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亞元時代即將來臨!?

亞元時代即將來臨!?
江彥震
2007年以來,以美國為核心的全球金融風暴,襲捲全球各國後,國際強勢貨幣美元風光不再。20095月初,中國、日本及南韓三國財政部長,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亞洲開發銀行(ADB)年會,就1,200億美元的區域緊急換匯協定,擬妥出資比例的相關細節,以期在全球金融海嘯後,維持亞洲區域貨幣的穩定。
依這項協定,中國和日本將各出資32%南韓出資16%,其餘則由東南亞國協的十個國家,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及越南等國分攤。換匯協定的目的在協助亞洲這13個國家對抗全球經濟風暴,一旦成員國發生類似19971998年的金融危機,該協定將提供緊急國際收支援助。這項協定也被學界視為亞元(Asian Dollar)區域貨幣形成的初步階段。
台灣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於67日接受臺北大學頒發榮譽法學博士學位致詞時表示,台灣及亞洲許多國家,因經濟體較小,匯率常被國際熱錢左右。他認為,亞洲經濟發展程度相近的國家,若能建立共同區域貨幣,像歐元一樣,使用亞元,可降低成本,促進經濟成長,亞洲小型經濟體也可因此免受國際禿鷹攻擊。
所謂「亞元」(asian dollar)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十年前,即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前,亞洲開發銀行總裁黑田東彥倡議的「亞洲貨幣單位」(Asia Currency Unit簡稱ACU)。「亞洲貨幣單位」可視為亞元概念的先驅,這是一種表現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值的貨幣單位概念,以東南亞國協十國及中日韓三國貨幣,依據參與國的幣值、國內生產毛額等指標加權,制定一個「虛擬貨幣」。「亞洲貨幣單位」事實上是一個學理上的貨幣單位概念,功能類似國際貨幣基金(IMF)特別提款權(SDR),僅是一個計價單位,並非可實際交易的流通實質貨幣。其主要目的,在於協助發展區內債市,促進亞洲各國的貨幣合作。
20058月間,中、日、韓三國財政部長在「中、日、韓三國匯率合作國際研討會」期間,舉行非正式會議,會中即對解決東亞國家過度仰賴美元資產可能導致的危機,提出建立東亞共同貨幣的構想,並委由亞洲開發銀行研究策劃。至於台灣,雖非東協會員國,也沒有在「東協十加三」的陣營內,但由於台灣在東亞地區的重要地位,若成立亞元,料想台灣應不至被排除在外。
亞元的構想固然令人期待,但是,理想與現實之間仍有很大的差距。成立亞元,有其主觀與客觀的困難,而這些困難,均非短期可以解決。諸如,亞元形成前,會員國必須犧牲貨幣政策的自主性,等於是將各國央行整合成一個亞洲央行,直接關係著各個成員國是否願意將形成貨幣(利率及匯率)決策的自主權,拱手讓人。一旦亞元區形成,成員國先從區域內貿易的整合(勞工及貨物自由流通),發展至關稅同盟(區域內零關稅且對外採取一致的關稅稅率),進而達到貨幣(亞元)的整合。當前東亞及亞洲各國雖已簽立多份多邊換匯機制,但要達到關稅同盟,進一步達到貨幣整合,仍有許多需要克服的困難。
另外,就主觀情勢而言.要成立一個區域內的共同貨幣,必須區域內的各個國家,其經濟、文化背景相去不遠。亞洲主要國家,政治、文化、經濟背景差距甚大,即使是東協十加三,也有很大的內部差異。就以歐元來說,其成立醞釀的時間甚久,且歐洲內部各國的文化與經濟之差距又遠比亞洲地區為小,成立亞元的困難度,自然遠高於歐元甚多。
歐洲從1948年的關稅聯盟,到1999年推出歐元,經歷了50年才統一了貨幣。而且,時至今日,歐盟會員國已多達27國,但也不是每個國家都加入歐元。最明顯的例子是英國,英國堅持不放棄英鎊,堅守貨幣權,而瑞典、丹麥也都沒加入歐元。

雖然美元風光不再,但其影響力不容忽視,20064月,亞洲開發銀行再提出制定「亞元」概念,但此一倡議未獲美國支持。歐盟對亞元亦曾阻撓。因此,亞洲目前僅只是是一個發展中區域貨幣的構想。亞元的形成近年來進展仍然有限,展望眼前道路崎嶇不平,或許還需顛簸10年乃至20年甚至30年才能實現,總而言之,亞元的形成仍是一條漫長的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