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台灣與大陸合作有如猛虎出閘

政論:CHAIWAN 兩岸合宛如出閘猛虎 (圖)
內容:
兩岸網新聞中心 (來源:中評社) 2009年6月20日 星期六 10:58:24


中評社台北6月20日電(作者 江彥震)“CHAIWAN ”是韓國企業在中國投資者,對於最近台海兩岸密切合作經貿產品的一個總稱,即China加上Taiwan簡稱“中台 ”,據雲國際間已令人聞之害怕顫抖。韓國第一大報“ 朝鮮日報”日前在輿論版的“朝鮮編輯台”專欄中,由宋義達記者具名,以“凶猛追擊的Chaiwan”標題,作出了前述報導。文中指出,據一位韓國信息科技(IT)產業的高級幹部表示,一直在國際社會居領先地位的韓國 IT產業,最近在中國遭遇到以Chaiwan為象征的台海兩岸企業的猛烈夾攻,展現兩岸合作宛如“出閘的猛虎”的經濟威力。

在全球市占率遙遙領先的韓國LCD面板,於去年第一季在中國大陸的市占率高達46.2%,幾乎是35%的台灣和 13%的大陸之總和,但今年第一季,韓國竟遽跌至29.7% ,將冠軍寶座拱手讓給了56.5%的台灣。

在Chaiwan這個複合詞中,前半部包含中國大陸龐大的資金與市場,後半部則展現台灣卓越的產業經驗與人才技術。兩岸關系升溫所共同創造出來的Chaiwan商機,使台灣企業在景氣寒冬中獲得另一次不可錯過的崛起機會。

自去年520之後,兩岸密切互動,挾著台灣信息科技產業數十年淬煉出來的成熟團隊、渾然天成的產業鏈,加上對岸幅員廣大的腹地、低廉的人力成本,過去所面臨的障礙一一撤除,台灣的世界品牌紛紛樹起,研發比重大幅提高,廣告行銷甚囂塵上,甚至規格、標准方面的智慧財產權,也將在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的支撐下,揚威疆場。如此不僅韓國企業的優勢遭到重大威脅,長久以來叱吒風雲的先進“國家”,其利益也不得不回吐釋出。

以大陸經濟腹地之大,人才輩出,又積極進取,在兩岸密切合作之際,多少英雄好漢自不甘落居人後,努力跟進、學習、超越,使得兩岸共同擁有的實力更加堅實,Chaiwan有如飛龍在天,在國際舞台睥睨天下。

雖然大陸采購團連番來台,動輒數百億上千億商機。大陸僅僅“家電下鄉”政策,台灣廠商就獲利難以估計。有如財神爺上門的大陸經貿采購團,對台灣大旱降甘霖,但台灣仍有意識形態者在頑抗與中國的任何合作,堅持杯葛ECFA的簽定。也有專家對股市悖離基本面的資金行情感到不安,擔心熱錢來得快去得也快。Chaiwa n不但是兩岸間產業技術合作,也包括了資金往來。台灣股市猛漲得有點不可理喻,眾人皆知是“資金行情”,人們心中不免懷著所謂洪水猛獸般的莫名恐懼與不安。

Chaiwan一詞,仿佛有一支具體存在,所向無敵的“ 兩岸聯軍”;實際上, Chaiwan只是一個韓國媒體塑造的概念,兩岸政府和人民將如何賦予Chaiwan以正確的意涵?兩岸經濟的分工合作,只有維持穩健、互利、對等的深化,Chaiwan才不致成為一個虛幻的名詞。

兩岸如此密切合作,是半世紀以來的全新經驗;甚至於,中國大陸是否將稱霸二十一世紀,國際間也有各種不同的預測,所以前景禍福實難預料。不過,有些基本規則是不變的。全球化趨勢當中,產業分工絕對必要,但台灣應掌握比較利益,站穩自己的利基,避免迷失方向。不管看來多麼有利的情勢,一定要留一點“操之在我”的餘地,台灣才不失Chaiwan真正的意涵。

面對Chaiwan崛起,韓國最大的慨歎其實是:“同是分裂國家,台海兩岸正在攜手合作,而韓國卻須面對朝鮮發射飛彈的威脅”。的確,和平的機會真是得來不易,曾經錯失機會多年的台灣,應可深刻體會韓國的焦慮。(作者 江彥震 台灣時事評論員)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2014臺北客家義民嘉年華

熱門》2014臺北客家義民嘉年華
萬人遶境 逗陣迎客家義民嘉年華


圖/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提供
今年的2014台北客家義民嘉年華,將於10月24日到27日熱鬧展開。精彩可期的萬人恭迎,聖香遶境為慶典拉開序幕,展現客家團結的精神,一起來見證全台灣27尊義民爺齊聚一堂的盛況,也為即將到來的2015年祈福。今年的聖香遶境路線,長達120公里,是去年200年來最大規模出巡之後,再一次邀請最多尊忠勇公,還有義民爺在台北大聚首,預估這次會有上萬名的信徒,還有熱愛文化的民眾,來到中正紀念堂接駕。台北市長郝龍斌將會出席並且參與扶轎起駕儀式。
精彩可期的聖香遶境,將為今年的台北客家義民嘉年華,熱鬧揭幕。祭典中除了可以看到保有經典的傳統精神,也融合現代的創新思維。傳承台灣客家200多年褒忠義民節的信仰,盛大恭迎全台灣27座義民廟的義民爺,還有忠勇公前來遶境。昨日的萬人恭迎,聖香遶境,下午三點開始,從中正紀念堂民主大道出發,沿路將會經過信義路,永康街,愛國東路,中山南路,約下午五點回到中正紀念堂。


圖/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提供
今年萬人接駕有兩大嬌點,包括青年起駕團及客家婦女扶轎班,青年起駕團是由大專生所組成,身著亮眼客家服裝象徵客家精神,在三時準點,眾人簇擁下,恭迎義民爺起駕遶境,意在傳承客家忠義精神與學習感恩崇敬之心;另一個焦點客家婦女扶轎班,由客家婦女團體所組成,突破以往祭典由男性主導擔任重要執事人員的角色,為的是展現現代客家跟得上時代性別主流化的潮流,完全不落伍。到了晚上七點,星光鬥陣將進入活動另一個吸睛的高潮,民眾將可以欣賞六大頂尖技藝團拚陣頭同台尬場的演出。
在廣闊的中正紀念堂廣場上,一場擁有超過上百人,同台競技的創意文武藝陣大比拚,保有傳統經典的精華,還加了創新設計,劇場藝術,還有精湛的民俗技藝,滿場閃爍著星光點點,巧妙的呼應遼闊的星空蒼穹。今年有著名的九天民俗技藝團,藝想台灣,采禾藝坊,火悟空特技劇坊,鴻勝醒獅團,以及崇義醒獅團,一同舞佑台灣。而這些義勇神將,將帶來前所未見的演出,把現代創新高科技,融合在傳統技藝當中。好比九天民俗技藝團,首次把客家義民節,”忠,誠,義,勇”的精神,轉化為舞台人物的彩繪臉譜,化身為保鄉衛土的創意客家神將。義勇神將還加上各種創新的LED舞龍舞獅,在酷炫的雷射燈光特效下,徹底顛覆傳統藝陣的光影視覺。
在萬人齊聚的慶典晚會,客家藝術復興風潮,將在震撼的鑼鼓聲中熱情引爆!台北客家義民嘉年華,第一天的晚上就讓民眾熱血沸騰,今、明兩日周末假期歡迎民眾攜家帶眷逗陣來熱鬧。
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http://www.hac.taipei.gov.tw/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http://www.thcp.org.tw/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粉絲 www.facebook.com/TaipeiHakkaPark
義民嘉年華粉絲團:http://goo.gl/sdKHvu

曾耀东:闽西客家祖地的外交大使

曾耀东:闽西客家祖地的外交大使

2013年09月30日出处:江彦震作者:江彦震
客家世界网编辑: 祁瑞华
收藏
被誉为“闽西客家祖地的外交大使”的曾耀东打好闽西客家品牌,推动海内外客家实业人士回乡投资,致力把把闽西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立闽西客家联谊会加强海峡两岸同胞的交流和交往,促使两岸和平获得更进一步的推展。

古稀之年的客家大老曾耀东先生,历经山风海涛的涵育,军旅生涯的磨砺,博学多思的成熟,传载着客家文化的厚实;华侨子弟,客家少年,加上金丰大山的灵气沐浴他成长的足迹,客家精神的乳汁浇灌他空灵心境,从他的身上总让人感受到一种旺盛的生命力。休闲时节经常肩负着沉重的摄影包穿梭在客家祖地青山绿水之间,他的声音是那么宏亮,那么富有磁性,在每一处客家乡亲活动的舞台,他生动而激情的演讲常常鼓动得乡亲心旌荡漾。
曾耀东,福建永定人,1933年出生在印尼苏门答腊亚沙汉,一个传统的客家家庭。幼年时期一个隆冬的季节,他跟随父母,踏着海浪,踩着波光,回到了可爱的家乡─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成年后长期在部队任职,1984年转业地方工作。他从军旅退役后,担任了地(市)委副秘书长,不久又兼任刚刚复刊的《闽西日报》总编辑、龙岩地区侨务办公室主任和侨联主席等职。
1994年,曾耀东参加了在广东省梅州市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使他萌生了成立客联会,并申办世客会的想法。那时闽西只有客家学研究会,还没有成立客联会。会议期间,有记者访问他参加第十二届恳亲会后有什么感想?闽西准备什么时候也举办世客会?他当时就说,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会举办,回到闽西后向市政府作了汇报,龙岩市政府非常支持。
要申办世客会,首先要有一个组织,1995年11月,在他的推动下,龙岩市成立了「闽西客家联谊会」,参与世客会的申办。1996年11月在新加坡举办的第十三届世客会上,闽西客联会申办成功了,但其中的艰辛只有曾耀东最清楚。
由于他从小就接受了客家文化的熏陶,对客家的事业怀着梦境的憧憬,在他的积极推动下,闽西客家联谊会从无到有,不仅成功地承办了第十六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还在闽西与全球客家人的交流合作中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
闽西是客家祖地,是客家民系发育生长的摇篮之一。客家是闽西文化的品牌,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流淌着客家的血液。曾耀东就是要不断打好客家牌,让更多的海内外乡亲认同闽西客家祖地,从而推动闽西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把闽西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强海峡两岸同胞的交流和交往,促使两岸和平获得更进一步的推展。
闽西客家联谊会在曾耀东的领导下,从成立之日起就把目标锁定在申办2000年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为了争取海内外更多的客属乡亲的支持,他带领一班人,南下北上,四面出击,广交朋友,联络亲情,宣传闽西是天下客家人的祖地,宣传闽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成就,宣传闽西的各级领导为申办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的决心。
曾耀东说:「申办单位的竞争非常激烈,当时闽西的交通条件还很差,这样的条件怎么申办,我们说我们有政府的支持,还有四年的时间可以准备。在五个申办单位,陕西和美国的客联会相继退出,只剩下闽西、马来西亚和台湾三地的客联会,由于均有着举办世客会的强烈意愿,而且各有优劣势,最后大会决定

我能为“客家学”做什么?

我能为“客家学”做什么?
2014-10-18 09:13 来源:闽西日报 我有话说
2014-10-18 09:13:04来源:闽西日报作者:责任编辑:

□钟旎
2014年10月12日,闽台客家研究院在龙岩学院挂牌成立。这对于海内外客家学者们来说是莫大的欣慰,也是对根植于闽西红土地,传承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的龙岩学院是一种文化的使命担当。
这是一种进步。研究院的设立,为各地的专家学者搭起一个平台,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聚集在这块归属地,共同探讨问题、分享心得、释疑解惑、诉说梦想。他们把对于客家文化的热忱熔铸于自己的梦想中,并付诸实践,凭借火一样的激情在客家学这块丰腴的园地里不停耕耘。
在当日举行的发展论坛上,来自福州、厦门、赣州、台湾和龙岩本土的刘大可博士、杨彦杰研究员、徐学研究员、罗勇博士、江彦震先生、吴福文研究员、徐维群教授共七位专家学者作了发言。他们都是当今活跃在海内外客家学界响当当的专家学者。听完将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会,我受到极大的震动和鼓舞,并被深深地感动。
为什么感动?
我感动有这么多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为客家学这一事业奋斗,从青丝到白发,从青年到壮年,从壮年到老年,他们焚膏继晷勾画自己理想的蓝图。当我看到今年86岁的龙岩师专原校长李逢蕊爷爷时,内心油然升起无限敬意。李爷爷依然目光炯炯,脚底生风。在报告会上听到介绍,是他带领的龙岩师专研究力量为核心的闽西客家学研究团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创了中国大陆客家学研究的先河,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的,不论年轻的,还是年长的,他们都把理想埋在心里,沿着客家研究的正确道路奋力前行。
我感动客家学研究的前辈在探索的道路上从不畏惧任何困难,而是坚定信念不断追求的精神。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华东师大开设了客家学研究生课程班,闽西的许多年轻学者一同前往。如今,当年满载理想的青年学者也成为我们的前辈。在交通还不是特别便利的时代,他们舟车劳顿,前往上海,聆听名师的指点,感受浓厚的学术氛围,终于站在新的学术起点。尽管人生地不熟,但他们选择了坚持,直到今天也不曾停止。
我感动客家学研究的前辈在求学、求知的道路上,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还不忘记培养、提携正准备踏入这场征途的年青一代。不论什么时候,都用一颗宽容的心面对不同的声音,忍耐得了研究的寂寞、坚持得住钻研的枯燥,安静等待后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看着他们在学术报告厅的讲台上和我们分享激情洋溢的演讲,我时不时也注视着自己。我接下来能为“客家学”研究事业做些什么?梦想、热爱、坚持!梦想的魅力在于能让梦想变成现实,热爱是发自内心的向往和理性,坚持的品质让人身处逆境也能找得到希望的曙光而跃进一个新高地。在量变和质变的交替转换中,受挫、解决,再受挫、再解决,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客家学是一门接地气的综合学科,心比天高注定做不好学问。决定走这条道路的时刻起,我就告诫自己,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强调的是“我”,“我”的独到见解、“我”的独特视角,而不能用一颗依附的心去面对学术。前人的努力已经为我们做好了很多的铺垫,我们或多或少都可能会陷入用理论解释理论的尴尬局面,此时,我们需要的就是跳出这个圈子,既不能一味抛弃旧的东西,也不能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攀得更高。学习好固有理论,寻找新的切入点,开展田野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学会融会贯通,这才是基本功,这样才能使客家学在时间的锤炼中历久弥新。
我对客家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和执著,并不是我看到这门学科多有前途,能够给我带来额外的收益,而是觉得这门学科所需要的新鲜血液供给实在太少。前辈终有老去的一天,而要让这门学科根深叶茂,挑起这副担子的责任正可以落在我们这辈的肩上。我欣然接受,也愿意承受。
因为我也是客家人。
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责任编辑:yfs001]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閩台客家研究院成立

閩台客家研究院成立
  【中新社龍岩10月12日電】閩台客家研究院12日在“客家祖地”福建龍岩市成立,致力打造兩岸客家文化交流的平台。
  龍岩是遷台居民最集中的地區,當地客家人與台灣客家人同宗同源同根,台灣至少有70余姓氏源自龍岩。不斷加強客家研究,促進兩岸客家研究和交流合作是海峽兩岸客家同胞的共同願景,也是閩台客家研究院成立的初衷。
  中共龍岩市委宣傳部部長王金福表示,閩台客家研究院的成立,是深化客家研究、弘揚客家文化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龍岩與台灣高校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
  閩台客家研究院設于“客家祖地”唯一一所本科高校——龍岩學院內。龍岩學院院長李澤彧說,該研究院將增強客家研究的力量,促進客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他呼籲兩岸學者攜手共進,將閩台客家研究院發展壯大成為閩粵贛區域內兩岸交流的又一個文化高地。
  對於閩台客家研究院,王金福提出三點建議:希望兩岸專家學者以研究院為平台,形成更高水平研究成果,把研究院建成全國客家學研究高地和客家文化人才培養高地;希望與台灣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機制,以客家文化為切入點,把研究院打造成閩台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品牌;希望研究院進一步擴大與台灣文化交流,加強與台灣經濟文化聯系,打好客家文化的“僑台牌”。
  在當天舉行的閩台客家研究院成立大會暨發展論壇上,中華民族世界和平展望會秘書長江彥震表示,客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峽兩岸可持續拓寬、深化兩岸客家文化研究與交流活動,為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共同努力。
  客家文化研究專家、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副校長劉大可說,龍岩可以充分發揮客家文化資源優勢,扎根本土,做好客家文化研究,拓展客家文化這一兩岸共同文化的內涵,促進兩岸交流合作與和平發展。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徐學也在主旨演講中說,希望龍岩借閩台客家研究院這個開放包容的平台,將客家文化完善成獨立的理論學科,著力培養新一代客家文化傳承人,建成新時代客家研究的“黃埔軍校”。
  客家民系是中華民族的一支獨特民系,客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朵奇葩。客家人勤勞勇敢、開拓進取,敬親睦宗、崇文重教,其“漂泊天涯創業、四海為家生存”的遷徙史,吸引海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去研究挖掘。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龍岩就首開大陸客家研究先河,成立大陸高校首個客家研究機構。
台灣連鎖品牌商抱團進軍中國內陸市場

闽台客家研究院成立

闽台客家研究院成立

2014年10月12日21:29  中国新闻网 微博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中新社龙岩10月12日电 (张金川 钟旖)闽台客家研究院12日在“客家祖地”福建龙岩市成立,致力打造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平台。
  龙岩是迁台居民最集中的地区,当地客家人与台湾客家人同宗同源同根,台湾至少有70余姓氏源自龙岩。不断加强客家研究,促进两岸客家研究和交流合作是海峡两岸客家同胞的共同愿景,也是闽台客家研究院成立的初衷。
  中共龙岩市委宣传部部长王金福表示,闽台客家研究院的成立,是深化客家研究、弘扬客家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龙岩与台湾高校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
  闽台客家研究院设于“客家祖地”唯一一所本科高校——龙岩学院内。龙岩学院院长李泽彧说,该研究院将增强客家研究的力量,促进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呼吁两岸学者携手共进,将闽台客家研究院发展壮大成为闽粤赣区域内两岸交流的又一个文化高地。
  对于闽台客家研究院,王金福提出三点建议:希望两岸专家学者以研究院为平台,形成更高水平研究成果,把研究院建成全国客家学研究高地和客家文化人才培养高地;希望与台湾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以客家文化为切入点,把研究院打造成闽台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品牌;希望研究院进一步扩大与台湾文化交流,加强与台湾经济文化联系,打好客家文化的“侨台牌”。
  在当天举行的闽台客家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发展论坛上,中华民族世界和平展望会秘书长江彦震表示,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可持续拓宽、深化两岸客家文化研究与交流活动,为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共同努力。
  客家文化研究专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副校长刘大可说,龙岩可以充分发挥客家文化资源优势,扎根本土,做好客家文化研究,拓展客家文化这一两岸共同文化的内涵,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与和平发展。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徐学也在主旨演讲中说,希望龙岩借闽台客家研究院这个开放包容的平台,将客家文化完善成独立的理论学科,着力培养新一代客家文化传承人,建成新时代客家研究的“黄埔军校”。
  客家民系是中华民族的一支独特民系,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客家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敬亲睦宗、崇文重教,其“漂泊天涯创业、四海为家生存”的迁徙史,吸引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去研究挖掘。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龙岩就首开大陆客家研究先河,成立大陆高校首个客家研究机构。(完)
  (原标题:闽台客家研究院成立)

吳敦義出席「2014世界和平大會」

吳敦義出席「2014世界和平大會」

http://media.president.gov.tw/showImage.aspx?kind=I&path=b141d229-d8c4-4c6c-bd2d-501afe3ae7fe.jpg
副總統今(8)日下午前往臺北國賓飯店出席由「中華世界民族和平展望會」所舉辦的「2014世界和平大會」,誠摯歡迎國內外與會代表,並高度肯定該會不遺餘力的推動世界和平。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中華世界民族和平展望會」成立於2001年2月,並於2008年始定期舉辦「世界和平大會」,迄今已成功舉辦6屆,成果豐碩。對該會理事長劉盛良為促進世界和平所做之努力,副總統亦表達肯定之意。  
副總統指出,國父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烈歷經十次革命,締造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而馬總統自2008年上任以來,積極改善兩岸關係,除以「仁愛」與「和平」為兩岸發展最高方針,並持續推動兩岸繁榮及世界和平。  
談及兩岸關係,副總統說,政府秉持「九二共識」及「一中各表」之原則,促使兩岸由過去衝突對撞朝向穩定和平發展, 6年多來,簽署包括《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等21項協議,並在教育、經貿、體育、文化及觀光旅遊等方面交流頻密。  
副總統表示,為解決釣魚臺列嶼爭議,馬總統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呼籲各方「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並於去年4月順利簽署《臺日漁業協議》,解決雙方長達40年的爭議,讓東海成為「和平與合作之海」。 
副總統提及,由於兩岸和平發展,2008年以後,給予中華民國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的國家及地區由54個增至目前的140個,顯見中華民國深受國際社會尊重、肯定與歡迎。  
副總統認為,佛光山星雲法師多年來倡行「人間佛教」,推行「三好五和」運動,意即待人處事應「存好心、做好事、說好話」,自然能夠達至「自心和悅、人我和敬、家庭和樂、社會和諧與世界和平」的境界,對淨化社會人心貢獻卓著。  
會中,副總統也背誦《禮記-禮運大同篇》全文,並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該篇內容所闡述之大同世界,是政府施政的願景。而「中華世界民族和平展望會」積極推動世界和平,實踐《禮記-禮運大同篇》中最重要的理想,殊值肯定。  
包括「中華世界民族和平展望會」理事長劉盛良、立法委員江啟臣及來自國內外的會員代表均出席是項活動。

副總統出席「2014世界和平大會」(4-1)副總統出席「2014世界和平大會」(4-2)副總統出席「2014世界和平大會」(4-4)