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土樓是客家智慧的象徵

土樓是客家智慧的象徵
江彥震
“客家土樓”於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福建客家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建築,造型獨特、規模宏大、結構奇巧,以豐富的文化內涵、獨特的聚居方式、合理的佈局及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的選址理念而備受世人矚目。
大陸文化主管當局於1999年即啟動“客家土樓”申遺工作。20004月,由永定、南靖、華安三縣的“六群四樓”共46座土樓,以“福建土樓”的名義正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2004年,福建土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0710月,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對福建土樓遺產申報項目進行現場評估考察。2008年上半年,福建土樓順利通過正式評估,成為提交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表決的全球47項申報世界遺產項目之一,這也是2008年大陸參評的唯一文化遺產審議項目。
“客家土樓”是客家人智慧的結晶,是傳統的生土民居建築的傑出代表、是客家人創造文明的歷史見證,其文化內涵深刻地反映了中華民族融合、文化多元發展的歷史進程,它以歷史悠久、種類繁多、規模宏大、結構奇巧、功能齊全、內涵豐富著稱,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被譽為“東方古城堡”、“世界建築奇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史帝文斯‧安德列先生參觀永定客家土樓後稱讚:「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民居建築模式」。
日本學者初訪圓樓後讚不絕口:「天上掉下來的飛碟,地下冒出來的蘑菇」,「這些動人肺腑的客家土樓,與其說是一個龐大的住宅,不如說是一座小城市」,「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另一個世界,明暗、色彩,再加上人和動物,交相輝映,是一曲自然而舒展的交響曲」。
一位法國建築專家這樣稱讚振成樓:「這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古堡建築,它體現和代表了中國人也更是客家人的生存意識和智慧。」
據統計,光永定縣現存各式土樓就有30多種2萬多座,其中最具典型性的土圓樓有360多座。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於美國太空探測發現中國福建永定一帶,有一座座類似原子彈發射基地,經派員察訪方才得知,原來只是當地的民間建築,自此永定客家土樓名聲鵲起,受到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逐步傳揚到了全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客家人的智慧無不讚嘆不已。
“永定客家土樓”在福建土樓中有其突出的特點,他是一億多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淵源,是一個有靈魂有文化的聚集地,永定土樓堪稱“土樓之父”。“永定客家土樓”是福建土樓的主要組成部分,永定客家土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之後,已經不是僅僅作為當地的資產,也是全體客家人的資產,更是屬於全世界全人類共同的資產。
土樓聚集於客家祖地閩西,從眾多的珍貴史料和族譜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每個地方每個姓氏都把最早遷抵閩西的先祖尊為南方始祖,把閩西作為客家先民在文化里程中告別中原的終點和成為客家人的起點。天下水皆東,唯汀獨南,汀江是閩西最大河流,也是連接客家人南遷的兩個中轉站─福建閩西寧化和廣東梅州的唯一河流。客家人入閩後,沿著汀江兩岸定居,汀江流域成為客家人的大本營。汀江孕育了客家人,逐步發展壯大了客家民系。汀江流域,成了海內外客家人心中的麥加聖地!汀江也因而成為客家人的“母親河”。
客家土樓主要有三種典型,就是五鳳樓、方樓、圓寨。從整體看,以三堂屋為中心的五鳳樓含有明確的主次卑意識,可以肯定,它是漢族文化發源地的黃河中游流域古老院落式佈局的延續發展,在其群體組合中,只有軸線末端的上堂屋(主廳)採用了堅厚的夯土承重牆。
方樓的佈局同五鳳樓相近,但其堅厚土牆從上堂屋擴大到整體週邊,十分明顯的是,防禦性大大加強。圓寨,僅就名稱而言,已表現出兩大特性,一方面,在圓形建築物中,三堂屋已經隱藏,尊卑主次嚴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壘,它的防禦功能上升到首位,儼然成為極有效的准軍事工程。
群山高聳,峻嶺飛走,這濤浪詩畫般的青山秀水,掩藏著多少古樸奇特的客家土樓,其建築兼顧了經濟、堅固、物理、防禦、以及藝術等多方面優越性。
土樓群中,許多土樓是按八卦圖設計的,中華傳統文化深深地烙印其中。而最為典型的代表當屬振成樓,堪稱“土樓王子”。振成樓位於湖坑鎮洪坑村,建於1912年,占地5000平方公尺,懸山頂抬梁式構架,分內外兩圈,形成樓中有樓,樓外有樓的格局。前門是巽卦,而後門為乾卦。外樓圈4層,每層48間,每卦6間;每卦設一樓梯,為一單元;卦與卦之間以拱門相通。樓內有一廳、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陰陽兩極)、三門(即正大門和兩頭邊門,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個單元。卦與卦之間是隔火牆,一卦失火,不會殃及全樓;卦與卦之間還設卦門,關閉起來,自成一方,開啟起來,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盜賊入屋,卦門一關,即可甕中抓活鱉。祖堂似一個舞臺,台前立有四根周長近2公尺、高近7公尺的大石柱,舞臺兩側上下兩層30個房圈成一個內圈,二層廊道精緻的鑄鐵花格欄杆,是從上海運到此樓嵌製的。大廳及門楣上有民國初年黎元洪大總統的"裏堂觀型""義聲載道"等題字。樓內還有永久性楹聯及題詞二十餘幅,充分展示了土樓文化的內涵。
全樓的設施佈局既有蘇州園林的印跡,也有古希臘建築的特點。堪稱中西合璧的建築奇葩。1995年它的建築模型與北京天壇作為中國南北圓形建築代表參加了美國落杉磯世界建築展覽會,引起了轟動,被譽為東方建築明珠
永定人為什麼要依循八卦建造土樓?究其歷史根源:首先客家人從中原遷徙而來的,受中華傳統文化思想影響極深,而八卦又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之一,所以在建造居住的樓房時,加以運用,是情理之中。其次,經過數代的播遷,為求生存,他們面對著自然與社會中種種困難,而八卦自古以來,便被人們用以排兵佈陣,抵禦敵人。從安全角度出發,在設計、建造土樓時運用八卦,對於充滿智慧的客家人來說,是極其自然的事。
土樓具有充分的經濟性。土樓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杉土。在客家人聚居的閩、粵、贛三省交界地區,這兩種材料取之不盡。特別是黃土,它取自山坡,因而不存在破壞耕地問題。舊樓若須拆除重建則牆土可以重複使用,或用於農作物肥料,不會產生像現代轉石或混凝土房屋那樣大量的建築垃圾。
一般來說,由於屋體架構通風良好,木材遭白蟻侵襲或潮濕腐朽的情形並不嚴重,舊料可以二次使用,土樓的施工技術較易掌握,可以完全人力操作,無須特殊設備。通常建樓時間安排在乾燥少雨的冬季,此時正當農閒,族人可以大量參與工程,大大降低建築費用。
土樓具有良好的堅固性,特別是圓寨的堅固性最好。圓筒狀結構能極均勻地傳遞各類荷載,同時外牆底部最厚,往上漸薄並略微內傾,形成極佳的預應力向心狀態,在一般的地震作用或地基不均勻下陷的情況下,土樓整體不會發生破壞性變形。而由於土牆內部埋有竹片木條等水準拉結性筋骨,即便因暫時受力過大而產生裂縫,整體結構並無危險。從未聽說圓寨坍塌事故的發生,很多傳聞倒是某座土樓地震裂縫後,過些時日又自動彌合。
土樓最大的危險之一是水襲,但絕大多數做法是用大塊卵石築基,其高度設計在最大洪水線以上。土牆在石基以上夯築,牆頂則設出挑達3公尺左右的大屋簷,以確保雨水甩出牆外。
土樓還具有奇妙的物理性。土樓的牆體厚達1.5公尺左右,從而熱天可以防止酷暑進入,冷天可以隔絕洌風侵襲,樓內形成一個夏涼冬暖的小氣候。十分奇妙的是,厚實土牆具有其他任何牆體無法相匹的含蓄作用。在閩、粵、贛三省交界地區,年降雨量多達1800毫米,並且往往驟晴驟雨,室外的乾濕度變化太大。在這此種氣候條件下,厚土保持著適宜人體的濕度,環境太乾時,它能夠自然釋放水份;環境太濕時,吸收水份,這種調節作用顯然十分有益於住民健康。
當然每一件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土樓也有其未盡人意之處,即環境品質和室內噪音的控制問題。的確,由於強烈的內向性,土樓,特別是圓寨容易產生噪音聚焦效應,對現代人來說,這是一大缺失,但在昔日荒山寂野的客家人生存環境中,建築內部的迥響正是令人倍感溫馨,聲氣相通的生命氣息。
土樓具有突出的防禦性。土樓的厚牆是最重要的特徵之一,是中國傳統住宅內向性的極端表現。以常見的四層土樓為例,底層和二層均不闢外窗,三層開一條窄縫,四層大窗,有時四層加設挑台。土牆的薄弱點是入口,加強措施是在硬木厚門上包貼鐵皮,門後用橫杠抵固,門上置防火水櫃。這些全部出於防禦要求。
閩、粵、贛三省交界地區早先是一片莽荒,遲至上一世紀20年代初,仍存留有多處原始森林,蟲蛇出沒,野獸甚多。在歷史上很長時間內,這裏不但是天高皇帝遠,朝廷鞭長莫及,就連福州、廣州、南昌這三省都城,也因相處極端、隘堅路險而奈何不得。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風強悍的土著襲擊外,先後遷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間也不斷發生殊死的械鬥。
惡劣的生存環境迫使家客家人極其重視防禦,他們將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難攻的設防城市,聚族而居。土樓內水井、糧倉、畜圈等生活初級火器時代,土樓使客家人獲得了足夠的安全保障。在客家人中間,流傳著很多在敵人久攻不下,大樓安然無羔的故事。
土樓更具有獨特的藝術性。土樓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整體造型上。在這方面,三種典型均有其特點。五鳳樓一般選址於山腳向陽處,其立面中軸線上,下堂、中堂、上堂高度遞增,作為主體的上堂居於支配地位。軸線兩翼橫屋與之呼應地漸次升高,其重疊的三角形山面對峙左右,形成極工整的秩序構圖。雖不著力於細部刻繪,但那錯落有致的九脊歇山,飽含雄渾古拙的韻味。

方樓的造型特徵與五鳳樓近似,唯其下堂和橫屋的外牆另厚升高,形成更為壯觀的整體。圓寨是三種典型中造型藝術最富魅力的一種,崇山峻嶺之間,它以渾然一體的純粹形態出現,正如茫茫大漠中的埃及金字塔那樣,極具紀念性。圓的外形與天穹呼應,本色的黃土牆與大地密接。隨著時光流逝,土牆出現無數不規則裂縫,更顯得蒼勁有力。圓寨卻宛若天然,自天而降的飛碟,震撼人心,最具迷人的吸引力,為永定帶來了當今旅遊觀光的熱潮。[2009.6.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