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客27屆懇親大會在開封
江彥震
世界客屬第27屆懇親大會定於10月17日至20日在河南開封舉行。主辦單位將邀請世界各國客屬團體及海內外嘉賓,預計5,000多人參加,歡聚開封,共襄盛會。
開封古稱東京,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歷史悠久,底藴深厚,是世界客家人的祖域,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750多年的建城史,和2,300餘年的建都史,素有"七朝古都"之稱,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同時還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開封全市人口535萬,轄管五個縣五個區,土地遼闊,山清水秀,環境優美。過去開封是北宋政治、經濟、軍事、科技與文化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其建設獨特宏大,分外城、內城、皇城三重城郭,三條護城河,雄偉富麗甲天下,有聞名的包公祠和馮玉祥紀念館。在開封舉辦懇親大會,有助於民眾瞭解客家祖城豐富的歷史內涵,進一步弘揚客家精神,擴大客家影響力。海內外客家人亦可藉此機會返鄉尋根祭祖,給參加大會代表及子孫後代極大的中華文化敎育。
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籌辦單位決定要舉辦一場高規格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並訂定其主題為客家人與中原、客家人與開封。圍繞這兩大主題展開深入探究,讓在全球客家族群中形成中原與開封作為客家人祖根地、中原文化與開封宋文化作為客家文化重要源頭的共識。
今年(2014年)6月15日,河南省長謝伏瞻、副省長趙建才和開封市長、世界客屬第27屆懇親大會籌委會主任吉炳偉,在臺灣會見了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世界客屬總會總會長吳伯雄,贈送吳伯雄汴繡像及開封日報報業集團汴梁晚報編撰的《萬里尋蹤客家路》系列圖書等。吉炳偉代表世界客屬第27屆懇親大會籌委會,誠聘吳伯雄擔任大會最高榮譽主席,吳伯雄欣然接受聘書,並為守望閣正殿牌匾題字,還表示將親自率團到開封參加盛會。
吉炳偉指出,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目前已在全球各地成功舉辦很多屆,在國內外華人圈具有廣泛的影響。世客會組委會要圍繞“開封讓客家人圓夢”這一主題,把本屆世客會辦成一屆隆重熱烈的盛會、節儉務實的盛會、精彩難忘的盛會,為客家人圓一個美好的尋根夢。
所謂“客家人”,是指北方人遷居南方(閩、浙、湘、贛、兩廣)後,沒有和當地土著人融合、通婚,而保存漢族血統、文化和習俗的人。客家人並不是階級概念,而是土著、客居(家)的對稱。客家人是漢族中的一個分支,一個民系。客家人與北方漢人的不同點是:北方漢人經過魏晉南北朝、宋遼金元與五胡、契丹、女真、蒙古等族在血緣與文化方面都有過大融合,而客家人在南方則保持了獨立的存在,所以客家人曾很自豪地認為自己保存了“純漢人”的語音、習俗和文化。
河洛人與客家人的共同點:都是北方漢人移居者。但河洛人並不全是客家人,只有沒有與南方土著居民融合、通婚,而保持漢族血統及漢族文化傳統的河洛人,才是客家人。現在的北方漢人遷居到南方,更不是客家人。從另一個角度講,客家人也不全是河洛人。凡是在歷史上由山東、山西、河北、河南、陝西及北方其他地區遷居南方,而沒與土著居民融合、通婚,而保持漢族血統及文化傳統的人,都是客家人。
客家人是歷史上形成的群體,由於河洛區域在歷史上所處的特殊地位,在每一次北方人南遷的潮流中,河洛人都占絕大多數,所以河洛人就成為客家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所說的“客家人根在河洛”,其原因也在此。但這只是概說,不能說所有客家人都根在河洛。根在河洛並不是指所有客家都出自河洛,其範圍應包括黃河以南、長江以北、漢水流域以東、淮河以西的中原舊地,其核心在河洛。
徐旭曾在《豐湖雜記》中對客家民系的形成有個簡要記述,現摘錄於下:“今日之客人,其先乃宋之中原衣冠舊族,忠義之後也。自徽、欽北狩,高宗南渡,故家世冑,先後由中州山左越淮渡江而從之,寄居各地。迨元軍大舉南下,宋帝輾轉播遷,南來嶺表,不但故家世冑,即百姓亦多舉家相隨,有由浙而閩沿海至粵者,有由湘贛逾嶺至粵者……天不祚宋,厓門蹈海,國運遂終,其隨帝南來歷萬死而一生之遺民,固猶到處皆是也……猶存生聚教訓復仇雪恥之心,一因風俗語言之不同……雅不欲與土人混處,欲擇距內省稍近之地而居之,一因同屬患難餘生,不應東離西散,應同居一地,聲氣既無間隔,休戚始可相關,其忠義之心,可謂不因地而殊,不因時而異矣。當時元兵殘暴,所過成墟,粵之土人亦爭向海濱各縣逃避,其閩、贛、湘、粵邊境,毗連千數百里之地,常數十里無人煙者,於是相率遷居該地焉……成居既定……披荊斬棘,築室墾田,種之植之,耕之獲之,興利除害,休養生息,曾幾何時,遂成一種風氣矣。粵之土人稱該地之人為客,該地之人亦自稱為客人”。
有關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土著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民系,而不僅僅是南遷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根據這些年的人類學以及移民史研究,大體可認為前一種說法更符合歷史真相。從魏晉南北朝、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受到北方少數民族多次入侵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到世界各地。
以上記載說明了客家人的來源及其形成的時間、居住區域和客家人得名的由來。據此可知客家人形成於宋元之際,而在此之前南下的北方人,則只能是客家人的先民。客家,這支中華漢民族的特殊民系。她的先民,原是中華燦爛文明的發源地——黃河江淮流域的漢人。由於天災和戰亂的驅迫,他們歷經長途跋涉,抵達粵贛閩三地交界處聚居,靠著吃苦耐勞、堅忍不拔、開拓進取的精神站穩腳根,與當地土著居民雜處,他們靠著勤勞致富改變生活品質,經過數千年的演化,最終形成穩定的客家民系。以後又向南方各省及海外播衍。現在已有數千萬客家人分佈在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人口已達1億2千多萬。[201408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