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國民黨在「九合一」慘敗之後將何去何從?

國民黨在「九合一」慘敗之後將何去何從?
江彥震
2014年台灣「九合一」選舉,1129日晚結果揭曉後,國民黨以在22個縣市長選舉中,從原來的15席銳減至6席,宣告失敗。在本次選舉中,國民黨努力爭取的台北市長席位,由前副總統、前主席連戰的兒子連勝文出戰,但敗給無黨籍的候選人柯文哲。國民黨慘敗,馬英九在122日下午宣佈要在周三辭去國民黨主席職務。
事實上,國民黨並沒有黨主席辭職為敗選負責的傳統。1997年,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中大敗,時任黨主席李登輝並沒有辭職;2004年,國民黨在總統選舉中失敗,時任黨主席也沒有辭職。在國民黨的傳統中,國民黨秘書長為敗選辭職是比較常見的。這次曾永權辭去國民黨秘書長一職,就是這種傳統的延續。
民進黨,則向來有黨主席為選舉失敗負責的傳統。2004年底,立委選舉,由於未能實現「泛綠」過半的目標,民進黨主席遊錫堃辭職以示負責;20081月立委選舉,民進黨大敗,只獲得27席立委,當時的黨主席陳水扁只得辭職負責。
不過,國民黨也並非沒有例外。2000年總統大選,藍營的兩位候選人連戰、宋楚瑜全都落敗,陳水扁獲勝。憤怒的泛藍群眾前去包圍李登輝,最終迫使李登輝辭去了國民黨主席職務。這場「逼宮」案例是否會成為國民黨敗選後的新傳統,形成對後來的國民黨主席的壓力,則是不確定的。馬英九當年曾為此擔心,而今他的這一擔心終於變成了現實。
現在的國民黨上下,主要是在為「九合一」慘敗悲傷,在為國民黨的敗選進行廣泛的檢討,在為國民黨下一步的出路憂心忡忡。馬英九此番辭職動作,其實是在黨內要求檢討的聲浪和馬內心的自責聯合作用下促成的,和真正的「逼宮」還是有所不同。
馬英九辭去國民黨主席,也意味著國民黨未來的接班人競爭或將提前。因為和即將在2015年上半年進行的國民黨2016參選人黨內初選攪合在一起,接下來的國民黨主席一職變得更為重要和敏感。未來改選產生的國民黨主席是更像2007年到2009年的國民黨主席吳伯雄那樣「只輔選不參選」,還是像馬英九當年接任黨主席那樣既負責黨務又成為總統候選人?這些都是較難應對的問題。
依據國民黨黨章,國民黨主席改選工作也將最遲在明年1月完成。屆時在國民黨主席改選中,誰出來競逐黨主席,意義就大不相同,從中也可看出國民黨上下對國民黨主席一職的具體定位。若國民黨中生代接班人選中的某些人士出來競選黨主席,則屆時的國民黨主席改選就成了提前上演的2016接班人之爭;若國民黨中生代接班人選中無人出來競選黨主席,則屆時產生的國民黨主席將扮演當年吳伯雄所扮演的「輔選而不參選」的過渡角色。
對國民黨來說,「九合一」選舉慘敗之後還有比敗選更大的壓力需要面對。如何處理好馬英九辭職之後的黨主席改選工作,如何進行反省和改革,如何維護總統選舉黨內初選競爭者之間的團結,如何重振旗鼓防止國民黨在2016總統選舉中提前出局,對國民黨來說都是重大考驗。
再造的國民黨貴不在多,但必須精。孫中山以「四大寇」締造中華民國。今天的國民黨雖再次挫敗,但在台灣仍擁有一半選票,以這樣的基礎若能建立國家認同論述,去挑戰四年後仍此路不通的台獨,又何困難之有。黨跟民意脫節得太嚴重,在學運之後完全沒用心去思考問題出在哪。這可能是一次關鍵性選舉,左右未來二十甚至三十年一個世代選民的政治偏好。
125日上午國民黨在立法院召開選後首次黨團大會,檢討「九合一」選舉失敗原因,有立委提到選前票投候選人,等於票投馬英九口號發酵,也有立委提到馬王政爭是主因,矛頭指向馬英九。另外當局政策不討喜也是主因,未來黨團決定重大法案必須經過黨團支持議案為原則。
選舉兵敗如山倒,江宜樺率先下台負責,但是新上任的行政院長毛治國遭批換湯不換藥。有立委屬意央行總裁彭淮南擔任此職,但有人認為,馬英九根本在心裏已內定毛治國,而對彭淮南只是形式詢問。立委李慶華表示,這次國民黨的失敗,因素有幾個,其中一個就是,「馬王」之間的訴訟問題。連任失利的台北市議員楊實秋,就說這次選舉大敗,跟1948年底,國民黨輸掉關鍵性的淮海戰役,原因幾乎一模一樣,就是主帥只用自己人,卻不派出最好的將領去打仗,淮海戰役失敗,國民黨最後輸掉大陸,這次選舉慘敗,國民黨可能也會輸
 圖為馬英九總統辭去國民黨黨主席職務,並鞠躬致歉。(陳振堂攝)2016的政權。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國民黨在此次選舉中的慘敗呢?
一、缺乏整體佈局,黨內互鬥。此次選舉前,國民黨中有實力的政治人物各自盤算自己的選票,無人給選舉以助力。提名很複雜、競選更困難,個別縣市還出現自己人與自己人競爭的黨內互鬥。臨近選舉,雖為形勢和黨規所迫,各位大老和實力派不得不出來助選,但許多是出工不出力,絲毫沒有激情,沒有盡到為候選人拉抬選情的實際作用,讓選民感覺到的只有表面上熱熱鬧鬧,而沒有具體確實解決問題的內容。看起來是形式上都走到了,但多是虛晃一招。
二、是執政乏力,政策不彰。執政幾年來,國民黨在政策層面讓民眾感覺不到經濟社會的發展,各類關係到民生的政策讓民眾普遍無感,特別是軍公教人員,在年金、退休金及年終慰問金的改革觸怒了軍公教人員。故民眾對政府存有很大怨氣,加之國民黨各個執政地方首長,也均拿不出能夠讓選民義無反顧地投出一票的耀眼的政績。藍營投票率不高,但基本盤還在,關鍵是未能提出一個團結基本盤、感動中間選民的政策。反而促使民眾要以選票來教訓國民黨。
三、兩岸「經濟紅利」無法讓全民共享,返鄉台商「鮭魚變沙魚」,引起民眾對兩岸政策的不滿。有關兩岸政策法案,又出不了立法院,部分政策甚至在行政院內部都無法達成一致。馬政府在民生方面讓民眾感覺到的只是物價上漲,青年失業、勞工薪資倒退及食安問題均未能有效解決。而經濟發展成果卻沒有讓民眾享受到紅利。
四、網路新世代、宣傳了無新意。在地方選舉中,國民黨多用一些常規的選戰手段,表面上看起來轟轟烈烈,但實際效果卻沒有多少,在輿論引導方面,更是讓民進黨牽著鼻子走,對自己多年來的執政亮點宣傳不出來,反而是各種失誤被人打得遍體鳞傷,不懂得利用網路新媒體進行正面的引導,反倒是被綠營媒體追著打,天天都在忙著解釋自己的不是,沒有能力從民眾的感覺方面來宣傳自己的理念。
五、2008年,馬英九以總統、立法院雙勝的結果擔任總統,曾經誓言改革國民黨,又於2012年再給他機會後,他領導的國民黨的改革沒能取信於選民。現在,馬英九辭黨主席的直接結果,是他一直努力促成的馬習會,似乎不再可能實現。馬英九之所以一直努力促成馬習會是希望能在總統任內尋求自己的歷史定位。為實現這一目標,馬英九在去年推動修改黨章時,成功得到了「總統兼任黨主席」條款。但這一訴求普遍認為偏離了民意,因為民間正因房價、物價、食品安全、薪資倒退等問題而怨氣大漲。
六、許多候選人自身的形像,和綠營相比處於下風,很難獲得多數選民的心。連勝文沒有剝離「權貴」的標籤,於是失去了年輕選民的信任。胡志強雖然政績不錯,但任期太久,選民期待改變。民進黨結合「反服貿勢力」,激化了反馬、反商、反中的氣氛,進而把台灣所有的問題,比如南北失衡、貧富不均、世代失衡,都歸結於馬英九當局。
七、民進黨勝選最主要的原因是執政黨多乏善可陳,人民已無法忍受,且今年的學運喚醒很多年輕人「參政」意識。眾多年輕人返鄉投票,無論多麼艱難他們都要回去投票,使過去不愛投票、人數高達6502040歲的年輕一代,在這種風潮意識下踴躍投票 。
儘管一些媒體以“雪崩式潰敗”來形容此次國民選戰失敗的結果,甚至說這是該黨從大陸潰退臺灣之後的第二次大潰敗,其黨內還有人斷言選戰失敗就是宣判馬英九的政治死刑等等。但國民黨並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為台灣未來局勢還需要國民黨:
一、「兩黨輪值的態勢仍然存在」。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但國民黨並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藍營的基本盤還在。雖然臺灣政黨多如牛毛,真正能夠與民進黨抗衡的只有國民黨,但臺灣需要的是一個「脫胎換骨」的新國民黨。一個百多年的政黨要發展下去就必須與時俱進,徹底拋棄家族政治、地方派系、僵硬體制的束縛,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九合一選舉不應成為國民黨的終點,而應成為國民黨徹底反省、走向新生的一個歷史起點。現在距離“2016大選”還有兩年的時間,國民黨如果能夠真正「脫胎換骨」,仍然有獲勝的機會。今後應有計畫性的培養人才,長期深耕,等待最佳時機;不應急就章,臨時推人上陣,既無規畫脈絡,又無後續深耕安排,當然會一敗塗地。
二、「民生問題仍是執政者最大的考驗」2008年民進黨大選失利固然有領導人貪腐的問題,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沒有在改善民眾生計的施政方面獲得成效。今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可以歸納的原因很多,民生問題最突出。馬英九2008年最初開出的“六三三”(經濟成長率6%、人均GDP3萬美元、失業率低於3%)跳票,2012年連任後其財經政策不得人心——“油電雙漲”得罪了窮人,“證所稅”得罪了富人,調高“健保”費率得罪了所有人。臺灣失業率居高不下,勞工薪資收入不增反降,高房價,黑心油事件等等。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違,同樣適用於任何一個政黨的執政考驗。

三、「兩岸未來發展的走向」。九合一選舉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兩岸發展的歷史進程。只要大陸的中國夢獲得有效的實現,臺灣政壇無論發生多大的變化都不會改變這個大趨勢。“2016大選”國民黨如果再敗,由主張台獨的綠營主導臺灣政局,反而可能會促發加速兩岸統一的契機,亦未可知。[201412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