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9日 星期四

土樓王─承啟樓







 

土樓王─承啟樓

江彥震

承啟樓位於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高頭鄉高北村,相傳建造中有感於老天相助又名天助樓,亦被稱為「土樓王」。2001年先後被列為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和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承啟樓是高頭江姓第十五世祖江集成(1635年-1719年)所建,明崇禎元年(1628)破土動工。花了81年時間,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建成。康熙年間樓主江集成的裔孫作過重新修建而更名為“承啓樓。坐北朝南,占地面積5376.17平方米,直徑73米。承啟樓由四個同心圓的環形建築組成,外環四層,高16.4米,每層72間;二環兩層,每層40間;三環單層,32間;外圍周長1915米,走廊周長229.34米,3個大門,2口水井。中心是祖堂為四架三間兩堂式祠堂,全樓共402間。人稱「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承啟樓外牆為夯土牆,底厚1.5米,頂厚1米,屋檐伸出近4米。承啟樓為江氏一族所建,鼎盛時曾住有800餘人,現尚有60餘戶,300餘人居住。

承啟樓是在土樓中規模最大的圓樓。據傳從明崇禎年間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間竣工,歷世3代,閱時半個世紀。相傳在建造過程中,凡是夯牆時間均為晴天,直到下牆枋出水後,天才下雨,承啟樓人有感於老天相助,所以又把承啟樓稱作"天助樓"

土樓的選址都非常講究風水,一般都是承依傍水,主要門口面對溪水的方向。承啟樓樓前面是一片開闊的田野。高北村有數十座大大小小、或圓或方的土樓,錯落有致高低起伏,組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土樓畫卷。承啟樓的門聯是:"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後子孫讀與耕。"

承啟樓的建築最具特色,在歷時三代的建設中保證了整體結構的科學合理。外環樓高四層,每層用抬梁式木構架鑲嵌泥磚分隔成72開間。第一、二層外牆不開窗,只在內牆開一小窗,從天井採光。一層是灶房,二層是禾倉。三、四層是臥房;各層都有一條內向挑出的環形通道,並有四道樓梯,對稱分布於樓內四個方向。裏面有一副堂聯:“一本所生,親疏無多,何須待分你我;共樓居住,出入相見,最宜注重人倫。”所描繪的正是一樓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的動人情景。

承啓樓按《易經》八卦進行佈局,外環、二環、三環均分為8個卦。外環卦與卦之間的分界線最為明顯,底層的內通廊以開有拱門的青磚牆相隔,造型精巧,古色古香。承啓樓屋頂面出檐也與傳統的民居有所不同,環外樓靠外版築牆的出檐距離約兩米之遠,這種出檐方式可以保證版築牆不受雨水侵蝕。外環樓靠內部走廊上挑蓋有腰檐,腰檐的作用是同外牆挑檐相同,這裏起 着保護木構件作用。

承啓樓的樑柱結構的基本樣式是傳統民居中常見的步架式,但在步架式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外環樓的內廊採用不着地懸挑的柱結構,內廊懸挑柱在檐口處與檁穿接,懸挑柱與護欄的中部、下 部橫樑結合,並與後部的步架結構形成一個牢固的框架體系。在靠近外環柱外部出檐的檁支撐於寬厚的泥土牆上,承啓樓的這種結構方式,體現出客家人的建造智慧。

承啓樓最有特色的窗欞體現在外環樓一層廚房的木直欞窗上,廚房的窗採 用的是木製直欞窗,欞窗沒有窗扇,木直欞窗保證房間良好的通風與採光。直欞窗的下部空間作碗櫥使用,形成與功能的結合。

承啓樓各環的巷道大多有鵝卵石鋪設成。二、三、四環房屋之間的通道與各環的巷形成T字形的鋪設格局,T字形的水平方向是巷,T字形的縱向道路分成了左、中、右三個部分,中間的道路略寬,並用較為細小的鵝卵石鑲嵌成道路的分界線。巷與各環交界,都有條形石料收邊。承啓樓二、三、四環隨地勢是由外環向內環逐步升高,各環地面鋪裝也是中間略高,因此,地面這種鋪設方式結合當地降水特點,有利於雨水的排放與滲透,從而避免樓內積水。

樓外為石砌門坪。樓後為2級石砌護坎,高5米,護坎平台為東西走向的村道。學堂坐落在樓後東北面,與樓外環相距約20米,高2層,長方形,土木結構,佔地約300平方米。承啓樓外環樓外立面的裝飾充分反映了閩西南地區人民質樸而自然的審美觀,從而形成典型的土樓外部裝飾特徵。

承啓樓外環樓的主體牆身採用的是取自於當地地表下方深層次的泥土作為建築材料,採用版築牆工藝,壘造出堅實寬厚的牆體,經過時間的洗禮,現存的承啓樓外觀顯現出當時建造的痕跡、版築牆房屋的肌理和細微的裂縫,表現出融入自然的樸實形象。

版築牆的下部是大塊鵝卵石砌成的堅實牆基,鵝卵石牆基保護版築牆不受雨水的浸侵,並且在視覺效果上表現出肌理的方與圓的對比,是一種自然的質樸之美。承啓樓主入口大門及立面具有土樓典型的裝飾特點。大門及周邊裝飾由有兩個層次的形式構成,第一個層次是外部巨大的軟心包框牆, 軟心包框牆高約有三層樓,寬度約佔三個開間,軟心包框牆的第一層是平磚順砌而成,色彩是暗紅色;暗紅色的磚牆向內是矩形收光的粉白牆面,在矩形白牆上部兩角分別裝飾有相互對稱的卷草紋樣,卷草紋的垂直尺寸約佔白色牆面縱向長邊的三分之一多,接近於黃金比例。粉白色矩形牆面的上部是用暗紅色做的嵌套,嵌套內是黃色,上面由右向左書寫樓名“承啓樓”的黑色字樣。粉白色牆體的下部中央是進入承啓樓的主入口大門。

大門的門套是用厚重的條狀石料製成,並做了二層跌級處理,外層的跌級是矩形,內層的跌級上部是半圓形的樣式,其形式具有簡潔、有力的美感。在大門石材門套的外側左右分別書寫有楹聯,右側書寫着“承前祖德勤和儉”,左側書寫的是“啓後孫謀讀與耕”。承啓樓外觀形體上的窗洞主要集中在外環樓三、四層,窗洞形狀排列成單純的重複形式,窗洞外框都有白色收光的邊,每個窗洞都對應着房間,窗洞的整體形式反映的土樓結構和形式的固有特徵,形成了一種自然的裝飾效果,並傳遞出地域性建築的構圖法則和一種緊密的節奏感。外觀豐富裝飾所表現的自然與人文相 結合的內涵,在視覺上表現一種粗獷與精細並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的藝術效果。

承啓樓地處觀音山腳下一片平坦區域,依山而建。選址體現堪輿學天人合一的觀念中重要的原則之一“相形取勝”。“堪輿學關於聚落選址的最佳格局,可用六個字來表達,即:面山、背水、 朝陽。堪輿學家關於建築選址的問題,有一句話,前要照,後要靠”承啓樓面南背北,遵循了“相形取勝”的選址原則。從閩西南的 氣候特點來看:承啓樓的朝向一方面有利於採光與通風;另一方面保證 土樓內部使用空間環境的舒適性,達到冬暖夏涼的目的。在觀音山半山腰的觀景台俯瞰,承啓樓的東邊是方形振成樓,西邊是圓形喬福樓,承啓樓處於二者中心。

啓樓樓前是一片視野開闊的綠地,平坦的 草地上嵌着鵝卵石子鋪成的蜿蜒小徑,其中一條較寬的小徑,略偏於承啓樓大門對應的中軸線,通向承啓樓,開闊的草地更加襯托承啓樓的氣勢。

關於承啓樓,還有一個“姑嫂誇樓”的故事,話説在一個婚宴上,兩年輕女子同一桌,都在誇耀自己家住的土樓有多大。一個説:”高四層,圓四圈,上上下下400間,你説我的樓大不大?“另一個説:”我住的樓像一座城,裏面住有七八百人,我嫁這裏三年了還認不了全樓的人,你説到底你的樓大還是我的樓大?“當她們清楚各自的樓名後,在場的人都哈哈大笑,原來倆人都住在承啓樓,論輩份還是姑嫂呢!只因一個住樓東,一個住樓西,到今還互不相識罷了。

承啓樓裏保存着當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等人的題匾數十個,最珍貴的莫過於楠木壽屏了。這件稀世奇珍是乾隆19(1754),承啓樓創建者江集成次子江建鏞7旬壽辰時,朝中尚書、京城太學士們合贈的。壽屏由12扇楠木板連接而成,雕刻面積達15.03平方米。正面中間雕刻一幅特大的《郭子儀拜壽圖》,上下兩邊分別為《二十四孝圖》和《四季圖》,雕刻着從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到凡夫俗子、平民百姓,凡187個人物,個個栩栩如生。

20087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三十二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福建土樓("六群四樓",共有46座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永定洪坑土樓群、高北土樓群、初溪土樓群、衍香樓、振福樓"三群兩樓"23座土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0213日胡錦濤總書記視察了土樓,他第一個參觀了承啟樓。胡錦濤總書記考察永定客家土樓後稱讚"客家土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大家庭、小社會和諧相處的典範"。承啟樓以它高大、厚重、粗獷、雄偉的建築風格和庭園院落端莊麗脫的造型藝術,融與如詩的山鄉神韻,讓它獨領土樓的風騷。台灣小人國和深圳錦繡中華都有承啟樓模型。1981年被收入中國名勝辭典,號稱"土樓王",與北京天壇、敦煌莫高窟等中國名勝一起競放異彩。

永定客家土樓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是獨一無二的大型生土夯築的建築奇葩,是東方血緣倫理關係和聚族而居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證。從歷史學及建築學的研究來看,土樓的建築方式是出於族群安全而採取的一種自衛式的居住樣式。在當時外有倭寇入侵,內有年年內戰的情勢之下,舉族遷移的客家人不遠千里來到他鄉,選擇一種既有利於家族團聚,又能防禦戰爭的建築方式便被採納下來。

同一個祖先的子孫們在一幢土樓裡形成一個獨立的社會,共存共榮,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內大概是土樓最恰當的歸納。實際上在一座座土樓里讓優秀的客家文化得到傳承。

圓樓是永定土樓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築,一般它以一個圓心出發,依不同的半徑,一層層向外展開,如同湖中的水波,環環相套,非常壯觀。其最中心處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為祖堂,圍廊,最外一環住人。整個土樓房間大小一致,面積約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樓梯,各家似乎無秘密可言。

國民黨名譽主席、永定人吳伯雄先生曾親題「福建土樓王」。福建作家許懷中先生說:「永定土樓是個句號,卻引出無數的問號和感嘆號」。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教授茂木計一朗說:「永定土樓像地下冒出的巨大蘑菇,又像自天而降的黑色飛蝶」。美國哈佛大學建築設計師克勞得說:「永定土樓是客家人大膽、別具一格的力作,它閃爍著客家人的智慧,常常使我激動不已」。[202205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