請國際公正單位提出核四是否安全的鑑定報告,並透過理性平台溝通各方意見,正反併陳後,再舉行公投才有意義
為因應各種能源挑戰,應設立一最高統籌單位,制定長期的能源安全策略及最適的能源結構;另一面在充滿風險與不確定的國際局勢中,制訂並統籌協調國際能源合作與能源外交策略之執行。
回顧歷經22年來的核四滄桑史,核四是1992年前總統李登輝批准的興建計畫,於1999317開始動工。2000年政黨輪替後,行政院宣布停建,隨即遭立法院院會決議移請監察院彈劾,於2001年釋憲後復建,完工日期延至2006年。2011年發生日本福島事故後,政府決定對核四進行檢視和補強,商轉日期延至2015年。
核四問題延宕至今,已成朝野政治角力,甚至演變為民眾對執政團隊的不信任投票,而非單純的國家能源政策或核能安全問題。更需深思的另一層面,則是「公投」背後的政治意涵,絕不是學理上「以公民投票落實國民主權」這麼簡單。若公投程序一旦藉核四議題全面啟動,其政治效應所引發的後座力,恐非執政當局可輕易承受。
社會大眾對於核能政策的認識仍顯不足,對於政府的說明也多有疑慮,核四案難免陷入民粹漩渦,無法自拔。國民黨的公投版本尚未定案,反核團體已質疑政府是逃避責任,踐踏公投精神。在野黨亦指稱,即使國民黨贏了公投,也只是集結更多反核民意而已。公投的立意雖良善,但其結果已可預見,除了耗費鉅額社會成本,也只是凝聚並壯大反核勢力,公投案無需出鞘,勝負已決。
核四爭議近三十年,期間亦歷經政黨輪替,但不論哪個政黨上台,執政團隊都不敢輕言廢核,自然有其道理。核四前次停工110天損失近4000億,此次若再停建估計損失將達4,912,停建與否,個人認為何需再延燒至大規模社會動員的公投,而應回歸立法院,以務實辯論求其結果,才是責任政治的基本原則,亦不違背馬總統「民主社會的爭端解決機制」立場。
核電廠雖昂貴,但一旦運轉成本皆可逐年回收,且核電價值在於其原料便宜穩定,除了全民受惠外,核電便宜穩定的優勢也可助長經濟發展。設備老舊的核一及核二,尚且可以延役,假設核四確實安全無虞,那麼為什麼不予以商業運轉。
事實上「沒有誰有資格可以說停建核四」,大法官13年前作出的第520號解釋已說明,扁政府停建核四是違憲的,「現在冒然停建核四,恐怕會違憲」。
立法部門已經通過預算,如果行政部門片面宣布停建,「是完全違背行政跟立法之間的分際,讓人家覺得行政部門獨裁專斷」,是違憲、違法的行為。
台電表示,如果停建核四,在核一核二核三可能除役,而替代能源又沒著落的情況下,最快2015年就會缺電、限電,而且大量增加天然氣發電,每度電可能飆漲0.38元,投資額大砍700多億,產業將外移,失業人口甚至增加2.8萬人。
「核四是台灣在過渡期適用的能源,在核一、核二與核三廠先後除役後,沒有其他更適合的基載能源,就必須善用核四」,核四早做比晚做來得好,核四的未來若不及早定位,錢還是不斷燒下去,成為國家最大的痛,當年支持續建核四的蘇貞昌,今日竟成為反對續建的急先鋒,前後搖擺反覆不一,徒然製造無謂的內耗。
「非核家園」是政府既定的政策,「核四」公投的主要目的在於從「立即達成」與「逐漸達成」兩案中作選擇。政府不能一味地屈服於民粹,要進行有效的領導,公投乃屬於最終的手段,不到最後關頭,實不應輕言一試。正因歷年來政府舉棋不定,才會予有心人士操弄的空間;雖然核四議題的討論眾聲喧嘩,但是在核四安全議題方面,卻聽不到真正的專業聲音。既然在野陣營全力阻撓國民黨版公投案,我們何不順勢將戰線再拉回占優勢的立院,即可輕鬆解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