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5日 星期三

公館木魚

公館木魚

江彥震

「公館木魚」源於廣西北海市合浦縣廉湖書院(曲樟鄉的荷樹坪村),伴隨民間傳說,廣為流傳。據國家二級編劇、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廣西作家協會會員韓鵬初介紹,相傳在明朝嘉靖年間,合浦鄉間民女金牡丹與當地廉湖書院一位書生相愛,正待擇日結良緣。廉州府張五老爺見金牡丹聰明美麗,遂將她強搶回府,欲占為妾。

為此,廉湖書院師生發動民眾抗議,要求歸還金牡丹自由。但目的不達,學生數人反被監禁。是時,考期逼近,監外學子一邊發動民眾與官府抗爭,一邊給獄中同學送油燈和課本,供他們複習功課。數日後,官府迫於民眾壓力,終於釋放了金牡丹和被收監的學子。金牡丹與戀人喜重逢,被釋放的學子如期投入考試,並取得優異成績。喜訊傳遍了大廉山麓和六湖垌。有識之士受書院師生的義舉感動,紛紛捐獻錢糧資助學費。

為答謝民眾支持,書院師生籌辦了一個「特別宴會」,不但宴請支持者,而且邀來乞丐一起共宴。席間,眾人同唱書院師生事先譜寫的本地客家方言木魚調《牡丹花》,唱頌民眾合力抗暴助弱,營救民女的正義舉動。

此後,一傳十,十傳百。房前屋後,街頭巷尾,船上樹下,田間路邊,珠鄉大地都唱遍。「牡丹花」便在公館鄉間生根開花。別具地方特色的曲藝說唱——「公館木魚」就這樣留傳下來。

「月光光,照地方;馬來等,轎來扛……阿哥思想轉過向(那個呢呀金牡丹女哪),從今不做調皮王(牡丹花,一對鴛鴦對鳳凰呀)……」中國大陸中央視CCTV4《魅力故鄉》特別節目——《公館木魚·金牡丹》播放時,《月光光,照地方》獨特的旋律響起,竟讓人熱淚盈眶。

《月光光》本是客家人耳熟能詳的一首童謠,不論男女老少都能隨口哼唱出來。而有珠鄉客家金牡丹之稱的北海合浦客家民歌手廖烈蓮,將此童謠改編成表演歌唱形式的「公館木魚」。這一原生態的客家民間傳統演唱節目,在2011年北海舉辦的「第24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當時世客理事長劉盛良率團參加)晚會上演出,驚艷四座,此後還先後在中央電視台、廣西電視台國際頻道等播出,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如今,「公館木魚」已多次在央視頻幕上亮相,並被列為廣西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公館木魚」是合浦客家人傳世的一種曲藝說唱形式,問世於明朝嘉靖年間,在北海市合浦縣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據稱當時大批客家人南遷定居於合浦公館、閘口、曲樟、白沙一帶,民間藝人根據發生在公館廉湖書院的事件,編寫出一套名叫「牡丹花」的曲調,用客家方言演唱,邊唱邊藉助木魚為道具伴奏,稱作「公館木魚」。

「公館木魚」最早創作的時候只有木魚作為打擊配樂,後伴奏樂器逐漸添加了二胡、三弦等。唱詞句末拖腔常用「金牡丹女哪」和「牡丹花」等襯詞,故又有「金牡丹」「牡丹花」之稱。一直以來,「公館木魚」流傳於合浦客家人聚居的鄉鎮,用客家話演唱,以客家山歌為基礎作詞,表現形式活潑,曲調明快流暢,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傳說典故、鬥爭故事、愛情婚姻、新人新事、社會評說等客家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在鄉間遍地開花。不論何時何地,勞動、休閒還是歡喜悲傷,客家人都能用「公館木魚」的形式隨意唱上一段,以山歌來表達情感,可謂既能在田間地頭隨意發揮,也能登上大雅之堂一展風采。因此,「公館木魚」深受群眾喜愛,隨客家人流傳了一輩又一輩。

進入21世紀,隨著社會的發展,受到音樂逐漸多元化的影響,民間傳唱「公館木魚」的人越來越少,年輕一輩更加不會隨時隨地唱上一段「公館木魚」了。「公館木魚」這朵民間曲藝之花瀕臨「枯萎」的境地。

此時,廖烈蓮勇敢地站了出來。廖烈蓮是土生土長的公館客家人,如今已年過半百,作為國家二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非物質文化遺產「公館木魚」第四代傳承人的她,依然活躍在珠鄉的舞台上。廖烈蓮曾是合浦縣粵劇團的擔綱花旦,其父親廖梓材和母親葉素蘭都是「公館木魚」的第三代傳承人,廖烈蓮從小耳濡目染,年幼的她脫口就能唱上一曲「公館木魚」,且有模有樣。一直以來,廖烈蓮專注於自己的粵劇表演,並未正式研習並上台表演過「公館木魚」。200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廖烈蓮帶著家鄉的「公館木魚」,參加廣西舉辦的「三月三」山歌比賽,並獲得了優秀的成績。

「我很驚喜,但是那時候幾乎沒什麼人認識『公館木魚』,我就開始思索這個問題。這是我們祖輩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難道就這樣讓它流失了嗎?如果再沒人唱就根本沒人認識了。一定要讓更多人認識,了解它。」於是,自此之後,只要有機會,廖烈蓮都堅持將「公館木魚」帶上舞台,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它。除了流傳下來的曲目,她還自編自演了《屋夸系南珠故鄉》等曲目,都獲得了好評。

2011年,廖烈蓮將自己改編的公館木魚《月光光,照地方》搬上了第24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晚會的舞台;2012年,「公館木魚」被列為廣西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廖烈蓮成為「公館木魚」的第四代傳承人;20125月,為保護、傳承、利用「公館木魚」非遺項目,廖烈蓮籌建成立了「公館木魚」傳承基地,並於次年組織創作團隊創作了《金牡丹》這一傳承精品曲目。

經過一眾創作人員的努力與創新,《金牡丹》不負眾望,先後榮獲北海市群星獎金獎、廣西第十七屆「八桂群星獎」銀獎,並被中央電視台「發現之旅」欄目作為特別節目全程錄播、推介。「公館木魚」還登上過央視國際頻道的《走遍中國》中的《勞義——家鄉的年味》和《客家足跡行》之《古樹參天山歌悠揚》,多次在全國人民面前,展示她獨特的濃郁地方文化氣息。

「公館木魚」,這流淌在客家歷史文化長河裡的一涓清流,在客家人的不斷大膽創新下,不斷賦予新時代內涵,如今,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也更加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

珠鄉社會各界的曲藝愛好者紛紛在舞台上傳唱、表演「公館木魚」,合浦縣更是積極在各種場合進行宣傳、推廣,並將其作為合浦縣部分景點的固定節目進行展演,為外來遊客展示珠鄉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如今,在北海、合浦的各種舞台上,經常能看到「公館木魚」的身影。唱曲內容豐富多彩,既有表達鄉愁鄉戀鄉情,也有表達對國家的祝福,更有對社會真善美的傳頌。[20210906]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