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客家人怎麼過年?







 

客家人怎麼過年?

江彥震

客家人與多數的華人一樣,視過年為一年中最為隆重和歡樂的節日,「百節年為首」。大家很早就開始準備過年,一般來說我們客家人過年有哪些習俗呢?

 

年架與年假

春節是指農曆正月初一的那一天。「過年」真正指的是除夕晚上,一夜跨過兩個年頭,但一般泛指年底和年初相接的那一段時間,年底又稱「年關」,「快過年了」客家人習慣說「年關快到了」,「關」者,一為年的分界線,二為窮人過還債之關。「年初」俗稱新年,「年關」加「新年」便是「過年」的時間範圍,客家人通常以1225日入年假()開始,至正月5日出年假()為過年。而到了正月15日,客家俗語云:「飲過元宵酒,各行各業快動手」,提醒人們過年已結束,該恢復正常的生活了。入年架、出年架可以說是最典型台灣客家人過年的觀念,年假都從臘月25日開始,至大年初五才結束。年假,乃因農業社會時代,農人們除四時神誕慶典外,並無其他假日,更因洽值農閒期,正可趁此機會休息。

 

貼春聯

年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貼上寫有吉祥語的紅對聯和橫幅,大廳牆壁貼上大紅的「福」字,豬牛圈裡貼上「六畜興旺」的紅條幅,除外還會在許多用具上貼上紅紙條,稱之為「封歲」、「上紅」。除夕當日,不但家內外要打掃整潔,也要把門廳之對聯換新。農家的牛欄及豬欄更要貼上如「水草長春」、「六畜興旺」的紅紙。在穀倉及米缸貼上「滿」字,除夕前還需解決的是還債,一般積欠商號的帳,不但有人專程送來,老闆更是早晚來「拜訪」。窮人則只好躲藏,俗稱「有錢人過年,窮苦人過難」即是此理。若真不能償還,若與事主言明諒解則叫「卡年」。不管躲藏或卡年,債則只能討到除夕十二點,過後就是新年了。路途相逢只能互道恭賀新禧,不能討債。

 

蒸年糕,殺雞、殺鴨,大掃除

農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左右,家家戶戶開始磨米蒸年糕,有甜年糕、發糕、菜頭粄、芋頭版、菜包等等。與此同時,開始陸續殺雞、殺鴨,大戶人家甚至還要殺豬。一般人家過年都要用上十幾斤豬肉。大掃除,清除陳年不用的老家具。臘月三十日早餐後,凡是當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掃衛生,將祖祠牆壁粉刷一新。午後,陸續有人攜禮盒、三牲、炮竹、元寶香燭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進香。行禮之後,放炮竹,有的放煙火。每到大年三十午後,祖祠香火繚繞不斷,炮竹聲不絕於耳,一直延續到黃昏。

 

隔年飯

過去在除夕前一天,都會用大木甑蒸「年飯」,亦稱「隔年飯」,供奉祖先神祗時,「隔年飯」要插上12雙筷子和12根大蒜。還要燒紙錢,供桔子、橘子、斧頭柑等,有的還要擺上幾枚銀元,取意「有食有財」,「隔年飯」要供奉數日,到了初三早晨,「隔年飯」要重新蒸過,全家人一起食用,取意「歲歲有餘糧」,到初五「隔年飯」吃完後,才開始放新米下鍋煮新飯。

 

點歲火

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歲的習俗,家家通宵達旦燈火明亮,稱之為「點歲火」,火籠加炭稱之為「漚火桶」。大家團聚一起,辭舊歲迎新春,共享天倫之樂。除夕之夜,大人還要發給小孩壓歲錢,這是小孩子最期盼和最高興的時刻。

 

拜年

大年初一,取吉時開啟廳門,以清茶糖果接財神,燃放爆竹。大年初一早餐,客家人都是吃齋(素)的。年假期間互到親戚朋友家拜年。若有客人來拜年,家中經常準備好「星仁糖」、冬瓜糖以及煎甜粄、泡甜茶來招待客人。若隨行有小孩,還要互贈紅包以示親愛和睦。吃了早齋以後,一般的習慣是要到寺廟燒香,因之寺廟香火鼎盛,大家祈求神明保佑新的一年平安納福。逢太歲者要點光明燈以求趨吉避凶。

 

轉妹家

年初二是「轉妹家」日,講究的人家還要派人去迎接女兒歸省,轉外家攜夫帶子,手提雞臂(半隻雞)、酒、甜粄等禮物,更不能忘了給父母親一個紅包。外孫、外孫女更可以拿到外婆、舅舅、阿姨的大紅包,高興得不得了。有的女兒要在娘家住上一晚或兩晚方才返回夫家。母親為疼惜女兒把好吃的、好用的多送給女兒搬回夫家,被稱為女兒賊。

 

初三大掃送窮鬼

年初一和年初二這兩天,儘管屋內屋外的地面堆滿厚厚的鞭炮紙屑、菸頭、糖果紙等垃圾,但這兩天不能掃地,也不能倒垃圾。這些垃圾必須等到年初三才能清掃。因為人們認為新年伊始的年初一和年初二這兩天要「囤財」,這兩天掃地和倒垃圾,會掃走和倒掉家中的財運。客家人把年初三稱為「窮鬼日」,這一天要把「窮鬼」送出去。「送窮鬼」是把貧窮和不好的東西送走,與貧窮、霉運告別的意思,所以年初三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把垃圾、不好的東西清掃出去。

如今,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把垃圾倒在岔路口再焚燒的現象少了,很多人都會把垃圾倒在村口的垃圾桶里了。但「初一初二不打掃,初三大掃送窮鬼」的習俗還一直在流傳。

 

出年架

年初五叫「出年假」,是日清晨將灶神接回來。手持三枝香,向外當天叩拜三下,口念「三杯清酒五碟糖,歡迎灶君回廳堂,玉帝面前奏好事,回家帶來吉與祥」。然後恭恭敬敬把香插回廳堂香爐,燃爆竹燒金紙。年假已過,大家又各就各位忙自己工作。過年後第一次下田作事,帶一束香及一帖金紙,在田邊拜一番,以求免虫害並祈豐收。若要洗滌衣物,也帶香紙,去河邊拜水神。

 

正月十六去掃墓

初九是「天公生」,當晚十二點要敬天公,半夜的鞭炮聲不停,可擾人清夢。正月十五是元宵,客家人家家做菜包慶祝。一般人通常都清明節掃墓,但是,客家人正月十六起開始陸陸續續去掃墓,這是台灣客家人獨特的習俗。有人的猜測,因在台灣客家人先祖較窮困,沒有多餘的錢及時間,所以一石二鳥趁此農家假期完成掃墓,了一椿心事,以後才能勤快工作,這也是較困難客家人想出的變通之道。

 

正月二十聊天穿

正月廿日的「天穿日」也是客家人才慶祝的,從前天穿日的祭拜,不輸其他節日。家家戶戶擺供桌祭拜,差不多全部客家庄都休假。天穿日必須休假,據說是「天穿地漏」,那一天賺的錢,也會漏掉,不如大家放假。民間語如「有食無食聊天穿」、「天穿無聊苦到死」,即強調天穿日是休假日。最近這一習慣已較少人奉行,有些地方(如竹東鎮)每年在此天穿日舉辦山歌比賽,也是因配合此休假日的習慣。

 

客家過年禁忌

年初一不能掃地倒垃圾,以防把「財氣」掃走;這一天不能到河中挑水;不能動針線;不可以打破碗、不能講髒話、不能罵人、不能打孩子等等。尤其是入「年架」後至春節期間,不能說「死」、「病」等不祥的話語。客家人傳統規矩,正月初一至初三是不許從外面帶「青」進來的,所以過年前,家庭婦女會買夠蔬菜過春節。[20210127]

1 則留言:

  1. 版主您好:請問最後一張照片的炸丸子有名稱嗎?炸丸子這項飲食文化是哪裡的客家年節飲食特色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